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巧玲 姜明玉
摘 要: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是南宋詞人辛棄疾豪放詞、英雄詞和懷古詞集成之名作。品讀作品,不僅能感受到辛棄疾悲壯慷慨之情和豪放詞風,也能體味出其沉郁心中的難以割舍的英雄情結(jié),更能欣賞到其空前絕后的“掉書袋”功夫。
關(guān)鍵詞: 豪放詞風;英雄情結(jié);“掉書袋”功夫
中圖分類號:I207.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0829(2014)02-0077-03
辛棄疾是我國文學史上最具才氣和才情的詞人之一,也是歷史上罕有的雖行伍出身、卻以文為業(yè)的詩詞作家。茍安一隅的南宋王朝,把一個軍事奇才的保家衛(wèi)國、建功立業(yè)的理想變成了不可企及的夢想,也把他修煉成了既有深刻思想,又有人格魅力、藝術(shù)魅力的杰出詞人。一生坎坷與悲劇性的遭際,把一個意氣風發(fā)的有志之士變成了被拋棄的“江南游子”,也催生出了一系列膾炙人口的豪放詞作。品讀辛棄疾作品,感覺似是與一個豪邁悲情的愛國軍人做心靈的深度交流,傾聽其心底潺動的思緒,不自覺地沉醉于其藝術(shù)魅力之中。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是辛棄疾詞作中登臨懷古之名作,作于乾道四年至六年(1168—1170)間建康通判任上。此時,作者率軍南歸已八、九個年頭,卻被朝廷投閑置散。報國之愿難酬,只好借助筆頭,在偶然登臨的建康城賞心亭上,一抒郁結(jié)心頭的悲憤之情。品讀這首登臨懷古之作,不僅能感受到辛棄疾悲壯慷慨之情和豪放詞風,也能體味出其沉郁心中的難以割舍的英雄情結(jié),更能欣賞到其空前絕后的“掉書袋”功夫。
一、悲壯慷慨的豪放詞風
辛棄疾詞最顯著的藝術(shù)成就,在于充實、鞏固、發(fā)展了蘇軾所開創(chuàng)的豪放詞風。辛棄疾的海量創(chuàng)作使豪放詞風蔚然成派,其作品創(chuàng)作也成為豪放詞派的代表作。劉克莊評其作品,“公所作大聲,小聲鏗,橫絕六合,掃空萬古,自有蒼生以來所無。”[1]3
詞上闋“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币詿o際楚天與滾滾長江作背景,楚天千里,遼遠空闊,水隨天去,秋色無邊。以山水起勢寫秋色天際,氣象闊大,筆力雄健,顯出闊達氣勢又不失江南秋季之特色,雄渾而不失清麗。從“楚天”、“江流”到“遙岑”,由客觀之景過渡到有我之境,“獻愁供恨”用倒卷之筆,由寫景到寫人,迫近題旨,讓人分不清是遠山為詞人獻愁供恨,還是詞人望山而生愁興恨。緊接著以七個短句“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币粴夂浅?,點出作者登臨賞心亭以抒郁結(jié)之情的寫作意圖?!奥淙諛穷^, 斷鴻聲里, 江南游子”三個短語, 一句一畫, 三幅畫面渾然一體,凄涼悲楚;賞心亭上, 紅日西沉, 天色近晚, 人去樓空,一派落寞凄寂。落日斷鴻,把看吳鉤,拍遍欄桿,在闊大蒼涼的背景上,凸顯出一個孤寂的愛國者的形象。詞人如離群孤雁,像棄置的寶刀難抑胸中郁悶,慷慨悲壯之氣頓生。
下闋用三個典故對四位歷史人物進行褒貶,從而表白自己以天下為己任的抱負。嘆惜流年如水,壯志成灰,最后流下英雄熱淚。豪而不放,壯中見悲,力主沉郁頓挫。結(jié)處嘆無人喚取“紅巾翠袖”而“英雄淚”,遙應(yīng)上闋“無人會,登臨意”抒慷慨嗚咽之情,于悲壯中又不失深婉之致。
二、難以割舍的英雄情結(jié)
英雄情結(jié)源于中華傳統(tǒng)文化。在中華幾千年的優(yōu)秀文化里,歌頌英雄、贊美英雄是永恒的主題。深受綿邈悠遠的中華文化沾濡的辛棄疾更是全面繼承了這些優(yōu)秀文化,他的詞作更多地表現(xiàn)激昂的愛國主義情懷,大有“匈奴未滅,何以家為”[2]111的理想主義色彩和個人英雄主義氣息。
