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魂
(長江大學 外國語學院,湖北 荊州 434023)
英文“humor”這個詞來源于拉丁文的humorr,本義是“體液”。古希臘有一位名叫希波克拉底的醫(yī)生認為,人的體液有血液、黏液、黃膽汁、黑膽汁等等,其不同的組成比例便會形成人們的不同氣質(zhì)和脾性[1]1842。
而“humor”一詞第一次被引進中國是在1906年王國維先生出版的《屈子文學之精神》一書中,書中“humor”一詞被譯為“歐穆亞”,且將其定義為一種達觀的人生態(tài)度。但并未就此展開論述,以后也未再議。直到1924年,林語堂先生在《晨報》副刊上連續(xù)撰文,定“幽默”為“humor”的漢譯名,并將其解釋為語言和行動有趣可笑而意味深長,此譯法受到廣泛認可,因而沿用至今。
一般情況下,人們在進行交流時要求概念的含義要穩(wěn)定,雙方討論的應(yīng)該是同一回事,對同一事物的理解是一致的。而偷換概念就是利用雙方對于同一概念的不同理解,來達到幽默的效果[2]50。概念偷換得越離譜、越隱蔽,概念的內(nèi)涵差距就越大,產(chǎn)生的幽默效果就越強烈。偷換概念一般分為語法概念偷換和語義概念偷換。例如,
(1)Lady(visitingtheartistinhisstudio):Doyoulikepaintingpeopleinthenude?
Artist:No,personallyIpreferpaintingwithmyclotheson.
(2)Judge:NowIseethatapartfrommoney,youstolewatches,ringsandnecklaces.
Defendant:Yes,sir.BecauseIheardthatmoneyalonedoesnotbringhappiness.
例(1)為語法概念的偷換。“in the nude”意為裸體,相當于“naked”,而這個“in the nude”在句中的成分既可以作為“you”的狀語,也可以作為 “people”的定語,分別理解為裸著作畫和畫裸著的人。提問者明顯是為了問藝術(shù)家是不是喜歡畫裸著的人,而回答者則有意偷換其概念回答說他經(jīng)常是穿著衣服作畫,因而達到幽默效果。例(2)為語義概念的偷換?!癕oney alone does not bring happiness”原本是表示有錢不一定幸福的意思。而此例中的盜竊犯則故偷換概念將其理解為僅僅偷錢還不能給人幸福,以此來作為他盜竊除錢以外的東西的理由,讓人忍俊不禁。
轉(zhuǎn)移話題,就是顧左右而言其他,避重就輕地對待對方話語中的重點,這種詞不達意的話語在有心人的故意誤導之下,經(jīng)常會產(chǎn)生幽默的效果。特別是當說話人一本正經(jīng)地提問并真心期待回答時,這種幽默效果最為明顯。
滑稽定義就是用不同尋常的思維方式加上尖刻而又充滿智慧的語言描述某一事物的本質(zhì)。這種幽默通常是讓人會心一笑的同時又不得不贊嘆此定義的精辟與經(jīng)典。
通常情況下,人們遇到尷尬或者帶有侮辱性的問題急需解決而又不失面子時,往往是按照習慣的思路,希望直接找到答案。而急智,就是在遇到這種情況時,迅速反應(yīng),以非常規(guī)思維,給人一個出人意料而又產(chǎn)生幽默效果的答案。例如:
(3)GoethewasoncestrollingonanarrowpathinaparkinWeimar.Asluckwouldhaveit,hemetwithacriticwhowashostiletohim.Bothofthemstopped,staringateachother.Thenthecriticsaid, “I’llnevermakewayforafool.”
“ButIwill.”WiththatGoetheretreatedaside.
