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曉芳
初中生的生活經(jīng)歷不豐富,社會體驗更有限,接觸到的多是凡人瑣事。而多數(shù)學生的習作往往又只是一味記敘,這樣,文章難免膚淺單薄,讀來味同嚼蠟。新課標明確指出:“寫作要有真情實感,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感受、體驗和思考?!蹦敲丛鯓幼屛覀兊膶W生把真情實感融入這些凡人瑣事中,又力求能寫出一點自己的思考呢?
筆者認為,可以嘗試引導學生在俗人瑣事、小景小物上感悟到一點人類社會、自然歷史、生命成長等方面具有普遍意義的思想、道德、情感、規(guī)律……即“一粒沙里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的觀察思辨能力。把思辨的結(jié)果用簡明扼要的抒情議論穿插在記敘中,可以一語破的,揭示主旨,提升文字的質(zhì)量,增強文章的表現(xiàn)力!
筆者分三個階段做了有效嘗試,現(xiàn)舉例說明。
階段一:學習課文,豐盈情思
“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可我們一線的語文老師常常把課文視作閱讀的例子,而忽視它在習作中的范例地位。其實,只要我們多一份用心,多一點思考,也可以把教材作為習作的例子用好。
1.文末點睛。
材料一:
我曾屢次發(fā)現(xiàn),每當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喪氣時,只要記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懸崖上學到的經(jīng)驗,我便能應(yīng)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著遠在下面的巖石,而要著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達我所要到的地方。這時,我便可以驚奇而自豪地回頭看看,自己所走過的路程是多么漫長。
——《走一步,再走一步》
發(fā)現(xiàn)感悟:作者由兒時一步一步爬下懸崖,終于脫險這件小事,聯(lián)想升華到化整為零就可以解決人生路上大困難這一人生哲理,并且敘述事情與揭示哲理水乳交融。
舉一反三:只要我們從小處著筆、大處著眼,寓情于物、由物及人、由事及理,由現(xiàn)象到本質(zhì)、聯(lián)想生發(fā),就可以發(fā)掘出一個個有深意的大主題。如《紫藤蘿瀑布》“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桃花心木》“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jīng)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渡⒉健贰暗液推拮佣际锹兀€(wěn)穩(wěn)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p>
2.真情流淌。
材料二: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動——
母親??!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蔭蔽?
——《荷葉 母親》
發(fā)現(xiàn)感悟:作者由雨中一景荷葉護蓮,聯(lián)想到人生風雨中,母親對兒女的呵護,詩意地抒發(fā)對母親的贊美之情。
舉一反三:首尾呼應(yīng)式抒情。如《背影》開頭“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結(jié)尾“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洞骸烽_頭反復擬人抒寫盼春,結(jié)尾三個比喻熱情贊春。
由景(物)及人式抒情。如《白楊禮贊》:“我贊美白楊樹,就因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農(nóng)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們民族解放斗爭中所不可缺的樸質(zhì)、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
先聲奪人式抒情。如《觀舞記》開篇四個“假如”句組成排比,極力地抒發(fā)了對印度卡拉瑪姐妹舞蹈藝術(shù)的贊美,奠定濃烈的感情基調(diào)?!稘系亩臁烽_頭運用對比贊其“溫晴”的特點。
3.夾敘夾議。
材料三:
(具體事例:第一次看見果實累累的柚子樹)
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的感覺真奇妙。細細回想:在你的生命中,有多少“第一次”值得留戀?有多少“第一次”給你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
(具體事例:第一次看見十姊妹孵出小鳥)
