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備課,一個凝聚集體智慧、合作文化的做法,日益受到教育的高度重視。通過集體備課,教師間交流思想,取長補短,磨礪出智慧的火花,為教師的專業(yè)成長以及學生的素質發(fā)展積累、鋪墊。
〓〓一、請君莫奏前朝曲,聽唱新翻楊柳枝
〓〓作為學校一定要完善校本教研的制度,配備監(jiān)督和檢測系統(tǒng),而科組則要策劃好時間、地點、人物、備課的內容或問題。做到有問必提,有提必研,有研必思。
〓〓作為教師要徹底轉變專業(yè)個人主義的思想,學會合作文化。富蘭曾說:“合作對于個人的學習非常重要,如果我們不與人交往,我們能學到多少東西是有局限的?!边@種合作,不是停留在表象上,而是相互討論、集體研究、合作攻關、智慧碰撞等制訂出統(tǒng)一的教學計劃和方案。如:教師可以就某一節(jié)課、某一個單元各自備課,然后在集體研討時間討論、交流,選擇最好的方案定型,在這基礎上對之進行完善,最后根據自己的特長進行二次備課,并運用到實踐中檢驗、反思。
〓〓二、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集體備課前,每位成員都要做好充分的準備,不要認為這些都是中心發(fā)言人的事,自己則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tài)度,只有自己山重水盡地內化和思考,才能欣賞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絕妙風景。個人備課關注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學生情況,甚至可以細化到課堂導入、課堂提問、課堂評價、課堂練習等。個人備課是集體備課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個人努力了,才能在集體備課中做到百家爭鳴,百花齊放。
〓〓集體研討備課時主要是針對個人備課進行反思、補充、完善、提升。首先由中心發(fā)言人陳述自己的見解,然后其他教師根據自己的思考提出修改的方案,其中可以進行爭辯從而促進思想的提高。同時,也可以采取不設立中心發(fā)言人的形式,先確定研討內容,備課組成員事先進行個人備課,在集體研討時去粗取精,比較交流,得出最好的設計形式再進行智慧加工。集體備課除了備好主要教學內容外,還可以就現(xiàn)實教學中存在的小問題進行重點攻關,充分發(fā)揮集體的合作意識和探究能力。集體研討備課能克服個人備課的隨意和盲目,更能緊扣重難點,使教學資源在實踐中得到最大的顯現(xiàn)。
〓〓三、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
〓〓集體備課的形式應是多種多樣,盡量做到刪繁就簡,領異標新。
〓〓不受權威的限制。集體備課時不能因為某些教師說的頭頭是道就全盤接受,甚至忘了自我;也不能因為自己認識膚淺而閉而不答;與此同時,中心發(fā)言人做好宏觀調控工作,給其他老師充分的討論、思考,不能把目光停留在少數(shù)人的身上。最理想的集體備課是:教師們自行發(fā)起和組織,平等交流,熱烈討論,在這過程中,教師的思想得到觸動,靈感得到激發(fā),能力得到提高,成果得到升華。
〓〓不受地域的限制。集體備課應盡量擴大備課組教師的來源范圍。不要只局限于本校、本年級組,應放寬眼界,盡量提升到區(qū)域教研上來。如我鎮(zhèn)的小學集體備課劃分為三個區(qū)域共同體。共同體研討之前先就某一問題在學校范圍內進行搜集,爾后集中共同體成員后,大家分組探討,并發(fā)揮鎮(zhèn)名師的引領帶頭作用。親切的“圓桌會議”讓每位成員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集體備課外延的拓廣讓其更具專業(yè)和實效性。
〓〓不受時間的限制。集體備課重在用集體智慧來解決問題,所以對于時間的要求不嚴,可以每個星期、每個月進行固定的研討,也可以在平時業(yè)余的時間進行小范圍的探討。比如:我所在的學??偸菆猿帧耙恢芤焕n,一周一研討”的制度,并且與“同課異構”和同課多輪“結合起來,效果顯著。在平時的交流中,教師及時將“小問題”和別人溝通,大家三五成群在辦公室,在路上,吃飯時交流問題,找到解決方法,收獲不淺。
〓〓不受內容的限制。不要總是把集體備課局限在備課文、備單元、備整冊書的狹隘范圍中。就語文而言,我們可以就五大類型(識字教學、閱讀教學、口語交際、作文教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怎么教來備課;可以抓住低、中、高年段的特點如何實行教學來備課;還可以就書香校園(班級)建設、學生的寫字水平、教師的激勵評價、培養(yǎng)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和作文水平等方面來備課??傊?,存在問題就想辦法解決,日積月累,定會厚積薄發(fā)。
〓〓四、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集體備課后,一般會呈現(xiàn)一個比較完善的教案。但是因為個人的教學風格、教學特長,所面對的學生富有差異,我們應該在這基礎上進行“二次備課”,讓源源活水沖進知識海洋,不斷更新,尋找屬于自己的教學設計。一個好的做法不一定適合所有不同的個體。所以,集體備課后,教師應積極地寫個性化教案,根據自己的特點靈活選擇,體現(xiàn)個性特色。這樣才能更好地體現(xiàn)教師的教學個性,更好地適應學生的學情,使集體的智慧得以升華,使教師的個性得以張揚。
〓〓責任編輯〓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