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兢,朱京慈
(第三軍醫(yī)大學護理學院 基礎護理學教研室,重慶400038)
臨床帶教老師對護理專業(yè)碩士學位研究生教學感受的質(zhì)性研究
曾兢,朱京慈
(第三軍醫(yī)大學護理學院 基礎護理學教研室,重慶400038)
目的 了解臨床帶教老師對護理專業(yè)碩士學位研究生進行臨床實踐教學的感受及體會,為進一步提升護理專業(yè)碩士生臨床實踐教學質(zhì)量提供參考。方法 2013年3月對重慶市2所高校的10名臨床帶教老師進行了團體訪談,對獲得的資料進行整理、分析及萃取,提煉出主題。結(jié)果 臨床帶教老師的教學感受及體會主要為:臨床教學信心不足;教學目標不明確;帶教方式主要沿襲以往的教學經(jīng)驗;對學生臨床出科考核力度不夠;對今后臨床教學有新的期望。結(jié)論 目前的護理專業(yè)碩士生臨床實踐教學需從制定切實可行的臨床教學目標、探尋適用于護理專業(yè)碩士學位的臨床實踐教學大綱和方法、建立健全臨床實踐考核機制、加強臨床師資的培養(yǎng)等方面不斷完善及規(guī)范。
臨床帶教老師;護理碩士專業(yè)學位;臨床教學感受;質(zhì)性研究;焦點團體訪談
[Nurs J Chin PLA,2014,31(7):7-10]
臨床實踐教學是護理專業(yè)碩士學位(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MNS)培養(yǎng)臨床實用型高級護理??迫瞬诺年P鍵階段[1]。由于我國目前MNS研究生導師大部分都是院校的護理管理者或教授,這就決定了其不可能成為學生在臨床輪轉(zhuǎn)科室或?qū)I(yè)科室的直接帶教老師,由于臨床帶教老師在培養(yǎng)學生臨床實踐能力方面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教學水平對臨床培養(yǎng)質(zhì)量會產(chǎn)生直接的影響[2]。2011年我國剛開始MNS教育,第1批MNS研究生已在臨床進行了1年左右的臨床實踐學習,臨床帶教老師的教學情況如何,存在什么問題尚不清晰。為此,本課題以重慶市2所高校MNS研究生的臨床帶教老師為對象,采用焦點團體訪談法了解她們在臨床實踐教學過程中的感受及體會,以期為進一步提升MNS臨床實踐教學質(zhì)量,規(guī)范臨床實踐教學提供參考。
1.1 對象 使用“同質(zhì)型抽樣”即選擇一組內(nèi)部成分比較相似的個案進行研究[3]。被訪對象納入標準為參與MNS研究生帶教的臨床護理老師。遵循訪談知情同意的原則,在重慶市2所高校的臨床附屬醫(yī)院最終選擇了10名臨床護理帶教老師作為被訪對象,均為女性,年齡(38.10±7.17)歲,工作年限(18.60±7.26)年,臨床教學年限(10.40±5.58)年,職稱為副主任護師2名、主管護師4名、護師4名。
1.2 方法
1.2.1 資料收集 采用焦點團體訪談法[4]。根據(jù)訪談的議題及被訪對象的彼此熟悉度,將訪談小組分為了2組,一組為4名,另一組為6名。擬定訪談提綱,提綱以靈活機動為原則,主要圍繞帶教老師的臨床教學實施情況進行。訪談前聯(lián)系訪談對象,介紹研究目的、方法和內(nèi)容,征得同意后,選定訪談地點,約定訪談時間。訪談過程按焦點團體訪談的要求進行,注意傾聽,不發(fā)表個人的觀點和看法,同時注意觀察訪談對象彼此的態(tài)度及神情,了解他們在面對沖突時的處理方式。每次訪談60~90min。整個訪談過程現(xiàn)場錄音,并進行紙筆記錄。資料收集至信息飽和為止。
1.2.2 資料分析 將訪談錄音轉(zhuǎn)錄為文本資料,根據(jù)質(zhì)性研究的分析法對訪談資料進行初步整理、閱讀分析、編碼、建立資料檔案、進行類屬分析,最后形成研究報告[5]。
1.2.3 研究的效度 在資料分析的過程中采用研究人員“合眾法”,及研究結(jié)果“反饋法”,以減少質(zhì)性研究結(jié)果的“效度危險”,最后形成具有較好研究效度的結(jié)論[6-7]。
