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振岳
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會計與金融學院正在進行生存大挑戰(zhàn)比賽,所有人身上都只有三塊錢,僅供搭乘公交車,在校外度過一天,并想方設法賺取更多的金錢。在公交車上,學生們手舞足蹈,激情獻唱,乘客也紛紛拿出現(xiàn)金給予他們實質性的鼓勵。部分同學打算利用公交車上得到的“第一桶金”在香洲總站販賣青菜。他們希望通過這次活動學習到一些基本的生存技巧。
教育、學校,僅僅提供知識和專業(yè)技能是不夠的,更要拋開顧慮,放開膽量,放飛孩子,將他們放養(yǎng)到社會大環(huán)境中,學會生活和生存。這些涉世未深的孩子,在社會化的跌打滾爬中,肯定會遇到諸多不順利、挫折,甚至是社會冷臉,但正是因為有了這種自我煎熬和拔節(jié),孩子在人格發(fā)展、思維發(fā)展、道德發(fā)展、情商發(fā)展方面,才能得到更為和諧的進步。
學會生存帶來的不僅是技能,更能帶來“無形的收獲”,比如哈佛大學的調查顯示,愛做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做家務的孩子差別很大,失業(yè)率是1∶15,犯罪率是1∶10,收入相差20%,而且,愛做家務的孩子離婚率低,心理健康。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云曉強調說,“反生活教育容易造就病態(tài)兒童”。在一個信息化的社會里,任何學生都需要學習豐富的知識和掌握高強的能力,但是必須牢牢記住,學生最首要的任務就是學會生存。
正因為這樣,日本新修訂頒布的最新課程標準《學習指導要領》,將培養(yǎng)學生的“生存能力”定為日本義務教育的基本目標,要求學校必須培養(yǎng)學生主動參與解決社會問題的意識,使每個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結束時,能夠擁有較強的生存能力。學生在高中畢業(yè)時是否具備“社會人基本能力素養(yǎng)”,是日本衡量學校是否為社會培養(yǎng)出合格人才的全新標準。生存教育已經列入了教育規(guī)劃大綱,他們的生存教育意識顯然比我們富有遠見,比我們深刻、博大很多。
還是會想到我們當下的情況,盡管很多家長和學校,都知道生存技能的重要性,可是,無論在學校還是家庭,真正將生存教育納入教育的規(guī)劃者,真的不多。更多家庭和學校,仍然更看重知識和分數,為了分數需要,毫不客氣的將生存技能扔到一邊。其結果,很多大學生連雞蛋都不會炒,如此弱不禁風,精神孱弱,怎么去適應國際化的殘酷競爭,怎么能成為獨擋一面的堅強之才呢?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稱雄世界則國稱雄世界”,因此,有關部門要通過行政措施和教育改革,將生存能力發(fā)展當做教育的重要目標,生存能力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必須落實的。多組織生存挑戰(zhàn)之類的活動,多給孩子獨立鍛煉的機會,多讓孩子吃點苦頭,多培養(yǎng)孩子的公共情懷和公共責任感,孩子就能得到更為健壯的發(fā)展。
(編輯 劉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