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林光,謝敬佩,邵星海,李 炎,王愛琴
(河南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河南洛陽471023)
近年來,國內(nèi)外的一些學者利用原位反應法制備出了鐵基復合材料[1-2]。但是他們制備的大多是整體復合材料,這種材料雖然耐磨性有所提高,但韌性明顯降低,并且成本較高、回收困難。在實際應用中,零件的使用壽命主要取決于其表面層的耐磨性[3]。因此,理想的零件組織應該是零件表面層含有相當數(shù)量的增強相顆粒,而其母體仍保持原有的組織和成分,從而使零件表面具有高的耐磨性,而本體仍保持較高的強度和韌性。通過鑄滲工藝,在中碳鋼表面得到一層耐磨的高鉻鑄鐵鑄滲層,具有以上理想零件組織[4-6]。盡管高鉻鑄鐵鑄滲層在常溫下具有很高硬度和良好耐磨性,但是高鉻鑄鐵存在熱疲勞抗力差和脆性大等不足,在高溫工作環(huán)境下硬度顯著下降,耐磨性能顯著下降,工作后的磨損破壞仍然非常嚴重。相關文獻報道將WC、TiC等增強顆粒加入到高鉻鑄鐵鑄滲層中,進一步提高了表面合金的耐磨性[7-8]。但是將納米粒徑的增強顆粒加入到鑄滲層的研究鮮有報道。
納米材料由于具有獨特的機構(gòu)特征(納米晶粒及高濃度界面),以及表現(xiàn)出的一系列與常規(guī)材料有著本質(zhì)差異的理化及力學性能,使得納米材料的研究成為目前材料科學研究的熱點[9]。納米TiC顆粒具有硬度高、熔點高、化學穩(wěn)定性好、高模量、與金屬的膨脹系數(shù)小等特點?;谝陨峡紤],本文采用普通的砂型鑄滲工藝在ZG35表面制備納米TiC-高鉻鑄鐵鑄滲層,并對其顯微組織和力學性能進行了研究。
試驗材料選用ZG35作為基體金屬,合金粉采用納米TiC(合肥開爾納米有限公司生產(chǎn))和40~100目高碳鉻鐵粉末,硼砂作為溶劑,酚醛樹脂作為黏結(jié)劑,酒精作為調(diào)和劑。將高碳鉻鐵粉、硼砂和酚醛樹脂在攪拌機上充分混合后用酒精調(diào)和成糊狀,作為鑄滲劑1;將加入納米TiC的高碳鉻鐵粉(高碳鉻鐵粉中TiC質(zhì)量分數(shù)為1%)、硼砂和酚醛樹脂在攪拌機上充分混合后用酒精調(diào)和成糊狀,作為鑄滲劑2。將鑄滲劑涂層編號后分別涂于砂型內(nèi)壁,點燃烘干后用1580℃的ZG35金屬液澆鑄。冷卻成型后得到具有5~6 mm厚的鑄滲層。
在鑄件的窄道區(qū)域取樣,線切割加工成10 mm×10 mm×10 mm方塊試樣和10 mm×10 mm×0.5 mm(在鑄滲層中取樣)薄片試樣用于顯微組織分析。將方塊試樣磨平拋光用王水腐蝕后,在配有能譜儀(EDAX)的JSM-5610LV掃描電鏡(SEM)下進行分析;將薄片試樣制備成厚度為50μm以下的φ3 mm透射試樣,進行離子減薄之后在JSM2100高分辨透射電子顯微鏡下觀察。將方塊試樣進行正火處理(870℃下保溫1 h后空冷),使用HV-1000型顯微維氏硬度計測量其硬度,載荷為5 N,并進行耐磨性測試。
耐磨性能在ML-100型磨料磨損實驗機上進行。試樣為φ6 mm×20 mm銷形試樣,配副材料選擇240目的水砂紙,加載荷0.35 MPa,每個試樣磨損20個回程。磨損螺旋線S由下式計算:
得出0.5個回程的滑動距離S,最終求得每個試樣的滑動距離為754.2 m。試驗進行前對每個試樣進行3 m in預磨,以磨平、磨光端面為標準。磨損試驗前后,將試樣取下在酒精中用超聲波清洗5 m in,干燥后在感量為0.1 mg的光電天平上稱量出試樣的磨損質(zhì)量損失。每種成分測量3個試樣,并求出質(zhì)量損失平均值作為該種成分試樣的抗磨粒磨損性能指標。