2.1 臨床教學信心不足 在訪談中臨床帶教老師多次提到盡管個人的臨床實踐經(jīng)驗較為豐富,但自身理論知識及科研能力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如“理論方面啦,我覺得她 MNS研究生理論知識很好,感覺肯定還是跟我們不一樣嘛……我們也只是知道常見的,給他講解一些?!保弧霸趲Ы萄芯可@方面是缺乏經(jīng)驗的,而且我們科研能力也是有限的。”一些老師提到由于以前沒有帶教過研究生,在自身準備不足的情況下,不知道如何去教這類學生。如“當時護士長讓我?guī)н@個(MNS研究生)的時候我很茫然,我也不知道該怎么帶,學生也感到困惑,盡管她通過學習感到收獲非常的大,但是我還是覺得完全沒有達到教育目的。”
2.2 教學目標不明確 訪談中教學目標是帶教老師反復談到的話題,她們認為目前輪轉(zhuǎn)科室的教學目標較為抽象,可操作性及指導性不強,沒有更好反應學生的需求。如“……因為我們也是才開始帶(MNS研究生),就有點目標不是太明確?!保弧澳悖ㄡt(yī)院)沒提(目標)啊,你沒提我怎么知道,學生又沒要求,……我就安排一個年資高的老師帶學生就行了,但是老師她會覺得自己的能力還不及學生的,我還只是個本科生,你是研究生,我怎么帶你嘛,指導你嘛?”有些帶教老師對MNS學位最終培養(yǎng)的人才類型還缺乏認知,甚至認為學生到科室輪轉(zhuǎn)主要就是做課題研究。如“我覺得應該是管理學方面的,因為像研究生不可能從事臨床啥,肯定是管理方面要多一點,我覺得應該著重管理?!?;“因為她(MNS研究生)到我們科室比較早,她自己都還沒么有理出來一個大的題目(課題)來,那我就無能為力了,我真的這方面沒法指導……?!?/p>
2.3 帶教方式主要沿襲以往的教學經(jīng)驗 當問及帶教老師如何實施臨床教學,老師們的說法不一。大部分老師主要依據(jù)帶教本、??茖W生的經(jīng)驗,在此基礎上進行了一些改進。常用的教學方式:先評估學生的總體情況,了解學生的需求,讓學生熟悉科室環(huán)境及工作流程,然后帶教,最后“放手不放眼”。如“先了解,你(MNS研究生)到我科室來目標是什么然后了解她的背景,比如說以前搞的是哪個專業(yè)的,在胸外科呆過沒有,如果沒有的話,那帶起來就要從基礎開始了,著手點就不一樣了。”;“……就先評估了一下學生整體的基本情況。然后就是問一下她想了解什么方面的內(nèi)容……先介紹工作流程,然后再問一下她,還需要了解什么東西,再根據(jù)她的需要進行一些講解……”。另外安排學生參加醫(yī)療輪轉(zhuǎn)或醫(yī)療查房。讓學生了解患者不同疾病階段的情況,從醫(yī)療角度看待護理,以采取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如“我覺得學生一定要參與醫(yī)療,不是說去學他們的所有內(nèi)容,學他們的方法,學他們的技巧,他們是怎么樣進行思考的,他們這個問題怎么樣去進行挖掘的?!苯虒W方法有先講解后提問的方式,“開始啦只是了解,后頭啦就開始抽問啥。上了一段時間后,遇到啥子我們就抽問,看他掌握了些啥子……”;安排學生參加晨查房、疑難病例討論、死亡病例討論等,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如“組織晨查房,從形式上到內(nèi)容上她去組織,然后就是說疑難病理討論,組織一個病例,為什么要討論,解決那些問題,她要看到這個問題,然后她才能夠提得出來,第三方面是死亡病例討論,或者是參加會診,盡量讓她們參與?!?/p>
2.4 對學生臨床出科考核力度不夠 訪談中帶教老師談到不同輪轉(zhuǎn)科室學生出科考核的方式不同,沒有評價指標。甚至在一些科室,學生出科沒有對其進行考核,隨意性較大。如“我們科的特殊操作很少,然后我一般會抽簽考核,對于研究生的話,可能會增加一些胰島素泵的操作演練?!保弧啊褪菦]有這個評價指標,科里沒有組織對她們(MNS研究生)進行考核?!?;“我們組織了,……危重患者重點考了她如何進行病情觀察,出科時考了神經(jīng)內(nèi)科專科的護理……”。也有老師提到盡管進行了考核,但缺少規(guī)范的監(jiān)督管理途徑。如“我們雖然考核了,但不像本科每次考核,都將原始(成績)收集起來,到時候再檢查,還要作為評優(yōu)的一個依據(jù),我看研究生就沒有這個考核……?!?/p>
