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 俊
(廣西師范學院師園學院教務處 廣西南寧 530000)
轉(zhuǎn)變實習生角色,融入專任教師隊伍
檀 俊
(廣西師范學院師園學院教務處 廣西南寧 530000)
本文主要探討實習生角色轉(zhuǎn)換的問題,從實習生所在師范類院校的培養(yǎng)方案、實習前教育培訓模式、實習指導教師素質(zhì)的差異性、實習安排時間的長短以及實習生自身的內(nèi)部動機和實習前準備工作等方面分析實習生在角色轉(zhuǎn)換過程所受到的影響,針對這些影響因素探討實習生如何盡快轉(zhuǎn)變角色,融入專任教師隊伍。
實習生;專任教師;實習學校
每一個教師都經(jīng)歷過由師范教育下的學生角色轉(zhuǎn)變?yōu)閷嵙晫W校實習教師,再走上教師崗位成為真正專任教師的過程。而大多數(shù)師范教育下的實習生們?nèi)狈處熉殬I(yè)實踐能力,在實習學校里多以“旁觀者”的角色開展工作,較難融入到教師角色中去,實習成效不高。將來從事教師職業(yè)時仍需重新經(jīng)歷“實習生期”,重新適應教育教學環(huán)境,學習處理自己與學校、與前輩同行、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專業(yè)化發(fā)展進程落后。如何高效利用“實習生期”,如何實現(xiàn)角色轉(zhuǎn)換,盡快融入專任教師隊伍,不僅是師范類學校需探討的問題,也是全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
(一)學校對師范生的培養(yǎng)方案
培養(yǎng)方案是體現(xiàn)學校教育思想、辦學理念和辦學特色,是實現(xiàn)人才培養(yǎng)目標、培養(yǎng)規(guī)格的具體方案,是確立學校教學管理體系和機制的主要依據(jù)。大多數(shù)師范類院校在培養(yǎng)方案中都提及了“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目標,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重視學生知識和能力在實踐中的綜合運用,提高學生的角色適應性”等,但是隨著高校的擴招,學生人數(shù)的增加,現(xiàn)有教師人數(shù)的不足,高校教師素質(zhì)的差異如“新手型教師”、“經(jīng)驗豐富但新課改理念認識不足的教師”等,使得高校在執(zhí)行培養(yǎng)方案的過程中力度不足、成效不明顯,甚至是形式主義化。此外,課程課時量不足,大多數(shù)教師無法在有限的課時量里囊括本門課的所有理論重點,換句話說,教師授課只能精選理論中的重中之重,學習仍需依靠學生的自學能力。培養(yǎng)方案中提及教師應重視學生實踐能力培養(yǎng),在課堂上理論聯(lián)系實際,但理論課的授課學時嚴重不足,學生應掌握的沒授完,如何談在理論的基礎上聯(lián)系實際,而且學生實踐需要時間的保證和教師很強的實踐能力,可并不是所有教師都能滿足這些條件。此外,如果學校對學生實踐重視實際的“虛化”等原因,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難以大面積普及。
(二)學校實習前的教育培訓模式
我國對實習生的教育主要是采用一種線性的教育培訓模式,即通過理論課程向?qū)嵙暽鷤魇诮逃龑W、教育心理學及教學法等方面的知識,然后進行微格教學給予學生示范、讓學生通過觀察學習后進行模擬上課,然后再給予學生評價反饋,再進行練習,接著重復該過程,最后再對實習生在學校的綜合表現(xiàn)考核,如其通過則讓其去實習學校進行實習。這樣的實習前教育培訓模式,導致部分實習生對于如何教、教師應有的教育理念等并沒有清晰的認識,忽視了實習生的心理需求,只是一種對即將成為教師的塑造和訓練,雖給予一定的可操作性意見但是忽略了實習生本身的個性差異。不同實習生其認知偏向不同,使得其傾向的教學方式與其他人的不同,如有的實習生傾向視覺教學,其會偏向通過表演性來開展自己的教學活動;如有的實習生傾向聽覺教學,其會偏向通過抑揚頓挫的音調(diào)、變化多樣的音樂來吸引學生,引導學生進入教學活動;如有的實習生傾向觸覺,其會通過讓自己的學生實地感受,在實地感受過程中讓學生進入教學活動中等。這些個性化教學,雖然高校教師會在授課過程中涉及,但出于讓所有實習生都有操作性強的模式的考慮,仍會重視基礎的教學方式,如“上課要注意先提及重點難點,然后照本宣科一步一步講授知識”。如果采用傳統(tǒng)實習前培訓模式,實習生在實習學校的表現(xiàn)會相對保守,不容易增加對實習學校教師的干擾,避免實習生與實習學校原科任教師對比嚴重,避免因?qū)嵙暽鷮Σ怀墒斓膫€性化教學把握不強而影響所教學生的學習甚至是打擊自身改革教學的熱情?!?/p>
(三)實習指導教師素質(zhì)的差異性
