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劉冬梅(1972.10-),性別:女,籍貫:四川,民族:漢,學歷:碩士研究生,職稱:副教授,研究方向:美術學。
摘要:藝術設計專業(yè)色彩課程中.采用課題式的教學模式能夠讓讓學生將理論知識融入到實踐當中,讓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以及審美能力得到展現。教師也可以將教學內容通過課題形式教授,將重點轉移到引導學生自學,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并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設計專業(yè);色彩課程;課題式教學;方法設計專業(yè)的色彩課程可以說是重要的教學內容,對培養(yǎng)學生的色彩審美、創(chuàng)造能力以及造型能力等方面都有著重要作用。目前設計專業(yè)的色彩教學內容偏專偏窄同時比較陳舊,用統(tǒng)一內容以及方法步驟教學,未能體現設計專業(yè)的特點并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這就要求對現有色彩教學模式加以改革[1]。
一、設計專業(yè)色彩課題式教學的特點
課題式的教學模式當中,學生是學習主體,教師則是引導啟發(fā)角色,并且課題設計的形式多樣。同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比較而言,課題式的設計專業(yè)色彩教學有著以下特點。
第一,有利于學生體會學習快樂。學生的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往往只能被動接受理論知識,這種灌輸教學模式很大程度上壓抑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學習主動性是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前提。使用課題式的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將自我學習作為中心,同時根據教師布置課題,來收集有關的材料并加以表現。在色彩主觀表現以及制作的過程當中,學生將想到的各種方法以及工具加以試驗,從而激發(fā)創(chuàng)作熱情。這樣一來整個的學習過程都處于主動地位,容易體會到色彩學習的樂趣。
第二,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優(yōu)秀設計人員需要有敏銳美感還有豐富創(chuàng)意,同時最為重要的是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學生在傳統(tǒng)的色彩課程學習的過程中主觀創(chuàng)造的意識以及能力都比較差。課題式的教學模式則將規(guī)律性理論融入到色彩實驗當中,并不是簡單地羅列教學內容,而選擇性加以設計。選擇重點內容則是讓學生解決課題,并通過適當拓展整合,來分析歸納客觀色彩,通過多花樣的形式將色彩表現出來,從而讓學生形成突出的風格特點,讓色彩表現學生的主觀情感,可以創(chuàng)造性使用主觀色彩,敏感準確表達對于課題當中色彩產生的感受。教師則引導他們試驗探索,對學生的不同表現手法以及色彩關系給予高度肯定。
第三,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藝術教育本質是審美教育,這是因為藝術的本質就是審美。藝術知識以及技能學習雖然重要,不過挖掘學生想象力以及創(chuàng)造力更為重要。設計專業(yè)的低年級學生往往存在著藝術素養(yǎng)不夠的問題,所以在實踐的過程當中要強化他們這方面的能力[2]。學生更需要從課題要求出發(fā),認真地準備構思,探究同課題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通過這樣的方式來了解素材體現的藝術規(guī)律以及審美內涵,從而開拓自己的眼界以及知識面。課題式教學在色彩選擇方面,要鼓勵學生改變固有調色習慣,嘗試少用復色,讓學生色彩設計作品體現出個人的審美追求并體現出時代特點。
二、設計專業(yè)色彩課題式教學的方法
