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寶 ,李世龍 ,葛保民 ,秦 莉 ,田珊紅 ,周秀艷 ,李 霞
(1.河北省唐山市傳染病醫(yī)院,河北 唐山 063000; 2.河北省唐山市人民醫(yī)院,河北 唐山 063000;3.河北省唐山市工人醫(yī)院,河北 唐山 063000)
目前,大多數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研究的重點是A-F基因型。HBV的P區(qū)可編碼DNA復制所需的末端蛋白,而且參與了病毒復制的全過程,始于約2500 bp,C區(qū)與開始區(qū)段重疊,中間區(qū)段與S區(qū)重疊,最后片段與X區(qū)重疊。研究認為,HBV對核苷類似藥物耐藥性的產生與HBV P基因多位點的變異有關。本研究中采用毛細管電泳直接測序技術檢測了HBV基因型A-F及HBV P 區(qū)的 rtV173L,rtL180M,rtA181V /T /S,rtT184A /G /I/S,rtS202G /I,rtM204V /I,rtV207I/L /G,rtS213T,rtV214A,rtQ215S,rtN236T,rtP237H,rtN238T /D,rtM250V /I位點突變情況并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樣本為2010年至2012年河北省唐山市傳染病醫(yī)院門診和住院部239例需要抗病毒治療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其中男195例,年齡18~77歲,平均44.48歲;女44例,年齡20~63歲,平均 41.29歲;HBV-DNA均呈陽性,且 HBV-DNA≥104拷貝/mL;診斷符合《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的診斷標準。HBV及耐藥突變檢測試劑盒(核酸擴增熒光定量及測序法),購自上海申友生物技術有限責任公司。ABI 310型系列PCR熒光檢測儀;Sequencing Analysis5.2軟件。
采用核酸擴增技術結合熒光標記探針雜交方法,對HBV-DNA進行定量檢測。對定量檢測HBV-DNA≥5×103拷貝/mL的樣本,取其PCR產物3μL,再加入2μL蝦堿性磷酸酶(SAP)的混合物,混勻,37℃ 60 min,80℃ 15 min,最后于 4℃保存。取陽性PCR酶解產物3μL、測序試劑(bigdye)1μL和測序產物2μL進行PCR擴增,DNA測序產物經一系列步驟純化后上機電泳,在自動化的ABI310型基因分析儀上進行測序。
收集整理原始數據錄入計算機,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
在使用抗病毒藥物的239例患者中,利用毛細管電泳法檢測到B基因型HBV感染者30例(12.55%),C基因型HBV感染者203例(84.94%);D基因型 HBV感染者 1例(0.42% ),5例(20.%)HBV感染者低于最低檢測限??梢姡窘M患者HBV基因型主要是C型和B型,這一結果與謝秀琴等[1]的研究結果相似。D基因型是在我國北方地區(qū)較少發(fā)現的基因型。但本研究中未檢出B和C混合型的基因型,這可能與病例數少或存在地區(qū)性差異有關,有待進一步跟蹤。239例患者HBV耐藥性情況見表1。
目前全球約1/3的人曾感染過HBV,其中有3.6億人發(fā)展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我國約有慢性HBV感染者1.3億人,且每年死于HBV持續(xù)感染相關疾病[2],包括肝細胞癌(HCC)的至少有100萬人,最值得關注的是慢性HBV持續(xù)感染會發(fā)展為肝硬化、肝癌,嚴重威脅著人類的健康。國內外公認的抗HBV藥物主要有干擾素和核苷(酸)類似物兩大類,常用的核苷(酸)類似藥物有拉米夫定、阿德福韋酯、替比夫定和恩替卡韋等,它們通過抑制HBV復制而在治療過程中促使乙型肝炎e抗原(HBeAg)的血清學轉換,并最終清除病毒,從而控制病情的進展。對于慢性抗HBV感染者,HBV治療需要長期用藥,通常情況下至少需要2年,若未經專科醫(yī)生同意,在病情緩解不穩(wěn)固的情況下停藥,不僅不能抑制病毒,還可能加速病毒耐藥的發(fā)生,甚至使病毒的復制反彈,導致病情加重。臨床研究表明,拉米夫定治療1,2,3,4年的基因耐藥率分別為14%,38%,49%,66%;阿德福韋酯治療1,2,3,4,5年的基因耐藥率為0,3%,11%,18%,29%;在拉米夫定治療失敗的患者中,恩替卡韋治療1,2,3年的基因耐藥率為6%,14%,32%,其中伴有病毒反彈的臨床耐藥率分別為1%,10%,25%[3-4]。因此,在用藥過程中及時檢測病毒耐藥情況,有利于臨床及時調整用藥方案,控制病情進一步發(fā)展。
表1 239例患者血清樣本HBV耐藥情況
HBV有較高的突變率和復制率,高度易突變性體現在,其DNA多聚酶在DNA復制過程的逆轉錄環(huán)節(jié)缺失校正活性,且HBV的各個基因區(qū)及多數調控元件都可能發(fā)生變異。另外,某些位點的變異可影響多個基因片段,原因就在于HBV基因存在基因重疊,變異病毒株可改變免疫原性和致病性,引起宿主免疫應答的相應變化,導致病情加重并趨復雜化,甚至惡性化成重癥肝炎;而且在長期HBV感染過程中HBV發(fā)生變異,會引起病毒DNA與宿主DNA發(fā)生整合,誘導肝癌的發(fā)生。
有文獻報道,拉米夫定變異的多為YMDD花式區(qū)域的rtM204V/I,而本研究檢測出拉米夫定主要的變異除rtM204V/I外,還有 rtL180M 變異及 rtV173L變異和 rtV207I/L/G,rtS213T變異,與 Aye 等[5]和 Hussain 等[6]的報道有一致性,大大提高了耐藥檢出率。這也提示rtV173L突變伴隨M180+M204出現可能與拉米夫定耐藥相關,驗證了William等[7]的報道。本研究中共檢出對拉米夫定耐藥的患者101例,占42.26%,其中8例拉米夫定耐藥血清中同時有3例對替比夫定耐藥,為單獨rtM204I/V/S變異所致;檢出對阿德福韋酯耐藥43例,占17.99%,耐藥率明顯低于拉米夫定,主要是 rtN236T,rtA181V /I/S,rtN /H238T /D位點變異,并有1例rtV214A變異,1例rtN236T野生和突變共存株,1例rtQ215S野生和突變共存株,2例rtP237H野生和突變共存株;目前發(fā)現的恩替卡韋耐藥突變大多發(fā)生于拉米夫定耐藥的患者,主要由 rtM250V /L,rtT184A /G /I/S,rtS202G /I結合rtM204I/V/S+rtL180M突變組成。另外,隨著抗病毒藥物的長期應用,有35.56%的患者出現了拉米夫定、替比夫定和恩替卡韋共同耐藥,甚至已有3.35%的患者出現了拉米夫定、阿德福韋酯、替比夫定和恩替卡韋4種抗病毒藥共同耐藥的情況,這明顯加大了治療難度。
