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希斌
(沈陽師范大學 文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4)
大學生語言文字應用現(xiàn)狀分析及對策
吳希斌
(沈陽師范大學 文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4)
目前,高校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面臨多種問題,呈現(xiàn)普遍下滑的趨勢,原因是多方面的。這里有重視英語而忽視漢語的學習、網(wǎng)絡發(fā)展對漢語的影響、普通話推廣意識差等原因。這種現(xiàn)象亟待解決,為此我們應該重視母語,建立高校語言文字規(guī)范化管理模式,強化宣傳教育,提高語言文字規(guī)范意識,以期改變現(xiàn)狀。
大學生;語言文字;分析;對策
高等院校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的重要文化基地,對社會語言文字應用有重要的導向作用。大學生作為祖國語言文字的主要傳承者,是推動社會發(fā)展的主要力量,其語言文字應用狀況是對當下語言文字應用整體水平的直接反映,并在整個社會語言文字發(fā)展的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筆者以沈陽師范大學在校學生為個案,對其語言文字應用現(xiàn)狀進行了分析與調查,并對如何改善高校學生語言文字應用狀況提出具體的策略和方法,以期能為高校的人才培養(yǎng)、語言文字教學、校園文化建設等工作以及省、市的語言文字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論參考與依據(jù),同時為提升遼寧整體精神文明建設和語言文化發(fā)展提供支持。
當前很多高校校園語言文字應用環(huán)境令人擔憂,學生在語言文字應用方面呈現(xiàn)普遍下滑的趨勢。從筆者對沈陽師范大學在校學生所做的語言文字應用狀況調查結果來看,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從調查結果看,有70%以上的學生將選擇就業(yè)和考研作為其學習英語的主要目的。當社會的發(fā)展以英語水平的好壞、高低作為衡量標準時,就業(yè)、考研、出國等社會現(xiàn)實必然促使越來越多的學生將主要精力放在學習外語上,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就業(yè)、考研等目的,使得外語學習帶有一定的功利性。這種觀念嚴重混淆了漢語學習與外語學習的重要性區(qū)分,直接影響到人們漢語學習的熱情及對漢語的認可度,甚至出現(xiàn)了漢語學習“無用論”一說。
在針學生語言文字基礎知識測試的調查中,文理科差距十分明顯,文科生在語言文字使用錯誤率在27.3%以上,而理科生表現(xiàn)則更加嚴重,錯誤率高達48.6%。部分學生出現(xiàn)提筆忘字的現(xiàn)象,對于個別字只能大概描出字的樣子,并不是其字的正確寫法;還有部分學生平翹舌不分和多音字掌握不牢,而且意識不到自身存在的問題。尤其是在語義與語法方面,學生掌握程度更差,錯誤率高達48.5%和46.9%。
在推廣普通話自覺意識中,受訪的文學院學生說普通話的比例為100%,他們不僅能辨別出對方是否說普通話,還會用普通話與之進行交流,這在推廣普通話的過程中起到很好的帶頭作用。在辨別普通話方面,理科生要遠遜于文科生,在交談過程中,聽不出來對方是否使用普通話的學生所占比率超過了受訪人數(shù)的30%以上,這與學生自身因素有很大的關系,如對普通話標準不清楚、自覺意識較差及對普通話學習重要性的認識不夠等。
通過調查我們發(fā)現(xiàn),高校學生對語言文字規(guī)范方面意識非常淡薄。被調查的學生中,有12.4%的學生認為語言文字規(guī)范使用不重要或無所謂;有27.5%的學生對使用繁體字的態(tài)度為順其自然;認為使用網(wǎng)絡語言很時尚、很酷的同學則有20.2%;而對新詞語、字母等表示喜歡的同學比例則達43.8%。這些都說明了高校學生在語言文字規(guī)范方面的意識淡薄,而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社會、學校、家庭乃至學生本人等多種因素,這是高校在語言文字規(guī)范問題上需要加強重視的方面。
高校教師作為引導者與規(guī)范者,在語言文字規(guī)范方面所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直接表現(xiàn)就是其普通話水平的高低與文字使用能力的強弱。調查發(fā)現(xiàn),在教學中經(jīng)常對學生強調語言文字規(guī)范的教師比率只有36.8%,在板書使用中不規(guī)范情況則占45.1%;還有個別教師用方言教學等情況出現(xiàn)。這既有教師自身語言文字應用能力較弱的原因,也有學校在教學管理過程中存在紕漏的原因。此外,學校在推廣普通話中所起的作用也不盡人意,認為學校經(jīng)常推廣普通話的學生比率僅占26.3%。這說明,作為普通話推廣主要陣地的高校,有很多地方需要改進,如加大推普的力度與范圍,提高學生的推普意識,消除在推普過程中重形式、走過場心態(tài),強化學生的積極參與意識等。