圖1為試樣結(jié)合界面處SEM像和能譜線掃描圖。圖1a中,A區(qū)為ZG35鋼,C區(qū)為鑄滲層,在兩者之間有一個寬25μm的過渡層(見圖1a中B區(qū)),結(jié)合界面犬牙交錯。由圖1b和圖1c可以看出:合金粉末中的鉻元素跨越結(jié)合界面向鋼液中擴散,鋼液中的鐵元素跨越結(jié)合界面向合金粉末中擴散,結(jié)合界面處Fe、Cr元素呈現(xiàn)明顯的濃度差。這說明結(jié)合界面處的熱作用較強烈,涂敷層中的合金顆粒在熱作用下熔化、擴散并被鋼液稀釋,并與鋼液互滲從而在結(jié)合界面處產(chǎn)生明顯的過渡層。通過分析可知:ZG35與表面的鑄滲層呈良好的冶金結(jié)合。
圖1 結(jié)合界面處SEM像和能譜線掃描圖(A為ZG35鋼,B為過渡層,C為鑄滲層)
圖2為鑄滲層組織SEM像。圖2a和圖2b分別為鑄滲劑中不添加納米TiC和鑄滲劑中添加質(zhì)量分數(shù)為1%的納米TiC的鑄滲層組織放大200倍后的SEM像。由圖2可看出:當不添加納米TiC時,組織晶粒較大,碳化物網(wǎng)狀分布較為集中;當鑄滲劑中加入質(zhì)量分數(shù)1%納米TiC時,組織達到一定程度的細化,碳化物網(wǎng)狀分布較為分散。這主要是由于納米TiC顆粒屬于硬質(zhì)點,其穩(wěn)定性好,熔點高達3200℃,高熔點的納米顆粒在鑄滲過程中隨著合金元素的擴散,以固態(tài)顆粒形態(tài)分散于金屬液中。納米TiC顆粒作為硬質(zhì)形核質(zhì)點加快了低碳低鉻區(qū)域的凝固,使得低C低Cr濃度區(qū)域和高C高Cr濃度區(qū)域間的元素擴散受到了抑制,共晶成分的區(qū)域增大,因此,碳化物的數(shù)量增多。同時,納米顆??勺鳛橥鈦懋愘|(zhì)形核,促進了共晶液相大量的非均勻形核并抑制了晶粒的長大。因此,可認為納米TiC能夠起到細晶強化作用,促進碳化物的均勻析出。
細晶強化實質(zhì)上是晶界強化。晶界是位錯運動的障礙,晶界面積愈大,鋼的強度愈高;晶粒尺寸愈細,晶界面積愈大,即平均晶粒尺寸愈細,鋼的強度愈高。提高晶界本身的強度,也會導致鋼強度的提高。細晶強化的理論基礎是Hall-Petch公式[10]:
式中,△σG為屈服極限;σ0為晶格摩擦力;d為晶粒直徑;ky為與材料有關的參數(shù)。
圖2 鑄滲層組織SEM像
Hall-Petch公式認為結(jié)構(gòu)鋼材的主要強化機制是細晶強化。材料的屈服強度取決于使位錯源運動所需的力、位錯網(wǎng)給予移動位錯的阻力和晶界對位錯的阻礙大小。晶粒越細小,晶界就越多,障礙也就越大,需要加大外力才能使晶體產(chǎn)生滑移。所以,晶粒越細小,材料的屈服強度就越大。
圖3為ZG35與鑄滲層結(jié)合界面區(qū)的透射電子(TEM)像,圖3中箭頭所指為結(jié)合界面,結(jié)合界面兩側(cè)分別為ZG35區(qū)域和鑄滲層區(qū)域,對結(jié)合界面和鑄滲層區(qū)域進行EDAX分析,結(jié)果如表1和表2所示。由表1和表2可看出:結(jié)合界面處與鑄滲層均有Ti的存在,這說明有納米TiC顆粒的分布。而且納米TiC更趨向于分散在界面上(界面處Ti原子分數(shù)為0.31%,高于鑄滲層側(cè)的0.21%),其活性有助于提高鑄滲的效果。
圖3 結(jié)合界面TEM像
表1 結(jié)合界面處EDAX分析
表2 鑄滲層EDAX分析
對鑄滲層中的基體進行TEM分析,結(jié)果如圖4所示。通過電子衍射花樣標定可知:鑄滲層基體為奧氏體,奧氏體中的黑色顆粒為納米TiC。納米TiC顆粒作為第二相粒子彌散分布于奧氏體基體中,使奧氏體晶格發(fā)生畸變,從而使鋼的硬度和強度得到提高,起到彌散強化作用。
圖4 鑄滲層基體的TEM像和電子衍射花樣的標定
