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齊,泰山移?!焙献鲗W習,優(yōu)化課堂,彰顯效益。
〓〓一、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的實踐與探索
〓〓創(chuàng)設快樂的課堂氛圍?!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只有在寬松、和諧、自主的環(huán)境中學習,才能思路開闊,思維敏捷,才能主動參與學習活動。比如學習《黔之驢》,我先從學生熟悉的動物入手,讓學生介紹自己喜歡的動物,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然后分角色朗讀全文,并想象具體的故事情節(jié)。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即興表演。請兩位學生分別飾演驢和虎,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加上自己的想象進行表演。請學生當導演,對演員的表演進行指導。我引導學生從動作,神態(tài),語言對表演進行指導。表演時還要關注驢與虎的關系變化,以及虎知己知彼勇于出擊和驢外強中干虛張聲勢的形象。表演后由學生導演評說。通過這些活動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整體形象的把握,同時也活躍了課堂氣氛,加強了學生的參與感。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情感是創(chuàng)設平等和諧的合作氛圍的關鍵所在?!坝H其師”才能“信其道,”它能使學生精神振奮,心情愉悅,好奇心得到滿足,表現(xiàn)欲得到發(fā)揮,好勝心得到實現(xiàn),這種氛圍具有遷移和感染功能,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和維護學習的最佳心理狀態(tài)。比如學習《給兒子的一封信》,我先安排同學們欣賞《懂你》,《父親》這兩首歌頌父愛母愛的音樂,并和顏悅色地問學生:同學們,你們覺得平時父母關心你們嗎?你們平時主要用什么方式與父母交流?能否與大家分享一下?你們想不想知道老師學生時代喜歡用什么方式與父母交流的?同學們都很興奮的渴望老師能與他們分享,我滿懷深情地朗讀起以前大學時父親寫給我的一封回信,并與他們分享了我們父女之間經(jīng)常用書信交流的樂趣。同學們聽得津津有味,也非常高興地與大家分享父母對自己的關心,也向我傾訴了與父母溝通的困惑。我順勢引導他們學會用書信的形式與父母交流,他們對這節(jié)課非常投入,情感的交流下,“語文成了心靈的課堂”。
〓〓二、注重方法培養(yǎng),優(yōu)化課堂結構
〓〓1. 方法科學
〓〓要求學生上課做到“三動”:一是動手。自學過程中一定要學會圈、點、勾、劃好詞好句和重點、難點,為下面的合作交流準備。比如學習《愛蓮說》,在閱讀過程中要圈出生字詞,并結合注釋或借助工具書注上正確的讀音,在預習過程中找出最喜歡的語句,跟同學們一起分享。二是動口。語文是語言學科,學語言一定要動口,只有動口實踐,把握語感才能更好地理解文體的思想感情。對于《愛蓮說》,我安排學生進行朗誦比賽,讓他們小組合作,從讀音到朗誦技巧方面作精心的準備,他們在比賽時咬字準確,聲情并茂,達到了很好的朗誦效果。三是動腦。“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道出了思考在學習中的重要性。我引導學生小組合作,互相提問。經(jīng)過思考,他們提出了一些問題:蓮花有哪些可愛之處?這幾處是從哪些方面介紹的?題目是“愛蓮”,而本文卻還寫了菊花,牡丹花,用意何在?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然后小組通過討論研究來解決問題,通過這些訓練一定可以大大提升學習效率,使每個學生都能有真正意義上的獨立思考。
〓〓2. 目標明確
〓〓學習應有目的性,這樣就不會像有些老師一堂課下來講些什么都不知道。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我把目標分成三個階段:初級階段,中級階段,高級階段。比如學習《孔乙己》,初級合作階段的目標任務主要是整體感知內(nèi)容:小組推薦或自薦一人朗讀課文;理清文段脈絡和理清線索把小說的四個故事情節(jié)概括出來;概括孔乙己的幾個生活片段。中級合作階段主要是探究課文內(nèi)容。(1)課文對孔乙己進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寫?孔乙己是怎樣一個人?(2)體會句子的言外之意,如“孔乙己是這樣使人快活,可是沒有他,別人也便這么過?!边@些話語包含了哪些情感?(3)學習小組自選一個片段進行情景表演。高級合作階段,主要是情感升華。在這個階段我提出了這樣的問題:魯迅說,“悲劇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笨滓壹旱某霈F(xiàn)總能引來眾人的笑聲,他們?yōu)楹涡Α??這反映了當時人們怎樣的心理?揭示了怎樣的社會現(xiàn)實?這樣劃分目標就明確了,課堂結構也優(yōu)化了,學起來就不會泛泛而學,課堂學習效益大大提高了。
〓〓3. 課堂有為
〓〓有了明確的學習目標后怎樣去實施課堂教學,我認為要實現(xiàn)“有為課堂”,一是要圍繞文本有問而提,問題要避輕就重,有條不紊。二是舒張有度該放就放,不要面面俱到。比如注釋上有的提示一下即可,因為前面有預習的。三是合作要有話說,就是參與者要動手,動口,動腦。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養(yǎng)成解決問題的能力。四是要注重互補,取人之長,補己之短,見賢思齊,擇善而從。五是要重視師生互動,重視問題的反饋,教師要及時總結加以肯定或糾偏。六是要有練習來加以強化運用,轉化為能力,從而達到課堂教學的最大效益。
責任編輯〓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