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微博直播庭審對偵查法治化的可能意義

        2014-04-18 02:25:23周長軍
        法學論壇 2014年1期
        關鍵詞:庭審全程裁判

        周長軍

        (山東大學 法學院,山東濟南 250100)

        【熱點聚焦】

        微博直播庭審對偵查法治化的可能意義

        周長軍

        (山東大學 法學院,山東濟南 250100)

        微博全程直播庭審作為我國刑事司法實踐中的新生現(xiàn)象,不僅有助于法院強化司法公開、回應公眾關切、提升司法公信,而且有望從根本上扭轉我國的偵審關系格局,倒逼偵查法治化。應當對微博全程直播庭審制度進行科學設計,并合理應對和化解與之相伴而來的挑戰(zhàn)。

        微博直播;司法公開;偵查法治化

        科技改變生活,科技也會改變訴訟生態(tài)。薄熙來案、王叔金案、李天一案、大興摔童案……近期多個刑事大要案的審判持續(xù)牽引著國人的關注視線。倘若留心不難發(fā)現(xiàn),在這個波瀾起伏的審判季中,有一個現(xiàn)象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微博直播庭審。

        2013年6月和7月,王書金強奸殺人案在河北邯鄲市中級人民法院兩次開庭審理期間,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通過官方微博進行了庭審直播;8月下旬,薄熙來案在濟南開庭審理,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通過官方微博對庭審進行了全景式播報,文字、圖片、視頻、音頻批量傳遞,新華社把庭審內容幾乎同時翻譯成英文放到網絡上;*何亮亮:《薄熙來不會判死刑可能還會上訴》,鳳凰網,2013年8月28日。9月,北京法院網官方微博“京法網事”對大興摔童案進行了現(xiàn)場實時播報,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官方微博“南京V法院”直播了“餓死女童案”的庭審情況。*《法院系統(tǒng)微博直播大案庭審獲高層領導支持》,載《京華時報》2013年9月23日。截至2013年9月,我國有近20個省出現(xiàn)微博直播庭審的案例。*《2013年第三季度新浪政務微博報告》,http://vdisk.weibo.com/s/A-q4TgwJVL6M/1384919844?sudaref=www.baidu.com.

        根據(jù)《新浪微博用戶發(fā)展報告》,2013年上半年,新浪微博注冊用戶達到5.36億,2012年第三季度騰訊微博注冊用戶達到5.07億,微博成為中國網民上網的主要活動之一。在微博用戶中,80%的受過高等教育,本科以上占55.9%;晚八點至零點是刷微博的高峰;智能手機占到83%。*《新浪微博用戶發(fā)展報告》,http://vdisk.weibo.com/s/gzJtj,2013-05-10.正是因其貼身性、便捷性、互動性特征,微博成為信息化社會中公眾獲取資訊、關注社會乃至介入政治的重要管道,成為法院強化司法公開、回應公眾關切、提升司法公信力的有效方式。

        一、微博直播庭審:刑事訴訟領域的革命

        作為現(xiàn)代科技應用于訴訟民主化的一種形式,電視直播庭審曾經在法院審判公開方面受到高度推崇。不過,由于電視直播庭審容易誘發(fā)控辯雙方的表演沖動,造成證人出庭作證的不安全感,侵犯訴訟參與人的肖像權與隱私權,影響法官的獨立審判,以及所需儀器設備較大,攝錄人員走動、鎂光燈閃射等對庭審秩序有很大的干擾,因此,目前除一些電視臺與法院合作的法庭紀實類節(jié)目外,電視直播庭審活動幾乎已經銷聲匿跡。在此背景下,隨著互聯(lián)網和智能手機技術的發(fā)展,作為一種“可控的公開”*參見《港媒:公審薄熙來助北京加分 學者稱微博直播是可控公開》,大公網,2013年8月31日。形式,微博直播庭審現(xiàn)象破土而出,有效填補了社會公眾在電視直播庭審淡出之后對審判公開的需求。尤其是法院進行的微博實時直播庭審,不僅突破了傳統(tǒng)司法公開的物理空間限制,讓更多的普通百姓在法庭之外就可以利用電腦、手機等媒介自由地“旁觀”庭審現(xiàn)場,迅速了解庭審細節(jié),而且可以圖文并茂地公開庭審全部過程中的文字、圖像、聲音信息,使相關信息動態(tài)甚至互動式呈現(xiàn),鮮活生動,*參見張立勇:《網絡時代背景下的司法公開》,載《人民法院報》2011年9月30日。便于獲取,極大地豐富了司法公開的內容和形式,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刑事審判公開形式的一場革命。

        毋庸置疑,微博直播庭審有助于人民接近司法,更好地滿足社會公眾對社會影響大、公眾關注度高的案件知情權,擠壓了權力尋租的空間,不僅強化了公眾對審判活動的監(jiān)督和對審判過程公正性的感知,提振了司法公信力,而且形象生動地傳播了法律知識,普及了法治精神。

        在我們這個重視實質正義的國家,微博直播庭審還能有效地回應社會公眾對實體公正的需求。從心理學上講,社會公眾對實體公正實現(xiàn)與否的認知,主要是看法院的裁判文書是否確認了公眾對案件的“預判”,而公眾做出什么樣的“預判”,又往往取決于包括自媒體在內的各種媒體在判決前釋放出的案件信息,或者說,公眾事前了解的案件信息決定了其預判的結論。因此,法院微博直播庭審特別是全程直播庭審可以使社會公眾獲取全面、準確的案件信息,合理引導其對案件的“預判”,使之與裁判結論相契合,以強化裁判結論的公眾認同。

        以薄熙來案為例,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通過150多條微博、近16萬字的圖文,將整個庭審活動全面、動態(tài)地直播出去,數(shù)億人得以及時地進行“圍觀”,受到了高度的肯定。《環(huán)球時報》的評論就認為,“毋庸諱言,此前國內外輿論場上有種種懷疑和傳言,但‘微博直播’的形式把庭審的各種細節(jié)直接端到公眾的眼前,形成對依法公正審理薄熙來案可信的特殊強制力,這是對公眾監(jiān)督不預留余地的接受?!?《社評:微博直播,帶來意外更帶來公眾信心》,載《環(huán)球時報》2013年8月24日。新浪網的調查顯示,8 月 22 日即薄熙來案庭審直播的首日,“濟南中院微博”的日影響力最高,達到1480.01;其次是公布薄熙來案宣判結果的9月22 日,日影響力為1364.41,法院“宣讀判決要點”的微博成為該案被轉發(fā)和評論最多的三條微博之一。*《2013年第三季度新浪政務微博報告》,http://vdisk.weibo.com/s/A-q4TgwJVL6M/1384919844?sudaref=www.baidu.com.可見,公眾不僅對庭審程序,而且對判決書的內容及其公正性給予了極大關注。不過,在當前我國審判機關普遍“案多人少”的背景下,對于法院進行的耗時、耗力又耗錢的微博直播庭審活動,如果僅停留于上述意義的分析和總結,顯然是不夠的?;蛘哒f,微博直播庭審倘若只具有上述功能,則可能缺乏足夠的正當性。

