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亭亭 魏 潔 (江南大學 214122)
海報又稱招貼,起源于19世紀的歐洲招貼畫,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是一種張貼于公眾場所的戶外平面印刷廣告。在中國宋朝時期就已經(jīng)形成了海報的雛形——印刷廣告,第一張招貼出自于山東濟南劉家功夫針鋪的印刷廣告物,但真正意義上的現(xiàn)代海報是在1860年左右形成。海報把想表達的思想內(nèi)容符號化視覺化,通過常規(guī)或新穎的版式排列在第一時間抓住觀者眼球,并獲得瞬間刺激,讓觀者潛意識形成一個概念,繼而起到準確無誤傳達所承載信息的目的。海報作為一種獨特軟性感化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有著其他藝術所沒有的個性特征和功能。
公益海報是海報的一種類型,是用來宣傳國家政令、社會公德、環(huán)境保護、交通安全以及公共紀念日等非盈利的廣告形式。它為大眾傳遞信息,不以盈利為目的,只為了引發(fā)人們對于社會問題、熱點以及事件的關注,服務于社會,代表最廣大人們的利益。公益海報從側面反映了社會群體精神深層次的價值觀、道德觀、生活觀及審美觀所共同構成的意識形態(tài),對社會及公眾的群體行為進行引導,傳播有益于社會和時代的新觀念,從而形成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營造綠色人類環(huán)境,促進社會的發(fā)展。同時公益海報也是公眾最喜歡的一種廣告媒體宣傳形式。以最直觀的圖形符號和蘊涵文化理念的主題設計觸碰著大眾的精神和生活領域,成為具有精神滲透力的傳媒代表之一。一幅優(yōu)秀的公益海報作品往往被觀者當成一件偉大的藝術品來欣賞,觀者不但欣賞它的藝術美感,也會被獨特的創(chuàng)意深深地吸引,它用真實生活感受和美的感召力表現(xiàn)出了一種不可抗拒的宣傳力量。
在高速快節(jié)奏發(fā)展的時代,社會所存在的問題越來越突出,快節(jié)奏創(chuàng)造了經(jīng)濟奇跡和生活質(zhì)量水平的提升,但也付出不小的環(huán)境和其他方面的代價。人們追求物質(zhì)的欲望卻換來生態(tài)環(huán)境、能源危機、資源匱乏、官場腐敗、道德敗壞、價值觀轉變等社會問題。人們急功近利追求名利,卻失去了一些生命中最本源的東西,比如道德、健康、人與人之間的感情等,換來的卻是人與社會、環(huán)境、人之間的破壞、無情、艾滋、吸毒、腐敗等問題。人類社會要想取得全面進步,就必須理智的審視和解決這些社會問題,公益海報作為獨特的大眾媒體,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借助自身的視覺語言反映社會所存在的問題并且審視、協(xié)調(diào)和解決問題。
現(xiàn)代的公益海報在多元化的設計領域中為設計師提供了無限的創(chuàng)意空間,設計師采用各種形式的設計語言來表達想要傳達的主題和內(nèi)涵。這樣公益海報更具有傳播性、記憶性和獨創(chuàng)性。一般公益海報的形式語言表達有以下幾種:
圖形是公益海報中最主要的元素,它可以是獨特造型的個體,也可以是與個人情感、主觀意識結合而產(chǎn)生的思維創(chuàng)意結果。公益海報中通常會用到簡潔的圖形化語言。一般采用具象、抽象和意象三種圖形語言要素來進行表達。把公益海報的內(nèi)容圖形化使人們更加易于理解,可以準確而又清晰的轉述想要表達的信息,無須文字、旁白,僅用圖形語言便能與觀者進行良好的溝通。即使文化程度有限的觀者也會通過圖形來了解其傳達的主題。圖形語言是公益海報設計中最強有力的表現(xiàn)形式。圖形化所傳達的內(nèi)容以其具有創(chuàng)意,獨特的,夸張的形式向人們傳達著跨越國界的語言。德國當代國際著名視覺設計大師霍爾戈·馬蒂斯教授曾說:“一幅好的招貼,應該是靠圖形語言說話而不是靠文字注解”。這張海報是德國為反對少兒性侵而做的宣傳公益海報。它是采用了正負形簡單的圖形語言,簡潔的圖形讓我們一目了然,很快的理解到設計師想要傳達的意思。
