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積平,封茂燕,辛貴林
(山東省青島市骨傷科醫(yī)院,山東 青島 266021)
2012年,我院按照衛(wèi)生部“三級綜合醫(yī)院評審標準實施細則”的要求,進一步加強了處方干預的工作力度,對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整改措施,根據《處方管理辦法》和《醫(yī)院處方點評管理規(guī)范(試行)》,制訂處方點評制度和處方點評量化標準,建立處方點評小組,每月隨機抽查100張門、急診處方并進行處方點評,對醫(yī)師處方行為及用藥合理性進行審核和評價。通過處方點評和有效干預,提高了醫(yī)院的處方質量及合理用藥水平。
資料來源于我院2012年1月至12月門、急診所有干預處方,每個月按比例間隔抽取100張,共1200張。
點評小組主要由醫(yī)務科、門診部、院感科、藥事辦、藥劑科負責人組成。點評依據和標準為《醫(yī)院處方點評管理規(guī)范(試行)》有關規(guī)定、第 16 版《新編藥物學》[1]、2010 年版《中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藥品說明書,以及衛(wèi)生部制訂的用藥指南和診治標準[2]。對抽取的處方逐項進行檢查分析,填寫“處方點評工作表”,然后進行匯總、分析。
處方基本情況分析:平均每張?zhí)幏接盟幤贩N數=用藥品種總數/處方總數;國家基本藥物占處方用藥的百分率=處方中基本藥物品種總數/用藥品種總數×100%;平均每張?zhí)幏浇痤~=處方總金額/處方總數;注射劑使用百分率=使用注射劑的處方數/處方總數×100%;抗菌藥使用百分率=使用抗菌藥的處方數/處方總數×100%;藥品通用名占處方用藥的百分率=處方中使用藥品通用名總數/用藥品種總數×100%。
不合理處方分析:不合理處方包括不規(guī)范、用藥不適宜及超常處方[2]。合理處方百分率=合理處方總數/處方總數×100%;不合理處方百分率=不合理處方總數/處方總數×100%。
共點評2012年門、急診處方1200張,合理處方1152張,占總處方的96.00%;使用藥品總數為1920種,平均每張?zhí)幏接盟幤贩N為1.6種,藥品通用名1908種,占處方用藥的99.37%;處方總金額為139836.00元,平均每張?zhí)幏?16.53元;國家基本藥物品種數814.4種,占處方總品種的42.42%;使用注射劑處方355.92張,使用率29.66%;使用抗菌藥物處方202.56張,抗菌藥物使用率16.88%。不合理處方48張,占4.00%,其中不規(guī)范處方40張,占不合理處方的83.33%,用藥不適宜處方8張,占不合格處方的16.67%,見表1。
表1 不合理處方統(tǒng)計
2.2.1 不規(guī)范處方
處方前記、正文、后記內容缺項,書寫不規(guī)范,如年齡寫“成”、科別不填寫等。
醫(yī)師簽名、簽章不規(guī)范或與簽名、簽章的留樣不一致,主要是醫(yī)師簽名字跡潦草,藥劑人員難以辨認,給審核處方或調配工作帶來不便。
藥師未對處方進行適宜性審核,表現在中、夜班單人值班調劑未執(zhí)行處方后記的審核、調配、核對、發(fā)藥欄目無審核調配藥師及核對發(fā)藥藥師簽名。
未使用藥品規(guī)范名稱開具處方,如“奧硝唑”仍使用“奧諾星”,“枸鹽酸鉍鉀”仍使用“麗珠得樂”等。按《處方管理辦法》,醫(yī)師在開具藥品時必須使用藥品通用名。
藥品的劑量、規(guī)格、數量、單位等書寫不規(guī)范或不清楚,如“硫酸氨基葡萄糖2合”,不能寫合,應規(guī)范書寫“硫酸氨基葡萄糖0.314 g×48片”。醫(yī)師在開具藥品時需寫明該藥品的劑型、規(guī)格、數量和明確的用法用量等,以便藥師進行藥學審核和用藥交待,指導患者安全用藥。
用法、用量使用“遵醫(yī)囑”等含糊不清字句,不注明外用、口服、分幾次用法。
開具處方未寫臨床診斷或臨床診斷書寫不全,如診斷寫“取藥”“開藥”“檢查”或用符號代替,“化膿性扁桃體炎”簡寫為“化扁”,診斷字跡模糊,辨認不清等。臨床診斷是明確與本次處方用藥相關的主要依據,醫(yī)師應當在處方上注明與本次處方用藥相關的主要臨床診斷,特殊情況暫不能確診的,可在“臨床診斷”處寫上某癥狀待查,如“腹痛待查”“發(fā)熱待查”等。
單張急診處方超過5種藥品的,一般在急診處方中出現,在搶救患者靜脈點滴時超過5種藥品。
藥品超劑量使用未注明原因和再次簽名,如紅花注射液靜脈滴注 5~20 mL,用 5% ~10%葡萄糖注射液 250~500 mL或0.9%氯化鈉注射液250~500mL稀釋后使用,1日1次,個別醫(yī)師按照藥品宣傳材料、文獻報道開寫處方,1次30~40mL,盡管在藥品超劑量使用時注明原因和再次簽名,但醫(yī)師要嚴格掌握用法用量,按照藥品說明書推薦劑量、療程使用藥品,不得超劑量用藥,以免引起各方面的隱患。
2.2.2 用藥不適宜處方