        筆者認為,法院系統(tǒng)之所以準備在更大范圍內推進微博直播庭審*最高人民法院新聞發(fā)言人孫軍工說,各級人民法院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積極穩(wěn)妥地推進包括庭審微博直播在內的司法公開活動。參見徐雋:《最高法:鼓勵各級法院創(chuàng)新公開載體》,載《人民日報》2013年9月22日。這一在世界范圍內也頗具創(chuàng)新性的探索,更深層也是更重要的意義在于可以倒逼*“倒逼”是2013年度十大流行語,其意是指逆向促使,“由下而上”、“由流溯源”、“由果問因”等行為都可以稱為“倒逼”。參見吳亞順:《專家稱“小伙伴”一詞不雅》,載《新京報》2013年12月19日。偵查活動,促使偵查機關規(guī)范偵查行為,踐行法律程序,重視人權保障,解開長期以來我國偵審關系扭曲化的癥結。也就是說,微博直播庭審不僅僅是審判公開形式的革命,倘若能夠制度化地推行下去,還將引發(fā)我國刑事訴訟的一場革命,助推偵查法治化。

        遺憾的是,學界和媒體目前的討論仍然停留于微博直播庭審在推進審判公開、提升司法公信力方面的作用之闡釋,尚未充分意識到其對我國刑事訴訟變革和偵查法治化的深遠意義。鑒此,本文下面將在剖析我國現(xiàn)行偵查中心主義的刑事訴訟格局的基礎上,分析并論證微博直播庭審對偵查法治化的倒逼功能以及為充分發(fā)揮此功能而應當如何對微博直播庭審制度進行科學的設計。

        二、偵查主導審判:傳統(tǒng)訴訟實踐中的偵審格局

        “公安做飯,檢察端飯,法院吃飯”是民間對于我國“以偵查為中心”的刑事訴訟運作實踐的形象描繪。在公檢法流水作業(yè)的一體化訴訟格局下,偵查成為最關鍵的訴訟環(huán)節(jié),基本上決定了其后的公訴與審判活動的樣態(tài),尤其是在大要案的處理中,關于定罪量刑的事實認定和法律適用問題時常在偵查階段就已定了調,法院很難更改。

        研究發(fā)現(xiàn),近些年來,湖北佘祥林案、云南杜培武案、河南趙作海案、浙江張氏叔侄案等幾乎所有的冤錯案件的形成,都與偵查階段重視被告人認罪口供的收集,輕視實物證據(jù)、科學證據(jù)的提取,刑訊逼供,證據(jù)采集不規(guī)范,遺漏或者遺失重要證據(jù)的收集*參見趙秉志:《冤錯案件防范機制的加強》,載《法制日報》2013年7月24日。等偵查頑疾存在緊密的關聯(lián)性。在這些偵查粗陋、定罪證據(jù)鏈條不完整或不扎實的冤錯案件中,對被告人的刑事追訴活動之所以最后又都通過了法院的審查和確認,以致鑄成冤錯,主要就是因為實踐中運行的是偵查主導的流水作業(yè)型刑事訴訟模式。在此模式下,公檢法機關之間重配合、輕制約,重打擊犯罪、輕保障人權,對于前機關開展的訴訟活動、收集的證據(jù)和認定的事實,后機關傾向于相信和認同,即便出現(xiàn)認識上的分歧,也往往表現(xiàn)出高度的體諒和包容,采取私下協(xié)商或協(xié)調的方式加以解決?!捌?案)得了,訴得出,判得下”,是此種模式下公安檢察機關追求的目標,也是案件處理的常態(tài)。

        相沿已久,導致偵查活動中心化、庭審活動形式化,法院審判功能虛化,對不規(guī)范的偵查和起訴活動構不成有力的制約。實踐中,只要檢察機關提起公訴,法院即便發(fā)現(xiàn)審前程序有瑕疵,或者存在違法取證行為,抑或是案件事實存疑,通常也不愿、不能或者不敢排除非法證據(jù)、做出無罪判決,而傾向于在退回補充偵查或者直接進行職權調查的基礎上,確認控方的指控主張,高達99.7%以上的定罪率*參見陳瑞華:《論量刑建議》,載《政法論壇》2011年第2期。即其鮮明體現(xiàn)。這種警權獨大、公安主導的刑事訴訟運作格局在重慶打黑期間格外凸顯。據(jù)報道,2011年5月以前的重慶打黑高潮時期,王立軍盡管并未在市委政法委擔任職務,但僅以公安局長的身份就能號令數(shù)百個專案組,指揮檢法等多家司法系統(tǒng),在文強、龔剛模、李莊、樊奇杭等要案中,將嚴重違反程序的王氏打黑刀法強行推進到底,監(jiān)控竊聽等技偵措施大行其道,對犯罪嫌疑人是血雨腥風般的刑訊逼供,鐵山坪等成為令人毛骨悚然的辦案“基地”。*參見石扉客:《王立軍是如何煉成的?》,載《南都周刊》2012年12月13日。

        面對血淋淋的教訓,最高司法機關在深刻反思的基礎上逐漸體認到,對于冤錯案件的防范來講,關鍵在偵查。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和司法部聯(lián)合發(fā)布了《關于辦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證據(jù)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和《關于辦理死刑案件審查判斷證據(jù)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旨在強化法院對證據(jù)的審查判斷以及對非法證據(jù)的排除,促使偵查機關規(guī)范取證活動,嚴格按照法定程序和證明標準開展追訴活動,以防范冤錯案件的發(fā)生。不過,當下法院獨立行使審判權的保障不足,以致當“面臨一些事實不清、證據(jù)不足、存在合理懷疑、內心不確信的案件,特別是對存在非法證據(jù)的案件,法院在放與不放、判與不判、輕判與重判的問題上往往面臨巨大的壓力”,*參見沈德詠:《我們應當如何防范冤假錯案》,載《人民法院報》2013年5月6日。這其中就包括偵查、控訴機關的強力溝通乃至于政法委的權威協(xié)調。由于缺乏合適的“抓手”,對于這些有形無形的壓力,法院往往很難抗拒,以致“存疑從掛”、“存疑從輕”成為此類案件中不得已的折中處理方式。這無疑折射出我國流水作業(yè)型刑事訴訟模式下法院在制約偵查與公訴權力、防范冤錯案件方面的無力和無奈。

