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雅金
(江西省健康教育中心,江西南昌 330046)
新聞標題作為新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所報道事實的高度概括。新聞標題對受眾的影響很大,為了吸引讀者的眼球,要在標題上多下些工夫,因為人們經常說“標題是新聞的眼睛”。新聞作者沒有辦法逼迫人們去讀新聞,但是搶眼的題目可以抓住人們的眼球。那么作為受眾第一感知信息的標題,怎樣才能夠做到生動形象、吸引公眾的眼球呢?下面就簡要探究一下。
讀者經常在報紙上看到這樣的標題:“某市打擊制造假煙專項行動成效顯著”。很顯然,這樣的標題沒有把新聞的核心內容提煉出來,若改為“某市一舉搗毀3個假煙制造窩點”,這樣就點出了新聞的事實要害。由此可見,新聞標題一定要立足于新聞事實,提煉核心信息。
比如寫關于新農村建設成就類的新聞報道,讀者經常看到這樣的標題:“徜徉在如詩如畫中——某鄉(xiāng)鎮(zhèn)美好鄉(xiāng)村建設紀實”。標題雖然頗具文采,但是讀完整篇文章后卻不知說了怎樣的思想觀點。因此,對新聞而言,思想觀點最重要,一定要有明確的態(tài)度和思想。
在寫作時,人們常說“言而無文,行之不遠”,其實標題也是這樣。現(xiàn)在在報紙上經??吹揭恍]有特征的題目,如“將……一直進行下去”“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成果展”等,這些題目都沒有自己的特征,但是這種題目卻還被其他人一直去襲用。因此,標題要想吸引人們的眼球,也需要在文采方面下工夫。
人民大眾的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它來源于人們的生活,樸實、自然,有極強的感染力。報紙新聞標題要想被公眾所接受,就要盡量使用大眾的語言,貼近人們的生活實際,適合公眾口味。所以,站在讀者立場上制作的口語化、通俗化的標題才是人們樂于接受的標題。
當前,報紙新聞的標題仍然有一般化、概念化的傾向,影響著報紙的發(fā)展。報紙的題目特別是正題要在吸引讀者方面多下些工夫,而不是使用太硬或太長的文字。當前報紙的標題在句式上多使用祈使句,語言多具有號召性,讓讀者感到不是在寫新聞,而是在作報告,如現(xiàn)在關于各種會議新聞的標題一般都是千篇一律的使用一種模式。新聞標題要拉近與讀者的距離,吸引讀者的注意力,就要使用平民化的語言,在稱謂上盡量使用“我們”“你”“咱”“您”等稱謂詞,這樣容易使讀者成為新聞當事人,更容易為讀者所接受。所以新聞的標題要有大眾化意識。多使用一些易于讀者接受的語言文字,適合讀者口味的新聞標題才是好標題。
在當代,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比較快,往往是隨意、無目的地去讀報紙,所以新聞題目要盡可能的讓人們感覺通俗易懂、適合大眾口味,使人們在愉快的閱讀中知曉新聞的內容。在進行標題制作時,要使標題具有親和力,如一篇《ICL手術讓近視眼告別“啤酒瓶”》的新聞報道就很非常形象化,它巧用了“啤酒瓶”來形容近視患者的眼鏡,形象地說明手術后能讓近視眼擺脫近視的苦惱,如科普文章《請常摸摸孩子背上“算盤珠”》,講得是脊柱側彎患者需要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這樣的處理可以拉近與讀者的距離,也使標題更加形象化和通俗化。
與20世紀90年代的新聞標題相對比,當前的新聞標題不太注重文學色彩,即標題的通俗化程度得到了加強,通俗化的標題語言,符合大眾的口味,拉近了新聞事實與讀者之間的距離。但是,有些都市類的報紙,因為過分追求“通俗”,其標題采用一些刺激性、挑逗性的粗俗低級的語言,降低了報紙的品味。
