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川玲
【摘 要】 目的:探討靜脈輸液拔針后按壓部位及按壓時間對皮下淤血發(fā)生率的影響。方法:將靜脈輸液的358例患者隨機分為二組,觀察組采用"兩眼"順式按壓法(順著進針點和血管壁針眼形成兩個針眼);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按壓法。結果:按壓總有效率觀察組為98.35%,對照組為78.41%。結論:"兩眼"順式按壓法能有效預防皮下淤血的發(fā)生,效果滿意。
【關鍵詞】 靜脈輸液 按壓 皮下淤血
【中圖分類號】 R24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1-8801(2014)03-0374-02
在臨床工作中經常遇到,病人靜脈穿刺拔針后需要按壓,而病人或其家屬人員不懂解剖學原理,往往不能正確按壓,因按壓時部位不夠準確而造成靜脈出血和局部瘀血。凝血機制異常、血管脆性增加、用抗凝藥物者靜脈穿刺拔針后更易發(fā)生穿刺部位出血和局部淤血。而這些病人往往需要長期輸液、多次抽血,靜脈是病人的生命線,保護好靜脈顯得特別重要。為了提高基礎護理質量,保證醫(yī)療安全,加強醫(yī)患溝通,構建和諧的醫(yī)患關系。本文對靜脈穿刺拔針“兩眼”順式按壓法和傳統(tǒng)按壓法進行對照研究,對358例患者隨機分為二組,進行不同的效果觀察
資料與方法
1 一般資料
我院2012年3月中旬淺靜脈穿刺患者358例,觀察對象凝血功能和血常規(guī)檢查均正常,采用數字隨機分組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182例,其中男93例,女89例,平均年齡為(47±2)歲,對照組176例,男96例,女80例,平均年齡為(49±2)歲,比較2組患者在拔針后用不同的方法,按壓針眼局部淤血和感覺情況
病例入組標準:(1)意識清楚、反應靈敏、正確配合者;(2)靜脈穿刺部位為手背或腳背,穿刺一次成功,輸液過程無滲漏;(3)小兒須生長發(fā)育正常,并有家屬陪同。按壓時間均為4~5min。輸液器均為浙江京環(huán)醫(yī)療用品有限公司生產的5,1/2和7號頭皮針,5,1/2號頭皮針長2.0cm,7號頭皮針長2.5cm。針眼覆蓋敷貼統(tǒng)一采用杭州金利醫(yī)療用品有限公司生產的一次性醫(yī)用輸液貼
2 方法
2.1 將準備輸液的患者隨機分組。觀察組患者采用“兩眼”順式按壓法:即同時按壓皮膚針眼和血管壁針眼?;颊哽o脈輸液結束時,護士先關閉流量調節(jié)器,左手固定針柄,右手取下穿刺部位固定針頭的輸液貼,保留帶有小紗布塊的一條,左手將進針部位的皮膚向下繃緊,右手姆、食指持針柄快速拔出針頭,拔針后,立即囑患者用對側大姆指順著進針和血管走向,按壓皮膚針眼及針眼上方2cm范圍血管針眼處,使皮膚針眼和血管壁針眼同時按壓,輸液部位舉高;對照組:用傳統(tǒng)方法按壓,即護士用上述方法快速拔出針頭后,囑患者用對側拇指常規(guī)按壓血管縱向按壓,按壓力中等并同時高舉上肢
2.2 效果評定方法。有指定護士觀察按壓后局部有無淤血。沒有淤血為無(有效);有淤血的為無效
2.3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1.0軟件分析處理
3 結果
3.1 358例臨床患者2種按壓方法總有效率比較(見表1)
3.2 358例臨床患者2種按壓方法皮下淤血情況比較(見表2)
