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逃出平等的“陰影”
        ——身份焦慮的現(xiàn)代性解析

        2014-04-16 14:25:34薛潔
        江蘇社會科學 2014年1期
        關鍵詞:陰影上帝身份

        薛潔

        逃出平等的“陰影”
        ——身份焦慮的現(xiàn)代性解析

        薛潔

        近代工業(yè)革命和宗教改革的出現(xiàn),撼動了世俗的封建等級與教會的教階制度,改變了身份由血統(tǒng)決定的事實,讓平等的觀念深入人心。然而,恰恰在社會打破等級進入現(xiàn)代平等制之后,社會卻出現(xiàn)了人們內(nèi)心普遍的關于身份的焦慮。究其原因,首先是現(xiàn)代平等社會成功的標準由獲得救贖變?yōu)榱苏蔑@蒙召;其次是人們在等級制度下與工業(yè)體制之下獲取財富的方式、目標以及財富觀發(fā)生了改變;最后還因為進入平等社會人們的比較對象發(fā)生了轉變?,F(xiàn)代國家可以通過增加社會的公平福利、改變成功的單一標準來減少平等觀念帶來的焦慮“陰影”。

        平等觀念 身份焦慮 中世紀 宗教改革

        人類焦慮的獨特性來源于這一事實,即人是一種會進行評價的動物,是一種會根據(jù)象征和意義來解釋他的生活與世界,并將這些與他作為一個自我存在等同起來的存在?!_洛·梅

        人類擺脫等級社會,進入現(xiàn)代文明已經(jīng)有幾個世紀了。以資產(chǎn)階級革命勝利為標志的近代工業(yè)文明,推崇平等、民主、自由的現(xiàn)代政治理念,也為每一個人創(chuàng)造了擺脫身份的束縛、從事與祖輩不同職業(yè),享受成功帶來的富裕生活的機會。然而,隨之而來的是,成功或不成功的人,開始對自己在社會生活中未能獲得更高的社會身份不再心安理得,而是經(jīng)受著其祖輩未及體驗的心理焦慮?!皻v史證明,社會保障了生活的基本需求之際,就是身份的焦慮滋生之時”[1]〔英〕阿蘭·德波頓:《身份的焦慮》,上海譯文出版社2007年版,中文版序言。。在現(xiàn)代政治制度消除了等級對待、實現(xiàn)了“人生而平等”的理想之后,如何才能正視并消解人們所面臨的心理焦慮,獲得人類心靈的巨大安寧?顯然,這是一個具有多重意義的問題。

        焦慮是一種心理緊張,是人們對即將出現(xiàn)的危險產(chǎn)生的擔憂,是一種痛苦而非幸福的情緒體驗。焦慮是意識到危險事情的存在,但它與事實發(fā)生時產(chǎn)生的恐懼不同,“恐懼是對已面臨的危險的一種緊張反應,而焦慮是對還沒有發(fā)生的危險的一種情緒反應”[1]張松:《焦慮的本質與矯正》,《許昌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第1期。。如果危險是不確定的痛苦,希望是不確定的快樂,那么焦慮就是擔憂危險將會出現(xiàn)、希望即將消逝時的痛苦。

        焦慮的終極形態(tài)是生存焦慮,是“人在其生存受到威脅時的基本反應,是某種人視為與其生存同等重要的價值受到威脅時的基本反應”[2]〔美〕羅洛·梅:《人尋找自己》,〔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5頁。。生存焦慮也是一種普遍的能力,每一個能夠意識到生命有限的人都會產(chǎn)生生存焦慮,它產(chǎn)生于人的自我意識的出現(xiàn)。缺乏自我意識的人是無法體驗焦慮的,嬰孩因其沒有生死體驗所以只有恐懼而沒有焦慮。自我意識的產(chǎn)生是造成內(nèi)心沖突的原因,當一個人發(fā)展出了自我意識,意識到危險的存在,面臨了選擇的可能,也就有了焦慮的產(chǎn)生,這是一種生命活力的表現(xiàn),是一種成熟的標志:“焦慮是人類面臨自由選擇時所呈現(xiàn)的狀態(tài)”[3]參見〔丹〕克爾凱郭爾:《畏懼的意義》,《克爾凱郭爾文集》(第6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版,第299-300頁。。從這個意義上說,焦慮雖然很痛苦,但是當一個人具備了焦慮的經(jīng)驗,而又能成功走出,那么也就是人格成熟的過程了。因此,焦慮的體驗開始于社會能給更多的人提供自由以提高身份地位的可能的時候?!吧鐣M入了一種民主和自由的時代。人類向自由邁進的過程既是逐漸解脫束縛(自然的和社會的)、發(fā)展個性的過程,同時也是孤獨感和危機感(焦慮)產(chǎn)生的過程”[4]王益明:《透視焦慮——焦慮本質的哲學心理學探析》,〔濟南〕《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6期。。