2.5 對今后臨床教學的期望
2.5.1 希望有具體、量化的教學目標 訪談過程中很多帶教老師希望MNS研究生的教學目標能夠具體,而且有量化的要求,對教學有明確的指導作用?!啊R床都很忙的,我就是說不要去轉(zhuǎn)彎,就是很直觀把達到實習要求的一些目標量化下來,哎,這樣我們就很直觀了,……有突出研究生這個特點的東西我覺得應該還是量化下來?!薄啊齻兙唧w想了解那一塊,然后給我們一個明確的信息,然后我們再針對他們需要的再進行培訓。”
2.5.2 期望有可行、便于操作的教學方法及指導流程 有帶教老師提出對于目前剛開始進行MNS研究生帶教,在使用教學方法上還缺少經(jīng)驗,希望能有一些便于實施的教學流程來指導臨床教學。如“具體可以指導的、可操作的(教學流程),來這樣指導我們,畢竟我們也只是才剛剛開始帶教,每個老師的理解不一樣……甚至有不負責任的老師就將研究生和本科生一起帶……”;“我覺得,這些東西盡快出臺,給老師一個指導性的東西,哎,框架,讓她們沿著這個框架去做,盡管有點死,有點教條,在施行過程中再來變通?!币灿欣蠋熖岬狡谕诮虒W方法上進行改進,“我自己覺得可能就是帶教方法方面,需要一定的提升。探討一些更新的一些方式,就是把教學過程和教學任務很好地結(jié)合起來……就是感覺還有很多欠缺,需要不斷地完善。”
2.5.3 提高自身的知識水平 訪談中有很多帶教老師希望能夠提高自身的知識水平,如“需要提高自己的水平,我覺得有些時候自己的水平達不到,畢竟我們不是研究生,文化水平有時沒有她們(研究生)高,理論知識方面還有所欠缺?!薄拔覀兛蒲心芰κ怯邢薜?,……我覺得當務之急很有必要培訓帶教老師,增加這方面的知識和能力……”。有老師提到希望有教學前的培訓 “……最好還是給我們相關培訓,培訓嘛就是說:第一,研究生培養(yǎng)目標,教學應該怎么做,第二啦,也講一點,比如說教學方法,帶教的方法,帶教的策略……?!?/p>
3.1 制定切實可行的臨床教學目標,為教學提供明確方向 臨床教學目標是訪談中帶教老師多次提及的話題。她們普遍認為,現(xiàn)行的科室輪轉(zhuǎn)教學目標較為抽象,操作性不強,迫切希望在今后的教學中有具體、可操作的臨床教學目標出臺,才能給教學指明正確的方向。分析其原因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首先,在MNS研究生培養(yǎng)方案中,學校教學管理部門對MNS臨床實踐培養(yǎng)目標進行了制定,但MNS研究生的專業(yè)方向不同,其在臨床實踐的科室不可能完全統(tǒng)一,培養(yǎng)方案中針對具體科室的培養(yǎng)要求不會詳細體現(xiàn)[8-10]。其次,MNS研究生導師、學生、科室?guī)Ы汤蠋熤g可能缺乏良好的溝通,導致臨床帶教老師不太清楚學生到科室實踐需要學習及達到的具體要求,而產(chǎn)生對臨床教學目標的困惑。此外訪談中發(fā)現(xiàn)臨床帶教老師對MNS缺乏了解,對MNS培養(yǎng)的人才類型較為模糊,大部分老師認為研究生到臨床主要就是學習臨床管理和進行課題研究,這也可能會造成帶教老師在進行臨床教學時出現(xiàn)培養(yǎng)方向偏離。由于目前我國MNS研究生有不同的生源類型[11],如應屆本科畢業(yè)生、有工作經(jīng)歷的護士、學校教師等,對MNS研究生的臨床教學應體現(xiàn)個性化需求,因材施教[12]。因此筆者認為,MNS研究生導師、學生、科室?guī)Ы汤蠋煈訌姕贤?,根?jù)教學目標、專業(yè)研究需要、學生的需求,及具體輪轉(zhuǎn)科室的情況,共同協(xié)商制定臨床實踐教學計劃,這樣才能使教學目標落到實處,具有針對性、可操作性。另外醫(yī)院或?qū)W校相關部門需加強MNS的宣傳工作,提高臨床帶教老師對其的認知度,以明確MNS研究生的培養(yǎng)方向,明晰個人在人才培養(yǎng)中的職能,確保臨床教學順利展開。
