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紅河州第四人民醫(yī)院(661699)李永華
大腸息肉經(jīng)內鏡下高頻電切術后出血率約1%[1],為預防術后的出血,術前預先用金屬鈦夾鉗夾長蒂息肉的蒂部; 而對于廣基或側向發(fā)育型息肉, 在息肉切除后用鈦夾封閉創(chuàng)面。我科自2012年1月以來,采用內鏡下金屬鈦夾防止息肉電切出血治療大腸息肉102例,取得滿意效果,現(xiàn)將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對2012 年1月~2013 年12月我科大腸息肉患者行無痛結腸鏡下息肉切除術,其中男60例,女42例,年齡最小5歲,最大78 歲。切除的息肉鏡下直徑為0. 5 ~3. 5 cm,38 例為有蒂息肉,31例為亞蒂息肉,33例為廣基息肉,1~2枚69例,3枚以上33例。
1.2 方法 采用日本Olympus型號為CFQ260A1的電子結腸鏡,經(jīng)檢查發(fā)現(xiàn)息肉后,使用型號為HX-110QR的可旋轉式鈦夾持放器,安裝OlympusHX-610- 135或HX- 610-135L型金屬鈦夾,經(jīng)內鏡活檢孔插入鈦夾持放器,對準息肉長蒂收緊并釋放鈦夾(1~3枚);若為廣基或側向發(fā)育型息肉,先用高頻電凝電切術切除息肉,然后采用上述方法用鈦夾(1~ 4枚)封閉創(chuàng)面。觀察無出血后,用抓持鉗、異物網(wǎng)籃或負壓吸引方法取出息肉, 送病理檢查。
內鏡直視下應用金屬鈦夾和高頻電凝法結合治療大腸息肉,成功切除102例患者的176枚息肉。每例患者使用鈦夾數(shù)1~ 4枚,102例共使用208枚,平均2.04枚。全組無出血、穿孔等并發(fā)癥, 術后1個月復查內鏡,金屬鈦夾已完全脫落,創(chuàng)面愈合良好, 治愈率100%。
3.1 術前護理
3.1.1 心理護理 首先向患者及家屬講解手術目的、方法和治療意義,讓其了解內鏡直視下采用金屬鈦夾配合高頻電凝法切除大腸息肉,具有創(chuàng)傷小、安全性高、療效好的優(yōu)勢[2],即不用外科手術就能完成息肉切除,從而減少患者緊張、恐懼心理,使其能夠積極配合治療。
3.1.2 胃腸道準備 術前常規(guī)做胃腸道準備以保證視野清晰。具體方法是: 術前一天清淡少渣飲食,手術當天早晨禁食早餐,口服33%硫酸鎂100ml,對于便秘者,手術前1h再用生理鹽水800~1000mL灌腸2次, 均達到滿意效果。禁用甘露醇或山梨醇類瀉藥, 因其進入腸道后經(jīng)細菌分解發(fā)酵會產生氫氣和甲烷等易燃性氣體,手術時遇電火花可發(fā)生爆炸意外而致命[3]。
3.2 術中配合與護理
沒有護士的默契配合,醫(yī)生的操作難于完成。無痛下內鏡檢查發(fā)現(xiàn)息肉后,若為長蒂息肉,護士應迅速把預先安置好金屬鈦夾的持放器從活檢孔插入,在直視下伸出鈦夾并張開至最大,調整好鈦夾角度,鉗夾時應注意鉗夾的準確性及速度。鉗夾成功后用圈套器在夾子外端 (近息肉側 )套牢息肉,再以高頻電(電流輸出功率30~ 35W)將息肉切下。若為廣基或側向發(fā)育型息肉,先用高頻電切除息肉,然后采用上述方法用鈦夾封閉創(chuàng)面。注意觀察電切部位有無出血、穿孔等并發(fā)癥。同時還應注意觀察患者的面色、生命體征、腹部情況等,發(fā)現(xiàn)異常情況立即報告醫(yī)生,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證治療順利進行。
3.3 術后護理
3.3.1 一般護理 術后一般禁食 6~ 8 h,如無異??蛇M軟而少渣飲食,1周內忌食粗纖維、生硬、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3.3.2 并發(fā)癥的觀察與處理 注意觀察患者面色、血壓、脈搏、嘔吐物或大便的顏色、性質及量,以及有無腹痛、腹脹及鈦夾脫落等情況。
3.4 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合理飲食、休息的重要性,說明飲食不當和過早活動、用力排便、咳嗽及其他增加腹壓的活動,均會導致鈦夾強行脫落后出血[4]。
內鏡下金屬鈦夾防止大腸息肉電切出血具有療效高、創(chuàng)傷小、適應范圍廣、并發(fā)癥少的優(yōu)點,而手術前、后的護理措施及術中醫(yī)護人員的默契配合、熟練的操作技巧是治療獲得成功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