中國的古代詩詞,為制作新聞標題提供了豐富的文化資源。我國的古典詩詞,語言精煉,運用多種修辭方式創(chuàng)設各種意境,或委婉含蓄,或熱情奔放,能夠給人們留下無限的想象空間。衡量新聞標題藝術性高低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新聞的標題能夠在感情上吸引讀者,喚起讀者的興趣,用真摯熱烈的情感打動讀者,將讀者征服。中國的古代詩詞是文學作品中的精華,語言委婉精煉,情感內容豐富,所以在進行新聞標題制作時,為了能夠很好的把新聞作品的內容和主旨表達出來,同時還能夠滿足讀者的審美觀念,給讀者以美的享受,達到最佳的宣傳效果,也可以恰當?shù)慕梃b詩歌,中國詩歌尤其是古代詩歌具有思想深刻,意境深邃,論述精湛,哲理性強,且頗具有文采的優(yōu)點。因而,如果把詩歌巧妙的用于新聞標題之中,就顯得別具一格,使標題既具有有情,又具有味,詩歌既使新聞標題的修辭效果大增,又增加了審美度,大展標題的風采。如新聞標題《三病纏身少女垂危醫(yī)生妙手化險為夷》,運用了詩歌中排比的方式讓讀者明白醫(yī)生成功搶救一名三病纏身的少女。
互聯(lián)網的普及,使許多的網絡語言出現(xiàn)在新聞標題里,讓讀者感覺新聞標題正在發(fā)生某種變化,一些新興的網絡語言,如“給力”“神馬”等不但出現(xiàn)在新聞標題里,而且在主流報紙上也有些運用。報紙編輯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想借助網絡語言的表現(xiàn)力和親和力,來引起讀者的興趣,吸引讀者的注意力,如《健康報》的《婦科主任的“粉絲群”》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近年來,網絡的流行詞匯很多,如“粉絲”“90后”“粉筆哥”“雷人”“裸跑弟”“大衣哥”等等。所以要想讓報紙更好的迎合網民的口味,提升報紙的可讀性,在對報紙的標題進行編輯時,可以適當?shù)亟梃b一些“網絡語言”。一些社會新聞為了迎合網民獵奇的心理,在進行標題制作時往往使用一些更為夸張的語言,如“前所未有”“步步驚心”等,難免讓人感覺有點言過其實。大家應該看到,網絡上面的新聞畢竟不同于報紙新聞,在對報紙新聞題目進行制作時,決不能照搬照抄網絡新聞的題目,報紙新聞必須體現(xiàn)新聞的真實性、準確性,弘揚高尚,抵制低俗,起到報紙的揚文明、樹新風的作用。
在制作新聞標題時,如果能夠利用漢語多音字的特點,就會大大地豐富標題表情達意的內涵,收到意想不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2011年,《山東商報》對人們瘋狂搶鹽事件進行了報道,在頭版用了這樣的標題《謠“鹽”!請淡定》,標題里面的“鹽”字,使標題變得異彩紛呈,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因為“鹽”與“言”諧音,大家一看就明白是什么意思。而“淡定”這個時髦詞的使用,更使標題增色不少,既告訴人們不要驚慌,起到了安穩(wěn)民心的作用,收到了作者想要的表達效果。其他報紙的有些標題也利用了漢語語言的諧音,使標題起到了一語雙關的效應,如《謠“鹽”惑眾》《“鹽”而無信》《無鹽的結局》等。
有些報紙為了給讀者以刺激性或沖擊力,在排版時非常重視版面的視覺效果,以便吸引讀者的注意力,引起讀者的關注?!段恼獔蟆窞榱嗽鰪娦侣剺祟}的吸引力,就十分注重視覺效果的運用,新聞標題有的全部使用黑色,有的全部使用紅色,有的依據(jù)詞義紅黑2種色彩進行兼用。
總而言之,作為新聞重要組成部分的標題,要具備以下特征:準確、生動、簡潔、新奇。好的新聞標題的制作,需要運用人們多方面的知識,除了要求新聞工作者有較高的政治理論水平,較強的社會洞察力外,還要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學習他們平民化的語言,貼近大眾生活,同時還要從古典文學中,從網絡媒體中汲取營養(yǎng)。
[1]辜美絨,黃妙杰.新聞“眼睛”貴在準確[J].西部廣播電視,2013(15):118-119.
[2]楊曉靜,韓小鳳,郝夢城.新聞標題修辭的新特征及藝術美[J].學理論,2013(26):13-14.
[3]劉婷婷.新聞標題的制作[J].科技傳播,2013(24):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