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冰凝
摘 要:《金陵十三釵》與《辛德勒的名單》都關注了戰(zhàn)爭中的人性,并且都通過畫面色彩和人物設置來烘托出主題。在兩部電影中,黑白影像與彩色影像的結合使用、主角配角的形象設置,又存在著值得細細探討的異同之處。
關鍵詞:《金陵十三釵》;《辛德勒的名單》;色彩;人物形象
《金陵十三釵》和《辛德勒的名單》同為刻畫戰(zhàn)爭和人性的主題的電影,也都與奧斯卡金像獎有著深淺不同的緣分。前者曾是中國影片中沖擊奧斯卡獎的呼聲很高的一部作品,卻最終未能收獲任何獎項,后者則曾囊獲奧斯卡七項大獎。《金陵十三釵》的確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辛德勒的名單》,兩部影片不僅在主題上有著一致之處,而且在運用色彩、人物設置來烘托主題方面也有著可以比較的地方。
1 色彩運用的異同
色彩是電影視覺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金陵十三釵》和《辛德勒的名單》通過黑白畫面和彩色畫面的轉換傳達影片的情感和思想。在這個相似點上,兩部影片又有著不同的色彩運用,從而譜寫出不同的戰(zhàn)爭悲歌。《金陵十三釵》開始時,畫面色彩是灰色調:戰(zhàn)火中奔逃的女學生灰頭土臉、一身黑裝,南京城內最后一批中國戰(zhàn)士也是滿身污血和塵土。在這種黑白影像之后,教堂窗戶的彩色玻璃、十三個秦淮河女人的艷麗裝扮所形成的彩色影像就顯得格外突出。這些濃重的色彩為秦淮河妓女們蒙上了一層傳奇色彩,不僅透過女學生的眼睛強調了不同于以往戰(zhàn)爭記憶的歷史畫面,而且象征了女人們舍生取義的崇高形象,烘托了影片贊頌戰(zhàn)爭中偉大人性的主題。
《辛德勒的名單》在色彩運用上則相反。為表達自身對猶太人命運悲劇的肅穆之情,導演斯皮爾伯格使用了黑白影像,只在影片開頭猶太人家庭念祝禱詞和結尾幸存的猶太人走在自由的草地上時才使用彩色的畫面。這種運用色彩的手法也是極富寓意的。開頭的彩色轉向黑白,寓意著猶太人正常的生活因戰(zhàn)爭而跌入深淵,之后一直使用的黑白色調則營造了莊嚴沉痛、悲憫的影片氣氛,而影片最后又由黑白轉向彩色喻示著幸存的猶太人終于脫離了悲慘的命運,邁向自由的新生活。
2 人物設置的相似
《金陵十三釵》和《辛德勒的名單》都講述了戰(zhàn)爭中受害人通過英雄般的人物獲得解救的故事。在主角和配角的形象、行為動機、心理變化等人物設置方面,兩部影片有著相似之處。
2.1 主角形象轉變
《金陵十三釵》中貫穿影片始末的主角是洋人約翰。這個美國入殮師一開始是為了微薄收入不惜生命進入南京城的下層美國人,后來在教堂里因為無錢而拒絕安葬牧師,不僅對美艷的玉墨心懷鬼胎,而且看見洋酒便興奮不已,儼然一副“二流子”形象?!缎恋吕盏拿麊巍分械闹鹘切恋吕談t是靠發(fā)戰(zhàn)爭財?shù)耐稒C倒把分子。他是德國人,也是納粹集團的商人,貪財愛色,揮霍無度,壓榨猶太人,也是很負面的形象。這兩個人物在開始都是對戰(zhàn)爭受害人漠不關心的利己主義者,在后來不斷地通過親眼看見集權主義者的慘無人道的行徑,從而心靈上受到震撼,發(fā)生轉變,冒著與納粹軍閥作對的危險解救受害人,散發(fā)出人道主義精神之光。
2.2 配角形象關鍵