        因而,焦慮雖然是種痛苦的體驗,但它也有積極意義。經(jīng)歷了焦慮,人將會走向成熟與成功;并且,“唯焦慮者方能成功”[5]〔英〕阿蘭·德波頓:《身份的焦慮》,上海譯文出版社2007年版,第113頁。。焦慮成為動力會使人努力為自己贏得尊嚴。人們擺脫焦慮的過程,也就是在“試圖改變”中釋放焦慮的過程?!斑m度的焦慮是個人成長和發(fā)展的必要條件。在經(jīng)歷焦慮體驗并學會積極應對的過程中,對人的心理成熟有著積極的意義”[6]趙麗琴:《焦慮及其應對策略》,〔鄭州〕《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4期。。然而,不是所有焦慮都帶來成長。羅洛·梅將焦慮分為正常的焦慮和神經(jīng)性的焦慮,“正常焦慮的共同形式之一,就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有限性,也就是人類面對自然力量、病痛、脆弱以及終極死亡的脆弱”[7]〔美〕羅洛·梅:《焦慮的意義》,〔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176頁。。這種正常的焦慮不會帶來抑郁,而且可以被建設性地管理。它的價值在于,自由選擇賦予焦慮者以勇氣,努力創(chuàng)造成功,以圖擺脫恐懼;反之,就進入失敗的絕望?!敖箲]和勇氣具有一種與身心相關的特征”[8]〔美〕P.蒂利希:《存在的勇氣》,〔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6頁。。在擺脫焦慮的過程中,人們喚醒了自己的意識,產(chǎn)生了高一級的欲望。這種欲望的不斷更替成為文明的推進力量。事實上,一個壓抑欲望的社會難以成為一個發(fā)達的社會,“沒有我們所說的‘惡德’的幫助,要將任何群體提高為一個人口興旺、富裕繁榮的民族,亦是完全不可能的;即使做到了,也絕不可能維持下去”[9]〔荷〕伯納德·曼德維爾:《蜜蜂的寓言》,〔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200頁。。在欲望的滿足與創(chuàng)造中,焦慮造就了人的活力,也完成了人在社會中的身份定位。

        身份則是一個人在社會中的位置角色,“是指從本質上確認某人某物的一系列特征的總和”[10]胡強:《一個被上帝完全拋棄的人——論康拉德〈在西方的注視下〉中的身份焦慮與認同危機》,〔北京〕《外國文學》2006年第6期。。身份是集中在一個人身上的社會關系的總和。對身份的需要,是人類社會性的顯現(xiàn)。一個社會的成員身份不僅意味著社會的承認與需要,而且人們的身份意識,即自我評價不可避免地受到來自外在世界規(guī)范的影響,因為身份地位建立在社會對它的角色期待之上;社會成員的身份彼此交織,構成社會整體的身份體系。這種身份體系是社會秩序建構的基礎,保證了社會的制度運行。

        身份體系是人們獲取物質生活基礎的依據(jù)。封建等級制度下,國王與封建領主的身份不僅可以獲得領地,而且可以世襲罔替;農(nóng)奴的身份不僅規(guī)定了終身勞作,而且也世代相傳。身份的改變是十分困難的。比如在中國,只有通過科舉制度才有可能改變身份,這是一種不論出身都可以獲得官員身份的途徑。顯赫身份帶來的不僅是榮耀,而且是伴隨著角色期待的責任意識,這是社會規(guī)范賦予身份的定位,正如約翰·洛克所說,“身份之所以必要,因為它是道德責任的基礎”[1]〔英〕喬治·勞倫:《意識形態(tài)與文化身份》,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97頁。,身份地位越重要的人的責任就越重。在中世紀的歐洲,領主的身份不僅是獲得封地的依據(jù),而且也擔負著為國家開疆拓土的責任。每當發(fā)生戰(zhàn)爭的時候,封建主要率領屬地軍隊隨君主出征,或者保家衛(wèi)國。這也是貴族精神的來源。