以ν=1查χ2界值表得ρ<0.005。按α=0.05水準,拒絕Η0,接受Η1,可以認為兩組按壓方法皮下淤血總體有效率不等,即可認為觀察組按壓方法預防皮下淤血有效高于對照組的按壓方法預防皮下淤血
4 討論
4.1 改變按壓部位的面積。傳統(tǒng)按壓法只強調按壓皮膚上所見針眼,很少有人注意到血管壁上針眼,只按壓進針部位面積較少,稍不注意移動一下位置即可能出現偏差,表面雖然按壓了,但血管壁針眼有可能按壓不到位,造成皮下淤血的可能性就會增大。如果采用“兩眼”順式按壓法進行按壓,按壓面積相對增大,不僅按壓了皮膚穿刺點,而且按壓了血管壁上的穿刺點,所以能有效地減少皮下淤血的發(fā)生
4.2 保護穿刺部位的靜脈。目的是為了減少皮下淤血的發(fā)生,確保長期輸液患者靜脈穿刺的成功率。淺表靜脈穿刺時,充分暴露靜脈能提高靜脈穿刺成功率。靜脈穿刺時患者不宜用力握緊拳,否則靜脈血管易受周圍組織壓力的影響,肌肉收縮,使肌肉間的靜脈受壓,靜脈血管被壓扁,穿刺時針尖易穿刺透血管造成滲漏;靜脈穿刺時要有計劃地利用淺表靜脈,應從遠端開始,循序漸進更換輸液部位。靜脈穿刺時不宜拍打靜脈,特別對一些毛細血管脆性大或伴有血小板減少的患者,拍打有可能引起皮下出血。靜脈穿刺時針尖與皮膚呈35~45度在靜脈上方進針,針尖穿過皮膚后直接刺入靜脈,這樣縮短了皮膚針眼與血管壁針眼之間的長度距離,并能降低拔針后皮下淤血的發(fā)生率。確保針頭在血管內的前提下,盡量減少進入靜脈的針頭長度,過長易刺激血管透血管壁引起皮下淤血;靜脈穿刺完畢將針柄固定后(固定針管時需將其避開針頭及血管走向),沿順時針方向行環(huán)繞后,再將敷貼固定即可,這樣可避免因固定針頭不妥致穿破血管引起皮下出血;拔針后按壓的同時抬高輸液側肢體40~60min,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減輕因輸液時間過長引起的不適,同時減少皮下淤血發(fā)生的幾率
4.3 加強宣傳教育。臨床中皮下淤血時常發(fā)生,平時醫(yī)護人員只囑咐患者按壓針眼,具體按到什么位置、按壓多長時間很少有人注意,大多數患者輸液完畢多急于離開,較少注意按壓時間是否充足,所以要教會患者增加按壓面積,皮膚針眼和血管針眼都要同時按壓,防止皮下淤血?;谝陨犀F象,我們研究自制了《靜脈輸液保護溫馨小卡片》。內容:(1)輸液拔針后按壓皮膚針眼及上方2cm處,按壓時間≥4-5min;(2)若偶有皮下淤血,24小時后可有熱毛巾或熱水袋熱敷,嚴重時還可用50%硫酸鎂濕敷;(3)做好輸液各項準備工作,以免輸液時活動造成滲漏;(4)輸液前先熱敷手背,或采用用力的反復握拳運動,可明顯改善靜脈的充盈度,使血管充盈利于穿刺。將卡片發(fā)放到每位患者手中,讓患者及家屬認識到保護靜脈的重要性,積極參與,主動配合,融洽了醫(yī)患關系,提高了護理質量,增強了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
參考文獻
[1] 李小寒.基礎護理學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4):284-303
[2]徐大秘. 靜脈留置針的臨床應用及護理體會. 健康必讀 , 2011, ( 7 ) : 68
[3] 李玲. 一次性輸液貼在固定小兒靜脈留置針中的應用比較 .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0 , ( 12 ):45
[4] 雷書瓊 . 留置針與采血的并用 . 現代護理報 , 200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