實習指導教師素質(zhì)存在顯著差異性,這使得對實習生的指導也存在差異性。我國對于實習指導教師資格的認定并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一些高校委派實習指導教師時采取系內(nèi)教師輪換制,即這次帶隊是張三老師,下次輪到李四老師,有時委派的是剛?cè)肼毜摹靶率中汀苯處?,這些教師原來在高校是教育、心理學、教學法方面的理論型精英,但是沒有一線工作的經(jīng)驗,如果去指導同樣缺乏一線工作經(jīng)驗的實習生,很難達到顯著的實習指導效果。同時,高校招生規(guī)模擴大,使得實習人數(shù)激增,一些高校是一個指導教師同時指導幾個臨近學校,這使得指導難度加大,因教師精力有限使得指導效果無法保質(zhì)。此外,部分實習指導教師可能由于自身原因,不僅與實習生溝通不足,還與實習學校溝通不足,這使得其對于實習生在上課、開展班級活動等方面了解缺失,更談不上進行指導。有時實習生與實習學校有矛盾,實習指導教師都無法第一時間解決問題。
(四)實習生實習時間
我國傳統(tǒng)的教育實習時間一般為8周至10周,最多的累計也不超過12周,整個實習時間偏短,而且在整個課程設置中占10%左右。如,教育部師范司2003年1月頒布施行的《三年制小學教育專業(yè)課程方案》規(guī)定,三年總學時156周,其中教學活動(含考試)106周,教育實踐10周。教育實踐占總學時還不到10%。某獨立學院培養(yǎng)方案中規(guī)定,教育實習時間為九周,安排在第七學期,教育實習學分為8學分。學分和學時在教育實習這一方面是普遍偏短、偏少的。在實習時間有限情況下只能完成幾堂課的教學內(nèi)容、組織一兩次班會活動、出版一兩次黑板報等。雖然教育實踐涉及的內(nèi)容都已完成,但是實習生對其沒有深刻認識,這樣短期的體驗式實習活動與長期艱巨的教師職業(yè)活動是有本質(zhì)的區(qū)別。此外,部分高校安排教育實習在第八學期,學校從就業(yè)和實習相結合的角度試行教育實習培養(yǎng)方案,但實習生就業(yè)意向與所實習學校不符,就容易產(chǎn)生矛盾,使得實習生的實習效果減弱。
(一)實習生的動機特點
大學校園的學習與以往學生的高中學習不同,大學學習更重視學生的自覺自主能力,強調(diào)學生自身的獨立性,師范類專業(yè)學生的培養(yǎng)更要求其獨立自覺性,既在課程學習上努力刻苦,又要熟悉國家的教育動態(tài),關注新課改的內(nèi)容,熟悉中小學課程等與教師相關的工作,這樣才能盡快在實習學校中由“局外人”轉(zhuǎn)變?yōu)椤熬謨?nèi)人”,實習學校對其評價才會更高,更有利于實習生的實習鑒定,甚至就業(yè)。但是,大學校園生活的豐富性、班主任叮囑的缺失、同伴動機強度不足等都直接間接影響實習生的動機,如有的實習生對實習工作抱有得過且過的動機,對于實習工作了解不足,只是為了獲得學分正常畢業(yè);有的實習生性格上屬于被動型,高中時代班主任科任教師對其嚴加管教,使得其能順利完成學業(yè),但大學里缺失了類似的督促角色,自身意志力不強,對于教育實習的動機不強等。心理學家證實了中等程度的動機對于活動的激發(fā)和維持有著積極的作用,如果實習生教育實習不保持著中等偏上的積極動機,實習活動成效就不高。
(二)實習生的實習準備工作
實習生的實習活動前的準備工作越充分,在正式開展工作時越順利。任何活動都不能保證不出現(xiàn)特殊事件,特別是教育型的實踐活動。如實習生在教育實習前對實習學校情況缺乏了解、對學校的教學活動全程缺乏深入了解思考,進入實習學校實習容易出現(xiàn)環(huán)境不適應狀況,容易感覺自己與實習學校格格不入、實習學校的領導不好溝通、實習學校的任課教師嚴肅等,加大自身對于實習的緊張壓力感;如高校模擬課堂與現(xiàn)實的課堂是存在差異性的,實習生所想象的“學生”與真實課堂的學生特點不一致,使得其在課堂授課時,師生互動效果不理想。在教育實習前,實習生明確具體實施目標、實施步驟及實施方法,加強教師技能訓練,了解與適應實習學校氛圍、學習與同事及上級的溝通等,是適應工作與學習,是優(yōu)化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路徑必須面對的問題。部分實習生實習前準備不足,在實習學校的表現(xiàn)略差,指導教師對其評價不高,更容易加劇其緊張程度,使其出現(xiàn)了畏懼教育實習的心理狀態(tài),甚至出現(xiàn)轉(zhuǎn)專業(yè)傾向。
(一)加強實習生培養(yǎng)模式的轉(zhuǎn)變
加大實踐教學比重,是推進實習生角色轉(zhuǎn)變的手段之一。傳統(tǒng)教育重視先理論學習后實踐培養(yǎng),強調(diào)理論聯(lián)系實際,而實習生的教育觀念卻是在實踐過程中反思而來的。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加大實踐教學比重,不是全盤拋棄理論教學,而是從學生入學伊始,在課程學習當中融入教育實際內(nèi)容,加大學生去周邊中小學的見習活動,多聽實習學校教師的授課與研討活動等。這使得學生能提前做好轉(zhuǎn)變教師職業(yè)角色的準備,提前做好實習教師的角色認同,關注中小學教育,關注新課改,關注自身的職業(yè)規(guī)劃。好的準備是成功的關鍵。
