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育柏
一、高效課堂的質點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誰抓住了課堂,誰就抓住了教學工作的關鍵。高效課堂是每一位教師的追求,而高效課堂的質點在于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如果我們能夠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并保證學生主體的不失重,就能夠把課堂變成“知識的超市”,讓學生“生命狂歡”。
什么是主體性呢?主體性是人作為對象性活動的主體所具有的本質特征,是作為認識主體的人在處理與外部世界的關系時表現(xiàn)出來的一種功能特性。相對于依賴性、被動性、模仿性、簡單適應性,主體性作為人的一種特性,集中體現(xiàn)為人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性,才能使他們成為教育認識的主體,促進他們的社會化和個性化,才能真正實現(xiàn)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的發(fā)展。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白灾鲗W習”強調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自控性,關注學習者的興趣和責任等內在需要,反對被動性、機械性和他主性,是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昂献鲗W習”強調學習的交往性、互動性、分享性,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團隊意識?!疤骄啃詫W習”強調學習的問題性、實踐性、過程性、參與性和開放性,有助于形成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批判性思維品質和獨立思考問題的習慣。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能夠很好地發(fā)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性作用,激發(fā)出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培養(yǎng)出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和實踐能力。
《新課程標準》提出了轉變學習方式的基本要求,真正確立了學生在其學習和發(fā)展中的主體性地位,它對傳統(tǒng)教學的重個體輕合作、重接受輕探究、重結果輕過程、重認識輕體驗的教學方式做了否定和揚棄,這是一次學習方式的革命,也是一次教育理念的革命,為我們尋求高效課堂指明了方向。
二、學生主體失重的現(xiàn)象與弊端
盡管《新課程標準》已頒布了近十年,我們在課堂教學方式與方法上也有了相當的改變,但當下我們的課堂教學還是不夠高效,突出地表現(xiàn)為課堂教學中學生主體的失重,具體表現(xiàn)在如下幾個方面:
1.在備課環(huán)節(jié),無論個人還是備課組,大多從“教”的角度設計教學內容
備課是課堂教學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但是無論個人還是備課組備課,都較多從“教”的角度設計教學內容,制定“導學稿”“學教案”,不太關注學生學的狀態(tài)、學得怎么樣、有沒有學會、有沒有形成能力。也就是說,在課堂教學的起始,學生的主體就已經失重了。如果我們的備課一直只停留在教學內容的思考上,而忽視了學習的主體學生,那么我們的教學效果就會是低效的了。
2.以教師為中心的滿堂灌依然存在或變相存在
由于升學的壓力,分數成為教師工作績效的重要標尺,教師不敢做課堂教學改革這場自己沒有把握的實驗,就依然守著滿堂灌的傳統(tǒng)教學陣地。有些課堂雖然沒有了滿堂灌,但取而代之的是“滿堂問”,看起來學生是忙得不亦樂乎,似乎成了課堂的主體、學習的主人,但實際上,學生還是任由教師操縱,被牽著走,在教師的設問中,慢慢地進入預設好的答案里,而這些答案又大多是教學參考書上的說法,同時,教師為了完成自己設定的教學任務,舍不得留給學生思考的充實時間,對于學生個性化的體驗和感悟也不夠重視,造成學生課堂學習主體的失重。
3.濫用小組討論,追求表面的時新和熱鬧
這種討論常常外熱內冷,流于形式。一是討論內容不合理,對沒有必要討論的內容進行討論,浪費了課堂上寶貴的教學時間;二是討論時間不足,沒有給學生充分思考品味的時間和空間;三是小組內分工不明確,使得一些學生不知所措,無所事事;四是小組討論中角色的定位與成型,使暫時落后的學生永遠處于聽眾的角色,導致“調動全體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成為一句空話。這些泛主體行為也造成了學生學習主體的失重。
學生學習主體失重帶來的弊端是顯而易見的:
(1)即使教師有著極好的才華與極高的授課藝術,但重視的只是知識目標,而在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其他維度目標的培養(yǎng)上卻是缺失的。
(2)學生成為一個聽眾,一個看客,上課是輕松的,但是課后卻要辛苦地完成大量的作業(yè),課后負擔重。
(3)學生課堂上吃的是“大鍋鈑”,表面上學生都在聽,實際上認真聽、聽懂得的不多,特別是成績靠后的學生根本消化不了。
(4)教師課前、課上、課后疲于奔忙,身心的疲憊,極易讓教師產生職業(yè)倦怠,其結果是教學效率極其低下。
三、解決課堂教學中學生主體失重的方法
1.喚醒學生主體內在的學習動機
每一個學生都存在著學習的需要和愿望,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師激發(fā)出學生內在的潛能,學生就能迸發(fā)出活力,積極投身于學習活動;同時,心理學家以大量的實驗研究證明,在學校情境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他們的成就動機以及與此相聯(lián)的抱負水平密切相關。因此,在課堂教學中盡力去誘發(fā)學生的成就動機,提高抱負水平,使他們產生“自我效能感”,就能夠喚醒學生主體的內在學習動機,就能讓課堂的一定時間實現(xiàn)效益的最大化,實現(xiàn)課堂的高效。
2.構建教與學的良好關系
課堂教學是一個學生與教師相互作用的系統(tǒng),在高效課堂里學生主體雖然作為質點,是課程學習最活躍的因素,但教師的“教”對更好地發(fā)揮學生主體的能動作用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教與學的關系處理得好與壞關系到整個課堂教學的成效,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不要讓課堂教學中的學生主體失重,課堂教學才能優(yōu)質高效。
高效課堂里的“教”是一個“導”的過程。學生是一個需要發(fā)展的活生生的人,他們有思想,有基礎,有個性,教師決不能視學生為器物,隨隨便便就往里扔東西,教師應在充分了解學生內心需求的基礎上,往里輸送學生必需的東西,這就是“導”。導學習內容,導學習過程,通過“導”,導出學生追求科學的激情,導出學生學習知識的熱情,導出學生的質疑精神、創(chuàng)造意識。
高效課堂里的“學”,不是學生把教師講的內容照錄,而是自動、自覺、自主的行為。學生自己主動、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之中,充滿樂趣,充滿自信,充滿希望,在自己的書本上寫下自己的所悟、所思、所想,寫下與他人研究后產生的成果,寫下在教師的引導下產生的成果。
高效課堂里教與學的關系,是不學不教,以學定教,以教促學,以教導學,以學論教,以學研教,教學合一,教學相長。只有保持了學生主體與教的“平衡”關系,不讓學生主體處于失重狀態(tài),我們的課堂教學才能走上優(yōu)質高效的大道。
為了學生的未來,為了教育的未來,我們必須要努力打造高效課堂,堅決轉變教學的觀念,轉變學的方式,確立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把“學習還給學生”,實現(xiàn)“知識的超市,生命的狂歡”,成就學生的終身發(fā)展。
作者單位:廣東東莞市第四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