《水龍吟·登建賞康心亭》上闋,一開篇,辛棄疾以地闊天空、高瞻遠矚的境界寄托著自身主宰江山、為國獻身的豪壯情懷;站在建康賞心亭上, 眺望淪陷區(qū)的山峰, “玉簪螺髻”可謂“ 江山如畫” 。但山河破碎,人民深陷水火, 座座青山, 層層碧嶂, 到得眼底生愁恨, 觸目只留萬般憂, 不過獻愁供恨而已!一句“江南游子, 把吳鉤看了, 攔桿拍遍”再現(xiàn)出詞人壯志難酬時痛心疾首、慷慨悲歌的激烈情懷,然情感沉郁卻不乏英雄氣概。
詞的下闋辛棄疾引用古代英雄的故事來間接表現(xiàn)自己的愛國情懷和英雄情結(jié)?!凹菌棜w未”,通過反用張翰棄官南歸的典故,有力地表明了作者的態(tài)度:不要跟我說此刻家鄉(xiāng)的好,我絕不能一走了之。“求田問舍,怕應(yīng)羞見,劉郎才氣”,取劉備斥許的故事,抨擊了只顧茍安一隅尋歡作樂、無心為國家戰(zhàn)斗、熱衷為個人謀利的當權(quán)派。字里行間透出作者對“劉郎才氣”的欽佩與推崇。可以感受到壯士在一片悲涼中仍豪氣沖天地堅持著一份對國家民族的執(zhí)著的熱忱。這種熾烈的愛國激情,這種以天下為己任的胸懷,即便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也是永遠可圈可點、可歌可泣的?!翱上Я髂辏瑧n愁風雨,樹猶如此”,借用桓溫北伐的典故,強調(diào)詞人所憂懼的是國事飄搖,時光流逝,北伐無期,恢復中原的夙愿不能實現(xiàn),辜負了平生的雄心壯志。面對古人的英雄業(yè)績,辛棄疾或許有深沉的孤獨和悲哀,或許有許多的痛苦和眼淚,但他那種拒絕平庸、不甘沉淪、壯志激烈的愛國情懷、英雄氣概實在令人嘆服,不愧“一片丹心照汗青”!
三、空前絕后的“掉書袋”功夫
辛棄疾詞作的一大特色是廣泛地引經(jīng)據(jù)典。據(jù)鄧廣銘《稼軒詞編年笈注》所收626首詞看,稼軒詞涉及來歷出處的詞句約1 500處之多,其中嚴格意義上的用典668處,能確定出處的有579處,出自110種作品或書籍;能判定性質(zhì)的典故共663個;這些典故涉及的主要人物共766人次,共計371人。[3]74因此,辛詞派人劉克莊在《跋劉叔安感秋八詞》中說:“近歲放翁,稼軒一掃纖艷,不事斧鑿,高則高矣,但時時掉書袋,要是一癖。”他認為辛棄疾的用典屬“掉書袋”之弊,有逞才炫博之嫌。[4]365品讀辛棄疾詞作,頗不以為然。
首先,辛棄疾喜引詞、用典,與他熟讀經(jīng)史有關(guān)。詞中所引詞語多有出處,歷史經(jīng)書中的人物、故事、神話他順手拈來。對于這些,如果沒有博聞強識的天分和深厚的文學根基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所以,應(yīng)該說,辛棄疾詞作的這一特色,反顯其具“掉書袋”的基礎(chǔ)和資本。評其以“掉書袋”逞才炫博,不夠公允。
其次,稼軒詞中引詞雖俯拾皆是,卻鮮有冷僻之源,出處多源自古文人必讀書目;用典雖多,卻大都貼切自然。品讀時也無逞才炫博與“掉書袋”之感。
《水龍吟·登建賞康心亭》上闋“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句中,“玉簪螺髻”見于韓愈《送桂州嚴大夫》詩有“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5]一句和皮日休《縹緲峰》中“似將青螺髻,灑在明月中”[6]1285一句;“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中,“吳鉤”在杜甫《后出塞》“少年別有贈,含笑看吳鉤”[7]444一句;“欄桿拍遍”源自宋王辟之《澠水燕談錄》記載:“與世相齟齬”的劉孟節(jié),他常常憑欄靜立,懷想世事,吁唏獨語,或以手拍欄桿。曾經(jīng)作詩說:“讀書誤我四十年,幾回醉把欄桿拍”。[8]54雖引自他作卻表意流暢,毫無堆積生澀之感。
