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勉華,黃富烽
(西安科技大學電氣與控制工程學院,陜西西安 710054)
開關磁阻電機(SRM)在調(diào)速與控制性能上可與直流調(diào)速系統(tǒng)相媲美,不僅調(diào)速范圍廣,可控性強,且有交流調(diào)速系統(tǒng)的結構堅固,工作可靠等優(yōu)點,是極具潛力的新一代交流調(diào)速電機[1]。然而,SRM的另一大特點是轉矩脈動大。這是由于其磁路的飽和非線性及特殊的工作方式?jīng)Q定的。目前主流的抑制脈動方法,都是從控制的角度入手。而磁鏈模型是SRM性能計算的基礎,以建立快速而準確的磁鏈模型為基礎的SRM仿真和控制,在理論上可以提高轉矩脈動的抑制效果。此外,在實際電機控制時,實時轉矩反饋通常采用昂貴的轉矩傳感器實現(xiàn),使系統(tǒng)的成本較高。而采用快速非線性建模方法,可以快速準確地計算出實時轉矩,從而省去轉矩傳感器,進而降低成本,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本文選取目前較為成熟的直接轉矩控制技術為基本控制方法,結合具有較高準確度的快速非線性建模方法,進行了相關仿真研究。仿真結果表明,轉矩脈動的抑制效果確有明顯提高,達到了預期的目標。
SRM的數(shù)學模型可用以下幾組方程表示:
式中:U,i,r,Ψ,W′,Te分別為任意一相繞組的電壓、電流、電阻、磁鏈、磁共能和電磁轉矩;θ為轉子角位置;J為轉動慣量;D為摩擦系數(shù);Te為負載轉矩;ω為電機角速度。
SRM在忽略互感時,各相磁鏈Ψ是相電感L和相電流i的非線性函數(shù),即
雖然,上述公式從理論上可以完整、準確地描述SRM的電磁特性和力學關系,實際計算卻異常繁瑣。而且由于相電流i與轉子位置角θ之間的非線性耦合,電感和磁鏈特性難以解析,無法實際應用。因此,如何準確且快速地建立SRM的數(shù)學模型成為重要的研究課題。
目前國內(nèi)外已提出了各種開關磁阻電機非線性建模方法,有基于有限元分析的插值迭代法、智能法、函數(shù)擬合法和快速仿真法等。文獻[2]客觀分析了這些建模方法的優(yōu)缺點和適用范圍,并指出快速仿真法不僅計算簡單快速,且具有較高的建模精度。通過仿真實驗,也驗證了上述理論分析。限于篇幅,本文僅選取快速仿真法進行介紹和仿真。
快速仿真法將磁鏈作為轉子位置角的函數(shù)進行模化,模化是通過尋求各磁化曲線之間的相關性來完成,再根據(jù)電機的幾何參數(shù)和幾條特殊位置磁化曲線求取中間位置磁特性。Miller提出的快速非線性法是快速仿真法的典型代表[3]。Miller仿真法將磁鏈作為轉子位置的函數(shù)進行了分段?;?,將電感上升區(qū)域分為3個階段(θu,θ1)、(θ1,θhr)和(θhr,θa),如圖1所示。
圖1 Ψ-θ形式磁化曲線模型Fig.1 Ψ-θform of the magnetization curve model
圖1中,θu為定子極與轉子槽中心線對齊位置,θ1為轉子極前沿與定子極前沿重合位置,θhr為轉子極前沿與定子極中心線的重合位置,θa為定轉子極對齊位置。在中間區(qū)域用線性函數(shù),在不對齊位置和對齊位置附近用Fr?hlich函數(shù)擬合,擬合函數(shù)分別如下:
式中:Ψu,Ψ1,Ψhr,Ψa分別為同一定子電流值下對應位置角θu,θ1,θhr和θa處的磁鏈值。且有Ψ1u=Ψ1-Ψu,Ψahr=Ψa-Ψhr。
圖2給出了快速仿真法的仿真結果。
圖2 快速仿真法Fig.2 Fast simulation method