        除此之外,身份地位的不同,還是人們之間彼此對待方式的依據(jù)。身份越重要,也就意味著自己越受重視。因而,努力成為重要的人,就是要獲取他人對自己對待方式的改變。有人“記住我們的名字,傾聽我們的意見,寬宥我們的過失,照顧我們的需求”[2]〔英〕阿蘭·德波頓:《身份的焦慮》,上海譯文出版社2007年版,第4頁。。這種來自嬰孩時期幸?;貞浀男睦眢w驗可以帶來快樂;這并不僅僅適用于那些幼年時期母愛缺失的人,對于每個人來講,他人的關愛決定了我們不會看輕自己。等級制度嚴格地規(guī)定了根據(jù)人們的官階應有的不同接待禮儀。這不僅包括物質生活的對待,更重要的是,擁有更高身份地位的人,在社會中往往要求更受重視,生活更加被人矚目。

        等級制下富貴的生活雖然令人矚目,卻不是可以求得的。對更多的地位低下的勢利者來說,身份是出生帶來的,是無法改變的。由于等級間的不平等的存在,使他們無法渴求對階層的逾越,只能安分于自己的出身。世界航海大發(fā)現(xiàn)給那些原本身份卑微地位低下的人們帶來了一夜致富的機會,富裕起來的他們開始追求身份地位的改變,不再甘于同其祖輩一樣的生活,而是從生活消費到頭銜身份都開始追求更高階層的方式。然而這存在兩個問題:一是,致富的追求與當時天主教徒的“禁欲”戒條相違背;二是,當時的身份是由出身決定的,不能因財富的增加而改變。

        于是,接下來歷史發(fā)生了兩件真正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變革。首先是,16世紀出現(xiàn)的新教“因信稱義”(sola fide)和預定論思想打破了教會神職人員與上帝溝通的壟斷局面,從而改變了要通過禁欲和善功換取上帝垂召的舊事——“這救恩所依傍的是上帝的揀選,而上帝的揀選既不會改變,也不會失敗,……,我們也沒有能力調查清楚到底在上帝永世的計劃中誰是上帝所揀選的,誰是上帝所棄絕的”[3]〔法〕約翰·加爾文:《敬虔生活原理》(《基督教要義》1536年版),〔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2年版,第68-69頁。。因此,上帝選定誰蒙召是不能改變的,不會據(jù)其善功改變,因此沒必要禁欲,而只會通過幫助其在世俗生活的成功來昭示。這樣,資產(chǎn)階級就可以毫無信仰負擔地盡情地追求財富以榮耀上帝的揀選了。

        由于新教思想帶來的追求財富的合法動機,富貴成為蒙召的顯現(xiàn),人們可以追求富貴而作為自己品德優(yōu)秀的明證;同時,不能致富也就意味著道德的缺陷,因此,貧賤是可恥的,是上帝棄民的象征。宗教改革所帶來對禁欲思想的解放使富貴成為具有勤勞、智慧等優(yōu)秀品質的像征應受到尊重;而其對教會壟斷地位的否定則使人們可以平等地通過現(xiàn)世奮斗而努力顯示是上帝的選民。因此,為了證明自己品格高尚是上帝的選民,人們才要炫富,才有了炫耀意識的產(chǎn)生,也有了現(xiàn)代勢利觀念的出現(xiàn),也就造成了對身份的攀比與焦慮。

        17、18世紀發(fā)生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第二件歷史事實就是新富們對自己階層身份的變更。新興資產(chǎn)階級雖然解決了合理追求財富的信仰問題,但是他們依然是社會中地位低下的階層,和貴族有著決定性的差別:他們沒有領地、沒有封號,他們的財產(chǎn)來自于商業(yè)而不是世襲;更為致命的是,無論他們掌握多少財產(chǎn),他們的命運仍然掌握在國王和貴族手中。就算富可敵國,他們依然無法獲得和貴族平等的社會地位。這是擁有越來越多財富的新興資產(chǎn)階級必須想辦法改變的事實。

