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立偉,劉長虹,甄志剛
(1.淶源縣醫(yī)院,河北 淶源 074300;2.淶源縣中醫(yī)院,河北 淶源074300)
?
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療乳腺增生臨床療效觀察
楊立偉1,劉長虹2,甄志剛1
(1.淶源縣醫(yī)院,河北 淶源 074300;2.淶源縣中醫(yī)院,河北 淶源074300)
目的:研究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療乳腺增生的臨床療效。方法:選擇90例乳腺增生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兩組。其中治療組60例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療,對照組30例采用西藥治療,15天為1個療程,治療3~4個療程后觀察比較兩組的治療效果。結果:治療組治愈15例,顯效21例,有效16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為86.67%;對照組治愈5例,顯效8例,有效8例,無效9例,總有效率為70.00%。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療乳腺增生療效確切,可明顯改善患者癥狀,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柴胡疏肝散;乳腺增生;臨床研究
乳腺增生屬于中醫(yī)“乳癖”范疇,為婦科常見病多發(fā)病,好發(fā)于30~40歲婦女,我國育齡婦女中約40%患有該病[1]。乳腺增生為非炎性疾病,癥見乳房有腫塊,多無規(guī)則,有片狀、結節(jié)狀、彌漫狀、混合狀等,腫塊多質(zhì)軟,邊界不清,活動好,壓之有痛感?;颊甙Y狀較輕時僅覺乳房有脹痛,觸之有多數(shù)細小的散在結節(jié)。若保持心情舒暢,清淡飲食,或服用疏肝理氣的藥物,癥狀可自行緩解。多數(shù)患者采用西醫(yī)治療乳腺增生引起的乳房腫塊,收效甚微或無效。祖國醫(yī)學具有獨特的理論體系,其認為乳腺增生由肝氣不舒、氣滯血瘀、經(jīng)絡阻塞不通所致[2-3],可采用疏肝解郁的中藥治療。筆者選擇2011年1月1日—2012年10月1日我院收治的60例乳腺增生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柴胡疏肝散加減對其進行治療,以行氣疏肝、活血化瘀、軟堅散結、消腫止痛,療效顯著,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1月1日—2012年10月1日我院收治的90例乳腺增生患者為研究對象,年齡20~50歲,平均34歲,病程3個月至5年。所有患者均經(jīng)中醫(yī)辨證為肝郁血瘀、氣滯血瘀、經(jīng)絡阻塞不通所致之乳腺增生者,排除未按規(guī)定用藥、無法判斷療效者。將所有患者分為兩組,其中治療組60例,對照組30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4]
乳頭皸裂感染邪毒,乳汁排除不暢,乳內(nèi)脹痛難忍,有結塊,皮色不紅或微紅,全身多伴有惡寒發(fā)熱、頭痛、食欲不振、大便干燥等癥。
1.3 方法
治療組采用柴胡疏肝散加減治療,其藥方組成為[2-3]:柴胡10g、當歸10g、赤芍15g、 白術10g、川芎15g、香附10g、橘核30g、青皮10g、連翹15g、桃仁10g、夏枯草20g、 金銀花30g、甘草6g, 每日1劑,水煎服,每次150mL,早晚各1次,15天為1個療程,連續(xù)服用3~4個療程。遵循中醫(yī)整體辨證理論,根據(jù)患者具體癥狀適當加減:伴胸悶脅痛,大便不暢者加利氣寬胸、潤腸通便、散結消腫之瓜蔞、貝母;乳塊堅硬者加通絡搜風、散結消腫之穿山甲、王不留行;乳塊腫脹,疼痛者加元胡、川楝子;舌質(zhì)淡,有齒痕者加薏苡仁。
對照組采用抗生素、乳癖消、乳塊消、舒肝丸、麻仁軟膠囊進行治療。
1.4 療效判定標準[4]
觀察患者的臨床癥狀、體征、疼痛程度、腫塊大小、月經(jīng)情況、舌苔、脈象、情緒變化等。治愈:癥狀消失,腫塊消散,乳痛消失、排乳正常,停藥后3個月內(nèi)不復發(fā),臨床其它癥狀體征消失;顯效:癥狀、體積積分減少≥60%,<90%,腫塊消散>60%,排乳基本暢通,臨床其它癥狀體征減輕;有效:癥狀、體積積分減少≥30%,<60%,腫塊消散>30%,乳痛減輕,排乳部分通暢,臨床其它癥狀體征有明顯改善;無效:癥狀、體積積分減少≤30%,腫塊大小、疼痛感無變化或化膿,臨床其它癥狀體征無變化。
癥候療效標準:痊愈為主癥、次癥消失;顯效為主癥、次癥消失2/3以上;有效為主癥、次癥消失1/3以上;無效為主癥、次癥改善不明顯。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17.0軟件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患者李某,女,29歲,已婚,自覺右側乳房疼痛,觸摸乳房左上側有腫塊結節(jié),乳腺管質(zhì)硬,舌質(zhì)淡,有齒痕,脈細弱?;颊呖诜轳毕?、乳塊消等多種藥物無明顯療效,于2011年8月來我院專家門診治療,診斷為肝郁氣滯型乳腺增生。治療方案:疏肝理氣、活血化瘀、軟堅散結、消腫止痛。方藥:柴胡10g、當歸10g、赤芍15g、白術10g、川芎15g、香附10g、橘核30g、穿山甲6g、浙貝15g、玄參15g、雞血藤20g、青皮10g、連翹15g、桃仁10g、夏枯草20g、金銀花30g、甘草6g。服法:口服,1劑/日,2次/日,150mL/次,溫服。治療結果:服藥2個療程后疼痛消失,腫塊結節(jié)明顯軟化,乳腺管硬度消失;繼續(xù)服藥3個療程45天,疼痛消失,腫塊結節(jié)消失,舌質(zhì)淡紅,無齒痕,患者痊愈,未再復發(fā)。
經(jīng)過治療,兩組患者臨床癥狀均有所好轉。治療組治愈15例,顯效21例,有效16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為86.67%;對照組治愈5例,顯效8例,有效8例,無效9例,總有效率為70.00%。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n)
中醫(yī)認為乳腺增生多因情志所傷、肝氣郁結、經(jīng)絡阻塞不通所致。氣滯則血瘀,淤血阻滯,絡道不通則血瘀,淤血阻滯,絡道不通則乳房腫脹。肝郁克脾,脾虛則生痰,痰濁淤血滯乳育,則癖塊生矣。癖塊阻滯絡道,氣血不通則痛則興,病起由氣郁而致,故胸悶腹脹、精神抑郁,舌苔脈絡也為肝郁氣滯之象。我院采用中醫(yī)辨證方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療乳腺增生,獲得滿意療效,克服了西藥引起的胃痛、便秘、菌群失調(diào)等不良反應,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陸明山.柴胡疏肝散加減治療乳腺增生病[J].山西中醫(yī)雜志,2005,21(2):15.
[2] 王成鑫,蔡元萍,陳瓊霞,等.中藥疏肝舒乳顆粒治療乳腺增生癥綜合療效觀察[J].時珍國醫(yī)國藥,2006,17(9):1661-1662.
[3] 黃月玲,文瑞成,韋永芳,等.中藥對乳腺增生病療效的動物實驗研究[J].廣州醫(yī)學院學報,2003,30(1):29.
[4] 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 .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278-281.
(責任編輯:尹晨茹)
2014-02-27
楊立偉(1973-),女,滿族,河北省淶源縣醫(yī)院主管中藥師,研究方向為中藥臨床應用。
R285.6;R655.8
A
1673-2197(2014)10-009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