用法、用量不適宜:包括1)醫(yī)師對藥品的劑型性質等認識不全面,造成用法、用量不當,如“硝苯地平控釋片sig.po.半片,qd”??蒯屍菍λ幬镝尫乓笙鄬^高的制劑,在單位時間內有比較恒定的釋放劑量,以維持血藥濃度恒定,效力更持久。硝苯地平控釋片通常整片服用,不宜咬、嚼、掰斷藥片,其活性成分被吸收后,空藥片完整地經腸道排出。2)用藥頻次不規(guī)范,如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靜脈滴注,成人應當1日0.6~1.2 g,分2~4次應用,但在門診處方中,經常是1日1次靜脈滴注1.2~2.4 g,忽視了血藥濃度、半衰期等藥物代謝問題,使藥物的療效受到影響。經點評,主要是患者依從性的原因,如患者在門診就醫(yī)時不愿接受分2次靜脈滴注,建議醫(yī)師將給藥頻次由“bid”改為“qd”使用。3)選用溶劑不當,如門冬氨酸鉀鎂注射液,按照藥品說明書應靜脈滴注1次10~20mL加入5%或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緩慢滴注,1日1次,醫(yī)師卻用0.9%氯化鈉注射液500mL滴注。屬于選用溶劑不當,其電解質溶液可能會產生藥物間的不相容性,只能用不含電解質的5% 或10% 葡萄糖注射液滴注。4)藥品未按規(guī)定稀釋到安全的濃度,如長春西汀注射液開始劑量為每天20mg,以后根據病情可增至每天30mg,加入500mL液體內緩慢滴注,長春西汀含量不得超過0.06 g/L,內科病房在使用中往往將長春西汀30mg加入250mL液體內,含量達到0.12 g/L,不注重藥品說明書上的警示,有引發(fā)溶血的可能性。
聯合用藥不適宜:如診斷為高血壓的患者,處方開具卡托普利和螺內酯??ㄍ衅绽茄芫o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能減少醛固酮的生成,增高血清鉀。螺內酯為利尿藥,作用于腎臟遠曲小管,受體與醛固酮競爭,抑制鈉泵,使鈉鉀交換減少,鉀的排泄減少。當兩藥合用時,血清鉀就會明顯升高而導致鉀中毒[1]。
篩選的藥品與適應證不適宜:如診斷為心力衰竭的患者(女,68歲),處方開具酒石酸美托洛爾片口服。因心力衰竭患者禁用β-受體阻滯劑,故應先給予地高辛及利尿藥。又如,有痛風史頭暈待查患者(男,68歲),開具鹽酸丁咯地爾注射液、卡托普利片、苯溴馬?。⒓永桑┢?。因痛風患者用卡托普利可升高血尿酸濃度,從而有可能誘發(fā)或加重痛風發(fā)作[2];同時,苯溴馬隆成人常用量為50mg,1日1次,而本處方用量為50mg,1日2次,且未考慮年齡因素及服用時間。
處方是醫(yī)師和藥師對患者共同負責的重要醫(yī)療文書,具有法律、技術和經濟等多方面的意義[3]。其書寫正確與否、用藥合理與否直接關系到患者的治療效果與生命安全。近年來,隨著《處方管理辦法》《醫(yī)院處方點評管理規(guī)范(試行)》等法律、法規(guī)的頒布與實施,醫(yī)院藥學工作的模式發(fā)生了轉變,藥學服務在醫(yī)療工作的重要性日漸突出,開展處方點評工作已成為醫(yī)院持續(xù)醫(yī)療質量改進和藥品臨床應用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院按照《醫(yī)院處方點評管理規(guī)范(試行)》規(guī)定,在藥物與治療學委員會領導下,制訂處方點評工作制度與干預措施,建立處方點評專家組和點評小組,每月對不合理處方進行統(tǒng)計與分析,點評與干預。從本年度門、急診處方點評分析及干預結果顯示,處方合格率基本保持在95%左右,平均處方金額、平均處方藥品種數和注射劑使用率等控制較好,在減輕患者經濟負擔和保障患者權益方面收到了很好的成效。通過處方點評和整改,在下半年后期被干預處方數逐漸下降,至2012年底,經門診藥師認真審核并及時反饋整改的不合理處方數由年初1月215張(次)降至48張(次),降幅達77.67%。藥品不規(guī)范用名,處方無醫(yī)師簽名等現象都明顯降低,進一步提高了處方質量。
根據1年來醫(yī)院處方的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目前存在的問題主要是醫(yī)師對處方用藥重視程度、合理用藥的知識欠缺,導致了不規(guī)范和不合理處方的出現。按照醫(yī)院藥事管理工作的整體布置,醫(yī)院各相關職能部門將采取以下措施:加大全院合理用藥宣傳,加強門、急診處方檢查力度,堅決執(zhí)行處方點評制度,發(fā)現不合理用藥及不規(guī)范處方及時干預;醫(yī)院把處方質量與科室、醫(yī)生的經濟掛鉤,從行政管理角度加大治理;醫(yī)院從引進先進的現代化醫(yī)院管理技術入手,提高管理水平,如電子處方系統(tǒng)的引入,達到提高處方質量與合理用藥水平,保證患者用藥安全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陳新謙,金有豫,湯 光.新編藥物學[M].第1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0:52.
[2]衛(wèi)生部,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 .處方管理辦法(試行)[Z].衛(wèi)醫(yī)發(fā)[2004]26 號,2004.
[3]張安年,梁民琦,劉元偉.臨床常見非合理用藥[M].第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