        與此同時,面對《刑事訴訟法》的適用實踐,一種濃濃的無力感、無奈感也在當下的刑事訴訟法學界蔓延。因為無論是1996年《刑事訴訟法》的修正,還是2012年《刑事訴訟法》的修正,共同的任務之一就是強化庭審中心主義和對偵查權力的控制,但這些立法修正條款基本上都難逃被規(guī)避、被虛置的命運,偵查權獨大、庭審走過場的局面一直未得到實質性的改觀,以致不少刑事訴訟法學者對于《刑事訴訟法》的有效實施已經心灰意冷……。

        2013年,浙江張氏叔侄冤案被平反,法院公信力再受重創(chuàng)。痛定思痛,最高人民法院于12月又出臺了《關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錯案工作機制的意見》,要求各級法院堅持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原則,不能因為輿論炒作、當事方上訪鬧訪和地方“維穩(wěn)”等壓力,作出違反法律的裁判;切實改變“口供至上”的觀念和做法,注重實物證據(jù)的審查和運用;以庭審為中心;應當排除采用刑訊逼供或者凍、餓、曬、烤、疲勞審訊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被告人供述;定罪證據(jù)不足的案件,應當堅持疑罪從無原則,依法宣告被告人無罪,不得降格作出“留有余地”的判決,如此等等。但基于前述的分析不難推想,如果不改變當下實踐中被顛倒的偵審關系,落實庭審的中心地位,該意見的這些規(guī)定依然會落空,法院也依然會失守防范冤錯案件的底線。

        總而言之,多年來的訴訟實踐表明,最高司法機關為防范冤錯案件出臺的一系列法律性文件之所以得不到有效的實施,法院之所以一直不愿或者不敢在偵查違法或者定罪證據(jù)不夠確實充分的案件中公開“叫板”偵查、公訴機關,排除非法證據(jù)、判決被告人無罪,主要是因為“往往面臨巨大的壓力”,尤其是在社會影響大、公眾關注度高的案件中。由于這些干預和壓力基本上不會被擺到臺面上,所以外界很難了解,法院也一直沒有找到合理的應對和化解之道。加之,受傳統(tǒng)審判公開方式的制約,只有很少的人能得到法庭旁聽的機會,裁判文書又不上網公布,以致社會公眾通常很難知曉庭審中的調查和辯論情況,更不了解案件中涉嫌違法的偵查行為或者案件事實存疑的問題,因而就無法對庭審情況進行有效的監(jiān)督,也為來自于偵查、公訴機關的“協(xié)調”以及法院關照偵查、公訴機關的活動留下了空間。由此,最終的博弈結果往往是:法院放棄原則,遷就外來干預和壓力,“配合”偵控機關的追訴活動,做出“疑罪從輕”或者“疑罪從掛”的處理。至于被告人是否冤枉、違法偵查行為是否受到應有的程序性制裁,則通常只有被告人一方關注,社會公眾因缺乏了解和興趣而很少置評和監(jiān)督。

        三、微博全程直播庭審:翻轉偵審關系的“利器”

        綜上可見,在傳統(tǒng)偵審格局下,法院對非法證據(jù)的排除、對存疑案件的無罪判決基本上是鏡中月、水中花,冤錯案件的防范底線由此一再失守。因此,翻轉偵審關系,打破公檢法流水作業(yè)的一體化訴訟運作模式,讓法院找到制裁偵查違法、規(guī)約偵查行為的勇氣和底氣,并解除其后顧之憂,就成為中國刑事訴訟應當解決而一直沒有解決好的重中之重的課題。

        微博全程直播庭審的出現(xiàn)讓我們看到了破解這一難題的可能和希望。通過微博全程直播,把庭審過程中的舉證、質證、辯證以及法庭辯論情況都公之于眾,讓公眾了解雙方的爭議焦點,使得控方證據(jù)的合法性、客觀性和關聯(lián)性以及指控主張不僅要經受來自于法庭上辯護一方的質疑和挑戰(zhàn),而且要接受法庭外社會公眾的監(jiān)督和評判,由此,對于偵查取證中是否存在違法行為、是否應當排除非法取得的證據(jù)以及公訴機關指控被告人犯罪的證據(jù)是否已經達到了確實充分的標準,所有關心此案的人無論是否到庭審現(xiàn)場旁聽都能全面掌握和做出自己的判斷。比如,對于在案證據(jù)顯示被告人遭受了刑訊逼供、對犯罪嫌疑人的訊問筆錄或者對證人、被害人的詢問筆錄上沒有偵查人員的簽名或者沒有注明制作筆錄的時間、詢問筆錄反映出在同一時間段內同一詢問人員詢問不同證人等在過去法庭上經常被辯護一方提出質疑的問題,控方如何回答、法庭如何調查和裁決,都通過微博直播出去。如果說在審判公開相對有限的傳統(tǒng)訴訟實踐中,即便是在偵查粗陋、事實存疑的案件中,檢察機關也有機會和能力通過協(xié)調取得法院的定罪判決;可是社會公眾由于對案件庭審的具體情況缺乏了解而通常不可能有什么批評性的反應,那么,微博全程直播庭審無疑會改變這一局面。由于社會公眾已經通過微博直播知道了案件的證據(jù)瑕疵與事實疑點,因而法院很難無原則地遷就偵查、公訴機關的追訴行為,*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德肖維茨教授以辛普森一案為例對大眾傳媒與審判結果的關系之分析可資參考。他說:“我們相信電視攝影機將能清楚地監(jiān)看檢方的各項論控以及法官的裁定。至于對媒體表示意見,我們知道檢方跟警方將會持續(xù)地漏出消息,所以我們也希望讓世界聽聽、看看我們這一邊的論證?!薄稗D播對辛普森確實是有很大的幫助。我相信那些大部分看過審判過程的人,對于檢方論控的弱點應該比那些僅從新聞記者的眼睛和語言看本案的人還清楚?!眳⒁姀埥▊ィ骸洞蟊妭髅脚c司法公正:一個文化的視角》,載《人民法院報》2011年8月5日。否則會引火燒身,招致公眾輿論的質疑和抨擊,這就為法院改變長期以來不得不為不規(guī)范的偵查行為“背書”以致形象日趨下滑的境遇提供了很好的契機和“抓手”。換句話講,微博全程直播庭審有望從根本上翻轉實踐中扭曲的偵審關系,強化審判權的獨立行使和庭審的中心地位,使得法庭真正敢于和能夠制衡偵查行為,進而倒逼偵查活動的文明化、法治化。

