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雅君
莫里斯發(fā)現(xiàn)很多貓主人“過度在乎貓的心情,卻并未下工夫好好研究自己的寵物”,
對貓的本性、欲望、需求、行為邏輯都缺少了解。于是他寫出這本書來“培訓(xùn)”愛貓人
英國著名動物學(xué)家、生物人類學(xué)家德斯蒙德·莫里斯曾因《裸猿》三部曲震動世界,就是他從行為模式上坐實了猿是人類的祖先。但很少有人知道,這位牛津博士還是個貓奴。他觀察貓已有近50年,家里一直養(yǎng)貓,每次回家,門口都有貓在等他,“有時迎接我的甚至是滿櫥柜的小貓咪”。
身為愛貓的動物學(xué)家,他不停被周圍人請教關(guān)于貓的問題。被問多了之后,他索性寫了一整本書來回答,書名就叫《貓咪學(xué)問大》。
莫里斯發(fā)現(xiàn)很多貓主人“過度在乎貓的心情,卻并未下工夫好好研究自己的寵物”,對貓的本性、欲望、需求、行為邏輯都缺少了解。他于是設(shè)置出一系列關(guān)于貓行為模式的基本問題,比如“貓咪為什么會發(fā)出呼嚕呼嚕的聲音”、“貓把捕到的獵物送到你面前,真的是想要報答主人嗎”等等,答案會讓你驚訝,但也一定會把你培訓(xùn)成喵星人更稱職的人類仆從。
在第一章,莫里斯就告訴讀者:家貓即使成年,也依然保持幼貓心態(tài)。這也是現(xiàn)代家貓和其8000年前的野生祖先相比,最大的不同。
這現(xiàn)象的背后是數(shù)個世紀(jì)以來貓飼主的選擇。“孩子氣”重的貓不但更迷人貼心,能滿足人被依戀被喜歡的需求,也更容易掌控,它們會把人類的家當(dāng)成自己的窩,即使外出游蕩也會記著回來,不容易走丟。
盡管如此,家貓骨子里的野性并未消失。如果離開人的照顧,家貓所生的幼貓長大后會像全然野生的一樣未經(jīng)馴服。
在野生環(huán)境中,貓一旦成年,父母就會趕它離開,逼它獨立生活。從此以后,父母、兄弟姐妹也不再是它的親人,而變成跟它搶奪地盤和交配對象的競爭對手。
但家貓不會經(jīng)歷野貓的這種“心理斷奶期”。人類會持續(xù)給它提供食物、幫它清潔、陪它玩耍。不再有獨立生活必要的家貓就像小飛俠彼得潘一樣,內(nèi)心永遠是個小孩。
這些“彼得潘”們會把人類主人當(dāng)成貓媽媽,用幼貓?zhí)赜械男袨榱?xí)慣向主人撒嬌。你可以在很多方面發(fā)現(xiàn)這種跡象。
比如很多成年的家貓會貼到你身邊,躺下求你撫摸。這是因為對貓而言,被撫摸和被舔感受類似。而在幼貓初生期間,母貓會一再舔幼貓。孩子氣的成貓于是會很期待主人的手,像貓媽媽的舌頭一樣,梳理它的毛發(fā)。被摸舒服的時候,貓還會對著主人打呼嚕。這也是幼貓在接受母親哺乳時會有的舉動——它們用心滿意足的呼嚕聲告訴媽媽自己順利喝到了乳汁。
貓跟主人在一起,有時會把尾巴豎直成小旗桿一樣。如果主人不想讓貓失望的話,最好哄哄它。因為豎尾巴也是貓咪求照顧的招牌動作。本來這是幼貓求母貓?zhí)蛩ü?,幫它順利排便的動作,后來就演變成幼貓呼喚母貓的姿勢。貓對你豎尾巴的潛臺詞其實是“媽媽,過來陪我”。
在成貓身上,最明顯的“幼兒行為”是四腳輪替在人身上踩踏。這其實是幼貓吃奶的方法,通過推踩母貓乳房,刺激母貓分泌乳汁。長大后的貓?zhí)稍谥魅藨牙铮蚴浅灾埣Z感覺溫暖幸福時,就會下意識地做出“踩奶”舉動。
更好玩的是,不少貓見到主人進門時,會前爪離地、站起來朝主人打招呼。這是由于它想按照貓族相互問候的方式,和人“頭碰頭”。這也是小貓向貓媽媽打招呼習(xí)慣的延續(xù)。母貓看到小貓這樣蹦時,會低頭配合。
很多時候,貓之所以會蹭我們的腳或向下伸出的手,是因為它們把那當(dāng)成碰頭的替代之選。有些聰明又主動的貓,甚至?xí)氤銎渌k法實現(xiàn)碰你頭的愿望。比如它們會趁你伏案工作時,爬上椅子再跳到桌子上,借助高的地勢,用貓頭蹭你,如果你此時合作地送上額頭,貓會格外開心。