鑄滲層厚度宏觀測定為5 mm左右,圖5為鑄滲層至ZG35區(qū)的硬度測試結(jié)果。由硬度測試結(jié)果可以看出:從鑄滲層表面到ZG35區(qū),鑄滲層的硬度為600HV~730HV,呈先增后減趨勢。ZG35區(qū)的硬度為200HV左右,結(jié)合界面處硬度為420HV左右。分析鑄滲層至ZG35區(qū)的顯微硬度變化規(guī)律的原因是:鑄滲層表面靠近型壁,型壁具有極冷作用,合金粉末未能被鋼液余熱完全融化,鑄滲效果稍差,因而硬度稍低;距離結(jié)合界面2~3 mm處,合金粉末濃度適合且完全融化,鑄滲效果最好,形成碳化物硬度最高;越靠近結(jié)合界面處的合金粉末被鋼液稀釋程度越大,形成的碳化物硬度緩慢降低。鑄滲層的硬度明顯高于ZG35,這是由于高碳鉻鐵粉(主要組成為鐵鉻碳化物)融化分解后在鑄滲層中形成大量高硬度的碳化物。過渡區(qū)硬度(430HV左右)介于鑄滲層和ZG35之間。加入1%納米TiC后,鑄滲層的硬度提升不明顯。
兩種材料的耐磨性測試可知:在基材完全相同的情況下,添加1%納米TiC鑄滲層的磨粒磨損量為0.142 0 g,未添加納米TiC鑄滲層的磨粒磨損量為0.122 0 g,添加1%納米TiC鑄滲層的磨粒磨損性能比未添加納米TiC鑄滲層的磨粒磨損性能提高了約14%。原因分析如下:(1)納米TiC使碳化物晶粒得到細化,且分散更為均勻,起到細晶強化的作用,從而使耐磨性提高;(2)納米TiC彌散分布于奧氏體基體中,作為硬質(zhì)耐磨質(zhì)點,提高鑄滲層的耐磨性能。
(1)ZG35鋼的表面通過鑄滲形成一層鑄滲層,鑄滲層與基體材料呈冶金結(jié)合,實現(xiàn)了局部合金強化,鑄滲層組織致密,無顯微缺陷,提高了材料的局部表面層的使用性能。
(2)納米TiC趨向于分散在ZG35與鑄滲層的結(jié)合界面上,并作為第二相粒子彌散分布于鑄滲層基體中。納米TiC對鑄滲層的強化作用主要是納米TiC的細晶強化。
(3)鑄滲層的硬度變化趨勢為:從表面向結(jié)合界面,先升高后降低,在距離表面2~3 mm處達到最大。添加1%納米TiC的試樣與不添加納米TiC的試樣相比,鑄滲層硬度略有提高。
(4)耐磨性試驗結(jié)果表明:添加1%納米TiC鑄滲層材料的磨粒磨損性能比未添加材料的磨粒磨損性能提高了14%。這是由于納米TiC顆粒的細晶強化與彌散強化和對碳化物形態(tài)的改善綜合作用的結(jié)果。
[1] 嚴有為,魏伯康,林漢同,等.Fe-Ti-C熔體中TiC顆粒的原位合成及長大過程研究[J].中國有色金屬學報,1999,35(2):9-12.
[2] A lexander K P.Ceramic Composites with a Ductile Ni3A l Binder Phase[J].Scripta Materialia,1996,35(5):243-247.
[3] 李建明.耐磨與減磨材料[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87:1-194.
[4] 沈蜀西,李維民.鑄滲機理與改善鉻鑄滲層質(zhì)量的研究[J].鑄造技術,1995(2):43-47.
[5] 賈利曉,陳躍.鑄滲技術及其研究進展[J].鑄造技術,2003(3):170-171.
[6] 謝敬佩,郭正,邵星海,等.納米TiN增強導衛(wèi)板鑄滲層的組織研究[J].河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33(5):1-3.
[7] 王書利,王愛琴,謝敬佩,等.WC-高鉻鑄鐵鑄滲層的組織與性能研究[J].鑄造,2011,60(2):192-194.
[8] 林素梅.TiC顆粒增強金屬基復合材料的研究進展[J].化工與材料,2009(4):34-35.
[9] 張立德,牟季美.納米材料與納米結(jié)構(gòu)[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
[10] Peteh N J.The Cleavage Strength of Polyerystals[J].Journal of the Iron and Steel Institute,1953,174: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