        在微博全程直播庭審的案件中,裁判文書的直播系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由于社會公眾已經通過庭審微博直播明白了案件事實和法律的爭點,因此,法院為維護自身的形象和取得社會、當事人對裁判結論的信服,就必須慎重對待判決書的寫作,就辯護一方在法庭審理過程中對指控證據(jù)和指控主張?zhí)岢龅馁|疑、對庭審程序指出的問題以及對定罪量刑問題發(fā)表的辯護意見,判決書都要進行充分的回應,并證成判決結論的正當性,而不能再像過去的格式化裁判文書那樣對辯護意見不予理會或者一筆帶過。相應地,如果庭審中已經查明存在違法的偵查取證行為或者庭審調查難以排除合理懷疑,在社會公眾的全面監(jiān)督之下,法官再想無原則地配合和遷就偵控機關的行為,幾乎是不可能的;撕下面子,排除瑕疵證據(jù)或者非法證據(jù),貫徹罪疑從無原則,勢在必然。薄熙來案就是很好的例證。由于該案的庭審情況通過法院的官方微博全程直播,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撰寫了長達5萬字的判決書,具體歸納了辯護方在庭審中提出的20個質疑性辯護意見,并一一進行了回應,說明了哪些辯護意見予以采納、哪些辯護意見予以否定的理由,取得社會公眾對判決結論的認同,產生了很好的社會反響。

        微博全程直播庭審的倒逼功能在李莊案“第二季”*因“涉黑老大”龔剛模的舉報,其辯護律師李莊因涉嫌偽證罪、妨礙作證罪被批捕,2010年2月,被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二審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這被業(yè)界稱為李莊案“第一季”。2011年4月,因涉嫌辯護人妨害作證罪,重慶市江北區(qū)檢察院對李莊又提起公訴,被稱為李莊案“第二季”。中有充分的展現(xiàn)。據(jù)媒體報道,在此次審判中,律師陳有西依托“陳有西學術網”和新浪微博,進行動態(tài)與總結并行的平行傳播。庭審當天,陳有西的電腦上共打開了5個窗口:自開庭之時就對李莊案內幕持續(xù)進行深度披露的楊海鵬微博、陳有西自己的微博、李莊“漏罪”案涉及到的法條、華龍網以及律師斯偉江的辯護詞。*參見季天琴:《李莊案后的律師暗戰(zhàn)》,載《南都周刊》2011年6月11日。陳有西的微博在全部轉發(fā)重慶官媒“華龍網”的網絡直播之同時,通過其掌握的證據(jù)和辯護律師的觀點,同步展示了辯方和李莊本人的觀點、事實和證據(jù),還轉發(fā)了大量社會輿論的觀點和評價,使得真相越來越清楚,“全國人民都知道警察搞砸了,構陷人罪,不得不撤訴?!?參見陳有西:《誰的勝利?》,http://wqcyx.zfwlxt.com/YXMA/20111007/39855.html.

        不僅如此,在微博全程直播庭審的案件中,由于有社會輿論的強力支持,對于法院不講情面而依法獨立做出的裁判,偵查、控訴機關無論如何不滿也只能予以接受。長此以往,堅持將微博全程直播庭審制度化地推行下去,能夠漸漸消解傳統(tǒng)偵審之間過于緊密的聯(lián)系,型塑庭審中心主義的刑事訴訟模式,進而倒逼偵查活動的法治化和公訴活動的規(guī)范化?!傍P凰網”對裁判文書公開的如下評論在某種意義上道出了其中的深意:“用公開倒逼整個審判流程,回歸純粹的法律判斷,對權力的干預有阻擋,建立制度性的防御,讓公開的力量來幫助司法的改革?!?《裁判文書公開:開啟司法改革的大門》,http://news.ifeng.com/opinion/special/panjuegongkai/ 2013.11.30.

        由此可見,庭審微播全程直播表面上是法院審判公開形式與時俱進的發(fā)展,實質上是法院為化解判案的內外壓力、翻轉傳統(tǒng)偵審關系而采取的“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舉措,其真諦是倒逼偵查行為,助推偵查的法治化。

        四、微博全程直播庭審的隱憂:在法益侵犯與輿論誤導之間

        微博直播庭審存在全程直播和部分直播之別。前文的分析表明,只有全程微博直播才可能真正起到倒逼偵查法治化的功能。與此同時,微博全程直播庭審的即時性和緊急性傳播特點也決定了直播中可能會出現(xiàn)文字錯漏、立場偏頗、侵犯隱私、泄露秘密等風險。此外,由于庭審微博直播活動需要投入一定的成本,因而從成本—收益的角度考量,不可能也無必要對所有的刑事庭審都進行全程微博直播。由此,科學規(guī)劃微博全程直播庭審的主體和案件范圍,合理控制微博全程直播庭審的信息發(fā)布,確保微博全程直播庭審的準確、客觀和公正,防止造成不當?shù)摹拜浾搶徟小被蛘咔址鸽[私、泄露秘密等風險,就成為微博全程直播庭審以倒逼偵查法治化的重要一環(huán)。

        (一)法院以外的主體能否微博直播庭審?