下闋中“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yīng)羞見,劉郎才氣??上Я髂?,憂愁風雨,樹猶如此”連用三典。“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引自《晉書·張翰傳》,晉朝人張翰(字季鷹),在洛陽做官,見秋風起,想到家鄉(xiāng)蘇州味美的鱸魚,便棄官回鄉(xiāng);[9]1482“求田問舍,怕應(yīng)羞見,劉郎才氣”引自《三國志·陳登傳》,三國時許汜去看望陳登,陳登對他很冷淡,獨自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許汜去詢問劉備,劉備說:天下大亂,你忘懷國事,求田問舍,陳登當然瞧不起你;[9]1482“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引自《世說新語·言語》,桓溫北征,經(jīng)過金城,見自己過去種的柳樹已長到幾圍粗,便感嘆地說:“木猶如此,人何以堪?”[9]1482辛棄疾連用三典集中地抒發(fā)了其感念國事的憂患和英雄失意、報國無門的憤慨之情?!靶菡f”“羞見”既否定了為吃鱸魚膾而還鄉(xiāng)的張季鷹和求田問舍的許汜之輩,也借古人鞭撻南宋茍且偷安之輩。“才氣”、“憂愁”肯定劉備還的雄才抱負,借古人酒杯,澆自己心中的塊壘,以泄沉郁之氣。雖然典故連排,但引典貼切,含蘊深屈,達難言之隱,毫無逞才炫博與“掉書袋”之弊。
因此,筆者以為,辛棄疾用典之技,可謂“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全詞僅102字,卻盡現(xiàn)一派雄奇闊大、悲壯慷慨的豪放詞風,洋溢著深厚的英雄情結(jié)。全詞時而意境開闊, 時而氣氛低徊。開闊而顯豪壯, 似在高歌; 低徊而見沉郁, 似欲流涕;讓人唏噓不已。詞作“書袋”頻掉卻渾然一體,作者萬卷書了然于胸的功夫讓人向往。掩書回味,《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不愧是辛棄疾豪放詞、英雄詞和懷古詞之集成名作。
參考文獻:
[1]劉克莊.辛稼軒集序[M].稼軒集,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1990.
[2]司馬遷.衛(wèi)將軍驃騎列傳第五十一[EB/OL]http://www.guoxue.com/book/shiji/0111.htm,2012-07-22.
[3]桂琳.稼軒詞用典探微[J].北方論叢.2003(1).
[4]劉辰翁.跋劉叔安感秋八詞[A].辛稼軒詞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5]韓愈.送桂州嚴大夫[EB/OL].http://www.xigutang.com/tangshi/hanyu/_sgzydf_hytsjs_2436.html,
2013-10-26.
[6]皮日休.縹緲峰[A].唐詩鑒賞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
[7]杜甫.后出塞[A].唐詩鑒賞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
[8](宋)王辟之.澠水燕談錄(卷五)[EB/OL].http://www.doc88.com/p-414778993959.html,2012-09-29.
[9]周汝昌,唐圭章.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賞析[A].唐宋詞鑒賞詞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