約翰和辛德勒發(fā)生轉變,除了親身經歷,也有身邊人的促使?!督鹆晔O》中促使約翰變得勇敢的人,一個是以玉墨為代表的妓女群體,另一個是小教士喬治。妓女們?yōu)榫扰畬W生而甘愿犧牲自己的行為震撼了約翰,一群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弱女子的大義之舉無疑喚起了約翰內心的憐憫和勇敢。喬治深受基督教教義的影響,負有強烈的責任感和正義感,也有舍生取義的無畏精神,他內心純正的善良和勇敢也無疑推動了約翰的角色轉變?!缎恋吕盏拿麊巍分型瑯佑羞@么一個促使主角轉變的人,他就是辛德勒當初為了新廠發(fā)展而找來的猶太會計師斯特恩。斯特恩為利用為辛德勒做事的便利為同胞們爭取生存的機會。他將老弱病殘、婦女兒童、教育程度高的科學家藝術家等人招進工廠,照顧了可憐的弱勢群體,也保留了自己民族的希望。他的執(zhí)著和付出讓辛德勒更多地了解到猶太人悲慘的處境,可以說,是斯特恩促使了辛德勒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拯救力量。
3 主題——戰(zhàn)爭中人性的卑微與偉大
兩部影片都將故事背景設置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期,描繪了不同國家不同民族在戰(zhàn)爭當中受到的創(chuàng)傷。但是兩部影片都沒有將重點放在戰(zhàn)爭本身,而是放在戰(zhàn)爭中的人身上。
在兩部影片中,戰(zhàn)爭侵略者們冷漠、殘暴,似乎泯滅了所有的人性?!督鹆晔O》里刻畫了日軍在戰(zhàn)爭中非人的、殘忍的一面,同時又向觀眾展示了這樣的一面:日本軍官和日本士兵在彈奏和歌唱家鄉(xiāng)童謠間,脫離了殘酷的外殼,像所有有情感的人一樣,形象變得溫和。然而,一時的情感流露并沒有讓他們停止暴行,思鄉(xiāng)以外,他們依然是戰(zhàn)爭和法西斯勢力的一員。《辛德勒的名單》中的侵略者們也是如此。納粹軍官阿蒙是企圖滅絕猶太民族的惡魔,由于人性使他對猶太女仆海倫產生情愫,卻因法西斯極權教育使他的理性喪失,明明愛著海倫卻對她進行毒打。日本官兵和納粹軍官的思想在人性與非人性中矛盾,最終人性還是敗給了極權主義思想,表現(xiàn)出戰(zhàn)爭中侵略者們任性之卑微。
兩部影片中的受害者們并不都是同仇敵愾,或者說并不都有勇氣,在戰(zhàn)爭中暴露出人性卑微的一面。《辛德勒的名單》中有些猶太人做了納粹軍隊中的保安警察,在同胞的隊伍里諷刺譏笑那些不屑與他們?yōu)槲榈耐?/p>
《金陵十三釵》中書娟的父親為了將女兒送出南京,做了日本人的翻譯官,對日本官兵低頭哈腰。這些與敵為伍的人雖是為了保全自己的利益,但在民族存亡間,其行為也顯現(xiàn)出人性的卑微。
戰(zhàn)爭并沒有摧毀所有人的人性?!缎恋吕盏拿麊巍分械乃固囟?,《金陵十三釵》中的玉墨等妓女就顯現(xiàn)出人性的偉大。他們都不顧自身的安危,希望幫助同胞脫離困境,在大難面前彰顯了人性的光輝。前文已論述過戰(zhàn)爭的事外人——約翰和辛德勒,他們愿意冒著生命危險發(fā)揚國際人道主義精神,救助受迫害者,其行為同樣展現(xiàn)了人性的偉大。戰(zhàn)爭并沒有完全奪走他們的良知,反倒讓他們變得崇高。
4 結語
《金陵十三釵》和《辛德勒的名單》兩部電影通過黑白與彩色影像的轉換,形成了對戰(zhàn)爭歷史的不同記憶;相似的人物設置則直接傳達了影片所要表達的相同的人性主題。從這些方面來看,《金陵十三釵》雖未獲獎,亦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參考文獻:
[1] 高超.電影《金陵十三釵》人物身份芻議[J].電影評介,2012(04).
[2] 聶欣茹.影評何須太刻薄——讀《金陵十三釵》影評[J].文化,2012(02).
[3] 江雯,簡梅芳,郭梅.善與惡的較量——解讀《辛德勒的名單》對比藝術[J].電影評介,2007(20).
[4] 曹蘭琴.《辛德勒的名單》的生命意識——談《辛德勒的名單》的造型藝術[J].藝術廣角,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