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林枝
(湖南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151)
每所學校都會定期開展對教師工作的考核評價,高職院校也不例外。但是考核結果公布后,大部分教師都會表現出不滿的情緒。 這充分說明考核教師指標、方法和過程還存在很多問題。通過數據分析認為,目前高校教師考核評價存在三個問題:指標體系構建不合理、 考核評價過程不公正和考核結果反饋有效性較差,其中指標系構建不合理最為嚴重[1]。
個人認為不合理的指標主要包括:教師電話不通或無人接聽,24 小時內沒有回撥電話會被扣分并納入期末考核;教師未完成招生指標會被扣分,納入期末考核并扣發(fā)部分崗位津貼;教師需要聯系就業(yè)單位;教師需要兼任班主任工作才能評職稱等。還有些學校在考核過程中,過分強調教師科學研究能力,而忽視了教學效果的評價[2]。
要正確合理地考核高職院校的教師,首先應明確高校教師的考核內容。 《高等教育法》第51 條規(guī)定,教師考核的內容是從職業(yè)道德、業(yè)務水平和工作實績等方面進行。 其中包括:教師的教學水平、科學研究能力、學術論文、著作的成績,整理或編譯資料、教材,實驗工作取得的成績或成果以及對學生的關心等;考核方法是在平時考察的基礎上實行定期考核, 一般每學年或每學期進行一次。
由《高等教育法》可知,對教師的考核應主要集中在教師的教學水平、教科研能力和對學生的關心等方面,而不包括招生就業(yè)工作,班主任工作等。
由前所述,教師的考核主要集中在教師的教學水平、教科研能力和對學生的關心等方面。 因此,對高職院校教師的考核可采用對以上幾個方面量化記分的方式進行。 假定教師考核總成績?yōu)?00 分,教學水平考核占教師考核總成績的80%,教科研能力考核占教師考核總成績的10%, 對學生的關心考核占教師考核總成績的10%。不同院??筛鶕陨戆l(fā)展階段和特點,確定各部分占考核總成績的比例。
高職院校對教師考核的記分點可參照以下幾方面進行。
教師的教學水平考核主要采用同行測評、督導測評和學生測評三者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綜合考核。 同行測評占教學水平考核總成績50%,督導測評占教學水平考核總成績20%,學生測評占教學水平考核總成績30%。
同行進行教師教學水平測評主要以教研室組織老師相互聽課的方式進行。 幾乎每所學校都規(guī)定了教師每周集中開會和學習的時間, 因此每學期教研室可以隨機組織本教研室的老師相互聽課, 或者隨機組織3 個左右老師在沒課的時候聽教研室其他老師的課堂授課,并在聽課記錄本上記錄相應的分數。 每學期每個老師聽課和被聽課的次數不少于4 次, 取4 次平均分為同行測評成績。
督導進行教師教學水平測評主要由系部和學校督導采用隨機查課、聽課的方式進行。 每所學校都有教學督導,教學督導一方面檢查教師有沒有按時到課堂上課, 另一方面檢查教師授課效果。 教師如果被查到沒按時上課或提前下課等違犯正常工作制度的,該教師的教學水平考核認定為不合格。 授課效果根據督導隨機聽課所記成績決定, 每學期每位教師被督導聽課的次數不少于1 次,由督導系統(tǒng)人員統(tǒng)籌安排。 取全學期所有督導成績的平均分為督導測評成績。
學生進行教師教學水平測評可采用按月度或學期在校園網上提交測評問卷的方式進行。 每月度的最后一周或每學期的最后一周,學生在校園網上對任課教師進行網上測評。 去掉參與測評任課教師學生成績中的前10%最高分和后10%最低分,余下中間80%的學生成績求平均分即為學生測評成績。
教學水平考核總成績由上述三項成績求得。 但是當其中任何一項嚴重偏離另外兩項時(如有兩項成績是80 分以上,而一項是60 分以下; 或一項是80 分以上, 而另外兩項是60 分以下),采用不可采信制度,嚴重偏離項成績不用于求總成績。 并按如下方法重新計算教學水平考核總成績。 方法一是將嚴重偏離項記分比例按比例分配給另外兩項重新計算; 方法二是縮小或擴大計算樣本;方法三是重新組織考核。
教師的教科研能力考核主要考核教師在每學期或學年主持或參與的教科研項目、 公開發(fā)表的教科研論文或出版的教材和主持或參與的實驗室建設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核。 高職院校教師主要精力集中在課堂授課,可以相對淡化教科研能力的考核。因此教科研能力考核在高職院校教師考核中占的比重較低,只有10%。該部分可采用直接記分的方式進行,最多計10 分。對各級各類教科研項目、論文和教材可參照以下的計分方式。
主持院廳級教科研項目、主編院級教材、在職業(yè)院校期刊上發(fā)表論文等, 每項計1 分。 參與以上項目, 根據排名每項計0.1—0.5 分;主持省級教科研項目,每項記5 分。 公開出版省級規(guī)劃教材、在省級期刊上發(fā)表論文等,每項計3 分。 參與以上項目,根據排名每項計0.5—1 分;主持國家級科研項目,每項計10分。 公開出版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在國家級期刊上發(fā)表論文等,每項計5 分。 參與以上項目,根據排名每項計0.5—2 分。
將以上計分累加后直接計入教師考核總成績中。 該部分成績超過10 分的按10 分計算。
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 雖然高職院校的學生幾乎全部都是成年人,能獨立照顧自己,都已形成基本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但是專職教師在課堂上甚至課后同樣應該對學生的學習、 生活和情感給予關心和照顧。 對學生有突出關心表現的教師,應該給予表揚、獎勵,在教師考核中應該有所體現;同樣對學生漠不關心,上課不注重學生情感的教師應給予批評教育,應該在教師考核中有所體現。 具體可參照下面的方式進行考核:
在課堂上積極主動關心學生學習,積極幫助后進生,每個月都有到學生寢室和學生談心的教師,受到學生、系部和學校好評的教師在教師考核中給予1—5 分的加分;積極參與學生協會工作,得到學生肯定的協會教師,在教師考核中給予2—5 分的加分;帶領學生參加學院、省級、國家級競賽的教師,根據所拿獎項的級別在教師考核中給予2—10 分的加分。
根據以上三大部分的成績,計算出總成績,即得教師學期和學年度的考核成績。
教師考核工作是每所學校定期進行的一項對教師教學能力、科研能力和對學生的關心程度等的綜合測評工作。每所學校都可根據自己的辦學情況、 辦學對象和辦學水平制定合理的考評制度和量化指標。就高職院校教師考核來說,要結合高職教育人才培養(yǎng)模式對教師的要求,設計出以學生為本位,以職業(yè)教育為導向的考核機制,才能充分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從而推動高職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3]。文中所提出的高職院校教師工作考核評價方法和指標是根據《高等教育法》第51 條規(guī)定的相關內容制定的,對高職院校的教師考核工作具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1]陸慧,張瑜.高校教師考核評價現狀調查與問題分析(J).中國電力教育,2013(28):184-186.
[2]王志坤.高校教師工作考核評價體系與評價方法的探索(J).中國西部科技,2013(5):124-125.
[3]李校紅.高職院校教師績效考核研究綜述(J).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1(1):104-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