HBV各基因型之間存在著致病性和治療應答方面的差異??赡芘cC基因型預后不良有關的是:B和C基因型之間的差異性體現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B+C及C基因型患者經拉米夫定治療后HBV-DNA陰轉率、HBeAg血清轉換率及ALT復常率均顯著高于B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8],并且C基因型與炎癥壞死及肝纖維化的關系更為密切,更易引起更嚴重的肝臟疾病如肝硬化和肝細胞癌;在年齡大于30歲的感染者中,尤為明顯的是Ba亞型患者的HBeAg陽性率顯著高于Bj亞型,后者發(fā)生肝細胞癌的年齡顯著高于前者。對于拉米夫定耐藥變異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YIDD變異主要發(fā)生于C基因型,B基因型多發(fā)生YVDD變異,且變異后的B基因型的HBV復制水平比C基因型要低,B基因型、C基因型拉米夫定耐藥的HBV病毒學分析對于患者的臨床用藥具有明確的指導價值。研究顯示,拉米夫定與阿德福韋酯聯合用藥對拉米夫定耐藥特別是基因B型HBV更有效[9],但應考慮長期用藥會產生耐藥性的風險[10]。本研究中利用毛細管電泳法檢測HBV,基因分型和耐藥位點,可指導臨床抗病毒藥物的正確選擇,可以提早2~3個月檢測到耐藥位點的變異情況。因此,適時進行基因耐藥的檢測,可以預防“病毒學突破”的發(fā)生,先于臨床發(fā)現耐藥現象,可及時指導臨床選擇抗病毒藥物,從而避免人力、物力、財力的極大浪費,提高抗病毒藥物的療效,在一定程度延緩患者由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發(fā)展為肝硬化、肝癌。
參考文獻:
[1]謝秀琴,許家璋,李 平,等.江蘇地區(qū)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及其臨床意義[J]. 疾病控制雜志,2005,9(2):171 -173.
[2] Maynard JE.Hepatitis B:global importance and need for control[J].Vaccine,1990,8(Suppl):S18 - S20.
[3]Liaw YF,Leung NW,Chang TT,etal.Effectsofextended lamivudine therapy in Asia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Asia Hepatitis B Lamivudine Study Group[J].Gastroenterology,2000,119(1):172 - 180.
[4] Hadziyannis S,Tassopoulos NC,Chang TT,et al.Longterm adefovir- dipivoxil treatment induces regression of liver fibrosis in patients with HBeAg - negative chronic hepatitis B:results after 5 years of therapy[J].Hepatology,2005,42(Suppl1):754A.
[5]Aye TT,Barthelomeusz A,Shaw T,etal.Hepatitis B virus polymersemutations during antiviral therapy in a patient following liver transp lantation[J].Hepatol,1997,26(5):1148 - 1153.
[6]Hussain M,Lok AS.Mutations in the hepatitis B virus polymerase gene associated with antiviral treatment for hepatitis B[J].Viral Hepatol,1999,6(3):183 -194.
[7] W illiam E,Delaney IV.The hepatitis B virus polymerasemutation rt v173 is selected during lamivudine therapy and enhances viral replication in vitro [J].Virology,2003,77(21):11833 - 11841.
[8]方軍偉,顧美芬.拉米夫定治療B、B+C、C基因型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臨床療效觀察 [J]. 中國預防醫(yī)學雜志,2009,10(6):532-533.
[9]Inoue J,Ueno Y,Wakui Y,et al.Four-year study of lamivudine and adefovir combination therapy in lamivudine -resistant hepatitis B patients:influence of hepatitis B virus genotype and resistancemutation pattern[J].J Viral Hapat,2011,18(3):206 - 215.
[10]田珊紅,胡金華,張 寶,等.阿德福韋酯聯合拉米夫定治療HBV YMDD變異慢性乙型肝炎療效分析[J].中國煤炭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13,16(1):7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