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文 魏建玲
臨床觀察顯微鏡斜視手術和傳統(tǒng)斜視手術的療效
張洪文 魏建玲
目的 臨床觀察顯微鏡斜視手術和傳統(tǒng)斜視手術的療效。方法 選取本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100例斜視患者, 按照隨機分配的方法, 將其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 每組50例, 對照組給予傳統(tǒng)斜視手術治療, 研究組給予顯微鏡斜視手術治療, 對比兩組的臨床療效。結果 經(jīng)過治療后, 研究組術中出血量、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兩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的手術時間、三級視功能恢復、眼位恢復情況與對照組對比,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斜視患者, 實施顯微鏡斜視手術治療, 具有創(chuàng)傷小、出血量少、安全性高等特點, 可有效降低并發(fā)癥,不延長手術時間, 可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斜視;顯微鏡;傳統(tǒng)手術
目前, 我國醫(yī)療環(huán)境較為復雜, 患者越來越期待治療效果。近年來, 隨著眼科手術不斷發(fā)展, 顯微鏡斜視手術治療斜視, 可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1]。作者選取山東省諸城市人民醫(yī)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100例斜視患者,其中50例患者給予顯微鏡手術治療,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現(xiàn)總結如下。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100例斜視患者, 按照隨機分配的方法, 將其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 每組50例。研究組男性24例, 女性26例, 年齡4~37歲, 平均年齡(13.2±5.2)歲;對照組男性27例, 女性23例, 年齡5~39歲, 平均年齡(12.3±4.7)歲, 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斜視類型等一般資料對比, 具有可比性(P>0.05)。1. 2 方法 術前檢查:患者入院后, 檢查患者視力與屈光介質(zhì)、眼底情況與斜視角度, 同時, 給予眼肌運動、歪頭與牽拉試驗。
手術方法:研究組給予顯微鏡手術治療, 對照組給予傳統(tǒng)手術治療。按照斜視程度、斜視類型, 實施直肌“后徙—縮短—移位—分離”, 采用保留直肌睫狀血管手術、斜視斷肌腱手術。14歲以下者, 給予全身麻醉, 14以上者, 選擇2%的利多卡因進行局部麻醉[2]。
1. 3 療效評價 治愈:術后斜視度數(shù)<±5度。有效:術后斜視度數(shù)為±5~±10度。無效:術后斜視度數(shù)>±10度。
兩組患者的手術出血量與手術時間對比:研究組術中出血量為(5.8±4.1) ml, 手術時間為(34.1±12.8) min, 每條肌肉手術時間為(14.4±3.2) min, 對照組術中出血量為(8.1±5.1) ml, 手術時間為(31.7±11.3) min, 每條肌肉手術時間為(11.8±2.5) min, 研究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研究組39例治愈、10例有效、1例無效、總有效率為97.5%, 對照組35例治愈、12例有效、3例無效, 總有效率為94.0%, 兩組臨床療效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根據(jù)傳統(tǒng)斜視手術觀念, 斜視手術是一種外眼手術, 在肉眼條件下, 可使肌肉達到勾取、分離、縫合要求, 實施顯微鏡手術, 費時又費力, 進而延長了手術時間。通過臨床實踐證明, 顯微鏡手術的術野極為清楚, 且入門較快, 操作非常準確。在本組實驗中, 兩組患者的視功能恢復情況、斜視糾正率對比,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雖然手術效果相同, 但顯微鏡斜視手術具有出血少、并發(fā)癥少等優(yōu)點。兩組患者均未出現(xiàn)鞏膜穿孔等嚴重并發(fā)癥, 在鞏膜肌肉上固定顯微鏡, 可清晰看清縫針走行, 能夠防止出現(xiàn)此類并發(fā)癥。對照組患者術后有13例患者出現(xiàn)結膜息肉, 而研究組僅發(fā)生1例。在直肌縮短手術中, 因切口正處于內(nèi)眥皺
襞兩側結膜未處于一個平面, 肌肉縮短后, 會有球結膜多出, 在肉眼下進行縫合, 若稍微不注意, 極易造成對合錯誤, 進而導致結膜息肉, 而采用顯微鏡手術進行切口縫合,可有效防止各類問題發(fā)生[3]。
作者對于顯微鏡手術體會:其一, 改良切口。顯微鏡可有效避開筋膜粗大血管、球結膜血管, 防止損害筋膜囊, 降低結膜囊腫發(fā)生率;其二, 通過顯微鏡, 可清晰反映肌纖維,充分勾取肌肉, 防止損傷肌鞘, 避免肌肉出血, 有利于防止誤勾或漏勾問題;其三, 在尋找斜肌、勾取斜肌方面, 具有巨大優(yōu)勢, 傳統(tǒng)肉眼手術, 難以尋找斜肌, 極易導致并發(fā)癥。通過顯微鏡, 可清晰看清肌纖維, 快速勾取斜肌, 便于斷腱與后徙;其四, 鞏膜表面可精確固定肌肉, 進針縫合時, 在鞏膜下需穿行可見, 而顯微鏡易于操作, 不會發(fā)生鞏膜穿孔。
[1] 楊曉然.顯微鏡下斜視矯正術.國際眼科雜志, 2010,10(4):784-785.
[2] 趙憲孟,韓二營.手術顯微鏡下斜視矯正手術的臨床療效.中華眼外傷職業(yè)眼病雜志, 2012,34(7):536-538.
[3] 陳勇,肖文星,鄒鴻,等.顯微微創(chuàng)技術治療共同性斜視的臨床療效觀察.中南醫(yī)學科學雜志, 2013,41(3):287-289.
262200 山東省諸城市人民醫(yī)院(張洪文);山東省諸城市中醫(yī)院(魏建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