表1為4種非線性建模法的仿真比較,仿真結果表明,快速仿真法不僅具有較高的建模精度,且計算簡單快速。
表1 4種建模方法的結果比較Tab.1 Comparison of four modeling methods
直接轉矩控制(DTC)對交流電機來說,是一種相當成熟的控制策略,易于控制電機的轉矩和磁鏈,對轉矩直接控制,進而減小轉矩脈動。它的基本思想是通過檢測電機定子電壓和電流,借助瞬時空間矢量理論計算電機的磁鏈和轉矩,并根據(jù)與給定值比較所得的差值進行滯環(huán)比較,實現(xiàn)磁鏈和轉矩的直接控制。
當忽略SRM的相電阻r時,式(1)的電路方程可簡寫為
由SRM的電壓方程式(9),得到它的瞬時轉矩方程式為
由于開關磁阻電機每相繞組都是單極性驅(qū)動,所以SRM的每相電流都是正的,瞬時轉矩符號完全由?Ψ(i,θ)/?θ的符號決定。當定子電流幅值不變,也即定子磁鏈幅值不變時,?Ψ(i,θ)/?θ>0,定子磁鏈超前于θ時,瞬時轉矩Te>0,電機轉矩增加;?Ψ(i,θ)/?θ<0,定子磁鏈滯后于θ時,瞬時轉矩Te<0,電機轉矩減少。
文獻[4]詳細分析了4相SRM的電壓空間矢量的確定和選擇,圖3給出了4相SRM的空間矢量的空間分布。
圖3 4相開關磁阻電機空間電壓矢量Fig.3 Space voltage vectors of 4-phase SRM
根據(jù)轉矩、磁鏈滯環(huán)的輸出,合理選擇相應的電壓矢量(見表2),通過功率變換器改變轉矩和磁鏈的大小,把轉矩和磁鏈的幅值限定在一定的滯環(huán)寬度內(nèi),即可實現(xiàn)轉矩、磁鏈的直接自控制。
表2 4相開關磁阻電機空間電壓矢量選擇Tab.2 Voltage vector selection of 4-phase SRM
轉矩作為DTC的直接控制對象,它的實時檢測和反饋是整個控制策略實現(xiàn)的關鍵所在。在仿真實驗中,仿真模型具有轉矩端口,可以直接反饋和控制。而實際系統(tǒng)的轉矩檢測和反饋,通常采用兩種方法:一是查表法,將離線測量的轉矩通過表格形式存儲在控制芯片或上位機內(nèi)。該方法較易實現(xiàn),大大降低了系統(tǒng)成本。但無法實時準確地得到轉矩,使系統(tǒng)的控制效果較差,無法滿足較高控制系統(tǒng)要求;二是直測法,通過轉矩傳感器來檢測和反饋實時轉矩值。該方法檢測精度較高,提高了系統(tǒng)的控制效果。但轉矩傳感器十分昂貴,勢必增加系統(tǒng)的成本。為此,對轉矩的簡單而準確檢測研究,逐漸得到關注。
快速非線性建模方法,可以準確簡單地實現(xiàn)磁鏈的計算,而轉矩與磁鏈具有緊密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文獻[5]提出的快速非線性仿真方法,可以進一步推演到轉矩控制上。將式(6)~式(8)代入式(2)和式(3)可得SRM電磁轉矩的解析表達式為
因此,在實際控制系統(tǒng)中,可以僅測量和反饋較易測量的定子電流和轉子位置角,就可以通過快速非線性仿真法來進行瞬時轉矩的實時檢測和反饋。從而為省去昂貴的轉矩傳感器和降低系統(tǒng)成本提供了理論依據(jù)。
四相8/6開關磁阻電機,仿真參數(shù)設定:電源220 V,給定磁鏈0.4 Wb,最大轉矩給定為50 N·m,負載轉矩給定為10 N·m,轉速給定為1 000 r/min。為使仿真實驗具有對比性,分別進行了電流斬波控制(CCC)策略和DTC策略下的仿真實驗。具體仿真結果如圖4~圖7所示。