        他們的辦法之一是通過與貴族聯(lián)姻的方式,與貴族各取所需:貴族獲得了新興資產(chǎn)階級的財產(chǎn)資助、資產(chǎn)階級得到了貴族的頭銜,這在17世紀已經(jīng)是司空見慣了[1]笛福在《十足的英國商人》(The Complete English Tradesman)中列舉了78對貴族與店主女兒間的聯(lián)姻。。辦法之二是購買爵位,這也是與國王各取所需的方式:資產(chǎn)階級只需要一個貴族的頭銜,并不需要領地,而已無領地可封又經(jīng)濟上深陷困境的國王恰好需要通過鬻賣貴族的空頭銜來解決日益嚴重的財政危機。在法國,“1696年售出的頭銜為500個,1702年為200個,1711年100個”[2]〔德〕維爾納·桑巴特:《奢侈與資本主義》,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5年版,第24頁,第14頁,第47頁。;而在英國,僅18世紀整整一百年間,受封的新貴族有“34位公爵、29位侯爵、109位伯爵、85位子爵”[3]〔德〕維爾納·桑巴特:《奢侈與資本主義》,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5年版,第24頁,第14頁,第47頁。。國王也為此獲得了巨大利益?!?696年議會撥給威廉三世70萬磅王室費;安妮女王得到的王室費與此相同。喬治一世時王室費增至80萬磅,喬治二世時達90萬磅……”[4]〔德〕維爾納·桑巴特:《奢侈與資本主義》,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5年版,第24頁,第14頁,第47頁。。到18世紀中葉,幾乎所有第三等級都成功地使自己受封為貴族。

        至此,新教思想打破了教階等級,讓人們可以平等地追求財富證明自己的蒙召;購買爵位又打破了封建等級為新富們提供了獲得和貴族平等身份地位的機會。平等,成為近代政治制度中最大的進步與變更。然而,為什么在歷史走出等級制進入平等社會之后,人們對身份的焦慮卻與日俱增?

        究其原因,首先,是從等級制度到現(xiàn)代社會,成功的標準從獲得救贖變?yōu)轶w現(xiàn)蒙召。從柏拉圖時代開始,人類在很長一段時間,一個人的身份地位是由他的出身淵源和家族血統(tǒng)來決定的,而不是才識、品德、財富。傳統(tǒng)社會等級制度的約束體現(xiàn)在兩方面:封建等級,教階制度。封建等級下,底層人們生活窮苦,境遇凄慘,為了維持統(tǒng)治的穩(wěn)定,封建統(tǒng)治者提出“人天生是分等級”的理念:國王也好、士兵也好、農(nóng)夫也好,都是這個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不同階層和職業(yè)的人們是互相依存的,也都是這個社會需要的。相互依存的思想不斷宣揚農(nóng)民對社會的貢獻,應當受到尊重[5]〔德〕維爾納·桑巴特:《奢侈與資本主義》,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5年版,第24頁,第14頁,第47頁。;等級思想不斷告誡人們:等級的制度是天定的,國王是代表上帝來統(tǒng)治的,“君權神授”、“受命于天”是等級制度中的民眾的政治心理基礎。這讓封建等級制度下的人們相信,不平等是合理的,是自然的,是不可改變的。

        因而,對于底層生活的凄苦,農(nóng)奴感到安分。這時的基督教的“來世”思想給了他們支撐下去的力量:此生的受苦是由于自己的原罪,根據(jù)他此生的表現(xiàn)來決定來世的命運,以奧古斯丁的《上帝之城》為代表的神學著作闡述了苦難是人生一部分的思想,人們必須通過在現(xiàn)世生活中的忍受苦難、克制貪欲來換取上帝的原諒,以期在來世獲得救贖。于是,“救贖券”成為忍受現(xiàn)世寄望來世的全部功德。而是否獲救,是由教會的神職人員通過與上帝的溝通來傳達上帝的神意,教階越高,距離上帝的意圖就越近。于是,本以獲得救贖為目的的信仰反而促進了在精神領域也形成了以教皇為核心的教階等級。

        傳統(tǒng)社會在世俗和精神兩個領域形成等級制度的統(tǒng)治之所以能夠存在千年,成為當時人們頭腦中根深蒂固的觀念意識,是通過知識壟斷實現(xiàn)的。由于生活的窮苦,讀書成為一種奢侈消費,除了世俗等級中的貴族子弟能接觸知識之外,只有教會神職人員可以掌握知識。其他蒙昧無知的底層的人只有訴諸信仰。相信無法改變的社會地位和身份血統(tǒng)都是上帝的安排,安于接受現(xiàn)世的命運是為了來世能

