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啟幫
摘 要:《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對聽、說、讀、寫能力目標的描述中都體現了英語課上學生要動耳、動嘴、動手、動腳及動身,要做到“全身運動”。
關鍵詞:英語課;全身運動;效果
一、動耳
聽,是學生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之一。傳統上說“上課聽講”,無疑是教師說、學生聽。現代課堂上不僅要聽教師說,還得聽學生說,還要聽磁帶說,還須聽自己說。只有耳熟,才能詳。教師宜創(chuàng)造一切可能的機會讓學生動動耳。如教生詞時,教師可時而大聲讀,時而小聲讀;時而慢慢讀,時而快速讀;有時故意出點錯,讓學生糾正;安排學生說,其余學生聽,同時注意其表述是否有錯,或其表述的語音、語調是否得當;讓磁帶領讀;聽磁帶并完成相應的練習。這些都能有效地幫助學生練耳。學生只有耳朵真正地動起來了,才能迅速收集知識。
二、動嘴
英語入門,聽說領先?!罢f”是語言表達的技能。語言學習不同于數理化學習,只要理解就行了。英語除了自己理解外,還要表達出來讓別人理解。不管是單詞、短語、句子還是對話、篇章,學生通通都要說得出來。我們的課堂上也需要給予學生足夠的機會去說。通常我們是這樣做的:首先,會讓學生進行機械的口頭訓練。其次是稍微有點創(chuàng)造的兩兩對話,小組角色表演。再就是課文朗讀。如學習生詞broccoli, 學生對這個單詞不熟悉,教的時候先要求學生聽清楚其發(fā)音,再開口機械跟讀,等嘴巴熟練其發(fā)音后,學生需仿照例句造句:I like broccoli. I have some broccoli.然后,鼓勵學生自己造句。熟能生巧,嘴巴讀英語讀順溜了,語感也就自然出來了。
三、動手
初一學生生性好動,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長時間地坐著對他們來說一種折磨。教師應該適時地讓他們也動動手。比方說,Show me your hands. Take a pen and a piece of paper. Draw a strawberry.等。根據所學內容,總能找到適當的事情讓學生動手去做。
四、動腳
“動手動腳”有時是貶義詞。但此“動手動腳”非彼“動手動腳”也。這里的“動腳”是要學生動身去做事情,不是亂動。例如,我們學習take 和bring 時,可以發(fā)出指令:Peter, please take your English book to Emma. Emma, can you bring Peter s English book to me?學follow時,教師說,Peter, come here. Follow me. Emma, follow Peter... 還可以讓學生之間互發(fā)指令。一般來說,我教動詞,基本上可以讓學生動起來。
五、動身
上課前為了幫助學生從下課的松散中把思緒拉回來,可先熱熱身。Stand up. Turn left. Turn right. Put your hands on your head. Clap your hands. Stamp your feet. Open your eyes. Close your mouth. 學現在進行時,學生邊表演,其他學生對話。Whats he doing?He is doing his homework. Is he writing?No, he isnt. He is reading a book. 學比較級時,兩個學生作強壯狀和更強壯狀。然后比較說Peter is strong. Barry is stronger.學現在完成時,學生可以摸摸肚子,打著飽嗝。教師可笑著說:Yeah, he is full now. He has had breakfast.
還有動筆動腦,更是不可缺少。讀,特別是默讀,更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往往,教師課堂上常忽視“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和“閱讀”策略的滲透。一節(jié)課上熱熱鬧鬧,學生難得有機會靜靜地“閱讀”,靜靜地動腦思考。其實,理想課堂的構建需要有張有弛,動靜結合。
(作者單位 江西省婺源縣江灣中學)
編輯 劉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