近年來,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速,英語在社會發(fā)展中的作用越發(fā)明顯。考試、考研、畢業(yè)、就業(yè)、出國、晉職、晉升等無一不與英語掛鉤,這促使越來越多的學生將主要精力放在學習外語上,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一定的目的,使得外語學習帶有嚴重的功利性色彩。尤其是大學期間的四六級英語等級考試,使得學生占用大量的時間來進行題海戰(zhàn)術、背單詞、記句式語法等,混淆了漢語學習與外語學習的主次之分,嚴重影響了人們對漢語的認可與漢語學習的熱情。
網(wǎng)絡科技的發(fā)展,在帶來更加迅捷、便利信息,開拓人們視野與眼界的同時,也給漢語自身帶來意想不到的沖擊。據(jù)統(tǒng)計,有20.2%的同學認為使用網(wǎng)絡語言很時尚、很酷;而更有高達43.8%的同學對新詞語、字母、網(wǎng)絡固定用語等表示喜歡。一些“MM”“偶”“監(jiān)介”“恐龍”“白骨精”“老孔”等網(wǎng)絡用語及校園流行語橫行于語言交際之中,這些新新用語在豐富著語言文化的同時,也對語言產(chǎn)生了意想不到的沖擊,給語言文字使用規(guī)范帶來了新的研究課題。
從發(fā)展來看,小學、初中、高中階段是漢語學習的重要階段,但受相關政策的影響,這三個階段中除了學習漢語基礎知識外,還需學習英語,甚至有的學校還開設“雙語教學”課程,這無疑占用學生大量的漢語學習時間。特別是在高中階段,受升學體制的影響,學生的學習仍以升學為目標,以考試成績論英雄,其影響就是哪科不好就補哪科,根本無法顧及到自身語言能力的發(fā)展。升入大學后,學生還需用大量的時間來背英語單詞、記句式語法、進行題海戰(zhàn)術等,與同畢業(yè)、就業(yè)等掛鉤的四六級英語等級考試做斗爭。各個階段漢語教育政策的欠缺,直接給學生語言文字的學習與應用帶來了不可避免的影響,如何平衡英語與漢語兩方面的學習,是高校學生所必須面對的問題。
學校在推廣普通話中所起的作用也不盡人意。調查中,認為學校經(jīng)常推廣普通話的學生比率為26.3%,偶爾推廣普通話的學生比率為25.3%;在學校是否經(jīng)常有普通話宣傳與活動的調查中,僅有25.8%的學生認為經(jīng)常有,27.5%的學生認為從來沒有過;此外,存在個別教師在教學中用方言教學、板書使用中不規(guī)范等情況。這說明,作為普通話推廣主要陣地的高校,在普通話宣傳與活動的組織中,仍有很多地方需要改進,其對語言文字的規(guī)范力度還需加強。只有在政策的廣泛宣傳與豐富多彩的活動組織中,才能營造濃厚的推普氛圍,提高人人積極參與的熱情,進而提高廣大師生的語言文字規(guī)范化意識。
德國語言學家洪堡特認為:語言仿佛是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現(xiàn),民族語言即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即民族語言,兩者的統(tǒng)一程度超過了任何人的想象[1]。一個國家的語言文字是民族的標志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它與國家、民族的民運緊密相連。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國際地位的提高,作為我們母語的漢語在國際上的影響力與日俱增,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來學習漢語,這是我們引以為自豪的,就像我國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所說的:“我認為對祖國語言的理解、欣賞、熱愛,這也是愛國主義教育。”[2]作為肩負民族文化發(fā)揚光大的當代大學生,要區(qū)分處理好英語與漢語的關系。在學好英語的同時,更要將漢語學習作為一種內(nèi)在需要的原動力,不斷加強對母語的認同感與尊嚴感,增強母語使用意識,提高語言文字應用能力。
作為語言文字規(guī)范的倡導者與引導者,高校專業(yè)教師在語言文字規(guī)范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直接表現(xiàn)就是其普通話水平的高低與文字使用能力的強弱。高校教師要大力加強語普通話水平,提升語言文字應用能力,使用普通話上課,用規(guī)范字書寫板書,為學生樹立典范。此外,學校人事部門在教師引進的過程中,需加強對引進人員的語言文字應用水平考核,并將其作為人員引進的標準之一,使引進人員不僅具有知識儲備量大、科研能力強等優(yōu)勢,同時,還具有較強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此舉可為教師在日后的教學過程中規(guī)范語言文字,使用普通話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高校要高度重視語言文字規(guī)范化工作,加強對語言文字工作的整體認識,并將其納入到日常管理工作中去,突出語言文字規(guī)范化工作的重要性與必要性。成立學校語言文字委員會、學院語言文字分委會及以班級為單位的語言文字小組,即“學?!獙W院——班級”由上而下三位一體化的語言文字規(guī)范管理與監(jiān)督機構,加強評估和檢查。校、院、班等三個層面的監(jiān)督與管理組織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在校語委統(tǒng)籌安排下,結合學校、學院、班級的具體情況,有的放矢,有效地開展語言文字規(guī)范化宣傳、指導、管理、監(jiān)督與整治工作,把語言文字規(guī)范化工作落實到實處,并將三位一體化的語言文字管理方式作為一項重要的管理制度不斷完善,并在具體的實踐中長期堅持下去。這是學校語言文字規(guī)范化工作順利進行的制度保證。
