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金旺
(江蘇省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江蘇南京 210042)
我國正處于產業(yè)轉型升級的重要時期,科學技術在其中發(fā)揮重要作用。政府培育、企業(yè)創(chuàng)新、產學研結合已成為中國特色的科研模式。建設創(chuàng)新型社會、提高我國科研和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已成為我國社會的共同目標。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推動下,我國將涌現更多的科研領軍人才、更多世界水平的科研成果及更多閃耀全球的尖端產品。
政府培育、企業(yè)創(chuàng)新的一個重要途徑是政府的科研項目。每年,國家科技部、各省科技廳和各市科技局都會公布各級政府的科研項目指南,大學、科研院所、企業(yè)及各種產學研實體可申報指南中的項目,競爭獲得相關項目經費。政府的項目經費投入帶動更多社會經費的投入,推動了高新技術企業(yè)的發(fā)展和產品的升級換代,形成了良性循環(huán)發(fā)展的局面。
雖然各級政府在科研項目上的投入逐年增加,總量畢竟是有限的。擇優(yōu)支持是必須的。擇優(yōu)過程應體現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兼顧各地區(qū)間的差距和平衡。
答辯是擇優(yōu)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政府通過召集各行業(yè)專家,根據申報單位提交的申報材料進行現場質詢式答辯、打分,為政府決策提供依據。答辯一般由專家、申報單位面對面進行。隨著網絡技術的發(fā)展和項目數量的增加,出現了采用網絡視頻進行答辯的形式。如國家科技部的視頻答辯已進行了2年,效果很好。
視頻答辯一般有2個場地。一個是由受邀專家組成的評審主會場,專家按專業(yè)分成若干組,在多個會議室同時進行。一個是由項目申報單位組成的評審分會場。主會場和分會場之間通過互聯(lián)網傳送視頻圖像、聲音和PPT文檔等。
以科技部視頻答辯為例,主會場在北京科技部信息中心,分會場分布在全國各地指定的地點。
項目答辯的流程一般為:首先專家組驗證答辯人身份,答辯人介紹項目申報的理由和現有工作基礎,同時用PPT展示,介紹完畢后,專家提問,答辯人回答。在此過程中,由于申報材料準備時間較長,講解過程一般比較順利。提問環(huán)節(jié)是由專家現場隨機提問,申報人完全靠臨場發(fā)揮,回答往往不夠精確、不夠簡練,對答辯效果影響較大。如何高質量完成一次項目評審答辯,筆者覺得下列幾方面考慮。
(1)申報材料的細節(jié)要精準,應避免使用估算、猜測、邏輯自相矛盾的數據。專家的問題往往來自于申報材料的這些瑕疵。專家對該研究領域的國內外的狀況是非常熟悉清楚的,很容易從申報材料發(fā)現問題。申報材料要全面、充分、實事求是。
(2)幻燈片(PPT)演示要精簡。多用圖片、圖表表述,少用大段的文字。評審專家對PPT中大段的文字來不及看,也看不清。公式、圖表更能清晰表述,效果好。如果沒有特別要求,最好不要在PPT中插入視頻,視頻文件格式較多,網絡流量較大,往往效果不甚理想,影響答辯效果。
(3)聽清專家所提問題,簡明扼要回答。有些申報人喜愛從不同側面展開回答問題,往往時間不夠,被專家打斷,意猶未盡。其實,專家可能希望聽到的回答僅僅是“是”和“否”。
(4)穩(wěn)定情緒,克服緊張。答辯時的莫名緊張幾乎是所有申報人都會出現的。尤其被問到一些不是自己研究范圍的問題時,更是如此。西裝領帶,適當裝扮,有利于提高信心。開始前聊一聊、走一走可緩解緊張情緒??刂凭o張情緒因人而異。
視頻答辯涉及視頻圖像、聲音的傳送,涉及計算機技術和計算機網絡管理等諸多領域。系統(tǒng)的組成還是比較復雜的。
視頻答辯(或視頻會議)系統(tǒng)目前有許多品牌。產品在音頻、視頻信號的處理和控制、在會議過程控制方面等方面存在一定差異,兼容性也不夠好。搭建視頻會議平臺時,主會場和各分會場最好選擇同一品牌的產品,這樣,易于管理和控制。
系統(tǒng)的核心部分是視頻終端,全向麥克風、高清攝像頭、擴音設備、高清顯示器、PPT演示計算機、網絡線均與之相連接。通過遙控器或計算機可在視頻終端設定各項參數、測試音視頻設備狀況、實現視頻答辯過程的控制。
全向麥克風、高清攝像頭一般隨視頻終端配套購買,高清顯示器、擴音設備可根據會場面積、布置的情況自行購買。高清顯示器可選用液晶電視機或投影機。
視頻會議系統(tǒng)一般采用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協(xié)議。同時雙向傳輸音頻、視頻及PPT數據所需網絡帶寬不超過2~3M。雖然對網絡帶寬要求不高,對網絡的時延、丟包率有較高要求。主會場和分會場之間如果使用專線,效果很好但成本較高,如果采用現有的辦公網絡,需預留網絡帶寬并監(jiān)視網絡的丟包率。
管理人員也是視頻答辯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答辯時項目較多、時間安排緊湊,微小的失誤都有可能影響答辯效果。
管理人員必須有高度的責任心,對各種設備應有深刻的研究。如擴音設備、投影機的操作、音視頻格式轉換、顯示器的設定、網絡狀態(tài)的判斷。一旦出現不正常事件要能準確判斷,及時排除。
視頻答辯時出故障較多的是網絡部分。因為網絡是共享的,中間環(huán)節(jié)很多。實際開會時,應在防火墻上給視頻終端預留帶寬,實時監(jiān)控網絡的流量、丟包率。如果有備用網絡出口是最有保障的。
視頻答辯的流程要做到緊張有序:(1)項目申報人到達會場時,要進行登記,核實身份。未按時到場的,要主動電話聯(lián)系,了解原因,進行引導。(2)等待時,要進行PPT拷貝,并告知答辯注意事項。如:講解時不能拖時,回答問題時不要私下討論,翻動講稿要輕,不然噪聲大,影響主會場效果等。(3)答辯結束后,要讓答辯人帶走全部隨身物品,迅速離開會場,同時,請下一場答辯人上場準備。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溝通交流都通過網絡進行??萍柬椖康拇疝q也不例外,并且有新的發(fā)展趨勢。
(1)問答式的答辯形式將由實時的、主會場、分會場間面對面的集中模式向虛擬的、分散的模式轉變。每個項目答辯的參與人員組建一個項目答辯群,群內可自由交流,交流時間隨答辯進展情況變化,不設固定時長。
(2)答辯過程由實時參與變?yōu)榉菍崟r參與。申報人可將項目講解的視頻文件放在網絡上,參與評審的專家可以在方便、有空的時候觀看,發(fā)表意見,進行提問。專家的視頻也放在網絡上,供申報人和其他專家觀看。
(3)誠信系統(tǒng)的建立和查詢。每一個科技項目都需要政府和社會各界投入大量的資金,研發(fā)成功與否,對國家科技規(guī)劃、社會發(fā)展都有較大的影響。參與科技項目的各方都要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建立項目研發(fā)過程的誠信系統(tǒng),可以使科研項目真正由有能力的人申報。同時,也能促使落實的項目按計劃進度推進,早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