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先德
發(fā)達國家轉移支付制度的經驗啟示
夏先德
啟示之一:政府職責的合理界定是轉移支付制度的基本前提。發(fā)達國家轉移支付制度都建立在各級政府間職責明確劃分的基礎上,轉移支付制度普遍考慮了中央和地方職責劃分及地方政府既有財力狀況,具有較強的穩(wěn)定性。各級政府間職責劃分越清晰,政府間財政收支矛盾就越少,轉移支付制度運行效率就越高。
啟示之二:法治化的制度體系是轉移支付制度的重要基礎。無論是聯邦制國家還是單一制國家,其轉移支付制度普遍具有較為明確的法律依據,大大減少了人為因素干擾,穩(wěn)定了各級政府的預期,避免了相互扯皮和沖突。如加拿大、德國等通過憲法確立了財政均衡原則,美國通過聯邦國會法案的形式確立了財政均衡原則,英國、俄羅斯、澳大利亞等通過財政性法規(guī)、政府白皮書或聯邦政府與各州政府達成協議的方式確立了財政均衡原則。
啟示之三:穩(wěn)定的資金來源是轉移支付制度的重要保障。許多國家將某些稅種專門用作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使其具有??顚S玫男再|,保證轉移支付具有穩(wěn)定的資金來源。如日本地方交付稅主要有個人所得稅收入與公司所得稅、煙草稅、消費稅等4項來源。德國將州政府75%的增值稅按人口來均分,即一個州所分得的這部分增值稅等于該州人口數量乘以人均增值稅,余下25%的增值稅按特定規(guī)則用于財力較弱的州。
啟示之四:公式化的測算分配是轉移支付制度的顯著特征。發(fā)達國家轉移支付支出大都采用公式化、規(guī)范化、程序化的因素法進行分配,并選擇了一些能反映各地基本情況和財政收支狀況的客觀因素作為分配依據,一般包括簡單比例因素法、收支均衡模型法等類型。一些國家還根據經濟社會發(fā)展變化情況建立了動態(tài)調整機制。轉移支付公式設計大多具有較高的透明度、公正性和可預見性,提高了轉移支付測算的準確性,減少了轉移支付的盲目性和隨意性。
啟示之五:公共化的使用方向是轉移支付制度的主要目標。多數國家的一般性轉移支付主要用于體現均等化和解決財政縱向不平衡等方面,目的側重于實現公平目標,均等化效果較為明顯;專項轉移支付集中在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目的側重于實現提高公共產品供給質量和效率,而不是投入到生產性、競爭性領域。
啟示之六:專業(yè)化的管理機構是轉移支付監(jiān)督制衡的必要手段。多數國家建立了專業(yè)化的轉移支付管理機構。其中,中央或聯邦政府組成機構是最常見的一種模式,通常由中央或聯邦政府組成部門負責相關政策制定和資金分配。一些國家專設了由中央和地方政府代表共同組成的政府間財政關系處理機構,如德國“財政規(guī)劃委員會”、加拿大“財政事務委員會”等。有的國家在政府體系之外設立了專職獨立機構,如澳大利亞“聯邦撥款委員會”等。
(夏摘自《中國財政》〈半月刊〉2014年第15期《重構我國財政轉移支付制度的路徑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