高校應切實加強語言文字規(guī)范標準的宣傳與普通話的推廣工作,利用課上授課與課下講座、報告等方式,開展形式多樣的語言文字規(guī)范化宣傳教育活動,將校園文化建設同全國普通話宣傳周結合起來,消除推普過程中重形式、走過場的心態(tài),提高師生語言文字規(guī)范意識。此外,通過廣播、報紙、網(wǎng)絡、宣傳欄、板報、電子屏等軟硬兩種宣傳方式,大力開展相關的語言文字宣傳活動,讓師生了解語言文字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增強師生對語言文字規(guī)范工作重要性認識。
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為學生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提供廣闊的校園平臺。組織學生社團,如演講與口才協(xié)會、大學生話劇社、辯論協(xié)會等,定期舉行文學鑒賞、語言表達及寫作等方面的講座與比賽,使學生在寓教于樂中受到感染與熏陶。各種社團活動的組織與開展,不僅有利于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學生整體綜合素質的形成。此外,加大對語言文字規(guī)范工作的管理力度,定期對校園公共場所的標語、海報、公告欄等用字進行檢查,掌握不規(guī)范的使用情況,并將結果上報到校語言文字委員會,由其負責部署整改的措施,并進行監(jiān)督與管理,凈化校園語言文字的環(huán)境。
語言不僅是交際工具,更是文化傳承的載體。高校應把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納入到學校教育質量管理考核范圍,將其作為本科教育培養(yǎng)目標之一列入教學計劃,并落實到課程的設置與教學實踐中去。將普通話、演講與口才、漢字書寫、大學語文等課程,列為全校的公共必修課,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普通話表達、閱讀理解、寫作等能力。同時,在相關理論的指導下,建立一個語言訓練平臺,包括普通話口語訓練、語言文字使用能力訓練等,為師生提供更多的語言能力互動機會和場所。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文字使用等語言文字綜合能力,有效地提高學生整體綜合素質。
從調查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到,高校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水平有下降的趨勢,這是多方面原因形成的,有學生自身語言文字應用能力較差的原因,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使用普通話及板書書寫時所起的消極作用,也有學校在普通話推廣與規(guī)范中所起到作用的大小有關,更有是社會大環(huán)境的影響等原因。由于是抽樣調查,其調查結果是否具有代表性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對于高校而言,加強大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這項工作任重而道遠,這也是高校必須面對和研究的一項新的、緊迫的課題。
[1]蓋曉明.漢語言文字與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J].寧波大學學報,2005(12).
[2]李行健.呂叔湘論語文教育[M].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5:5-6.
[3]俞允海.當代大學生語言文學應用能力現(xiàn)狀及其對策[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06(6).
[4]李薇.大學生語言運用能力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教育探索,2009(2).
H08
A
1674-5450(2014)01-0096-03
2013-09-03
遼寧省社會科學界聯(lián)合會2013年度遼寧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立項課題(2013lslktziwx-45)
吳希斌,男,遼寧沈陽人,沈陽師范大學講師,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碩士。
【責任編輯 楊抱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