第一,課題設置方法。設計專業(yè)的色彩課程在課題設定方面,要同理工科的固定課程模式有所區(qū)別。教師應當根據設計色彩的課程要求,并且結合學生以及地方的實際情況,做到因地因人而異,從而創(chuàng)造性設置色彩課題以及訓練的方式,從而真正反映出課題式教學的有效性以及靈活性。在課題設置方面要便于學生學習知識并開拓思維,同時提高學習的興趣,最終改善學生理解觀察的能力以及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能力。合力設置課題訓練一方面可以有效解決教學的問題,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真正掌握觀察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方面只有那些可以開發(fā)學生創(chuàng)意的課題才能夠實現預設教學目標。常見的課題來源有以下幾種。首先是工作室或者教研室依據課程要求,集體策劃來確定課題內容。其次是教師根據個人教學經驗以及學生的具體情況來指定一些課題。再次是學生憑借個人興趣挖掘,這方面的課題對學生要求往往較高。最后是課余聯(lián)系色彩設計的實踐工作,通過師生的討論總結來設置。在課題內容設置方面,主要有自然寫生、分解表現、探索實驗、意念表達、抽象形式以及教學案例等形式,能夠反映課程內容當中某個專題的內容,可以用一個或者一組作業(yè)來構成,同時也能夠橫跨多門課程,涉及到不同的主題意旨的內容,從而利于學生在學科專業(yè)以及風格特點間的選擇。
第二,組織準備方法。課題式教學往往依附于工作室制度,由工作室根據教學規(guī)劃以及專業(yè)方向來組織開展。課題式教學模式的實施過程當中,需要做好以下三方面準備工作。首先要由教師描述色彩設計課題的具體要求,涉及到哪些領域的理論知識,同時在教學內容方面要確保課題的難易適當,并且知識點全面,師生在課堂上討論課題的案例,并且讓學生主動分析結果,來完成課題的分析報告。其次是通過課堂的分析以及學情的把握,教師將學生進一步分成幾個小組,從而為后續(xù)的成果發(fā)布環(huán)節(jié)做好人員的準備。再次是硬件準備的工作。色彩工作室應當在院校的藝術設計中心網頁建立討論專區(qū),將搜集的資料鏈接公布,從而便于學生的瀏覽、查閱以及在線學習。要是不具備上機上網的條件,那么就要充分發(fā)揮資料室以及圖書館作用,在上課以及課余時間組織學生到圖書館查閱資料,同時也可以將相關的書籍以借閱方式讓學生傳看。最后是教師可以充分發(fā)揮公網資源的作用,公開郵箱或者QQ等方式同學生進行資料的交換以及問題的討論[3],從而實現師生之間課題資源的共享。
第三,課題成果的發(fā)布評價。在這一過程當中,主要的教學方法需要從以下三個環(huán)節(jié)落實。首先是學生完成課題之后要填寫課題小結同時將課題以照片形式附于報告當中,送交工作室以及教學科室備案,教師在結束課題后檢驗教學的成果,同時自評教學效果。其次是課題成果發(fā)布,可以通過展覽、討論、匯報以及上傳到網絡等不同的形式來向課題的老師、工作室以及教學科室等方面的人員展示課題的成果,從而實現方法、知識以及能力方面相互溝通學習的效果[4]。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網絡來上傳課題的主頁以及校內外展覽的情況,從而進一步宣傳推廣色彩設計課題的成果。再次是成果評價。評價是對學生完成課題的情況進行評估。評價方式可以使用學生自評、教師評分以及教研室現場打分等辦法,將三者平均打分記入到成績當中。這樣的評價方式可以揭示學生在課題完成的過程當中掌握了何種知識、技能以及方法,并指出學生的不足,從而鼓勵學生繼續(xù)努力。
綜上所述,課題式的色彩課程教學模式中,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分解,同時用針對性形式加以體現。學生則分析課題并突破自我,從而鍛煉創(chuàng)造能力,為更后續(xù)學習提供準備。同時教師高度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提高學生色彩感受廣度以及深度,并改善學生的色彩修養(yǎng)以及審美。(作者單位:包頭師范學院美術學院)
課題名稱:設計色彩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探研 ?項目編號:BSJG12009
參考文獻:
[1]關慧儀.“色彩設計分析”教學的創(chuàng)新與實踐[J].裝飾,2013,11(8):159-162.
[2]周信華.基于刨造性思維的色彩歸納[J].江南大學學報,2012,15(3):456-458.
[3]李尚婕,李季.在色彩教學中建立學生自身的審美框架——色彩教學活動中的分解式課題研究[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2013,9(1):123-126.
[4]劉飛.設計色彩教學的改革探索[J].美術大觀,2013,12(7):357-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