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勝云
(桂林市臨桂縣教育局,廣西桂林,541199)
早在1978年,呂叔湘先生就曾大聲疾呼:“十年的時間,2700多課時,用來學本國語文,卻是大多數(shù)不過關,豈非咄咄怪事!”新課程改革后,語文教學的現(xiàn)狀有所改觀,但小學語文課堂目標分散,內容龐雜,操作隨意,效率不高仍是不爭的事實。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實效,無數(shù)的專家、學者和一線的教師對此進行了研究。下面筆者從縣級教研員的角度談談對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效的一些體會和看法。
最應該重視的往往是最容易忽略的。我們的教師,包括一些參加市級、區(qū)級比賽的教師,在備課時,往往沒有在鉆研文本上下工夫,而是一味考慮目前最新的理念是什么,特級教師上課的模式怎樣,教案集上有沒有現(xiàn)成的教案,然后照搬照套。誠然,用新理念作指導,學習特級教師的教法和優(yōu)秀教師的經(jīng)驗無可厚非,而且相當有必要,但如果不建立在鉆研文本的基礎上,就會是空中樓閣,或是東施效顰,貽笑大方,甚至于在課堂上漏洞百出。2000年,我縣一位教師準備了一節(jié)課,教學內容是《落花生》,準備參加市級閱讀教學競賽。幾經(jīng)試教,無一成功。筆者看試教后和賽課教師一起反復鉆研文本,發(fā)現(xiàn)教師為了體現(xiàn)“自能讀書”的理念,在讓學生整體感悟課文之后用“你讀懂了什么?”“你還有什么沒有讀懂?”這兩個問題統(tǒng)領課堂的教學設計根本不適合這節(jié)課。因為這篇課文是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來寫的,寫作方法上是借物喻人,它要求學生必須循序漸進地理解,一股腦兒地全開放必然引起學生的混亂?!胺N花生”“收花生”“嘗花生”部分內容淺顯易懂,教師可用以讀代講的辦法進行教學,“議花生”是文章的重點、難點部分,可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學習,這樣設計能突出學生的主體性,而且目標明確,重點突出。這是教師教學方式方法方面的創(chuàng)新。再者,《落花生》是一篇老課文,我們教師不應停留在原來的理解層面上,當今的社會做默默無聞的、樸素無華的“花生”好,做大膽地亮出自己的體面而又有用的“桃子”“石榴”“蘋果”不是更好嗎?這是內容理解方面的創(chuàng)新,這需要我們教師的引導,我們應該沿著這樣的思路設計。果然,這樣設計的課相當成功,得到了專家們的肯定,在市級和區(qū)級課堂教學競賽中均獲得了一等獎。
筆者很欣賞特級教師竇桂梅在“漓江之秋”名師新理念教學觀摩活動上講的幾句話:“拿到一篇課文,我總是想,文本說了什么?文本想要說什么?文本能說什么?文本應該說什么?”反復鉆研文本、吃透教材,這是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基礎。
目標就是想要達到的境界或目的。目標對整個教學活動具有很強的引領性和規(guī)定性。沒有目標,談不上效率;偏離目標,高耗低效。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以下簡稱《課標》)是國內多位知名的語文教育專家借鑒古今中外有關語文教學經(jīng)驗,并在較為廣泛吸納了多方面意見的基礎上,凝聚集體的智慧,經(jīng)教育部批準,頒發(fā)的法規(guī)性文件。我們的教學設計和行為都要為落實《課標》設定的目標開展、進行,制定教學目標要體現(xiàn)《課標》的三個維度,更要突出語文能力。
確定知識目標應該做到:
1.按照《課標》對年段的要求,教材規(guī)定的每組的教學目的要求,確定每課的目的要求,注意體現(xiàn)閱讀訓練的階段性和連續(xù)性。
2.明確課文在該組的地位及所承擔的任務。
3.準確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找準語言文字訓練的重點、難點,處理好重點訓練目標和一般訓練目標之間的關系。
4.考慮學生語文水平的實際狀況。
例如:教學高年級《鳥的天堂》一課時,教師可以擬定如下的教學目標:1.學會3個生字。2.默讀課文,通過多種方法析解“不可計數(shù)”“臥”“應接不暇”“天堂”“那翠綠的顏色……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等詞句,進而理解大榕樹的奇特、美麗和鳥的很多特點,從中感受到大自然在人類保護下充滿生機的美,增強環(huán)保意識。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中自己喜歡的部分。4.領悟作者抓住景物特點進行靜態(tài)、動態(tài)描寫和寄情于景的表達方法。