        在我國當下,由法院的中立性、專業(yè)性、便利性等所決定,法院對庭審活動進行全程微博直播,有廣泛的公眾認同基礎,而且在制度層面得到了確認。薄熙來案的庭審微博直播廣受好評即其證明。

        不過,與薄熙來案由法院官方微博直播庭審的情形不同,前述李莊案第二季庭審的直播主體則是多元化的,既有法院指定的網絡媒體,也有法庭內外的律師。可見,律師乃至律師以外的訴訟參與人、法庭旁聽人員能否對庭審進行微博直播就是一個必須回答的問題。

        在這方面,英格蘭及威爾士首席大法官伊格爾·賈吉爵士(Igor Judge)于2011年12月14日發(fā)布的微博在庭審中使用的正式意見可資參考。該意見是:將旁聽庭審的人區(qū)分為記者、法律評論員與普通公眾,前兩者無需獲得法庭的許可,就可以直接用微博來傳播庭審情況;而普通公眾由于欠缺必要的法律訓練,需要取得法庭的許可才可以發(fā)布微博。*參見謝澍:《刑事審判公開的信息化轉型——基于實證研究的路徑探尋》,載《中國刑事法雜志》2012年第12期。據(jù)筆者視野所及,我國還沒有普通公眾進行庭審微博直播的實踐,但律師、記者對刑事庭審進行微博直播的并不鮮見。不過,官方和學界普遍認為,受職業(yè)利益驅動,律師對庭審的微博直播容易片面化和情緒化,有誤導輿論、擾亂庭審秩序之虞。比如,2012年貴州黎慶洪涉黑案在貴陽市小河區(qū)法院審理時,參與辯護的多名律師在法庭上通過微博直播庭審情況,對此,有媒體指出,“律師直播的內容多為質疑法官和公訴人行為的合法性?!?楊昌平:《微博播庭審違法嗎?》,載《北京晚報》2012年1月31日。另有學者明確表示,律師“庭審直播行為是典型的利用網絡科技人為影響審判的行為,不管是從國內外法律制度上,還是從律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上都是被排斥的行為。”*戴平華:《微博直播庭審是否合法?經法庭許可后或成公開新途徑》,載《新法制報》2012年3月2日。在此背景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249條對包括律師在內的訴訟參與人和旁聽人員(新聞記者除外)的微博直播庭審行為做出了禁止性規(guī)定,即“法庭審理過程中,訴訟參與人、旁聽人員不得對庭審活動進行錄音、錄像、攝影,或者通過發(fā)送郵件、博客、微博客等方式傳播庭審情況,但經人民法院許可的新聞記者除外?!?/p>

        筆者認為,最高人民法院的上述“解釋”在賦予媒體經法官批準后的微博直播庭審權利方面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但完全禁止律師微博直播庭審的行為則有待商榷。因為盡管律師微博直播庭審確實可能會因與案件的利害關聯(lián)性而出現(xiàn)選擇性直播問題,即多發(fā)布或者只發(fā)布對被告人有利的事實,或者發(fā)布具有主觀偏見的評論,但同時要看到,法院或者經法院同意的媒體對庭審進行微博直播也未必一定客觀、公正,他們?yōu)榱艘龑л浾?,同樣可能會選擇性直播,以致出現(xiàn)直播信息的失衡。*在李莊案第二季的庭審中,有律師就認為官方直播存在偏頗,多控方信息、少辯方信息。參見陳有西:《誰的勝利?》,http://wqcyx.zfwlxt.com/YXMA/20111007/39855.html.對此,除科學制定微博直播庭審的規(guī)范,對法院或者經法院同意的媒體微博直播庭審設定嚴格的侵權責任追究機制外,由律師或記者同時進行微博直播也是相當有效的平衡和制約措施。如前所述,在李莊案第二季的庭審中,一些律師和記者通過微博直播庭審對官方直播進行糾偏,就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綜上分析,無論國外的立法和實踐如何,在我國目前的司法環(huán)境中,對于律師微博直播庭審的行為不宜一律禁止,而應當將官方與律師的微博直播庭審活動有機結合起來,通過競爭性的制約實現(xiàn)案件信息發(fā)布的平衡性和全面性。具體而言,由于我國新聞媒體的獨立性不足特別是司法素養(yǎng)未必到位,因此,對于刑事庭審的全程微博直播,近期應當采取以法院直播為主、媒體直播為輔、律師直播為制衡的做法。為防止片面化的直播活動對輿論形成不當影響,當法院或者法院許可的媒體對庭審進行微博(網絡)直播時,也應當允許律師進行微博直播;當法院或者媒體未對庭審進行微博(網絡)直播時,律師也不得微博直播庭審。至于當事人,則不應賦予其微博直播庭審的權利。這不僅是因為當事人有利益傾向,更重要的是當事人通常不具備專業(yè)素養(yǎng),無法保證庭審微博直播的客觀與準確。此外,法庭旁聽人員也不能作為庭審微博直播的主體,究其原因,要者有四:一是,不專業(yè);二是,容易移情于庭審一方當事人,較為情緒化;三是,缺乏職業(yè)倫理規(guī)范的約束;四是,如果眾多的旁聽人員都通過微博直播庭審,則很難保證正常的法庭秩序。

        最后需要說明的是,無論是何種主體進行的微博直播庭審活動,都必須遵循如下規(guī)則:不能妨害庭審秩序;拍照和錄像時,必須關閉閃光燈和快門的聲音;不能侵犯訴訟參與人的隱私權和肖像權;不能泄露庭審中獲知的國家秘密或者商業(yè)秘密;不能發(fā)布具有主觀傾向性的評論等。違反上述規(guī)則的,法庭應當予以糾正或制止,情節(jié)嚴重的,直播者還應承擔賠償責任或者其他法律責任。

        (二)微博全程直播庭審的案件范圍

        接下來需要討論的問題是:什么樣的案件需要或者應當微博全程直播庭審?筆者的看法如下:

        首先,微博全程直播庭審應當限制在依法應當公開審判的案件范圍內。對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等依法不應當公開審判的案件,不能微博直播其庭審情況。

        其次,微博全程直播庭審的范圍必須在綜合權衡公眾知情權的滿足、當事人正當程序權利的保護、成本的考量以及倒逼偵查法治化的需要等方面的基礎上加以確定。據(jù)此,我國當前可以重點對以下幾類案件的庭審進行微博全程直播:一是,偵查活動可能存在瑕疵或者事實存疑、法律不明的案件,比如“嚴打”或者“專項犯罪治理行動”中破獲的重大但事實認定或者法律適用方面有爭議的案件。二是,公眾關注度較高、社會影響較大或者較為敏感的案件。從實踐中看,越是敏感案件、上升到政治維穩(wěn)高度的案件,公安檢察機關越容易亂來,其庭審活動也越需要通過微博全程直播,以便讓偵查、公訴中的“亂來”行為曝光于大眾面前,使“潛規(guī)則”無所遁形,法院由此能夠借助于社會輿論的支持,對違法的偵查、公訴行為進行程序性制裁。三是,具有法制宣傳教育意義的案件。四是,法院認為微博全程直播庭審有助于倒逼偵查法治化的其他案件。

