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艷春
(吉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吉林四平 136000)
談《西方文論》課程教學存在的困惑與對策
杜艷春
(吉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吉林四平 136000)
《西方文論》課程是普通高校人文專業(yè)的本科生及研究生的一門專業(yè)必修課。該課程內(nèi)涵豐富、信息量大、思辨性強,同時又以流派眾多、術(shù)語繁多、語言晦澀等特點,給學習者帶來很多困惑。本文針對學習該課程所遇到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旨在對于該門理論課的學習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
西方文論;困惑;對策
西方文論簡單地說指的是發(fā)源于古希臘的歐美文藝理論。作為一門課程,它包括從古至今的文學批評理論流派及其產(chǎn)生的時代背景、主要理論家及其理論主張、各種理論的相互排斥或補充等內(nèi)容。學習該門課程有助于以文學理論為支撐去解讀具體的文學作品,超越以往那種感性的、對作品表層的理解,從而達到對作品深層次的解讀和挖掘。學習西方文論,可以豐富文學實踐活動,提高文學批評鑒賞能力,提升理論思維的能力,從而使學生能夠運用正確的理論和方法進行文本批評。學好這門課不僅加深學生的文學積累而且會為學生的文本分析提供理論基礎(chǔ)?!皩W習西方文論不僅在于讓我們了解了西方文論的內(nèi)涵和發(fā)展歷程,而且有助于我們從自覺的高度了解西方文學。通過西方文論的學習研究,我們也可以用世界的眼光看待本民族的文論遺產(chǎn)。更為重要的,是可以對我們的當代文論建設(shè)具有啟發(fā)性,有利于我們借鑒西方文論,并以西方文論為坐標建構(gòu)全球視野下的中國文論”。[1]但是教學實踐中,師生對于《西方文論》學習也產(chǎn)生了不同程度的困惑和疑慮。
目前,《西方文論》早已成為國內(nèi)高校人文專業(yè)的本科生以及研究生的一門必修課程。西方文論的學科性質(zhì)決定了它是一門研究文藝理論中特定范疇的專業(yè)性理論,它涉及文學理論中許多重要的概念。由于學科本身的理論性太強,術(shù)語繁多,語言抽象,晦澀難懂,而且同一理論會包含很多不同的觀點,所有這些都在挑戰(zhàn)學生的理解力,也給講授該門課程的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學習西方文藝批評理論的過程中,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曾遇到很多的困惑。這些困惑不僅影響教學質(zhì)量而且影響學習質(zhì)量,如果不能清晰地認識到實際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那么西方文藝理論批評這門課程的教學目的就很難實現(xiàn)。存在的困惑如下:
對于任課教師而言,如何讓學生準確透徹地理解抽象的文藝理論是擺在面前的一個首要問題。授課過程中很多教師想方設(shè)法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課下預習,課上以匯報的形式將自己對具體理論的理解與大家共享或是課上進行小組討論。這種做法固然可取,但是由于部分學生的理解力有限、文學底蘊還不夠豐厚,導致了無論課上討論得如何熱烈,最終對理論的理解還是不夠深入。此外,很多教師不斷思考的另一個問題是如何指導學生將所學理論應用于文本實踐。只有透過對文本的分析,才能檢驗學生對理論理解到何種程度,是否還存在一些誤區(qū)和盲點。
對于學生而言,學習《西方文論》的困惑就更多。對于教材中所出現(xiàn)的眾多術(shù)語、錯綜復雜的流派、每一種流派與其他流派的聯(lián)系、觀點的排斥與補充等令一些學生感覺自信心受挫,部分學生顯得有些茫然。在學習的過程中,大部分學生局限于對具體理論內(nèi)容做概括性理解,對理論理解深度不夠且孤立地看待一種理論,無法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實際上,有些理論會吸收借鑒其它理論,比如:俄國形式主義、英美新批評和結(jié)構(gòu)主義有著一定的聯(lián)系。
此外,雖然在課堂上學到很多的文學理論,可是在具體分析文學作品時,學生很難將理論和文本有機結(jié)合起來,反而是將它們機械地進行拼湊。多數(shù)學生在寫論文時,理論單獨列出一章,等到具體分析文本時,則體現(xiàn)出拼盤式闡釋,理論無法很恰當?shù)厝谌氲轿谋痉治鲋?,或是生搬硬套理論,將理論套到某個特定的文學現(xiàn)象中,出現(xiàn)了理論與實踐的脫節(jié)。比如,有些學生知道可以從戀母情結(jié)這個角度去分析勞倫斯的作品《兒子與情人》,但具體落實到文字上,卻不知從哪幾個方面去闡述自己的觀點。個別學生對待《西方文論》的學習態(tài)度有些被動,過度地依賴老師,表現(xiàn)為課堂上不積極參與小組討論,放棄了表達個人見解的機會,導致任課教師不知學生在理解上還存在哪些誤區(qū),因而無法給予適時的指導;課下對于老師布置的延伸閱讀材料興趣不大,這樣一來學習效果肯定不理想。更有甚者,認為沒有必要了解掌握所有理論,到寫論文時,覺得該用哪種理論就專攻那種理論,這種做法更是不可取。
消除學習《西方文論》的困惑需要師生的共同努力,主要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作為教師,在講授《西方文論》的過程中要發(fā)揮好引導者的角色。由于文藝理論本身的乏味性使得很多學生縱然有學好的想法卻缺乏準確將其掌握的方法,這就要求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有效學習這些知識。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注重提高學生學習的趣味性,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因此,化繁為簡、深入淺出、化抽象為具體、化枯燥為趣味顯得尤為重要。