        成功得到救贖獲得幸福。這不僅是人們內(nèi)心的信仰而且也正是統(tǒng)治者努力營造的統(tǒng)治氛圍。所以,堅信無可改變的命運,“農(nóng)夫們由于被剝奪了生活中的任何機會,因此他們幸運地無需為自己的境況感到羞辱”[1]〔英〕阿蘭·德波頓:《身份的焦慮》,上海譯文出版社2007年版,第81頁,第188頁,第16頁。。

        近代工業(yè)革命及海外貿(mào)易的出現(xiàn),讓人們看到,在世俗領域中可以通過商業(yè)上的成功而購買爵位,徹底改變世代底層的身份;而宗教改革又在精神領域打破教階的壟斷地位,提出是否獲救早已確定,“主在他們出生之前就已經(jīng)預定了他們的這種結局”[2]〔法〕約翰·加爾文:《敬虔生活原理》(《基督教要義》1536年版),〔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2年版,第68頁。,不必通過禁欲、捐贈財產(chǎn)以求得贖罪;而是否蒙召也不必通過神職人員的傳達,上帝將會助其在世俗生活中的成功來顯示。這二者終于使得人們可以安心地追求財富,并且通過富有來顯示自己成功地成為上帝的選民。

        由此也使得人們獲取財富的方式、目標以及財富觀發(fā)生了改變。封建等級中,財富是由身份帶來的,貴族是通過世襲領地、或者聯(lián)姻的方式擁有財富;農(nóng)民則通過耕種獲得溫飽。這種身份不易改變,身份是由血統(tǒng)決定的,而不是通過努力——農(nóng)奴就算再努力,積累再多財富,也無法變身貴族;而貴族就算失去財富也依然是沒落貴族。事實上,由于祖蔭而不必操心生計恰恰是身份決定財富的等級制度的特征之一:由于世襲,他們不需要考慮賺錢;相反,賺錢反而不能帶來好的聲譽,因為“體面只適合于花錢而不適合于掙錢”[3]〔德〕維爾納·桑巴特:《奢侈與資本主義》,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5年版,第20頁。;并且這種商業(yè)能力是被貴族精神所輕蔑的:“他們當然聰明,他們必須聰明,因為他們沒有錢”。工業(yè)革命和宗教改革之后的致富方式,轉變?yōu)槟切┍惶岢?、受到鼓勵的精于計算的理性商業(yè)精神,是“‘異端’提振了商業(yè)”[4]〔德〕馬克斯·韋伯:《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18頁。,人們追求財富的目標是為了顯示蒙召,不能致富則成為上帝棄民的象征。不僅如此,追求財富的過程體現(xiàn)了勤奮和智慧的優(yōu)秀品質,資本主義的理性計算的精神成為商業(yè)成功的典范。整個社會的氛圍也轉變?yōu)閷θ藗兣Ω淖兩鐣匚弧橹\求重要身份而奮斗的鼓勵,商業(yè)上“成功人士”的奮斗史不斷向人們重復“富人而不是窮人才是對社會有用的人”、“身份同德行有關”、“貧窮代表了墮落、有罪”。這種近代財富觀被造就成一種精英崇拜:“工業(yè)體制的另一個心理結果便是,財富成了公認的特權和成功標準”[5]〔美〕羅洛·梅:《焦慮的意義》,〔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159頁。。富人因此而受到尊重,他們白手起家的奮斗史因而成為勵志教材,它教給人們:貧窮可恥,是懶于奮斗的表現(xiàn)。這個社會“用贊揚將人們從懶散中喚醒(哪怕是以玩笑的方式去喚醒),驕傲之心便會促使他們認真勞作”[6]〔荷〕伯納德·曼德維爾:《蜜蜂的寓言》,〔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142頁。。致富的渴望由此變成巨大的社會動力,對社會生產(chǎn)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極大的推動力,資本主義社會由此“短短二百年創(chuàng)造了超過以往兩千年的物質財富”,使哪怕是最底層人們過著超過于其祖輩的富足生活,“就連最下等最貧窮的勞動者,只要勤勉節(jié)儉,也比野蠻人享受更多地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7]〔英〕亞當·斯密:《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1972年版。。