        當然,為實現(xiàn)庭審微博全程直播的效益最大化,在確定微博全程直播庭審的案件范圍時,還需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同案犯在逃的案件中,應當禁止庭審微博全程直播,以防止在逃同案犯根據(jù)微博直播的庭審信息實施毀滅證據(jù)、打擊證人等逃避刑事追訴的行為。二是,庭審微博直播不需事先征得當事人的同意,但應充分考慮當事人對微博直播庭審的意愿。一方面,由訴訟的社會性特征所決定,法院對司法公共資源的運用,社會對法院審判工作的知情權和監(jiān)督權,不應受到當事人意志的影響。*參見李娜:《死刑復核案裁判文書要網上公布》,載《法制日報》2013年7月2日。另一方面,除少數(shù)案件外,出于“面子”等方面的考慮,當事人通常是不愿意將案件信息公之于眾的,因而若將當事人的同意作為微博直播庭審的必要前提,則直播很可能無法進行。當然,微博直播庭審畢竟涉及當事人的利益,因此,如果當事人提出微博直播庭審申請的,法院應予以充分考慮;如果當事人反對微博直播庭審的決定,則可以提出異議,供法院參考。三是,對于下級法院正在審理的案件,上級法院要求微博全程直播庭審的,下級法院應當進行微博全程直播。這主要是考慮到,在一些涉及地方“維穩(wěn)”的刑事案件中,公安檢察機關乃至于同級黨政機關可能會采取各種方式阻止庭審微博直播,因此,賦予上級法院決定是否微博全程直播庭審的權力可能是抗衡這些外來干擾的有效手段。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推動法院的省級統(tǒng)管體制改革,為此提供了制度上的正當性。

        最后,可以參照2013年11月21日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在互聯(lián)網公布裁判文書的規(guī)定》確定裁判文書微博直播的范圍。該《規(guī)定》第4條規(guī)定: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文書應當在互聯(lián)網公布,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1)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的;(2)涉及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3)以調解方式結案的;(4)其他不宜在互聯(lián)網公布的??梢?,刑事裁判文書的上網公布必須遵循國家秘密、個人隱私的保護原則和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原則。據(jù)此,對涉及國家機密、個人隱私或者未成年人犯罪等不公開審理的案件,一律不能通過微博發(fā)布其裁判文書;*據(jù)此分析,在北京李某某(未成年)強奸案審判中,律師辯護詞、案件關鍵證據(jù)以及判決書被發(fā)布在律師微博中的做法,是極不妥當?shù)?。對涉及商業(yè)機密等可以不公開審理的案件,如果法院決定不公開審理的,其裁判文書也不能通過微博發(fā)布。

        (三)微博全程直播庭審中的信息控制

        在確定了微博全程直播庭審的案件范圍以后,還應當對微博全程直播庭審中的信息控制予以研究和規(guī)范,以避免庭審微博直播的隨意性,在切實發(fā)揮微博全程直播庭審的積極功能之同時,抑制其可能引發(fā)的負面效應。

        如前所述,作為訴訟領域的新生事物,微博直播庭審的相關法律規(guī)范匱乏,其實踐仍處于相當粗陋乃至有些混亂的狀態(tài)。這就提出了一些相當緊要的問題:微博全程直播庭審活動應該如何有度、有序地進行?能否對庭審內容進行刪減性處理?是否必須直播全部的庭審內容?

        在薄熙來案件的庭審中,不少人就猜測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的官方微博并未全面直播,認為庭審公開得不夠徹底。筆者認為,這種想法盡管可以理解,但其賴以質疑或批評的前提可能是成問題的。因為刑事審判中常常會涉及政治性、隱私性或者國家秘密方面的問題,因而即使是微博全程直播庭審,基于利益衡量原則,也不宜或者不能全面直播。換句話說,微博全程直播庭審不可避免地會涉及到公眾知情權的滿足、倒逼偵查法治化的需要與被告人的正當程序權利、隱私或者秘密的保護、司法資源的節(jié)約等法益的碰撞與沖突,其中沒有哪一種法益處于絕對至上的位階,因而刑事庭審的微博直播就一定要有所選擇或者編輯,不可能是徹底的全面直播。由此一來,真正值得討論的問題就不是該不該選擇性直播,而是如何進行選擇性直播,即根據(jù)哪些標準決定直播內容的刪減以及刪減哪些內容方為合適。

        在這方面,不同的文化傳統(tǒng)可能會采取不同的處理方式。強調個人隱私保護的國家在微博直播庭審中刪減的內容可能會多一些,而偏好資訊自由的國家在微博直播庭審時可能會更為全面些。以微博直播庭審的重要一環(huán)——裁判文書的上網公開來看,為兼顧各種互相沖突的利益,我國臺灣地區(qū)的裁判文書網上查詢系統(tǒng)對于上網的裁判文書就采取了如下處理措施:(1)“司法院”所屬各機關依規(guī)定上傳的裁判書,由程式依關鍵字詞(如少年事件、性侵害犯罪)自動判定是否可以公開,不可公開的,僅顯示案號,不提供全文。(2)當事人欄姓名右方的年籍資料全部刪除。(3)身份證號以“z000000000”替換。(4)地貌及地址以“O”替換至段名,保留縣、市及鎮(zhèn)。(5)人名以書記官維護的當事人檔案資料(包括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法定代理人、輔佐人、證人、鑒定人等訴訟關系人)為依據(jù),除律師、公司、機關行業(yè)編號等不替換外,其余以甲OO…A00…及a00…等代號依序替換。(6)電話及金融賬號以“0”替換。(7)上網公開的裁判書全文,若有不符合上述規(guī)則的,提供民眾以電話或利用司法信箱等管道,反映意見,經“司法院”主管廳處核定宜予公開或隱匿的,即予公開或隱匿。*參見沈允暉:《裁判書公開與個人隱私之探討》(臺灣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碩士在職專班法律專業(yè)組碩士論文,2009年,第14頁)。

