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淑宏
摘要:英語作為一門語言交際類課程,不僅要讓學生“愛學”,更要讓學生“善學”。作為初中英語教師,應充分利用每一堂課有限的40分鐘,讓學生在課堂上學有所得,提高英語課堂的時效性,上一堂“有效”的英語課,是我們一直追求的目標。
關鍵詞:英語教學 有效課堂 目標
張掖一中英語教學骨干董玉梅老師為我校送來了一堂精彩的校際觀摩課。通過此次聽課和說課活動,我對有效課堂這一目標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古人云:“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苯裉煳蚁胝f:“聽此一堂課,勝教十年書?!?/p>
一、有效的課堂是在激情中飛揚的
用激情點燃課堂,讓有效的課堂在激情中飛揚。董老師給人的第一印象是精神飽滿,很有親和力。整堂課的語音語調優(yōu)美準確、語速適中,并且能夠及時捕捉到學生的學習反應,作出適當調整,所以與學生的配合很默契。當鈴聲響起,董老師一句溫婉爾雅的問候語:“Good afternoon ,boys and girls!” 立刻讓所有的人精神為之一振,學生立刻感受到了董老師的教學激情與熱情。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董老師一直都是用自己的激情和微笑感染并吸引著學生,循循善誘、循序漸進,學生也學得興趣盎然,課堂效率自然就提高了。有效的課堂必須是真情付出的課堂,應該是師生情感產生共鳴、相互碰撞的課堂。一位充滿教學激情和活力的教師能使我們的課堂充滿吸引力,效率和效果盡顯。通過這堂課,我懂得了:在課堂上要使自己更具自信心,要用自己的教學激情、人格魅力帶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要我學”轉變?yōu)椤拔乙獙W”。同時,我也要使自己更具親和力,對學生一直都示以親切的笑容和采用風趣的語言,讓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學習,使他們喜歡學、主動學,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中來,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二、有效的課堂是在有序的語境中形成的
學習英語的最終目標是將其應用于交際中。創(chuàng)設一個語境,讓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靈活地運用語言,這樣必將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在創(chuàng)設語境的過程中,我們應努力做到情景創(chuàng)設的真實性和各情景之間的自然銜接。有的教師容易在課堂中產生為教而設的現(xiàn)象,也就是為了教某個知識點而特意創(chuàng)設一個情景,為教第二個知識點又創(chuàng)設第二個情景,各個情景之間孤立、牽強,學生學起來也覺得無味、無趣。
授課伊始,董老師首先復習了上一節(jié)課的重點例句,并通過漢譯英、英譯漢教學方式進行鞏固,緊接著讓學生觀察圖片,問:“What phrase can you think of ?”從而引出本節(jié)課的第一知識模塊(Section B1a—2b),直接就進入了正題。學生對這樣的導入方式很感興趣,注意力很集中,很好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務實高效。
在課堂上,董老師所設計的這些語境,從課的導入一直到授課結束,每一步都環(huán)環(huán)相扣、井井有條,銜接得自然流暢,并且能通過情景滲透將語法知識點一一鞏固,用本單元的中心句“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講解并延伸了初中階段學生所該掌握的所有時態(tài)的被動語態(tài),例如,Teenagers are/were/will be/have been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學生還適時做了大量的練習進行鞏固和提升。我覺得這節(jié)課實效性很強,因為在中考指揮棒的舞動下,九年級的學生更應注意雙基的實效性,一堂課下來,學生的參與性和積極性很是高漲,課堂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三、有效的課堂是在思維訓練中升華的
傳統(tǒng)的英語課堂教學往往是在學生的“聽”和教師的“講”中完成的,忽略了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今天,我們提出要改革教學方法,優(yōu)化課堂結構,提高教學效率,就必須改變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模式,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創(chuàng)造力也是無限的,我們在課堂上應結合教學內容,科學合理地設計一些多邊活動,在合作探究中培養(yǎng)、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讓英語思維在英語活動中得到升華。董老師在這次的課堂教學中就融入了這一理念。第一知識模塊后,董老師在所有的詞組前面加上了“Do you ever...?”復習并鞏固了 “How often...?”句型和一些頻率副詞,之后讓學生進行Pairwork訓練,體現(xiàn)了對學生思維的訓練和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這一活動,學生不僅鞏固了新舊知識點,而且鍛煉了自己的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學習效果明顯得到提高。
四、有效的課堂是在整合中開展的
現(xiàn)代化的英語教學中,黑板已經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黑板了。掛圖、投影儀、多媒體等的加入,使得黑板的內涵更加豐富。教師要善于利用身邊已有的教學資源,讓有效的課堂在整合中順利開展。在董老師的課堂上,她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了多媒體課件資源,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實物圖片,創(chuàng)設情境,直觀形象,簡而不繁,真正做到了利用多媒體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新課標的指引下,教材內容日益變化更新,但無論教學內容如何千變萬化,教師在處理教材時都應先了解該課的重點難點及教學目的,做到心中有數(shù),有的放矢,然后注意在備課過程中設法由淺入深,把難點解釋清楚,突出重點,綜合運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對重點內容進行操練,以鞏固提高學習效果。董老師在教材內容整合上處理得相當完美:第三單元的語法主要是一般現(xiàn)在時和情態(tài)動詞的被動語態(tài)教學,但在聽力材料中卻出現(xiàn)了一般過去時的被動語態(tài),所以董老師認為很有必要將初中學生所應掌握的所有時態(tài)的被動語態(tài)整合歸納,教師“精講”,學生“精練”,學生和教師在課堂中密切配合,圓滿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通過這次聽課活動,我受益匪淺,感想頗深。老話說得好:“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一堂課聽完后,讓我在羨慕之余,也有針對性地總結了自己的許多不足。在今后教學中,我會努力做到讓課堂既“有趣”又“實用”,充分保證每一節(jié)英語課的課堂有效性。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