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不都外力·扎依爾,穆振偉,趙 濤,李 琳,譚義海
(新疆農業(yè)大學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新疆烏魯木齊,830052)
水力學是一門技術科學,是力學的一個分支,它的任務是研究液體(主要是水)的平衡和機械運動的規(guī)律及其實際應用?!八W”課程屬于專業(yè)基礎課,具有理論性、實踐性和運用性等特點,廣泛應用于農田水利、水力發(fā)電、航運、交通、建筑、石油、化工、采礦、冶金等部門。[1-2]該門課程對民族班開設104學時,其中課堂教學88學時,實驗教學16學時,設8個實驗。在民族班和漢族班均計6個學分,共分兩個學期講授,成績每年報一次。由于少數民族學生在我院學生中占有相當的比例,他們思維敏捷,具有刻苦鉆研精神和勤奮好學的品質。但是少數民族學生的文化基礎程度不一、基礎知識薄弱,在漢語學習和表達能力方面存在一定障礙,這是他們與漢族學生的不同之處。[3]目前民族班的“水力學”課程與漢族班一樣分兩個學期講授,并在兩個學期末分別進行一次期末考試。按這一模式進行教學,由于教學內容松散,學生經過一個假期之后,第一學期所學的內容已遺忘了很多,第二學期的教學效果就很差;如果一個學期內完成所有教學內容,最后再進行考試,那么少數民族學生的負擔過重,教學效果也很差。另外,每學期只在期末進行一次考試,學生往往不注重平時的學習,在期末考試前臨陣磨槍、突擊復習,也無法保證教學效果。為改變目前的教學模式帶來的問題,課題組經過研究對“水力學”課程的教材選用、考核方式和授課形式進行改革。
2014年3月至11月,本課題組成員根據項目申報要求,結合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農業(yè)水利工程2011級民族本科農水111班的“水力學”課程教學,開展水力學課程授課形式改革試點項目研究,現將課程改革實施情況及效果分析如下:
教材的選取直接影響理論教學效果,是理論教學之前最重要的準備工作,但真正要選擇一本完全適合某一特定專業(yè)的教材并非易事,最合適的教材應該兼顧本專業(yè)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從新疆本校本專業(yè)的實際情況,我們選用了2008年由邱秀云主編、課題組成員參編的《水力學》教材。邱秀云主編的《水力學》立足新疆實際,堅持少而精的原則,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fā),循序漸進,層層提高,重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文字通順,可讀性強,是一本優(yōu)秀的教材,適合本課程的教學。
該教材把《水力學》分為《基礎水力學》和《專業(yè)水力學》兩個部分。《基礎水力學》包括第一章《緒論》、第二章《水靜力學》、第三章《液體一元恒定總流的基本原理》、第四章《量綱分析與相似原理》、第五章《液流形態(tài)與水頭損失》和第六章《流場理論基礎》等內容,《專業(yè)水力學》包括第七章《有壓管流》、第八章《明渠恒定流動》、第九章《堰流和閘孔出流》、第十章《泄水建筑物下游水流消能與銜接》、第十一章《滲流》等內容。以這本教材為基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實際補充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例如針對農業(yè)水利工程專業(yè)加強管道水力學部分,多講管網水力計算。另外,配合教材的容量,這門課程的學時也從原來的6學時增加到10學時。
按照課題組成員使用的《水力學》教材的內容安排,我們把“水力學”課程分為“基礎水力學”和“專業(yè)水力學”兩個部分,分兩個學期上?!盎A水力學”部分講授除第一章《緒論》之外的五個章節(jié)的內容,“專業(yè)水力學”講授另外六個章節(jié)的內容。在每一章結束之后分別進行1學時的隨堂小測驗。隨堂小測驗的內容和形式多樣化,試卷格式與期末考試格式一致。同時還采用課前提問思考題,增設習題課、討論課、隨堂測驗、水力計算,讓學生在黑板上繪圖等方式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與理解。隨堂測驗效果總的來說比較理想,但往往3月份“水力學”課程剛開始的時候,學生普遍不適應隨時進行測驗的教學方式,測驗成績較差。但隨著課程的不斷進行,學生慢慢能夠適應,平時不斷復習本課程的學習內容,測驗成績越來越好??蛇€是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不能適應將學習時間均勻分配至平時,喜歡或者習慣利用學期末的時間突擊復習。事實證明這種突擊學習方法是不能夠牢固掌握學習內容的,因此利用平時進行多次小測驗并將成績計入最終的總評成績,無疑是一種督促學生改變學習習慣并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
課程結束后平時成績(包括小測驗成績、課堂提問、文獻綜述和考勤成績)占最終總評成績的40%,期末考試成績占最終總評成績的40%,實驗成績占20%?!盎A水力學”部分和“專業(yè)水力學”部分每學期期末單獨報送總評成績。這樣將“水力學”課程分為單獨的兩門課,分別報送成績,更加科學、合理。
