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濤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fā)展,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的物質生活不斷得到提高,對精神生活的需求被逐漸提上了日程,在人們不斷的探索和學習的過程中,“體育”精神逐漸顯現出來了,人們越來越關注于自身的健康,所以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許多學校越來越重視體育教學,并不斷地完善教育體系和教育模式,以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為學生以后的學習生活作好鋪墊作用。
關鍵詞:體育;設施;興趣
“體育”作為一門能夠提高學生素質的學科,被越來越多的學校所重視?,F今,在許多的中職學校中,為了更好地發(fā)展學生的“德、智、體、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學校不斷地對體育教學模式進行改革。但是,在改革過程中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往往存在著許多不足和弊端,從而影響了老師教學的效率和教學質量。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心理需求,制定相應的、行之有效的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以中職學校為主線,就其存在的不足進行分析,從而以此為例,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一、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點
1.教育設施的不完善
雖然體育課程已經在各個中職學校開設,但是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嚴重阻礙了學校對體育課程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使得學校把大部分資金都投入到了其他的學科之中,從而對于體育課程的投資卻是少之又少,嚴重阻礙了體育精神對學生的培養(yǎng)。由于學校對其投資少,使得體育設備不完善,體育器材缺少,不能滿足于中職學生的學習心理需求,從而讓學生對體育課程產生了強烈的失望感,從而對體育課程喪失了信心和興趣。使得體育課程很難更好地繼續(xù)發(fā)展下去,也不能讓體育課程更好地為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而服務。不僅如此,由于學校把所有的精力和注意力都放在了其他學科之中,注重對文化課的培養(yǎng),所以聘請的體育專業(yè)老師很少,或者為了減少資金的投入而讓老師一身兼兩職,不專業(yè)的教育方式使得學生對體育這門學科極為不重視,甚至有的學生把體育課簡單地理解為自由活動課了,使體育課陷入了極不專業(yè)的困境之中。
2.落后陳舊的傳統(tǒng)教育思想
現代的教育是由傳統(tǒng)的教育轉變而來的,雖然在發(fā)展演變的過程中改變了許多教育思想方式,但是,迄今為止,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并沒有完全被取代。在許多中職學校,陳舊的傳統(tǒng)教育方式并不少見,其中在日常的體育教育過程中體現的尤為突出?!耙岳蠋煘橹行摹钡慕逃绞秸贾髁鳎瑳]有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往往以老師所商定的方案進行教學,大多數體育課無非是體育委員整好隊伍等著體育老師的到來,老師來了之后安排學生跑步800米,之后解散讓學生自由解散活動,還差5分鐘下課時,老師集合隊伍準備下課。這種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對體育課的積極性,這樣的體育課堂讓學生學不到任何知識,更無法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能力,不符合當今社會對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的要求,不利于全面提高學生的“德、智、體、美、勞”。
3.缺乏因材施教的觀念
中國最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經在很早的時候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措施,這個思想措施已經被很多中職學校所接受并付諸實施。但是,從總體而言,中職學校相對于重點學校來說,在教育教學方面還是有些欠妥和不加重視的,以致于把興趣不同、特長不同的學生一把抓,不能合理地將學生“對號入座”,使得教學水準更低。例如,在一節(jié)課上,讓全班學生都去踢足球或者都去打籃球,有這些興趣和專長的同學肯定非常高興的去做,但對于那些對足球或者籃球不感興趣的同學來說,無疑是一種無聊的“折磨”,所以全班整體上也得不到好的效果。
二、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中職學校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1.實踐與理論相結合
在許多中職學校,“體育”一直被視為是一種“自由鍛煉”的課程,教育模式散亂,沒有目的性,目標感弱。如果一直按照這樣的教學模式發(fā)展下去,就會使學生養(yǎng)成散漫、沒有紀律性的壞習慣。所以說,體育老師要擺正自己的教學心態(tài),讓自己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起到積極的模范作用。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不能讓學生漫無目的地活動,要制定一些教學方案,讓學生在體育課上過得充實而有意義。老師可以采用室內教學和室外教學相結合的方法,在室內課堂上講體育理論,讓學生了解體育的真正含義,在室外充分使用可以利用的活動場地,結合課堂上講的理論,讓學生付諸實踐,以更好地吸收體育知識。例如,老師在室內課堂上講一些“立定跳遠、跑步、跳高”等一系列相關的注意事項和理論,在操場上幫助學生進行實踐,在過程中及時糾正練習中所出現的錯誤。這樣才會激發(fā)學生積極參與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體育實踐中,在體育中鍛煉自己、培養(yǎng)能力,從而全面提高自身素質。
2.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
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已經不再適應現代化的教學,角色的轉變也十分重要。教師以朋友的身份進入學生的情感世界,多聽取學生的心聲,根據現實的情況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因為這樣的方案更貼近學生的心理需求,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對集體的責任感和歸屬感和集體意識。所以說,教師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是至關重要的。
在實踐中對學生要“量體裁衣”,不同的學生具有不同的成長環(huán)境與不同的興趣愛好及能力,所以在實踐中,為了能夠使各類學生都能夠積極地參與其中,一定要對學生“量體裁衣”。
參考文獻:
[1]余先繼.新時期中職體育教學改革探究[J].廣西教育,2012(19).
[2]黎素嬰.試析中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現狀及其應對措施[J].當代體育科技,2012(7).
[3]游智德.淺談中職學校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1(17).
[4]元宇,雷桂成.廣州十九路軍烈士陵園鍛煉人群的體質調查[J].當代體育科技,2013(24).
(作者單位 鄭州財經技師學院)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