幽默化的公益海報是以傳統(tǒng)海報形式為基礎,經(jīng)過設計師對于主題的理解,通過幽默生動的語言形式進行表達,寓意深刻,達到傳遞信息的效果。如今的公益海報設計更加趨向幽默化的語言表達,展示著生動豐富的想象力和耐人尋味的視覺映像,在傳達主題的同時傳遞著幽默感。對于社會道德、動物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等社會問題,公益海報采用幽默詼諧的語言來引導人們行為規(guī)范,關注公益行為的目的,對社會進步起著促進作用。從客觀上來說幽默的海報更具有吸引力,觀者在會心一笑的同時也會思考內(nèi)涵意思,從而達到傳達的目的。如1975年福田繁雄設計的《勝利》,這是一幅反戰(zhàn)題材的海報,僅使用一枚反向的炮彈飛回槍管來表達戰(zhàn)爭的自食其果,以簡潔的圖形化的畫面表達了反諷的幽默性。福田的海報語言簡潔、幽默、結合巧妙并寓意深刻,常以簡練的線和面構成,具有強烈的視覺張力,充分顯示了他對圖形語言的駕馭能力。福田把異質(zhì)同構、視錯覺等理念,以視覺符號的形式重現(xiàn)在其海報作品上,并將這些原理以客觀和幽默風趣的表達形式呈現(xiàn),使簡潔的圖形成為信息傳遞的媒介,由此其設計作品兼具了藝術性與精神性的內(nèi)涵。
公益海報常常以身材長相姣好的裸體或半裸的女人體作為視覺語言來吸引觀者眼球,從而達到宣傳目的。這無疑是個不錯的想法和做法。人們通常目光停留在美女身上之時腦子也在揣摩這張海報想要傳達的意思。就比如這樣這一幅公益海報,一個身材曼妙的金發(fā)女郎躺在辣椒上,同時擺出誘人的造型更加體現(xiàn)她的S型曲線。看到它人們總會想她為什么在辣椒上,辣椒與她有什么關系,再結合英文一看便知,原來這是一幅保護動物的宣傳海報,意思就是不要吃肉食,要多吃蔬菜,是蔬菜讓我的身材如此火辣。由此可見這種具有誘惑性的海報在社會中也是同樣能起到很好地宣傳作用。
公益海報是以大眾利益為重,反映社會問題,倡導社會公德,引導公眾朝正確地方向發(fā)展。一幅好的公益海報是感化人的內(nèi)心,而不是強制性的。因此將情感化的表達形式融入在公益海報中,調(diào)動公眾的潛在意識,達到以情感人、以情動人的宣傳效果。這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為解決失學兒童問題所做的一幅公益性海報《我要上學》,也是自此以后希望工程應運而生。這張公益海報是以充滿渴望求知的大眼睛打動我們的社會,叩響人們的心門,真正做到了以情感人的效果,呼喚觀者來關注失學兒童,參與到助學活動中來。
在公益海報設計中常使用暗示形式的表達,它并沒有直接指出主題而是采用暗示的手法,讓觀者深思一下才可領會到想要傳達的主題。下面這幅是關于“戒煙”的公益海報,海報并沒有直接告誡觀者吸煙的害處,而是把燃燒過的火柴棒形象化的比作男性精子,暗示著吸煙可導致男性性功能衰退。
公益海報借用平面視覺符號,運用各種形式語言來反映社會問題,并協(xié)調(diào)和解決社會問題,想要達到潛移默化影響人的思想意識、人生態(tài)度、價值觀念等目的,從而營造一定的社會文化氛圍,形成一種無形的文明熏陶。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通過“凈化心靈—美化心靈—規(guī)范社會”,對規(guī)范社會行為,改善社會風氣,創(chuàng)造社會環(huán)境起到一定的作用,實現(xiàn)公益海報的社會作用?,F(xiàn)在公益海報更注重感染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提升,同時加強對社會熱點問題的關注與了解,從而提高社會公益海報的設計水平,增加公益海報的宣傳功能,更大化的體現(xiàn)公益海報的社會價值。
參考文獻:
[1]彭吉象.藝術學概論[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2]王受之.世界平面設計史[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
[3]辭海編輯部.辭海[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
[4]李小克.幽默學原理[M].北京:首都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出版社,2007.
[5]王受之.世界現(xiàn)代設計史[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
[6]高萍.公益廣告初探[M].北京:中國商業(yè)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