例(3)中歌德和對他懷有敵意的評論家狹路相逢,評論家說:“我永遠不會為傻子讓路?!倍璧逻\用機智的回答“而我會?!奔词棺约簲[脫了受侮辱的境地又反過來諷刺了評論家。
夸張是指為了達到強調(diào)或滑稽效果,表達強烈的感情,在客觀事實的基礎(chǔ)上,有意識地使用言過其實的詞語,運用豐富的想象力,故意對事物的某些方面作夸大或縮小地描述。它并不等于有失真實或不要事實,而是通過夸張把事物的本質(zhì)更好地體現(xiàn)出來。
提到英語幽默的翻譯策略,必須先了解一些關(guān)于英語幽默的分類。目前有兩種獲得普遍認可的分類方法,一種是將幽默分為情景幽默(situational humor)和非情景幽默(non-situational humor),另一種是將其分為通用幽默(universal or reality-based humor)、文化幽默(cultural-based humor)和語言幽默(linguistic or word-based humor)。事實上,這兩種分類方法是相互包含的,情景幽默也就是通用幽默,非情景幽默又包括文化幽默和語言幽默。本文將采取第一種分類方法分析英語幽默的翻譯策略。
情景幽默,主要指語言本身并不含有幽默因素(語言因素的變格或技巧化使用),但當它被置于一定的情景或氛圍中時,便產(chǎn)生幽默,此類幽默,不存在跨文化理解障礙,可譯性很強,一般采取直譯法即可取得與原文類似甚至相等的幽默效果。
非情景幽默通常包括文化幽默和語言幽默。文化幽默通常帶有一個地區(qū)、民族或國家特定的文化背景,要理解文化幽默,就必須了解目標語相關(guān)的歷史、風俗習慣等文化背景。語言幽默就是利用英文語言的一詞多義性或多詞同音性來玩文字游戲,從而產(chǎn)生幽默。由于英漢語言規(guī)律、社會文化差異較大,在文化幽默的翻譯過程中,會出現(xiàn)可譯度大大降低,甚至會造成不可譯現(xiàn)象[3]50。對于此類幽默的翻譯,主要有替代法、歸化法和加注法三種方法。
1.替代法
替代法就是在翻譯中用目標語中與源語類似的所指事物代替源語中所指事物。從而滿足讀者的期望,以達到使其發(fā)笑的功能。例如:
(4)A:How do you like Kipling?(你喜歡拿破侖嗎?)
B:I don’t know. I’ve never kipled.(不知道,我從來沒有拿過破輪。)
譯文采用了漢語動賓詞組轉(zhuǎn)化的特點,用拿破侖代替Kipling,保留了原文的幽默性,達到了翻譯的目的。
2.歸化法
歸化法就是用目標語中的適當詞匯替換源語詞匯,不影響讀者對于該幽默的理解,但是失去了源語的味道,而通通轉(zhuǎn)化為了目標語的文化習慣。例如:
(5)A:Why is the river rich?(河流為什么富有?)
B:Because it has two banks.(因為它總是向錢(前)流??!)
此例中,原文的雙關(guān)詞為“bank”,意思為“岸”,“銀行”。而譯文中用了中國味兒十足的兩個同音字,“前”和“錢”以及“余”和“魚”,再現(xiàn)了原文的幽默氣息。
3.加注法
由于有些幽默的民族文化特色過于濃厚,在目標語中基本上找不到與之相吻合或者對應(yīng)的語言,此時要想將原文的幽默保留下來,必須使用加注法,也就是在翻譯完原文后,再添加一些相關(guān)的注釋,便于讀者的理解。例如:
(6)Thief:Quick—the police are coming—jump out of the window!(小偷:快!警察來了——快從窗戶跳下去。)
Accomplice:But we are on the thirteenth floor!(同犯:可是我們現(xiàn)在是在13樓啊!)
Thief:This is no time to be superstitious.(小偷:現(xiàn)在不是講迷信的時候。)
(西方人特別忌諱數(shù)字13,就好像我們忌諱數(shù)字4一樣,是一種迷信。)
此例中,如果不加以說明而是直接翻譯過來,那么對于西方文化不了解的讀者看了就完全不會有幽默的感覺。添加了一定注釋之后,也許相比于原文幽默感略有欠缺,但已經(jīng)足夠使讀者發(fā)笑了。
英語幽默無處不在地存在于生活和學習中,能懂得別人的幽默對于人際關(guān)系的提高有著巨大的幫助。而對于英語中的幽默詞匯進行精準的翻譯,可以更好地體現(xiàn)出原文中的情感及意義,使譯文更加貼近原文。希望此文能對廣大英語愛好者在理解和運用英語幽默上提供幫助,能在生活中更好地了解這一常用的語言方式。
參考文獻:
[1] 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M]. Springfield, Massachusetts, USA: Merriam-Webster Inc. 1981.
[2] 毛榮貴.英漢幽默語言漢譯漫談[J].外國語,1992(1).
[3] 歐陽利鋒.如何翻譯幽默[J].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學報,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