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觀廣
《小學德育綱要》指出,小學德育即學校對小學生進行的思想品德教育。它貫穿于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全過程和學生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滲透在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之中。熱愛集體的教育是小學德育的基本內(nèi)容和要求之一。怎樣培養(yǎng)學生熱愛集體呢?請看兩個案例:
案例一:人人會擦鞋
我校地處城鄉(xiāng)接合部,新校剛建成,校門前一大片泥濘。學校外圍四周正在進行道路改造,北面是貨車從中山進入珠海的主要通道,道路多年失修,雨天上學,泥濘相伴,晴天則塵土飛揚。要保持校園干凈,并非簡單之事。珠海的“回南”天氣,使地面“冒水”現(xiàn)象頻發(fā)。學生進入校園后地板磚、梯間、教室、地面腳印非常明顯,地面簡直成了“泥畫”。起初的兩三天大家動手掃地,上課鈴響后,清潔工人急于沖洗地面、梯間、衛(wèi)生間、走廊,浪費人力物力,且不是長久之計,怎么辦?有的教師認為臨時多請幾個清潔工打掃衛(wèi)生,保持地面干凈;有的說,多發(fā)動學生清掃……學校領導召開學生班干會議,學生各抒己見,有一學生提議:每人擦干凈自己的鞋才進校園,地面就會干凈些。大家認為這個建議很好。每一位學生都付出努力才能有更好的收效,我們采納了這個提議。
學校購買一塊6米長的紅地毯,鋪在大門口,一樓的各層梯間也鋪一塊地毯。鋪后的第一天,由于學校沒有說明鋪地毯的作用,據(jù)觀察全校700多人只有50多人擦鞋。當天第二節(jié)廣播操后,學校進行熱愛集體的教育。熱愛集體,不能只是口說,要落實到行動:每個教職工、學生進入校門都要擦鞋。要學會擦鞋。為什么要擦鞋呢?學生們紛紛舉手回答:擦鞋目的是不讓泥沙帶到校園,讓校園干凈;擦鞋不會讓值日生那么辛苦;擦鞋可以養(yǎng)成講衛(wèi)生的習慣;擦鞋可以鍛煉身體;擦鞋是為了安全;擦鞋是一種藝術……怎樣才能把擦鞋干凈呢?為什么擦鞋也是一種藝術呢?我教給學生“五步”擦鞋法。讓學生示范,讓全校師生學“擦鞋”,擦自己的鞋。教會20個值日學生作示導員,采用“大手拉小手”以點帶面的方法,讓學生自主管理。之后的五天,全校師生人人進入校門都會擦鞋。為了讓師生養(yǎng)成自覺“擦鞋”的習慣,每天讓清潔工把打掃地毯的泥沙用透明的膠桶裝起來,一個星期就滿兩桶。用這兩桶泥沙的“成績”做宣傳,使師生體會:用心擦鞋,人人有責。校園整潔,讓人心情舒暢。
案例二:愛護公物靠大家
我校是異地新建的學校,相對于原舊校的學生來說未見過這么大的學校,學校有很多新的設備,所有的臺凳都是新的,教室多了多媒體設備,這些都引起了學生的好奇心。開學一周,陸續(xù)發(fā)現(xiàn)門鎖、水龍頭、消防指標牌、聲控開關等都有損壞的現(xiàn)象。我想到底是施工質量問題,還是設計不合理?還是學生不會使用?還是有人搞惡作???經(jīng)調(diào)查四個方面的原因都有。怎么辦?一方面找施工隊商量,要求保修期內(nèi)做好維修工作。另一方面,教會學生使用設施的方法,把學校的設施使用方法攝制成錄像片,形象直觀的解說,讓學生掌握正確的使用方法。再次,教育學生自覺愛護公物。在公物管理的過程中,我總結出了五條經(jīng)驗:其一是做好宣傳工作,利用國旗下講話,班會課時間教育學生為什么要愛護公物。愛護公物是全體同學生活和學習的需要。其二,相信班主任會管好。管理好學校公物光靠學校辦公室(總務處)的能力是有限的,班級的管理更多時候是落在班主任肩上,放手讓班主任管理也是管好公物的良策。其三,讓學生學會報告,發(fā)現(xiàn)公物壞了,讓學生主動報告(不是告狀)。學生互相督促是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的有效途徑。其四,留著壞的東西“有用”。把壞的東西暫時不丟掉,等累積到一定程度,找適當?shù)臅r機“展示”物品,以“物”說話,勝于說空話。最后,損壞的物品要及時維修。
從以上兩個案例可以得出:熱愛集體教育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習慣的需要。小學階段是學習知識的重要時期,更是學會做人的關鍵時期。個人與集體的關系如同水滴和大海,集體中的每個人的努力,才能建成良好的集體,良好的集體有助于個人的成長。關心學校,是我們的職責;愛護學校,是我們的義務;熱愛學校,是我們的心聲。
(作者單位:廣東省珠海市香洲區(qū)造貝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