        不僅如此,致富還成為藉以達到身份地位改變的目標,成為人生最大的幸福:“除了在發(fā)家致富和身懷美德之間建立起相互關系之外,關于成功生活的現(xiàn)代理想同時還在賺錢和幸福之間建立了另外一種聯(lián)系”[8]〔英〕阿蘭·德波頓:《身份的焦慮》,上海譯文出版社2007年版,第81頁,第188頁,第16頁。,即,追求財富以期改變身份而獲得愛與關注?!坝膱蠹埫刻煺務摰牟煌夂跏琴F族及名流的地位和聲望,同時暗示普通百姓生活的瑣屑和無聊”[9]〔英〕阿蘭·德波頓:《身份的焦慮》,上海譯文出版社2007年版,第81頁,第188頁,第16頁。。顯赫的身份讓人渴求,原因是它能夠帶來人們重視的對待,這符合政治是人與人之間相互對待方式的理解;同時,努力成為重要的人,還符合人類心理需求當中的愛的需要,對他人贊嘆的需求,更多的來自于生物界炫耀的本質,它激發(fā)心里的愉悅感。他人的重視與欣賞往往是人們自我定位的標準,因此,身份卑微則在物質生活之外不可避免地讓人產(chǎn)生某種羞辱感。等級制度之下的不平等舉目皆是,但是被認為天經(jīng)地義;而一旦平等被人們奉為社會的圭臬,那么哪怕細微比較之下的不平等也將變得難以容忍。

        最后,從等級觀念到現(xiàn)代平等觀念,人們比較的對象發(fā)生了變化。身份的焦慮作為一種心理緊張,其淵源也是來自于人們內(nèi)心的主觀感受。這種主觀感受并不隨著客觀實際生活的好壞而產(chǎn)生,卻伴隨著環(huán)境的變化而出現(xiàn)。“我們妒嫉的只是和我們處在同一層次的人,即我們的比照群體。世上最難忍受的大概就是我們最親近的朋友比我們成功”[1]〔英〕阿蘭·德波頓:《身份的焦慮》,上海譯文出版社2007年版,第39頁,第146頁。。他人的成功成為自己的痛苦,只限于這種成功能夠襯映出自己的相對失敗的范圍內(nèi),因而周圍人的成功才是引發(fā)焦慮的對比因素,因為焦慮的感受也來自于那種對于成功的比較的心理?!耙粋€普通的士兵對他的將領不如對軍曹或班長那樣妒忌,一個卓越的作家遭不到一般平庸的小文人的多大妒忌,而卻遭到和他地位相近的作家的妒忌”[2]〔英〕休謨:《人性論》(下冊),〔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年版,第415頁。。這種情況在進入近代平等社會之后,發(fā)生了改變。由于成功學所渲染的社會氛圍,人們奮斗的目標從原本的同一階層跨越到了社會的上層,每個人都渴望通過奮斗提高社會地位與等級,改變原來的身份。等級制度之下的農(nóng)奴由于身份很難變更,他不會產(chǎn)生對國王的妒忌;然而“當出身和財產(chǎn)的特權一旦取消,各種職業(yè)對一切人平等開放,誰都可以依靠自己的能力登上本行的高峰時,……覺得自己命中注定要干出一番大事業(yè),……同時又在擴大人的欲望”[3]〔法〕托克維爾:《論美國的民主》(下卷),〔北京〕商務印書館1989年版,第727頁。。等級制度下,沒有人需要這種比較;但是在平等社會中,每一個人都不得不跟人比較,也被人比較。以前的侍者只需要忍受與侍者頭領對比的焦慮,現(xiàn)在的侍者卻要體會國王的成功帶來的痛苦。每個人在平等的視野下,都只能望著身邊佼佼者不斷上升的背影,忍受相比之下自己的落下帶來的恥辱與焦慮。

        “我們除了懼怕失敗所導致的物質損失之外,還懼怕世人對待失敗的毫不寬容的態(tài)度”[4]〔英〕阿蘭·德波頓:《身份的焦慮》,上海譯文出版社2007年版,第39頁,第146頁。。他人的評價與對待是我們自我定位的決定因素,由于害怕受到低看的這種社會性的勢利的心理情結的存在,當我們生存在一個把成功的衡量標準確定在通過努力來獲得身份地位的時代,出于對無法成功從而遭到鄙視的羞辱的擔心,比實際失敗造成的物質損失更加成為焦慮的根源。精英社會中,一邊是鼓勵著人們努力奮進的人人有機會提高身份地位的平等觀念,一邊則是唯恐他人的成功映襯之下的自己失敗的焦慮。這在文明更為進步的現(xiàn)代社會,情況遠甚于等級制度之下的時代。雖然從物質生活財富總量上看,等級社會無論如何也無法和現(xiàn)代相比,但是人們對自身的期待卻也大為增加了。不能出人頭地在等級制度下不會引發(fā)焦慮,在平等體制下卻成為身份焦慮的根源。