3.2 亟待探尋適用于MNS的臨床實踐教學大綱和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將教學順序、教學活動程序、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和教學媒體等教學因素進行總體設計,形成教學大綱,是對“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的最好闡釋,為此教學大綱和方法被認為是影響教學質(zhì)量的重要因素之一[13]。從訪談中了解到,臨床帶教老師在教學中采用了一些教學方法,比如師帶徒方法、醫(yī)療查房、疑難病例討論、死亡病例討論等。由于臨床帶教老師過去沒有帶教MNS研究生的經(jīng)歷,使用的教學大綱及方法更多來自對本、專科生的帶教經(jīng)驗,缺乏對教學各因素進行有機組合及合理運用,沒形成適合于MNS研究生的臨床教學大綱和方法。由于MNS培養(yǎng)目標是臨床實用性的高級護理人才,對MNS研究生的臨床實踐教學如果只是基于過去本、專科學生的帶教方式,就難以達到培養(yǎng)目標的要求。訪談中帶教老師也期望護理教育專家及個人在臨床教學中去積極探索切實可行、操作靈活的MNS臨床實踐教學大綱或方法,將其運用于 MNS臨床實踐教學,以確保MNS研究生的培養(yǎng)質(zhì)量。
3.3 建立、健全臨床實踐考核機制,嚴格出科考試管理 臨床實踐考核是評價臨床培養(yǎng)效果、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問題、改進培養(yǎng)方法的重要步驟。在考核中需要解決的兩個重要問題就是“考什么”和“怎么考”,即如何去構(gòu)建臨床能力評價體系和選擇適用的評價方法[14]。但是訪談中帶教老師普遍反映臨床出科考核缺乏評價標準,也沒形成可行的臨床評價方法,隨意性較大,這樣就難以保障培養(yǎng)質(zhì)量。因此,學校及醫(yī)院可共同成立專門的MNS研究生臨床考核指導委員會,主要對MNS研究生培養(yǎng)的各環(huán)節(jié)進行監(jiān)督、指導、管理,并參與MNS研究生的臨床出科考試及對臨床培養(yǎng)質(zhì)量考評。另外需建立MNS研究生臨床出科考試評價體系,細化、量化其考核指標,特別是針對不同輪轉(zhuǎn)科室的理論、??撇僮骷寄芗皩?谱o理問題的考核[15]。此外還需探索在MNS研究生人數(shù)少且實習場所分散的情況下,能降低經(jīng)濟成本或組織管理成本的評價方法,以確保考核能順利有效實施[14]。
3.4 加強對臨床師資的培養(yǎng) 臨床師資水平及老師自身素質(zhì)對學生的臨床培養(yǎng)質(zhì)量影響甚大。訪談中我們發(fā)覺,大部分帶教老師感覺自身的知識、科研能力、教學能力等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甚至一些老師缺乏教學自信心。帶教老師一致表示期望能夠通過各種培訓,不斷提高知識水平及專業(yè)素養(yǎng)。對此筆者認為,目前加強臨床師資隊伍建設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首先急需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MNS臨床教師資質(zhì)準入標準,包括學歷、職稱、工作經(jīng)歷及臨床能力等[16]。其次不斷提高臨床護士的學歷層次和學位結(jié)構(gòu),國家可根據(jù)護理學科專業(yè)化發(fā)展的需要,適當降低護理研究生的入學門檻,讓臨床工作經(jīng)驗豐富的??谱o士或護士長有機會進一步深造學習,重點加強科研能力及臨床科研思維的訓練。另外學校和醫(yī)院要定期對臨床帶教老師進行關于研究生帶教知識的培訓,包括研究生的管理制度、MNS研究生的培養(yǎng)方案、臨床專科理論及實踐知識的新進展、臨床帶教的技巧及方法、臨床思維訓練技巧等,以保障臨床培養(yǎng)的質(zhì)量[17]。
[1]譚靜,朱京慈,魯芳.我國護理碩士專業(yè)學位建設的思考[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11(4):110-111.
