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朋杰
【摘要】由于智障學生的特殊性,其學習的持續(xù)性較短,記憶力較差;應用能力較低,領悟力和理解力薄弱等,不能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但智障學生也是社會的一份子,社會各界應給以更多的關懷和幫助。筆者結合實踐經(jīng)驗,對智障學生識字教學生活化模式進行研究,提出根據(jù)實物識字、利用游戲識字、利用生活資源隨機識字等方式。
【關鍵詞】智障學生 識字教學 生活化 策略
【中圖分類號】G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3-0044-01
1.引言
智障兒童在校的表現(xiàn)多為難以管教,存在攻擊性行為,不愿與人靠近;其次,個性非常固執(zhí)。針對這些特點,需要老師在教學中要抓住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采取生活化識字教學。生活化識字是根據(jù)智障兒童當前和未來的生活需要,組織學生與基本生存需要密切相關的識字內(nèi)容。生活化識字的最終目的是為生活服務,應讓學生感到這是生活的一種需要,如:能進行基本的生活交流、簡單生活自理等。具備這些識字能力,有利于智障兒童較好適應學校、家庭、社會生活,減輕對家長和社會的依賴。
2.智障兒童識字的重要性
識字最基本的目的是幫助智障學生發(fā)展閱讀能力,如對提示語、路牌等詞匯的認讀和理解其含義等。[1]發(fā)展智障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識字是他們學習語文和生活的基礎,通過識字可以極大程度地幫助他們矯正發(fā)音,發(fā)展簡單語言的溝通和交往;只有識字,才具備有學習其他知識的先決條件,所以識字教學的成果能為數(shù)學、常識、音樂等課程的學習打下基礎,同時促進心理發(fā)展和動作協(xié)調(diào)能力。隨著識字教學的發(fā)展和不斷深入,學生的心理發(fā)展和精細動作能力會出現(xiàn)階段性地變化或加速現(xiàn)象,這是識字促進心理發(fā)展的一種具體表現(xiàn),也是補償智障兒童某些心理缺陷的其一方法。
3.識字教學生活化策略
所謂“生活化”:主要是指貼近智障兒童的生活經(jīng)驗、生活興趣、生活情感和社會認知水平。教育教學內(nèi)容的選擇與智障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能基本解決現(xiàn)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以智障學生的需要為出發(fā)點,達到學有所得、學以致用的目的。①定位生活化教育的目標。培養(yǎng)學生生活自理能力,學會簡單的勞動技能,培養(yǎng)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的精神。②合理確定生活化教育內(nèi)容。在教學內(nèi)容上選擇中度智障學生生活中最常用的和他們最感興趣的事物和知識,在知識傳授方面聯(lián)系生活,由生活導向新知。使智障學生的學習活動變得更為自主,更為積極,更為活潑。
3.1利用游戲的形式識字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游戲教學則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2]學生是教學中的主體,一堂好課,要讓學生完全融入教學氛圍,這不僅需要教師的教學設計新穎、獨特,更重要的是需要教師與學生雙方的互動。智障兒童注意力易分散,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注意力極不穩(wěn)定,易被其他事物所吸引,他們集中注意的時間大約只有5至10分鐘左右。在教學實踐中我發(fā)現(xiàn):智障學生對游戲比較感興趣,樂于參與。所以,在生字的教學中,教師設計一些游戲活動,讓學生在做游戲的過程中認讀生字,逐步培養(yǎng)他們的識字興趣。如:教學動物名稱時,把各種小動物的頭飾戴在學生的頭上,扮成小動物,教師輔導學生模仿動物的聲音、動作表演,然后教學生認識動物的名字,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識字能力,同時又加深了對小動物的了解,牢牢記住了動物的名字。學習生字后,教師設計“傳傳話、猜字謎、做動作、送信、小組競賽、男女生競賽、開火車競賽”等游戲來加深學生對漢字的認讀。
3.2利用多媒體課件識字
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讓智障學生來觀看一個個充滿神秘色彩的文字。如:先出一組象形字,這組字采用由實物圖到象形字,再到現(xiàn)代漢字簡化字逐漸演變的動畫形式,富有動感的、生動有趣的畫面一定會使智障學生產(chǎn)生好奇,同時也調(diào)動了他們的多種感官參與識字教學。實踐證明,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識字教學,簡化了思維過程,減輕了記憶的強度,促進了思維的正遷移,有利于培養(yǎng)良好的認知策略,激起學生去探索這蘊含無窮奧秘和樂趣的漢字世界的欲望。
3.3體驗動感活動識字
智障學生的大腦都存在著一種惰性,他們懶得去思考,因此教師在識字教學上應注意學生的可能反應,為他們提供參與學習活動的機會,激發(fā)他們的興趣、調(diào)動內(nèi)在動機。例如:教“唱”字時,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請學生上臺表演,唱一首自己喜歡的歌。然后請學生說一說,“你剛才在干什么?”學生回答:“我在唱歌?!边@時,教師表揚學生:“唱得真好!”這一問一答中就出現(xiàn)了“唱”字,加深了學生的理解與記憶。
通過刺激身體感官,從而使感知活動與語言符號相結合在教學比較抽象的“冷”“熱”“軟”“硬”等表示感覺的生字時,教師要嘗試通過“試一試”“摸一摸”的方法先刺激智障學生的感覺,如:讓他們摸一摸冷水杯和熱水杯感覺一下哪個冷、哪個熱;讓他們捏捏積木和橡皮泥,哪個軟、哪個硬,然后再由已認知的感覺名稱過渡到生字的認讀。再通過“摸一摸,再找卡片”的方法建立由感知活動與所學生字之間的聯(lián)系。
3.4利用生活資源隨機識字
新《課標》指出:“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jīng)驗”。[3]其實生活就是識字的背景和舞臺。生活是語文的內(nèi)容,語文是生活的工具。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校園文化生活資源引導學生識字,如教室里的墻報校園里的告示牌、櫥窗里的標語等,也可以讓學生通過閱讀兒童讀物和少兒報紙等去識字并獲取知識。生活是源泉,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為我們學習祖國語言文字提供了廣闊的課堂。教師要經(jīng)常鼓勵智障生到外面的精彩世界中去,讓生活成為識字的大背景大舞臺,充分利用生活的有利條件讓智障生對識字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只要見到漢字就主動去識記,如廣告牌、警示牌等都可以成為學生識字的“素材”。只要做個有心人,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就會發(fā)現(xiàn)源源不斷的學習素材和機會。
參考文獻:
[1]陳彥.關于智障兒童識字教學策略[J].語文教研,2013(15):47
[2]賀麗瓊.采用多種途徑對智障孩子進行識字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0(22).
[3]馬秀嫻.低年級智障學生識字教學生活化探索[J].南京特教學院學報,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