張昌松
摘要:本文將以《論語》中倡導(dǎo)的“君子觀”為參照,分析商界奇才沈萬三身上所體現(xiàn)的“君子”人格。
關(guān)鍵詞:君子人格;論語;沈萬三
引言
孔子所倡導(dǎo)的“君子人格”被后世奉為道德品行、為人處世之典范。若許英國為紳士之故鄉(xiāng),中國也可稱君子之國度。中國歷史上守君子風、行君子事者不勝枚舉,可惟獨一類人似乎與君子品行相距甚遠——商人。自古有言“無商不奸”,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在商人當中也不乏以義取財,誠信不欺之人。雖仍以取利為主,但取之有道,可稱其為商界君子。
一、君子人格概述
“君子”的歷史演繹
“君子”一詞的最初含義,可從“君”字和“子”字談起,在甲骨文中,“君”字從“尹”加口,手執(zhí)筆,代表治事,而口發(fā)號施令,即“君”代表的是統(tǒng)治者;而“子”和“君”一樣是對人的一種尊稱,在官吏中稱大夫為“子”,師生中稱老師為“子”,男女中稱男子為“子”,交際活動中尊稱對方為“子”。將二字合稱為“君子”起初即為“在高位”的統(tǒng)治者,后引申為對各級貴族的通稱,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君子”一詞逐漸從“權(quán)貴”的含義向道德層面轉(zhuǎn)化。
從“君子”到“君子人格”
《論語》雖不是“君子”一詞的最早出處,但對于其含義向道德層面的轉(zhuǎn)化的推廣卻功不可沒,并形成了儒家文化中經(jīng)典的“君子人格體系”?!墩撜Z》中“君子”一次出現(xiàn)107次,可謂是貫穿其中,并且以首章《學而》的“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和尾章《堯曰》中的“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首尾呼應(yīng),形成一套“君子人格體系”。
二、萬三其人
“沈萬三,元末明初人,本名沈富,字仲榮,生卒年月不詳?!闭逢P(guān)于沈萬三的記載寥寥無幾,有關(guān)于他的事跡均是寥寥幾筆帶過。而與正史中的情況相反,在民間有著關(guān)于他的各種傳說,譬如有關(guān)他的“聚寶盆”、他“第一桶金”的由來等等,甚至有說言其晚年遇張三豐從而得道修仙之說。民間的傳奇化,更使得他與“金錢”、“財富”之間關(guān)系千絲萬縷,密不可分。盡管有關(guān)沈萬三的傳說種種,甚至不乏天馬行空之作,但對于他“經(jīng)營有道”、“開拓海外貿(mào)易”等事跡各類版本的說法還是基本一致??扇绱艘粋€謀利求財甚至不惜違令出海,倒賣貨物之人,如何與“君子”攀得半點關(guān)系?——且看其“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行義守信,盡顯“儒商”風范。
三、沈萬三的“君子人格”分析
遨游商海,沈萬三是乘風破浪的弄潮兒,然而,海上雖風光旖旎,背后卻暗藏驚濤駭浪,幾度浮沉,沈萬三緣何再度揚帆,最終打造商業(yè)帝國?皆因力行商界君子之道。
以義取利,童叟無欺
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贝司涓爬丝鬃踊镜牧x利觀,明確提出了義利問題??鬃诱J為,利要服從義,要重義輕利,他的義指服從等級秩序的道德,一味追求個人利益,就會犯上作亂,破壞等級秩序。后世對這句話中的義稍作引申,也指正義、道義。《巨商沈萬三》中記載,沈萬三起家做的第一次生意就被供給貨源的商家欺騙,以次綢充當好綢賣給他。途中發(fā)現(xiàn),他遂在幾包絲綢上寫上“次綢”二字,以半價出售,面對義與利,沈萬三遵從的原則是:符合義則去爭取,否則雖一本萬利,也棄之如敝履。商人雖為財,但應(yīng)生財有大道,當以義為利,而不能以利為利。
仁義為先,忠信為本
孔子認為“君子”的另一種重要品格,就是“信”。在揚州結(jié)識了反王張士誠的弟弟張士德的沈萬三,與張士德約定次年春日,賣一批糧食絲綢與他們,并與這位蘇北的義士以民間象征信義的擊掌形式,訂立了一個松散的經(jīng)濟契約。第二年春日來時,妻子認為亂世之時,烽煙四起,到處都充滿了危險與不穩(wěn)定因素,勸其放棄與張士德的這比生意,沈萬三表示反對,堅持遵守諾言。
善于自省,寬以待人
對于自己的經(jīng)營制度,沈萬三身體力行,譬如營業(yè)當中無論是否有客人進店,都需保持精神飽滿,對客人要耐心恭敬,笑臉相迎,做到了“正己安人”、“修己安人”,帶頭執(zhí)行,以身作則。沈萬三的行商之道,頗具今日人文管理、微笑服務(wù)意味。對于自己,他要求嚴格,勤勤勉勉,對于他人,他則懷有寬恕、容忍之心。在《巨商沈萬三》中,對于關(guān)帷對自己的多次陷害、算計,在明皇朱元璋要處死關(guān)帷之際,他仍選擇出面為其求情??鬃印爸宜≈馈睂笕擞绊懞艽?,沈萬三的這一做法,就是對“恕”很好的踐行。
謙而納賢,知人善任
沈萬三酒館偶遇落魄商人王信,聽其總結(jié)行商經(jīng)驗之后,親自求賢,登門拜訪,已身為“半城”之富的他仍然謙虛恭謹,求賢若渴。知人善任,挑選自己的下屬之時,懂得考察其品質(zhì),重視其才能,選取品行端正、有才能者共事,也是沈萬三商道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爸钦咧?,智者自知”,正是君子“智”之所在。
堅韌頑強,勇于進取
沈萬三商業(yè)起步之初,遭遇巨大失敗,甚至淪落到乞討而歸,然而這一挫折并未磨滅他的經(jīng)商斗志,反而使他越挫越勇,汲取教訓,再戰(zhàn)商場。另外,沈萬三最大的財富來源——出海貿(mào)易最初也并非一帆風順,而是經(jīng)歷了重重困難,航海的未知風險、技術(shù)的不發(fā)達、帶領(lǐng)人員海上經(jīng)驗的缺乏,導(dǎo)致最初的航海之舉飽受磨難,九死一生,然而這些困難都未令他有所退縮,最終打通海上通道,建立商業(yè)帝國。沈萬三在商途困境當中,意態(tài)從容,頑強堅韌,樂觀進取,正可謂“勇者不懼”。
四、結(jié)語
沈萬三拼搏于商場,利益“廝殺”之中,卻能守仁從義,誠信不欺,幾起幾落,仍不畏懼,書寫了一首聚寶傳奇,實可謂商界君子。(作者單位:中國石油大學)
參考文獻:
[1]楊伯俊:《論語譯注》.中華書局.1958.
[2]吳恩培:《巨商沈萬三》.江蘇文藝出版社.2005.
[3]菜希勤:《論語精華版》.華語教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