        與臺灣地區(qū)的做法有所不同,根據(jù)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在互聯(lián)網公布裁判文書的規(guī)定》第6條的規(guī)定,大陸地區(qū)的各級法院在互聯(lián)網公布裁判文書時,應當保留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等真實信息,但必須采取符號替代方式對下列當事人及訴訟參與人的姓名進行匿名處理:(1)婚姻家庭、繼承糾紛案件中的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2)刑事案件中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證人、鑒定人;(3)被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以及免予刑事處罰,且不屬于累犯或者慣犯的被告人。第7條還規(guī)定:人民法院在互聯(lián)網公布裁判文書時,應當刪除下列信息:(1)自然人的家庭住址、通訊方式、身份證號碼、銀行賬號、健康狀況等個人信息;(2)未成年人的相關信息;(3)法人以及其他組織的銀行賬號;(4)商業(yè)秘密;(5)其他不宜公開的內容。此外,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210條的規(guī)定,審判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毒品犯罪等案件,決定對出庭作證的證人、鑒定人、被害人采取不公開個人信息的保護措施的,審判人員應當在開庭前核實其身份,對證人、鑒定人如實作證的保證書不得公開,在判決書、裁定書等法律文書中可以使用化名等代替其個人信息。可見,我國大陸地區(qū)裁判文書的上網公布也遵循了國家機密與個人隱私保護原則。

        筆者認為,裁判文書上網公布所遵循的國家機密與個人隱私保護原則也同樣適用于刑事庭審的微博全程直播。具體而言,微博全程直播庭審過程中必須對相關信息進行必要的技術處理,如采取符號替代方式對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證人、鑒定人的姓名以及被判處3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以及免予刑事處罰,且不屬于累犯或者慣犯的被告人進行匿名處理,且不能出現(xiàn)能夠看清其面孔的照片;刪除自然人的家庭住址、通訊方式、身份證號碼、銀行賬號、健康狀況等個人信息、未成年人的相關信息、法人以及其他組織的銀行賬號、商業(yè)秘密以及其他不宜公開的信息;在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毒品犯罪等案件中,還不得公開證人、鑒定人如實作證的保證書等。對于案件訴訟參與人個人信息的這些細微處理并不會在實質上影響社會公眾對控辯雙方和法院在證據(jù)、事實、法律適用方面的意見的完整把握。

        綜上可見,理想的微博全程直播庭審應當做到客觀、準確和全面,同時又不能危及被告人的正當程序權利、隱私權或者國家秘密等法益的保護。這其實是很難做到的,因為一方面,不作任何刪減地直播庭審,過于追求直播內容的全面性,可能會危及被告人的正當程序權利、隱私權或者國家秘密等法益的保護;另一方面,微博直播中隨意刪減內容或者進行明顯帶有傾向性的內容刪減,則又可能誤導輿論,沖擊裁判的公正性。對于具有即時性、緊急性特點的微博全程直播庭審活動來講,這種困境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一種宿命。就此而言,如何在全面性與選擇性之間處理好一個“度”的把握問題,成為庭審全程微博直播所面臨的艱難考驗。

        這不僅對微博直播主體的專業(yè)素養(yǎng)提出了很高要求,而且決定了庭審全程微博直播與庭審活動的進行不能完全同步,而必須在時間上有所錯開,以便對準備直播出去的庭審內容留出一定的校閱和審核時間,防止直播內容出現(xiàn)錯誤、泄露應當保密的信息或者侵犯訴訟參與人的隱私權、肖像權。此外,對于庭審全程微博直播,還要求賦予訴訟參與人以程序抗議權,并構建完善的侵權賠償責任追究機制,給合法權利受到侵犯的當事人或其他訴訟參與人提供異議與司法救濟的渠道。遺憾的是,包括《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在互聯(lián)網公布裁判文書的規(guī)定》在內的所有相關性法律性文件都沒有具體規(guī)定庭審微博直播不當或者違法的法律后果,因而亟需在調研的基礎上予以彌補和規(guī)范。

        五、通過微博全程直播庭審倒逼偵查法治化:挑戰(zhàn)與應對

        (一)挑戰(zhàn)之一:庭審形式化問題

        從理論上分析,微博全程直播庭審在倒逼偵查法治化方面的功能發(fā)揮,端賴于一個實質化的庭審之存在。這是因為,在證人普遍不出庭、律師未介入、采取摘錄式宣讀卷宗做法的書面審理中,控辯雙方無法開展有效的質證活動,因而即便微博全程直播,外界也無從了解案件的關鍵爭點,亦無從把握控辯雙方的各自主張和理由是否成立,更無法判斷是否存在違法偵查行為以及案件是否存在疑點,自然也就失去了評判法院裁判公正與否的基礎,審判機關因感受不到公眾的強有力監(jiān)督而難以堅定對違法偵查行為進行程序性制裁、對存疑案件做出無罪判決的決心,自然也就不能倒逼偵查機關改進偵查作風、強化偵查規(guī)范、推進偵查法治化。正如有律師對李莊案第二季審判的評論所指出的,“如果沒有如此扎實的庭審,草草過場,真相就不可能被這樣揭示,公理就無法被申張?!?參見陳有西:《誰的勝利?》,http://wqcyx.zfwlxt.com/YXMA/20111007/39855.html.相反,只有在關鍵證人出庭作證和律師出庭辯護的案件中,對庭審過程和裁判文書進行動態(tài)化的全程微博直播,才可能實現(xiàn)倒逼偵查法治化的功能。

        反觀現(xiàn)實,刑事庭審的形式化是一個普遍性的現(xiàn)象。類似薄熙來案件審判中關鍵證人出庭作證、辯護律師進行高水平的法庭辯護以及判決書的充分說理與微博公開,在當下的司法實踐中十分罕見。這無疑就對微博全程直播庭審的未來前景提出了極大的挑戰(zhàn)。

        為應對這一挑戰(zhàn),以切實發(fā)揮庭審微博直播對偵查法治化的倒逼功能,今后對于擬微博全程直播庭審的案件,法庭事先就應做好心理準備,并采取有效的庭前措施,保證關鍵證人出庭作證,同時為那些沒有聘請辯護人的被告人指定律師,貫徹直接言詞的審判原則,保證法庭審判的實質化開展。

        此外,庭審過程的微博直播必須同時輔之以裁判文書的微博發(fā)布,公開法官的心證,讓社會公眾了解裁判文書的結論以及法官是依據(jù)哪些證據(jù)和法律做出裁判的,了解法官是如何評價控辯雙方的舉證、質證和辯證活動的,特別是了解案件偵查工作開展的好壞,以倒逼偵查人員提升執(zhí)法水平,推進偵查活動法治化。