作為學生,首先要理清最基本的概念或某些概念之間的關(guān)系。韋勒克認為,文學論由三部分組成:文學理論、文學批評與文學史。“文學理論”是對文學原理、范疇、標準的探討; “文學批評”是對具體文藝作品的研究;“文學史”是按年代順序?qū)ξ膶W的研究。因此,文學鑒賞和批評與文學理論的關(guān)系要搞清楚。
其次,學習西方文論的同時要閱讀文學理論原著,透徹地理解文論家的觀點和理論的實質(zhì)也相當重要。這樣可以避免翻譯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理解偏差。只有不斷挑戰(zhàn)自己,超越自己,分析理解力才能有提升。
再次,理論與實踐不能脫軌,所學理論應該由具體的文本分析實踐來檢驗。嘗試動筆撰寫文學批評方面的論文,久而久之,理論思維能力及批評鑒賞能力會隨之提高。對同一部文本嘗試從不同的角度,即用不同的理論加以批評鑒賞可以提高我們對于理論的運用能力。比如《簡·愛》這部作品,我們可以運用精神分析批評理論、女性主義批評理論、原型批評理論、文化研究等角度來闡釋該文本。
此外,了解西方文論發(fā)展史對于學習《西方文論》有很大的促進作用。西方文論所經(jīng)歷的四個時期,即:“從古希臘的文藝理論為源頭一直到新古典主義的古代文論;從啟蒙主義到自然主義的近代文論;從唯美主義到結(jié)構(gòu)主義的現(xiàn)代文論;從結(jié)構(gòu)主義到解構(gòu)主義再到文化研究批評的后現(xiàn)代文論”[2]涵蓋了其發(fā)展歷程,闡釋了各種文學理論產(chǎn)生和發(fā)展的來龍去脈及文論間的傳承與發(fā)展,對于更好地理解每種文學批評理論的背景都將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
最后,學生還要注重跨學科閱讀。文學與諸多學科皆有聯(lián)系,如歷史學、哲學、心理學、美學、語言學、社會學等。要做到精通一門,熟悉幾門,涉獵多門。西方文論有著一定的哲學基礎(chǔ),學習西方文論也可以結(jié)合中國文論,這種對比可以彰顯各自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各自的優(yōu)勢與局限性等。這樣不僅能拓展知識面,而且有助于豐富文學研究的內(nèi)容,更有助于學生形成跨學科的知識結(jié)構(gòu)。
總之,發(fā)現(xiàn)《西方文論》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找到解決問題的對策有利于教師完成教學目標,有利于學生牢牢把握文學理論并加以靈活運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適當?shù)亟Y(jié)合文學作品去深化學生對某一具體文論的理解。教師需不斷地鼓勵學生以消除他們的挫敗感。然而,對于學生的鼓勵并非只停留在信心層面,在學生掌握了眾多的文藝理論之后,教師還要嘗試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啟發(fā)其運用不同的理論來解讀同一部文學作品,從而達到真正意義上的融會貫通。對于學生來說,只有樹立正確的認識,有足夠的自信心去迎接來自學習上的挑戰(zhàn),充分發(fā)揮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學習該門課程所遇到的任何困難都會迎刃而解。
[1]黃然.高校英美文學教學中西方文論的缺失[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8(2).
[2]馬新國.西方文論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Talk about the “Western Critical Theories” curriculum teaching of confusion and countermeasures
Du Yan-chun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Siping Jilin, 136000, China)
“Western Critical Theories” is a required course for undergraduate and 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humanit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course is rich in connotation, informative in content and strong in speculation. At the same time, it brings a lot of confusion for the beginners with many theoretical schools, complicated terms and obscure language. Aiming to provide some help for studen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studying the course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Western Critical Theories”; confusion; countermeasures
G642
A
1000-9795(2014)09-000171-02
[責任編輯:周 天]
杜艷春(1966-),女,吉林四平人,吉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英美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