根據“水力學”課程的專業(yè)基礎課性質,第一學期的“基礎水力學”課程內容側重于理論基礎,所以第一學期的授課形式以課堂講授和課程實驗為主,以習題課、雙語討論課、例題分析和認識實習為輔。與傳統(tǒng)的授課形式相比,改革后的授課形式更加注重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每一章節(jié)的課堂授課學時比原先的減少1~2個學時,多出來的學時用來安排習題課、案例分析、課堂答疑。除此之外,教師還要求所有學生去圖書館查閱水利方面的文獻資料,寫一篇關于“水靜力學在水利水電工程中的應用”或“科研中的數據處理、量綱分析與π定理”的總結和評述。教師要求學生在暑假參觀調查自己所在地的水利水電工程、節(jié)水灌溉設施,了解本地的水利事業(yè)發(fā)展狀況,這對第二學期“專業(yè)水力學”的學習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2014年6月28日至29日,利用“水工建筑物”課程實習的機會,筆者隨教授這門課程的教師一起去實習地給學生講解“水力學”在水利水電工程中的應用,讓學生了解了烏魯木齊周邊的大西溝渠首、青年渠首、三屯河水庫、頭屯河渡槽、排沙漏斗、頭屯河渠首、頭屯河水庫等水利工程。通過實習使學生形成感性認識,這對他們下學期學習“專業(yè)水力學”有很大的幫助。事實證明,這種教學方法可以及時鞏固所學內容,并將講授內容融會貫通。
“專業(yè)水力學”課程內容側重于理論應用部分,經過基礎水力學的學習,第二學期可以適當加快教學進度,比如在第二學期的授課過程中,一些簡單的理論推導可以不必在課堂講授中進行,可以讓學生通過課余時間自行學習,而將節(jié)省下來的課堂時間用于工程應用實例介紹和討論。如在第九章《堰流和閘孔出流流動》及第十章《水流消能與銜接》的講授中,將學生帶入水工實驗室,讓他們親自見識水利工程中常見的堰閘及消能銜接建筑物在實驗室中是什么樣的。除此之外,教師還在課堂上給學生播放新疆山口電站水工模型試驗錄像片段,通過觀看錄像學生明白了什么是堰閘流動、什么是水躍,以及為什么要修建消力池,消力池內產生什么樣的水躍是我們最期望的,等等。這比僅僅列舉書本上枯燥的圖表生動得多。結合“水力學”課程和自己感興趣的水力學問題,安排學生查閱文獻,總結目前水利工程中典型的水力學問題及其相應的工程措施。如第十章中的消能銜接方式有底流式、挑流式和面流式三種,而事實上隨著水利工程科研和建設的日益發(fā)展,目前產生了許多更新、更好的消能方式,并大量應用于我國高壩大庫的建設上。而由于地理位置以及條件限制,新疆很少有這些方面的工程實例,學生也很難看到。教師可以讓學生去圖書館查閱近年來的水利方面的文獻資料,讓學生寫一篇關于目前比較新的消能方式的總結和評述,通過這種方式可以開闊學生的眼界。教師不必把思維禁錮在陳舊的書本內容中,讓學生自行學習新知識,接受學科前沿信息,不僅可以增加學生對水力學乃至水工專業(yè)的學習興趣,還可以為學生將來進行畢業(yè)設計甚至是走向工作崗位打下基礎,讓學生把學科前沿信息應用到水利工程的設計、運行、管理當中。
傳統(tǒng)教學模式課堂容量有限,而利用《水力學》課件教學則正好彌補了這一不足。在傳統(tǒng)“水力學”課程教學模式中,讓教師最為頭痛的莫過于需要書寫大量文字、圖形、習題,甚至還要提前在黑板上畫好圖形以避免在課堂上因為板書占用大量授課時間。利用《水力學》課件教學可以很方便地把相關內容制作成精美的多媒體課件,用于顯示大量文字、公式和圖形信息,使教師獲得較為充裕的課堂教學時間。從課堂實踐上來看,把多媒體課件技術應用在“水力學”課程教學中,無疑可以大大縮短信息傳播的時間和路徑,刪繁就簡,使一些難以用單一的語言、文字、圖像講解的概念能夠被較快、較透徹地理解。[3]這對解決目前“水力學”課程的學時日益減少而導致教師課堂板書時間銳減的問題具有積極的意義。
通過課程改革,學生由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訉W習,對“水力學”課程的學習興趣也增加了,對內容的理解也在短時間內得到鞏固和強化。對于教師來說,可以通過這種方式檢驗教學效果,發(fā)現課堂講授可能存在的缺漏或學生容易出錯和難以理解的知識點,并及時糾正和講解,這對學生和教師都不失為一種良性循環(huán)。課程改革之前,學生課堂測驗以及隨堂提問的及格率只有40%~50%,到課程改革進行到學期末,學生及格率已升至80%左右。通過案例分析及課后小論文的撰寫,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及求知欲明顯提高。以往學生在進行水力學實驗時,基本屬于教師布置什么實驗任務,學生就完成什么;現在學生來到實驗室,對實驗室內的各種水工模型,以及教師正在進行的水利工程方面的科研工作都相當感興趣并積極提問,走路也觀察周圍的水利工程說起它們的名字。這充分說明了本次授課形式的改革是成功的。
由于這是第一次進行民族班“水力學”課程改革,盡管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予以改進和完善。
1.“水力學”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課程實驗應該是這門課程教學中必不可少的教學內容和重要的教學手段,課程實驗也應該成為課程考核的重要組成部分。重視課程實驗的教學和考核可以使“水力學”課程教學體系更加完善。
2.近年來“水力學”課程已經全部改為多媒體授課,但有些章節(jié)內容的課件呈現依舊按以往多學時及一次性考核的模式編寫,不能適應當前少學時及多重考核的模式,必須適當增刪,加入更多工程實例以及水力學專業(yè)的一些前沿內容,以適應當前的學科發(fā)展和教學需要。
3.“專業(yè)水力學”課程上完后可以安排大作業(yè)或課程設計,讓學生能將理論應用于實際,為專業(yè)課課程設計和畢業(yè)設計乃至最終工作上輕松設計工程打下基礎。
[1] 邱秀云.水力學[M].烏魯木齊:新疆電子出版社,2008.
[2] 吳持恭.水力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李琳.水力學課件教學的利弊與建議[J].中國電力教育,2008(24):43-44.
[4] 雷程紅,余佳琳,郭慶勇.大力推行考試制度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由《動物免疫學》課程考核時段改革引發(fā)的思考[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4(2):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