        (二)挑戰(zhàn)之二:證人出庭作證的干擾問題

        保障證人出庭作證免受不當干擾是準確揭示案件真相、實現(xiàn)司法公正的當然要求,也是通過微博全程直播庭審倒逼偵查法治化的基本前提。

        傳統(tǒng)上,準備出庭作證的證人只要在作證前不旁聽案件的庭審,*《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216條規(guī)定:“向證人、鑒定人、有專門知識的人發(fā)問應當分別進行。證人、鑒定人、有專門知識的人經控辯雙方發(fā)問或者審判人員詢問后,審判長應當告知其退庭。證人、鑒定人、有專門知識的人不得旁聽對本案的審理?!睋?jù)此,鑒定人、有專門知識的人也不得旁聽對本案的審理,本文此部分關于證人的分析也適用于鑒定人和有專門知識的人。就可以避免受到庭審中控辯雙方出示的各種證據(jù)信息的干擾或影響,確保其法庭證言的客觀真實性。但在微博全程直播的案件審判中,由于微博直播與庭審活動的開展基本同步,因此準備出庭作證的證人即便不到法庭旁聽,也可以很容易地借助電腦或者手機等設備上網,了解控辯雙方的舉證、質證和辯證情況,進而可能有意或者無意地調整、修正其記憶中的案件情況,影響案件的公正處理,這就對微博全程直播庭審的案件中如何確保證人出庭作證的非干擾化提出了挑戰(zhàn)。

        為應對這一挑戰(zhàn),筆者認為,在微博全程直播庭審的案件中,應當采取合理措施,切斷擬出庭證人與網絡之間的聯(lián)系,避免證人作證的證言受到庭審信息的不當影響。具體說來,法院應當設立專門的“證人休息室”,*蔣玉玲、謝忠文:《淺析出庭證人旁聽法庭審判的弊端》,載《人民檢察》1998年第2期。對于法庭經控辯雙方申請通知出庭作證的關鍵證人,將其傳喚到法院后,安置在“證人休息室”內等候出庭作證。期間,法院應當安排專人在場,一是為了確保證人不能通過手機等上網瀏覽庭審微博直播情況,二是對于有多名證人出庭作證的,防止其在等候期間因交流案情而相互影響。

        此外,《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206條規(guī)定,證人在庭審期間身患嚴重疾病或者行動極為不便的、居所遠離開庭地點且交通極為不便的、身處國外短期無法回國的或者有其他確實無法出庭的客觀原因的,人民法院可以準許其通過視頻等方式作證。筆者認為,對于證人通過視頻作證的案件庭審,如果進行微博全程直播,則法院應當在該證人作證之前,派工作人員或者委托有關人員對其進行監(jiān)督,以避免其事前上網了解案件審理情況。

        六、結語

        加拿大多倫多傳播學派先驅伊尼斯說:“一種新媒介的長處,將導致一種新文明的產生?!?哈羅德·伊尼斯:《傳播的偏向》,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14頁。我國有傳媒學者則指出:“微博作為互聯(lián)網 Web2.0 時代的最新近應用,處于亟待完善的成長期,但其憑借對信息傳播模式的變革,必將成為最具影響力的互聯(lián)網產品?!?喻國明、歐亞和張佰明等:《微博:一種新傳播形態(tài)的考察——影響力模型和社會性應用》,人民日報出版社2011年版,第25頁。

        綜合前文的分析,筆者認為,在諸如重大、疑難或者敏感的刑事案件中,我國法院應當敢于和善于使用微博這一“最具影響力的互聯(lián)網”傳播手段全程直播庭審,通過公開促進審判活動的專業(yè)化,同時發(fā)揮審判對偵查的引領作用,倒逼偵查活動的法治化。

        微博全程直播庭審開啟了一個司法公開化的新時代,希望也能開啟一個偵查法治化的新時代!

        [責任編輯:吳巖]

        Subject:The Potential Significance of Live Micro-blog Trial to Investigation Legalization

        Author&unit:ZHOU Changjun

        (Law Schoo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100,China)

        Live micro-blog trial is a new phenomenon in criminal justice practice. It is not only assisted to strengthen the justice openness, response to the public concern, enhance the public confidence in the judiciary but also likely to fundamentally swift the pattern of investigation and adjudication relationship. It will eventually lead to a anti-driving effects of investigation legalization. A scientific designation for the live micro-blog trial mechanism is recommended in order to reasonably deal with and resolve accompanying challenges.

        micro-blog live; openness of justice; investigation legalization

        2013-12-20

        本文系作者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公訴變更的法律規(guī)制研究》(10BFX045)和山東大學自主創(chuàng)新基金重點項目《偵查不公開原則與新聞報道自由沖突論》的階段性成果。

        周長軍(1969-),男,山東濟寧人,法學博士,山東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刑事訴訟法學和刑法學。

        D915.3

        A

        1009-8003(2014)01-0090-10

        猜你喜歡
        庭審全程裁判
        全程“錄像”,寫觀察日記
        全程管控在機電工程設備安裝的實施
        法官如此裁判
        法官如此裁判
        法律裁判中的比較推理
        法律方法(2019年4期)2019-11-16 01:07:10
        清代刑事裁判中的“從重”
        法律史評論(2018年0期)2018-12-06 09:22:28
        民事庭審優(yōu)質化的標準
        手工制鞋全程LOOK
        Coco薇(2015年1期)2015-08-13 02:22:23
        自動到案后僅在庭審時如實供述能否認定自首
        行政公益訴訟庭審應對的探索
        自拍视频在线观看首页国产| 女人扒开屁股爽桶30分钟| 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女人| 手机在线中文字幕av| 综合激情五月三开心五月| 日韩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观看|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精品|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丰满少妇人妻无码超清| 日韩av水蜜桃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无码按摩店| 国产精品成人99一区无码|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视频| 亚洲狠狠久久五月婷婷| 美女mm131爽爽爽|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大豆网| 欧美深夜福利视频| 日本伦理美乳中文字幕| 亚洲综合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青草视频在线观看| 午夜a福利| 加勒比亚洲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综合女同人妖| 精品国产亚洲亚洲国产| 丰满熟妇乱子伦| 六月丁香久久| 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国产四虎| 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久久久| 一个少妇的淫片免费看 | 日本高清色倩视频在线观看 | 拍摄av现场失控高潮数次| 四虎成人精品国产永久免费| 精品女人一区二区三区| 美女张开腿黄网站免费| 精品欧美乱码久久久久久1区2区| 国产经典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美妇炮灰被狂躁爽到高潮h| 精品国产午夜理论片不卡| 国产av综合一区二区三区最新| 日本一区二区不卡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