第一次的感覺真奇妙。第一次去露營,第一次動手做飯,第一次坐火車,第一次坐飛機,第一次看見雪,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用鉛字印出來……第一次的經(jīng)驗不一定愉快,但新鮮而刺激,使人回味無窮。
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愿你珍重第一次。 ——《第一次真好》
發(fā)現(xiàn)感悟:作者由生活中尋常的第一次的經(jīng)歷竟然聯(lián)想到生命的豐富,讀到此處,突然感到文章就有了深度,平常的第一次就有了生命的厚重。夾敘夾議,顯得結(jié)構(gòu)分明,敘是基礎(chǔ),議是過渡和升華。
舉一反三:以敘為主,邊敘邊議的方法,實則是一事一議的組合,其筆法是在文章的一個一個的層次之中安排議論的內(nèi)容。如《白楊禮贊》的開頭、中間、結(jié)尾,反復出現(xiàn)對白楊樹進行抒情、議論的句子,不僅使全文的結(jié)構(gòu)分外嚴密,而且也強化了對主題的渲染?!段业睦蠋煛贰墩l是最可愛的人》開篇便以抒情、議論表達感受,揭示中心;然后每敘述一個故事,就用抒情議論之筆,穿插一段文字;結(jié)尾安排了一段文字,進行抒情和議論,進一步深化文章主題,形成一股股強烈的情感波去沖擊讀者的心田。
階段二:改寫例文,砥礪思想
優(yōu)秀文本是學生語言思維和語言智慧的磨刀石,我們可以針對學生習作情況,有針對性地對例文進行掐頭去尾,或攔腰砍斷,讓學生運用課文的發(fā)現(xiàn),補寫抒情議論句段。再與原文比較,在比較中進一步豐盈心靈,砥礪思想,精美語言。如:給材料四《走遠了再關(guān)門》,補寫議論結(jié)尾。
文中主要寫了三件事:QQ好友不等我說聲“再見”就下線,一位前輩等你走遠了才關(guān)門,我誤解了兒子不給解釋的機會讓他傷心。
學生的補寫:
走遠了再關(guān)門,小事中可以折射一個人的修養(yǎng)。
走遠了再關(guān)門,可以溫暖他人的心房。
然后出示原文:
客人走遠了再關(guān)門,是一種善;留下幾秒,聽對方把話說完,是一種善;在驕陽的炙烤下耐心等待紅燈而不搶行,是一種善;等對方先掛電話,是一種善;路面積水,司機把車速降下來,是一種善。有些善很小很小,并就那么短短幾秒鐘。然而,正是那么短短的幾秒鐘,卻能在心中氤氳起一份真情的感動。endprint
階段三:打磨習作,綻放內(nèi)蘊
學生由學習課文,獲得感性認識,豐盈心靈,對課外文章做添刪補改,在比照中砥礪思想,學習表達,就可以用稚嫩的眼睛打量世界,用探索的勇氣發(fā)出自己的聲音,就能從“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了!以一篇學生習作《那抹墨香的魅力》片段為例。原稿:
2011年7月的一個周末,在上網(wǎng)中,我無意地瞥到了一則簡短的新聞。
這則新聞很平凡,很簡單,卻深深地觸動了我:一位普通的母親吳菊萍,在一個和自己毫無血緣關(guān)系的孩子就要落地的一剎那,她緊跨幾步,張開雙臂,硬生生地接住了從10樓墜下的女童。
學生打磨時,在原作記敘后穿插了抒情議論:
不僅挽救了女童的生命,更托舉起了人間大義。她用行動訴說著母愛的偉大,母親的本能是塵世間最美的本能,母愛是一朵永不凋零的花。
這樣就由一個普通母親救女童的個例,感悟到天下母愛的偉大,彰顯了文章的力度,增強了感染力。
又如習作《登山》:
這次登黃山,使我感慨萬千的是一對父子。
上山途中,父親對兒子說:“再苦再累也要自己上,我一定不幫你!”奶聲奶氣的兒子則挺了挺胸:“再苦再累也不許你幫我—— 咱們說好了的!”
也就是在即將登上天都峰頂?shù)哪嵌巫罾щy的攀登途中,我親眼目睹了這對父子的悲壯,先是兒子摔倒了,父親伸手要扶他,滿頭大汗的兒子擺擺手,拒絕了??僧吘顾さ猛χ?,搖搖晃晃地,難站穩(wěn),父親又想伸手扶他,但卻毅然把那只手收了回來。
山很高,白云就在身邊飄,仿佛撕一片就是擦汗的手絹兒。就這樣,父子倆一步一個腳印,緩慢卻又堅定地向前走,終于,他們登上了天都峰。
我佩服那對父子。
學生小組內(nèi)批改作文時,對結(jié)尾進行了打磨。
結(jié)尾1:那對登山的父子令我肅然起敬,那是由父親的理解和兒子的堅毅畫就的最美的風景!
結(jié)尾2:那是怎樣的一種父愛呀?那愛理智而且深沉,那種愛叫作“放手”!
結(jié)尾3:即便父親是能為孩子遮風擋雨的樹,孩子也不應(yīng)是樹下柔軟的草。只有靠自己的頑強和堅韌才能經(jīng)受成長中的風雨!
結(jié)尾4:人生之旅如同登山,只有經(jīng)歷了那一步步的攀爬、一次次的跌倒,才會有登上峰頂?shù)目煲猓?/p>
前三個結(jié)尾是從父親、孩子兩個人的角度進行挖掘,結(jié)尾4是從登山這件事的角度升華,揭示親情、成長、人生的大主題。
在記敘中穿插適當?shù)氖闱樽h論,往往可以使文章內(nèi)蘊豐厚,思想深刻,但如果使用不當,不是在充分記敘的基礎(chǔ)上有感而發(fā),而是隨意點綴,或者大發(fā)議論,那就是濫發(fā)議論。同時穿插要做到緊扣內(nèi)容,銜接自然,精美動情。
(湖北省潛江市江漢油田教育集團東方紅學校;4331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