(二)加大實習指導教師的培養(yǎng)
實習指導教師是實習指導工作一線工作者,既要協(xié)調(diào)實習生與實習學校的關系,又要對實習生的實習工作進行有效指導。高校在委派實習指導教師時應充分重視其工作的關鍵性,在實習前對實習指導教師進行一系列培訓,使其能更好指導實習生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如果不進行有效培訓,實習指導教師本身素質(zhì)的差異性以及對教育教學理解的不同直接影響其對實習生的指導,如有的指導教師剛走入教師的工作崗位,與實習生同是“新手型”,其對實習生的指導沒有實際經(jīng)驗作支撐,仍然走理論講解型,容易與實習生的實際狀況脫節(jié);如有的指導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經(jīng)驗豐富,但是對于實習生的心理特點把握不準,在溝通上不注重細節(jié),容易“嘲笑”學生的表現(xiàn),使得實習生對實習指導教師有強烈的抵觸心理;如有的指導教師不了解新課改的內(nèi)容,對于實習生的“研究性學習”活動支持度不高,嚴重打擊學生的教育教學積極性。因此,加大實習指導教師的培養(yǎng),提升指導教師的綜合素質(zhì),對于實習生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三)加強實習生自身心理素質(zhì)的提高
任何改變需從自身做起,實習生自身心理素質(zhì)的提高,影響了其在教育實習的表現(xiàn)。對自身將來進行很好的規(guī)劃,加強自身動機的培養(yǎng),在實習前做好充足的準備,都是心理素質(zhì)提高的關鍵。在這一過程中重視自身的反思,立足實際,不斷改進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不斷學習與人溝通的能力。在實習生的實習過程中,有時不是授課好不好的問題,而是實習生與其學生的溝通問題,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中小學學生的注意力時間有限,而其學習動機與情緒緊密相關,實習生成為學生們的學習榜樣或者好朋友,對于實習生的教學起到事半功倍效果。
對于實習生而言,他們是“新手”,沒有足夠的教育教學經(jīng)驗,他們多是對教育教學活動及學生多是想象層面的理解。而他們可以通過與師兄師姐們的探討,通過替代學習獲取更多的教育資訊,通過反思學習加強自身的能力。
[1]張敏.教育實習指導教師的配備與思考[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7(1).
[2]章躍一.關于我國教師教育實習課程改革的思考[J].課程教材教法,2008(11).
[3]呂立杰.實習教師成長特性考察及理念探析[J].教育發(fā)展研究,2012(15).
Change the intern’s role, integrate into full-time teachers
Tan Jun
(Guangxi Teachers Education University Shiyuan Institute, Nanning Guangxi,530000, China)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conversion of intern role, from training programs, training mode before internship, the education practice guidance teachers quality difference, placement time and its own internal motivation and practice for prepara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interns to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in conversion process, in view of these factors to discuss intern to change the role as soon as possible, integrate into the full-time teachers.
intern; teachers; practice School
G424.4
A
1000-9795(2014)01-0027-02
[責任編輯:董 維]
2013-11-25
檀 俊(1981-),女,廣西南寧人,廣西師范學院師園學院教務處副科長,從事教育教學方向的研究。
廣西新世紀教改工程2011年項目“西部地區(qū)獨立學院實習模式研究”(2011JGA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