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玉
數學課堂提問是數學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激發(fā)學生積極思維的動力;是開啟學生智慧之門的鑰匙。有效的提問能夠發(fā)揮“搭橋引路”“拋磚引玉”“穿針引線”“投石激浪”等作用,可以使課堂交流更有廣度、寬度,使學生的思考更有深度、效度,從而搭建充滿智慧、激勵的有效數學課堂。因此教師應充分發(fā)揮課堂提問的效能,把握好提問的“火候”,多層次、多方位、多角度地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的好奇欲望、探索欲望、創(chuàng)造欲望和竟爭欲望,進而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那么如何巧妙提問,做到拋磚引玉呢?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例,淺談幾點思考:
一、 精心設計———關注學生,鉆研教材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數學課堂中的問題是數學課堂的靈魂。數學課堂中問題設置的恰當與否,決定著課堂教學的成敗。要想拋磚引玉,認真的鉆研和精心的設計是前提。因此,在數學課堂提問設計中,特別要熟練掌握課程結構和特點,理解其深刻內涵,要重視挖掘教材,問題的提出要緊扣教材,充分體現教學目標;同時也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年齡特點與其認知水平,真正從學生實際出發(fā),以問題為契機,精心設計,突出重難點。這樣,既要做到胸中有教材,又要做到心中有學生;既要考慮知識傳授的嚴謹性,又要考慮學生活動的趣味性;既要注意優(yōu)等生的能力發(fā)展,又要照顧后進生的接受能力。在全局觀念的指導下精心設計課堂提問,往往才是有效的,能突破教學的重點難點,全面落實三維目標,能讓學生在興趣上得到發(fā)展,思想上受到教育,情感上得到熏陶,思維上受到啟迪,能力上得到提高。
二、 多種策略———有效提問,體現價值
1.適當鋪墊———搭橋引路,問有坡度。在教學中,難免會碰到這樣的情況:學生由于知識欠缺、思路模糊或理解困難等原因,而處于“卡殼”狀態(tài);或學生在活動中,暴露出其思維膚淺、粗糙、片面甚至是錯誤的。這時,作為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不是采取簡單否定、批評或視而不見等消極行為,而應在學生認知起點上巧妙點撥,在“此點”和“彼點”間搭橋引路,適當鋪墊?;蚧鬄樾?,或化難為易,或化虛為實,或由此及彼,引導學生就原來問題進行了深入而周密的思考,直到學生對新知的認識更準確、全面為止。
2.適度追問———拋磚引玉,問有深度?!白穯枴痹凇督虒W方法與藝術全書》中是這樣解釋的:“追問,是對某一內容或某一問題為了使學生弄懂弄通,往往在一問之后又再次提問,窮追不舍,直到學生能正確解答為止?!弊穯枺鳛橐环N提問技巧,在數學課堂上經常為教師所運用。它是前次提問基礎上的延伸和拓展,是在一問之后又再次補充和深化、窮追不舍,從而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溝通聯系。它追求的是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對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深刻性、敏捷性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3.巧妙轉問———穿針引線,問有廣度。“轉問”是指學生回答“卡殼”或回答不正確時,教師不代替學生回答,而用“誰還有補充”“誰對這句話有更深的理解”“誰有不同的想法”等將問題轉向另一個學生,使問題得到更好的解決。為了使問題吸引更多學生的討論,使某種情感引發(fā)大家的共鳴,教師也常常采取“轉問”的策略?!稗D問”猶如在“山窮水復疑無路”時另辟蹊徑,常常會收獲“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
4.適時反問———投石激浪,問有效度。所謂“反問”,是指當學生回答出現錯誤時,教師針對錯誤原因發(fā)問,促使學生自我反省,及時發(fā)現錯誤,找出錯因,進而自我糾正。有時學生回答正確,但教師不滿足于學生根據初步印象得出的判斷,或為了加深學生的印象,展現學生的思維過程,或為加強學生對問題的認識,使知識得以延伸,也可進行反問。
學生要解決某一提出的問題,通過教師的反問引導學生先解決這一問題中的問題,再來解決提出的問題;或應用反問的連續(xù)性,通過二次反問,使問題變得越來越小,從而達到解決大問題的目的。
三、 提問要點———適宜的候答時間
長期以來,課堂教學存在的一個普遍問題就是,教師在提出問題后只停留1、2秒就開始點名。從實際效果看,學生由于思考時間不充分、精神緊張、準備不足等原因,通常無法回答或者倉促回答導致錯誤,進而,教師必須花費更多的時間給學生提示或者糾正學生的錯誤,既不經濟又容易招致學生的反感。這樣的課堂提問往往是無效的或者是低效的。因而,有效的課堂提問,自提出問題到指定學生回答,至少應該等待3~5秒鐘為宜。如果教師所提的問題是開放性的,那么留給學生的等待時間以10秒左右為宜。適當延長候答時間,有利于學生思考和組織回答內容,增強提問效果,發(fā)展能力。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可否自始即不多講,而以提問與指點代替多講?!闭n堂提問貫穿課堂,我們在實際教學中,要善于把握教學時機投以一石,“問”活學生的思維,“問”出學生的激情,“問”出學生的創(chuàng)造。講究提問策略,問得適時,問得有價值,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指導作用。讓我們揮動“有效提問”這一引領有效課堂的翅膀,在數學教學的時空里,與學生一起振翅翱翔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