去年,筆者隨市教科所小學語文教研員到縣一所小學調研,聽了一位剛從中學到這所學校掛教的老師執(zhí)教的一節(jié)課,教學內容是一年級上冊第7課《風》(第一課時)。教學程序不復雜:1.猜謎語,引入新課。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然后指名讀課文,教師領讀課文,學生齊讀課文。3.逐節(jié)分析詩歌內容。4.學習“會寫”“會認”字。識字方法都一致,才學3個生字就下課了。這節(jié)課就是教學目標不明、內容繁雜、隨意性強、高耗低效的課。對于才入小學兩個多月的學生,教師沒有把借助拼音學習生字作為教學的重點。學生不認識字,怎么讀課文?怎么學課文?教師沒有認真學習《課標》,不了解小學低年級的教學要求。筆者給教師評課后,建議確定以下的教學目標:1.指導學生認識“沒、過、也、聽、在、跟、說、枝、點、走”10個生字,會寫“也、走、風、在”4個字。學習新筆畫“橫折彎鉤”。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3.初步感受風的神奇、有趣。
筆者多次強調語文課堂要落實“三講三不講”原則:講重點,講難點,講易錯易混知識點;不講學生已經(jīng)會的,不講學生通過自學也能會的,不講教師講了學生也不會的。這樣做就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省時高效。
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實效,筆者認為語文課堂堅持求實、求新、求活的有機結合不失為一條重要途徑。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教得樸實,學生要學得扎實。葉瀾先生認為:“一堂語文課應該是一堂有意義的扎實的課?!睆V西特級教師黃亢美十多年來一直通過他的課和講座向我們詮釋,語文課應該少些花架子,扎扎實實地落實教學目標,以讀為本,加強語言文字訓練,體現(xiàn)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學生每堂課下來學有所得,能力得到提升。
首先,教師要有新的教學理念,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的學生,語文課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其次,教師要運用新的教學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發(fā)現(xiàn)學習與有意義的接受學習是相輔相成的,教師教學時應從實際出發(fā),兩種學習方式的合理運用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評價也要新。教師要轉變評價觀念,改進評價方式,注重鼓勵、點撥,注重情感傳遞,使評價具有導向、激勵、反饋、總結等作用。教師在教學中的評價分為即時評價和延時評價。即時評價有利于及時糾正學習中的缺點和錯誤,鼓勵、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延時評價是以鼓勵的行為方式和語言讓學生暢所欲言,充分發(fā)揚民主教學,提高了學生理解的深度。兩者相互使用,能更好地達到評價的目的。而且,教學中的評價并不是教師的“專利”,讓學生參與評價并成為評價主體的一員,將評價變成學生主動參與、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發(fā)展的過程,形成積極、民主的評價關系,更有利于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從而促進學生發(fā)展。
首先就是要讓學生樂學,這是語文新課標的重要理念之一。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其次,要有“活”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活了,學生的感情才會活,思維才會活。在語文教學中有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每種教學方法各有其用武之地。教師要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自身狀況,把外在的學習目標轉化為學生內在的需求,讓學生主動、靈活思維,把啟發(fā)思維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在不遠離學生主體的基礎上,靈活選擇教學方式。再次,處理好預設和生成的關系。教學中,教師不能一味地按預設進行,需要根據(jù)課堂實際不斷調整預設方案,調控教學節(jié)奏,使教學開合有度、收放自如。
總之,教師潛心鉆研文本,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抓準訓練點,優(yōu)化教學過程,堅持求實、求新、求活三者的有機結合,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學生思維活躍,學得主動、扎實,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學一定能創(chuàng)出一片新的天地。
[1] 楊建華.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J].教育教學論壇,2009(3).
[2] 黃耘.基于兒童立場的文本閱讀與教學[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