        “焦慮,不只是當代或西方的問題”[5]〔美〕羅洛·梅:《焦慮的意義》,〔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初版前言。。當焦慮成為一種普遍社會心理,昭示的恰恰是我們的政治生活所提供的體制與觀念的問題?!绑w制因素而導致的個體不均衡發(fā)展,特別是想象中或真實存在的不平等競爭侵蝕著社會的公平正義;現(xiàn)代化過程中物質財富的積累固然可以極大地改善人們的生存質量,但人自身如果不能隨著現(xiàn)代化的進程而同步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則會導致自身的‘異化’和價值感的缺失”[6]邢占軍:《焦慮之下的幸福指數(shù)》,〔上?!场短剿髋c爭鳴》2012年第7期。。在以中國為代表的社會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的國家中,“社會結構的快速轉變、經(jīng)濟發(fā)展的無規(guī)則性及價值系統(tǒng)的混亂,導致了身份焦慮成為一種嚴重的社會情緒,并在不斷地累積與蔓延”[7]郝宇青、陳鳳:《身份焦慮:當前中國社會焦慮的一種重要表現(xiàn)》,《上海商學院學報》2012年10月。。這種焦慮情緒嚴重地影響了社會整體心理的幸福感和平和狀態(tài)的產(chǎn)生。

        焦慮的心理首先產(chǎn)生于人們的尊嚴與脆弱,即我們生活在他人的眼光中,來自社會認可才能樹立起自我的肯定?!拔覀兊淖宰鹦氖怯伤速x予我們的價值所決定的。……這一現(xiàn)象依然有助于揭示一種更為普遍的、在面對身份問題時人們?nèi)菀资軅母星閮A向”[1]〔英〕阿蘭·德波頓:《身份的焦慮》,上海譯文出版社2007年版,第107頁。。能夠對抗這種無力情緒的,恰恰不是讓他感到自己的偉大,從而不再焦慮;相反,能夠讓他感到焦慮沒有必要的,只有讓自己感到渺小。如同站在約瑟夫·甘迪的《英格蘭銀行的圓形建筑的廢墟圖》畫卷前一樣,在歷史長河中,人們會感到自己的微不足道。藝術往往是對社會的寫照,在如此巨大的滄桑的映襯下,無邊的宇宙、巨幅的山水所帶給人們的歷史感讓人們感到自己的渺小和失敗的無關緊要,就像廢墟帶來的失敗感一樣。這些都會令人們意識到,一切功名繁華終將消失,那么,失敗還有什么值得焦慮的?通過讓人們看到一切終將逝去的方式,可以讓人感到對焦慮的釋懷。因此,一個國家的社會氛圍(媒體也好、意識形態(tài)也好)如果讓人們太過關注眼前事物,會不利于身份焦慮的消除。