[2]李萍,侯銘,王喜華.護理學碩士研究生對臨床實踐指導老師期望調(diào)查[J].中國護理管理,2010,10(9):49-51.
[3]陳向明.質(zhì)的研究方法與社會科學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107,99-101.
[4]普拉尼·利亞姆帕特唐,道格拉斯·艾子著.質(zhì)性研究方法:健康及相關專業(yè)研究指南[M].鄭顯蘭,譯.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9:61-79.
[5]劉明.護理質(zhì)性研究[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100-118.
[6]郭秀艷.實驗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88-95.
[7]陳向明.質(zhì)性研究:反思與評論[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8:10-11.
[8]南方醫(yī)科大學護理學院.南方醫(yī)科大學護理學專業(yè)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yǎng)方案(2012)[EB/OL].[2012-01-09].http://portal.smu.edu.cn/hlxy/yanjiushengjiaoyu/peiyangjihua/2012-01-09/42236.html.
[9]山西醫(yī)科大學研究生院.山西醫(yī)科大學碩士研究生(護理碩士專業(yè)學位)培養(yǎng)工作實施細則(2011)[EB/OL].[2011-01-08].http://202.207.192.50/files/護理 專 業(yè)學位培養(yǎng)工作實施細則.doc.
[10]南京醫(yī)科大學護理學院.南京醫(yī)科大學護理碩士專業(yè)學位培 養(yǎng) 方 案 (2011)[EB/OL].[2011-01-12].http://yjsc. njmu. edu. cn/.../d3bd6fbc-974d-460c-a6df-862f9a275e10.doc.
[11]曾兢,朱京慈.護理碩士專業(yè)學位研究生對專業(yè)學位及臨床實踐培養(yǎng)認知的調(diào)查研究[J].護理研究,2013,27(4A):884-886.
[12]謝燕,于蘭貞,周寶尚,等.中美部分院校護理學碩士教育臨床實踐培養(yǎng)的比較研究[J].護理研究,2011,25(4A):917-920.
[13]韋義平.教學策略的三維研究視角[J].教師教育研究,2005,18(1):29-33.
[14]劉哲軍,胡雁,蘇穎,等.護理碩士專業(yè)學位研究生臨床能力考核探討[J].中華護理教育,2012,8(9):354-356.
[15]趙嘉蕓.影響臨床專業(yè)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yǎng)質(zhì)量的因素與對策建議[J].中國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2011(2):141-142.
[16]姜安麗.護理學研究生教育15年實踐與發(fā)展思考[J].護理研究,2007,21(3B):733-735.
[17]楊輝,宮麗娜.我國護理碩士研究生導師隊伍的現(xiàn)狀分析及建設方案的探討[J].護理研究,2009,23(8C):2169-2170.
Clinical Teaching Experiences on Teaching Nursing Specialist Master Students:A Qualitative Study
Zeng Jing,Zhu Jingci
(Basic Nursing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fice,School of Nursing,the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38,China)
Zhu Jingci,E-mail:zhujingci@163.com
ObjectiveTo understand clinical teaching experiences on teaching nursing specialist master students,and to provide educational references and to strengthen quality of teaching on clinical practice training.MethodsTen clinical practice instructors from two universities in Chongqing were selected,and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by focus group interview andorganized the data to refine the theme.ResultsClinical practice instructors’teaching experience include lack of confidence in clinical practice teaching,being without clear teaching goals,teaching mainly by previous teaching experience,failing to establish a proper assessment system for students,and expectations for future clinical teaching.ConclusionIn order to standardize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linical practice training of 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it’s important to formulate feasible clinical teaching goals,explore suitable clinical teaching strategies for 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establish the clinical practice assessment mechanism and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clinical practice instructors.
clinical practice instructors;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teaching experience;qualitative research;focus group interview
10.3969/j.issn.1008-9993.2014.07.002
R197.323
A
1008-9993(2014)07-0007-04
2013-06-02
2013-12-26
重慶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yjg110334)
曾兢,博士,副教授,主要從事護理教育工作
朱京慈,E-mail:zhujingci@163.com
沈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