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陶淵明的飲酒詩描述了他在當時環(huán)境下的社會現(xiàn)狀,是個人真實生活的反映!淵明詩篇篇有酒,這是世人皆知的,像許多有酒癖者一樣,他要借著美酒壓住心頭極端的苦悶,忘去世間的種種不快之事。他的詩以嶄新的內(nèi)容,淳樸自然的格調(diào),為我國古典詩歌開辟了一個新的領域—飲酒詩,本人現(xiàn)就以下三個方面探析陶淵明飲酒詩的藝術風格。
關鍵詞:陶淵明;飲酒詩;風格特點
作者簡介:昝立儉,性別:男 ,籍貫: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延壽縣,學校:哈爾濱師范大學,專業(yè):學科教學(語文),年級:研二。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4)-30--01
一、淳樸自然的詩風
陶淵明以淡雅平和的筆觸,描繪了一幅優(yōu)美靜謐的田園圖景,頌揚了淳樸自然的農(nóng)村生活。陶淵明詩的內(nèi)容大部分都是他所見、所聞、所感,詩中的許多意象場景又多為人們了解的日常生活景象,他憑借自己經(jīng)典的藝術再現(xiàn),寫出了許多不朽的詩篇。陶氏嘗說:常恐大化盡,氣力不及衰,撥置且莫念,一觴聊可揮”,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數(shù)斟已復醉,不覺知有我,安知物為貴”,他飲酒作詩,詩中的景物與他的生活息息相關,故而詩風親切淳真,平淡自然,自得其樂。淵明就他本身來說,處在亂世之中,當時的社會動蕩,他深受其苦,并且他認為宗教禮法過度的干涉了百姓的個人生活,因此他認為人生真正的樂趣在桑麻閑話,舉杯消愁,所以他對桃花源這樣的理想中的天堂無比向往。當今學者黃坤指出他的這種人格真與飲酒真的關系:“陶杜之所以成為偉大的詩人,全在他們身上所共有的純真,在陶淵明詩中,展現(xiàn)一個“真”字,“傲然自足,抱樸含真”(《勸農(nóng)》)、“羲農(nóng)去我久,舉世少復真”。(《飲酒》二十)。陶淵明的詩歌,象真、意真、情真,其詩的率真之氣躍然紙上。可見,只有真性情的陶淵明,才能寫出這樣充滿樂趣的飲酒詩。他從不掩飾自己酷愛飲酒,飲酒成為當時社會環(huán)境下的敏感話題,因此正統(tǒng)人士對飲酒諱莫如深,陶淵明對這樣的偽善之風深惡痛絕,他在《飲酒》詩之三中對這種現(xiàn)象進行了諷刺,曰“道喪向千載,人人惜其情。有酒不肯飲,但顧世間名”。詩人淵明所做的是順應真實的性情,享受生活的美好?!边@正是陶氏率真性情的體現(xiàn),從而成就了他淳樸自然的詩風!
二、“似質(zhì)而綺,似癯而腴”的田家語
一般人認為陶淵明的詩平淡,如杜工部他贊賞陶詩“陶謝不枝語”,卻又說,“觀其著詩篇,頗亦恨枯槁”。大至喜歡推敲煉字者,在陶詩中找不著雕繪鍛煉的痕跡。陶詩不盡平淡,這往往是閱歷深厚的人對其詩其人仔細咀嚼感悟后的評價。劉后村曾說“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實美”,蘇軾說淵明的詩“質(zhì)而實綺,癯而實腴”,姜白石說它“散而莊,淡而腴”,這些都是對陶淵明的詩更深一層的看法??偨Y不同學者大家的評述來看,我們可以看到陶詩的特點在質(zhì)、哭、淡、平之外;而又在奇、美、腴、綺之內(nèi)蘊,二者渾融一體,乃陶詩之精髓所在。然而詩文是不應該有這樣的分別的,但是這種分別是的確存在的,而所指的卻都是偏弊,這些都不能作為衡量詩文勝境的標準。陶詩的特色正在不平不奇,不哭不腴、不質(zhì)不綺,因為它的語言恰到好處,適得其中。如《和郭主簿》其一 “靄靄堂前林,仲夏貯清蔭”句,雖然“貯”字僅僅是一個很普通的字眼,但“貯”用到這里卻非常傳神,本來是抽象的乘蔭涼,變得鮮活生動,好像是能夠貯存起來?!坝酗L自南,翼彼新苗”,“翼”字看似簡單,實則我們看到和暖的南風,蔭蔽著蓬勃向上的禾苗的景象,給人一種生意盎然的感覺。陶詩經(jīng)過高度的藝術提煉而成,他的語言風格雖是極其普通的田家語言,但質(zhì)綺相間,平中富有韻理,可以說是藝術的最高境界,堪入化境!
三、詩情、詩美、詩理映襯
陶氏的詩有繼承阮籍的詩風,多抒發(fā)心底深處的情感。另一方面,他也受到玄言詩的重大影響,詩中出現(xiàn)大量玄學詞語,平淡的語言風格也和玄言詩不盡相同。淵明詩中如“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平易的日常生活片段,使全詩顯得情理相互映襯,給人呈現(xiàn)了一幅優(yōu)美自然的田園風景畫。此外淵明詩句都含有心為物載的至理,如“即事如已高,何必升華嵩”,“貧富常交戰(zhàn),道勝無戚言”,“形跡憑化往,靈府長獨閑”。儒家所提“浩然之正氣”,在淵明這里靈心迸發(fā),一語道破玄機,可以說我們在這里所體悟的是一種情趣,一種胸襟,一種陶氏的獨特風格。我們看陶淵明的飲酒詩和東晉玄言詩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他不像玄言詩人那樣在詩中鋪陳說理,而是將躬耕、吟詩、田園、飲酒等日常生活以及對人生哲理的感悟融為一體,哲理已經(jīng)消融在寫景狀物中。錢鐘書先生對詩歌中說理的方式有一段說明,或許可以用來總論陶詩的藝術風格,他說:“乃不乏說理,而狀物態(tài)以明理;不空言道,而寫器用之載道??菪味抡?,一明形而上;失寥靡無象者,托物以起興,恍憶無聯(lián)者,著述而如見。譬之無極太極,結爾為兩儀四象;鳥語花香,而浩蕩之春寓焉;眉梢眼角,而芳菲之情傳焉。舉萬殊于一殊,以見一貫之無不貫。所謂理趣者,此也?!蔽覀兛吹教諟Y明描繪田園生活,飲酒醇樂,實際上是在吟詠自己的理想。以景抒情,寓理于情,做到情、景、理的高度和諧共融。
陶氏淳樸自然的藝術風格、高遠的藝術境界,豐富的田園詩歌成為人們豐富、發(fā)展文藝創(chuàng)作、學習和借鑒的源泉。他開創(chuàng)了山水田園詩一派,為古典詩歌開辟了一個新的領域,歷“擬陶”“學陶”者佳篇不斷,名家輩出,所以陶淵明不愧為我國的偉大詩人!
參考文獻:
[1]黃坤《陶淵明之真》,《文學理論》,1996年,第78頁
[2]秦蔚《論陶淵明田園詩的藝術風格及其成因》,安徽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9月
[3]錢鐘書著《宋詩選注》,人民文學出版社,1989年第16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