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百吃花樣翻新
面對食材相對匱乏的窘境,西北地區(qū)以面為基礎,花樣翻新,讓本來貧乏的味道具備了別樣滋味。蘭州牛肉拉面創(chuàng)始于清光緒年間,系回族老人馬保子首創(chuàng),拉面以肉爛湯鮮、面質精細而蜚聲中外,講究一清(湯清)、二白(蘿卜白)、三紅(辣子油紅)、四綠(香菜綠)、五黃(面條黃亮)。面條根據粗細可分為大寬、寬、細、二細、毛細、韭葉子等種類。面條手工現場拉制而成,一碗面不到兩分鐘即可做好,再澆上調好的牛肉湯、白蘿卜片,調上紅紅的辣椒油、碧綠的蒜苗、香菜,食之令人叫絕。
地處河套腹地的寧夏,出產的白面粉質柔韌,適宜精做各種糕點和面條,寧夏回民的搟面條技術十分高超,無論是切、揪、拉、削,無所不精,素有“寧夏尕妹會切面”之說。除了面條以外,陜西的肉夾饃、甘肅的花卷、新疆的馕更是面食文化的另外一種演繹。
最愛還是牛羊肉
牛羊肉是西北地區(qū)主要的肉類食材,寧夏的石烤羊、新疆的烤全羊、陜西的羊肉泡饃都久負盛名。寧夏羊羔肉細嫩鮮美,在中國烹飪史上,上古之時用火熟食,以“石烹法”為最古。制作石烤羊時,取厚約2 cm祁連山石板一塊,削平,用木炭或木柴燒熱,然后涂上一層油后將去骨羊肉洗凈,切成薄片,貼在烤熱的石板上,用瓦盆扣蓋上面;再將各種調料研成碎末,加食鹽和料酒攪拌均勻,羊肉烤到7~10 分鐘時,起盆將調料撒到肉上,至烤熟呈金黃色時,盛盤乘熱食用。
烤全羊是新疆名菜,維吾爾語稱其為“吐努爾喀瓦甫”,烤全羊選用羯羊或周歲以內的肥羊羔為主要原料,羊宰殺后,去蹄及內臟,用精面粉、鹽水、雞蛋、姜黃、胡椒粉和孜然粉等調成糊狀,均勻地抹在羊的全身,然后用釘有鐵釘的木棍,從頭穿到尾,放在特制的馕坑里,蓋嚴坑口,不斷地翻動觀察,1小時左右即成。羊烤好后,放在餐車上,系上紅色頭結,嘴里含上芹菜或香菜,猶如一只活羊臥著吃草。那被烤得黃里透油的光澤,那味香撲鼻的誘惑頓時會使人垂涎欲滴,食欲大增。
牛羊肉泡饃是西安最具代表的特色小吃之一,它烹制精細、料重味醇、肉爛湯濃、肥而不膩、營養(yǎng)豐富、香氣四溢、誘人食欲、食后回味無窮。泡饃是土生土長的西安吃食,泡饃味道厚重,盡現西北人豪爽本質,因它暖胃耐饑,深受西北地區(qū)各族人民喜愛。
這里還有干奶酪
以青海湖而聞名的青海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fā)源地,與西北其他地區(qū)不同,青海美食多了一些牧區(qū)特色,代表美食有羊腸面、奶皮子、老酸奶、糌粑、鍋塌、尕面片等。
奶皮也叫干奶酪,是青海農牧交錯地區(qū)民眾用牛奶制成的著名土特產之一。奶皮的制法是將鮮牛奶入鍋煮熟后,控制火候,微火烘煮,并不斷攪動,使水分慢慢蒸發(fā),奶汁濃縮,在鍋底凝結成一個圓形的黃色奶餅,放涼處陰干即成。奶皮純黃夾白,油漬點點,蜂窩沙孔滿布,色彩清新迷人,入口奶油溢香,酥柔味美,不油不膩,營養(yǎng)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