        除了提升人們的長遠眼光之外,社會的實際福利也能給人們帶來幸福的體驗,減少焦慮。在市場經(jīng)濟的大潮中,如果充分的社會福利可以保障人們的生活,人們可以不再過于計較收入的得失。這種等級制下的“貴族”精神可以減少焦慮的發(fā)生,因為焦慮恰恰出于對自己未來的擔心:“不少社會成員在失去了以往習以為慣的單位福利和單位保障之后,卻沒有被納入新的社會保障體系當中。這些人由于缺少基本生存底線的‘兜底’,因而對未來可能的不利處境更產(chǎn)生了程度不同的擔憂甚至是恐慌”[2]吳忠民:《中國為何彌漫著社會焦慮》,〔北京〕《學習時報》2011年6月13日第004版。。不僅如此,社會對于身份的判斷決定了人們要隨著社會的標準剪裁自己,以適應成功的規(guī)范。因此一個社會加強結構變動、階層流動的正常順暢渠道,讓向上流動有著公平的結果,可以減弱引發(fā)焦慮的強度?!皼]有社會公平、公正的支撐,沒有合理、公正的社會流動,身份焦慮就會永遠存在,而任何關于守分意識、敬業(yè)精神的宣傳都會歸于無效,以守分和敬業(yè)精神來化解身份焦慮的任何實踐也都會是隔靴搔癢”[3]郝宇青、陳鳳:《身份焦慮:當前中國社會焦慮的一種重要表現(xiàn)》,《上海商學院學報》2012年10月。。可以通過努力,在大致公平的社會環(huán)境中讓人們過上體面的生活,從而實現(xiàn)成功的訴求,這不僅可以減弱焦慮,而且能夠重塑人們的職業(yè)尊嚴,因為這時,職業(yè)就不僅是追求成功的手段了,而是一個人自我尊嚴的塑造。“一個社會具有明確的身份秩序,每一個社會成員具有明確的身份意識,將意味著社會的穩(wěn)定。因為身份意識的明確,不僅意味著每一個社會成員對自我身份的理解和認同,也意味著對這一身份背后的社會責任的承諾和擔當。因而,這樣的公民必將是有責任意識、守本分的公民。試想,一個人人都能夠做到堅守本分的社會,一個人人各安其位、各得其所的社會,是不會出現(xiàn)社會的動蕩的”[4]郝宇青、陳鳳:《身份焦慮:當前中國社會焦慮的一種重要表現(xiàn)》,《上海商學院學報》2012年10月。。具備了這種職業(yè)尊嚴的人們,將會把成功的標準定義在金錢之外,社會對“富有”的定義,也不僅僅意味著財富的增加。只有每個人的工作對社會對其他成員都具有價值,每個不同的身份地位都受到尊重,這樣才是真正體現(xiàn)社會平等理念的成功。

        也許可以說,當一個社會不僅肯定精英的貢獻與價值,而更為肯定那些普通人的貢獻與價值的時候,人們才會發(fā)現(xiàn),平庸和成功一樣體面尊嚴、值得追求,這樣一個鼓勵平庸的社會恰恰是成功的。也正是當一個現(xiàn)代社會從崇尚成功進入鼓勵平庸的時候,人們才能徹底擺脫近代平等觀念帶來的焦慮“陰影”。

        〔責任編輯:錢繼秋〕

        薛潔,吉林大學行政學院暨社會公正與政府治理研究中心副教授 130012

        本文系2011吉林大學基本科研業(yè)務費項目“合作正義與公民義務感的養(yǎng)成”、教育部重大課題攻關項目:“實現(xiàn)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研究”(11JZD030)階段性成果。

        猜你喜歡
        陰影上帝身份
        你來了,草就沒有了陰影
        文苑(2020年11期)2020-11-19 11:45:11
        中國詩歌(2019年6期)2019-11-15 00:26:47
        120秒的“上帝”
        跟蹤導練(三)(5)
        當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請你為自己打開一扇窗
        當上帝給你關上一扇門,請你自己打開一扇窗
        讓光“驅走”陰影
        他們的另一個身份,你知道嗎
        陰影魔怪
        是否氣人
        黃河之聲(2016年24期)2016-04-22 02:39:45
        亚洲精品97久久中文字幕无码| 国产av一区二区网站| 91九色视频在线国产| 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不卡| 老熟妻内射精品一区| 天天干夜夜躁| 国产精品高清亚洲精品| 曰日本一级二级三级人人| 亚洲av色影在线| 男人靠女人免费视频网站| www插插插无码视频网站|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有| 97成人精品在线视频| 蜜桃av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性色av浪潮av色欲av| 久精品国产欧美亚洲色aⅴ大片| 久草精品手机视频在线观看| 丝袜美腿精品福利在线视频| 国产 高潮 抽搐 正在播放 | 亚洲综合色自拍一区| 免费一级国产大片| 亚洲综合伊人久久综合| 午夜秒播久久精品麻豆| 国产亚洲日本精品无码| 久久av无码精品人妻糸列| 日本免费一区精品推荐| 日韩精品视频高清在线| 婷婷射精av这里只有精品| 欧美成a人片在线观看久| 99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中文日韩字幕| 曰韩无码av一区二区免费| 无码国产伦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欧美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 v| 日本大胆人体亚裔一区二区| av免费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麻豆|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尤物|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正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