貓不僅會把主人當(dāng)成它的媽媽,也會把主人當(dāng)成它的孩子。
最顯著的證明是不少主人都收到過貓送的禮物,比如半死不活的老鼠、碩大的蜘蛛、咬斷翅膀的小鳥……
貓之所以這么做,是因為經(jīng)過長時間觀察,它憂傷地發(fā)現(xiàn)主人是個無可救藥的糟糕獵人。在這些時刻,它干脆把主人視為自己的幼貓。如果幼貓不懂得如何抓捕和食用獵物,貓爸媽必須身體力行做好示范。當(dāng)貓把自己抓到的獵物丟到你面前時,它的叫聲翻譯出來其實是“孩子,你要跟我學(xué)著點打獵啊”。
莫里斯在書里特別提到,最常把獵物帶回家并將這禮物送給主人的,通常是結(jié)扎過的母貓。它們沒有自己的幼貓,很容易把朝夕相處的人類當(dāng)成育兒對象。
有的貓甚至?xí)阎魅水?dāng)成親密愛人。
作家朱天心在《獵人們》里就曾寫過一只叫“辛辛”的貓對她的愛意舉動:“他常常趁我坐得低低地埋首書報時,從高處探手探腳爬到我頸間,兩手環(huán)抱住我的頭,在發(fā)叢中嗅嗅啃啃,想起來時對我耳朵吹熱氣,又或一手勾住我頸子試圖咬我咽喉,我又癢又痛不好拒絕地躲閃著,悶笑出眼淚來?!?/p>
按照莫里斯的解釋,辛辛咬朱天心咽喉其實算是一種“愛的襲擊”—— 公貓在交配時,會趴到母貓背上,輕咬母貓后脖,讓母貓不要亂動以便順利交歡。
養(yǎng)過貓的人都領(lǐng)教過貓的甜蜜黏人。它會用軟軟的身體在你腿邊磨來蹭去,用圓圓的頭頂你,用小爪子輕撓你,用毛茸茸的尾巴環(huán)繞你,輕易就贏得你的心。
不過對貓而言,它這樣做并不是簡單地想賣萌撒嬌。
貓身體的很多部位都有分泌氣味的汗腺,當(dāng)貓蹭人時,其實是把自己額頭、嘴唇、尾巴、爪子上腺體散發(fā)出的氣味標(biāo)記在你身上。它內(nèi)心想的是,“你是我的,你是我的……”
貓還會用身體蹭家里物品。因為它強大的嗅覺讓它在物品上聞到你的氣味。那些氣味無聲地告訴貓,這是你的領(lǐng)土。而在貓心里,你倆是一家人,你的東西自然也有它的一份,家里的物品上怎能只有你的氣味,沒有它的氣味呢,它必須得用氣味給物品們也蓋戳。
說白了,它是在用氣味刷存在感。身處一個彌漫著自己和家人氣味的環(huán)境,貓會感覺放松和安全。
這也可以解答很多貓奴心頭的疑惑——為什么自己越喜歡、越常用的東西,貓越愛觸碰抓撓。
有人為此特意去寵物店買昂貴的貓抓柱,小心翼翼地往里頭塞貓薄荷,希望能借它轉(zhuǎn)移貓的注意力。但即便這樣,通常也會大失所望,因為貓很快就對貓抓柱不理不睬,回頭繼續(xù)撓主人的愛物。
德斯蒙德·莫里斯在書里建議,為此困擾的養(yǎng)貓人可以試著在貓抓柱外面套一件自己原來常穿的舊運動衫,這樣或許能更長久地吸引貓。
如果還不行,你就像作家蒙田那樣調(diào)侃自己算了:“天知道是我的貓在消遣我,還是我在消遣我的貓?!?p>
也許因為寫作者和貓一樣都是獨行俠,許多大作家都是貓奴,愛貓,迷貓,為貓作傳。
《貓啊,貓》
陳子善 編
山東畫報出版社
2004年6月
?28.00元
諸多愛貓人寫的養(yǎng)貓、寵貓、飼貓故事。作者都是名家,如魯迅、鄭振鐸、冰心、豐子愷、老舍等等。
《獵人們》
朱天心 著
新星出版社
2012年9月
?29.00元
《獵人們》是朱天心的經(jīng)典文集,描述了她及家人與貓族共處的生活。作者筆下的貓不是專業(yè)賣萌的寵物,而是獨立自在的“獵人”。
《特別的貓》
[英] 多麗絲·萊辛 著
浙江文藝出版社
2008年3月
?28.00元
2007年諾貝爾文學(xué)獎得主多麗絲·萊辛的非虛構(gòu)類代表作。愛貓成癡的大師在書里講述了從非洲到英倫,遇到的那些讓她歡欣也讓她憂愁的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