比較圖5和圖6可知,電機啟動時,CCC方式下的轉矩脈動劇烈,轉矩波動幅度約為150 N·m;而DTC方式下,轉矩輸出平穩(wěn),維持在50 N·m左右。電機平穩(wěn)運行時,由轉矩波形的展開圖可以看出,CCC方式下,轉矩波動范圍為5~30 N·m,波動幅度為25 N·m;DTC方式下,轉矩波動范圍為9.5~11.4 N·m,波動幅度為1.9 N·m,僅是CCC方式下轉矩波動幅度的7.6%。因此,將DTC應用于SRD能夠有效地抑制轉矩脈動。
圖4 DTC仿真實驗模型Fig.4 DTC simulation model
圖5 電流斬波控制轉矩波形Fig.5 Torque waveforms under current chopping control
圖6 查表法DTC轉矩波形Fig.6 Torque waveforms with look-up table under DTC
圖7 非線性建模法DTC轉矩波形Fig.7 Torque waveforms with nonlinear modeling method under DTC
比較圖6和圖7可知,采用快速非線性仿真建模方法后,啟動轉矩明顯改善,電機平穩(wěn)運行時,轉矩波動范圍為10.5~11.2 N·m,波動幅度為0.7 N·m,抑制效果提高了63.2%。說明,引入非線性建模方法能夠進一步抑制轉矩脈動。
分析其原因,CCC的控制對象是定子電流,對轉矩的控制有延遲性和偏差。而DTC的控制對象是轉矩,控制效果直接明顯。采用轉矩查表法,可以獲得較為準確的轉矩值,但具有一定的滯后性和間隙。而快速非線性仿真法則是通過實時檢測定子電流和轉子位置角,從而能夠快速跟蹤轉矩的實時變化。不論是在啟動狀態(tài)還是在穩(wěn)定狀態(tài),都能較大程度地做到轉矩的精確計算,從而改善轉矩特性,并進一步抑制轉矩脈動。
本文分析了SRM的非線性建模問題,闡述了SRM的直接轉矩控制策略的基本原理和實現(xiàn)方法,并通過仿真,建立了非線性建模方法下的DTC控制模型,仿真結果表明:1)快速非線性仿真法,能夠快速準確地計算SRM的磁鏈值,進而得出瞬時轉矩值??捎糜趯嶋H系統(tǒng)的轉矩測量和反饋,降低系統(tǒng)成本;2)直接轉矩控制(DTC)策略,能夠顯著抑制SRM的轉矩脈動;3)考慮非線性建模因素后,DTC控制系統(tǒng)的抑制效果有明顯改善,驗證了非線性建模對進一步抑制SRM轉矩脈動的可行性。
[1] 王宏華.開關型磁阻電動機調(diào)速控制技術[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95.
[2] 薛梅.開關磁阻電機非線性建模方法及智能控制策略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08.
[3] Miller T J E,McGilp M.Nonlinear Theory of the 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 for Rapid Computer-aided Design[J].IEE Proceedings of Electric Power Applications,1990(6):337-347.
[4] 王勉華.四相開關磁阻電機直接轉矩控制方法研究[J].電氣傳動,2011,41(4):8-11.
[5] 吳建華.開關磁阻電動機穩(wěn)態(tài)性能的一種快速非線性仿真法[J].電工技術學報,1997,12(3):6-11.
[6] 丁文,梁得亮.一種開關磁阻電機非線性磁鏈與轉矩建模方法[J].電機與控制學報,2008,12(6):659-663.
修改稿日期:2013-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