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海生
(安化縣人民醫(yī)院 湖南 益陽 413500)
慢性阻塞性肺疾?。–OPD)合并呼吸衰竭常應用無創(chuàng)正壓機械通氣(NIPPV)治療,其操作相對簡單,對各種病因引發(fā)的不同程度呼吸衰竭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納洛酮拮抗和逆轉(zhuǎn)中樞性呼吸抑制。本研究采用納洛酮聯(lián)合無創(chuàng)正壓機械通氣治療效果顯著,現(xiàn)將結(jié)果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本研究選取的112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均于我院2011年3月~2013年4月期間收治,入院后經(jīng)臨床常規(guī)、實驗室、影像學等檢查病參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會2007年修訂)和Ⅱ型呼吸衰竭診斷標準確診[1]。將112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56例,對照組中男性39例,女性17例,年齡46~83歲,平均年齡64.8±13.5歲,病程8~24年,平均病程11.4±2.7年;治療組中男性36例,女性20例,年齡47~82歲,平均年齡65.7±12.9歲,病程6~23年,平均病程10.5±2.7年。兩組患者在性別構(gòu)成比、年齡、病程等基線臨床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分組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其家屬在知青下簽署相關協(xié)議,自愿參與本次研究。
1.2 治療方法:2例患者入院后給予常規(guī)吸氧、解痙、祛痰平喘、抗感染和維持水、電解質(zhì)和酸堿平衡以及營養(yǎng)支持等綜合治療[2],根據(jù)患者病情合理給予糖皮質(zhì)激素,痰液量大患者進行吸痰。隨后均使用DPAP25Pro型BiPAP呼吸機采用經(jīng)面(鼻)罩雙水平氣道正壓(BiPAP)機械通氣,選擇S/T模式,初始吸氣壓為4~8cmH2O,逐漸增加直到患者呼吸困難明顯改善,頻率減慢以及患者可耐受位置,最大可達20cmH2O,呼氣壓力(EPAP)為4~6cmH2O,維持血氧飽和度(SaO2)≥90%,2~4h/次,3~4次/d,每天治療時間≥8h。治療組56例患者加用納洛酮,首劑為0.8mg,加入到20ml生理鹽水中靜脈推注,維持劑量為4mg/d,將其加入到250ml生理鹽水中緩慢持續(xù)靜脈滴注,連續(xù)應用3d。
1.3 療效評價方法:顯效:患者經(jīng)過2d治療后精神、神經(jīng)癥狀消失,紫紺消失,呼吸困難明顯緩解,臨床指標恢復正常;有效:治療2d后患者精神、神經(jīng)癥狀消失,紫紺明顯減輕,呼吸困難有所緩解,臨床指標有所改善未恢復到正常水平;無效:為達到上述有效標準,甚至惡化需行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3]??傆行剩斤@效率+有效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本研究采用SPSS18.0軟件包對所得的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χ2檢驗,檢驗標準α=0.05,P<α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肺功能和血氣分析改善情況:兩組患者治療后肺功能(FEV1、FEV1/FVC)和動脈血氣指標(PH、PaO2、PaCO2)明顯改善(P<0.05),治療組改善情況更為明顯(P<0.05);詳見表1。
2.2 療效分析: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4.64%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36%(P<0.05),見表2;兩組均為發(fā)生嚴重的不良反應。
BiPAP呼吸機的基本通氣模式為PSV+PEEP即壓力支持通氣+呼氣末正壓,可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提供IPAP以及EPAP兩種輔助通氣壓力水平[4],在呼氣時設置合理的IPAP能有效的降低或者克服氣道阻力,增加肺通氣量,減輕呼吸功耗以及氧耗量,有效緩解呼吸疲勞。呼氣時較低的EPAP時較低EPAP則可有效地抵消內(nèi)源性PEEP,避免發(fā)生支氣管塌陷、萎縮,減少功能殘氣量以及CO2在肺泡內(nèi)潴留,緩解肺水腫程度,促進患者充分呼吸,排除CO2。另外,其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BiPAP通氣操作簡單、微創(chuàng)、安全且療效顯著等優(yōu)勢被廣泛應用于臨床治療呼吸衰竭。納洛酮能有效解除患者中樞神經(jīng)抑制作用,興奮中樞神經(jīng),解除呼吸抑制,明顯改善患者通氣功能以及低氧血癥和高碳酸血癥等[6]。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兩組患者治療后肺功能(FEV1、FEV1/FVC、FEV1占最大預計值)和動脈血氣指標(PH、PaO2、PaCO2)明顯改善(P<0.05),治療組改善情況更為明顯(P<0.05);治療組總有效率為明顯高于對照組的(P<0.05),兩組均為發(fā)生嚴重的不良反應。由此,酮聯(lián)合無創(chuàng)正壓機械通氣能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肺功能和血氣指標,療效顯著,不良反應低,安全性高,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推廣和應用。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和血氣指標改善情況()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和血氣指標改善情況()
指標 對照組 治療組 T值 P值FEV1(L)治療前治療后T值P值FEV1/FVC(%)治療前治療后T值P值血PH治療前治療后T值P值PaO2(mmHg)治療前治療后T值P值PaCO2(mmHg)治療前治療后T值P值1.59±0.22 1.68±0.16 2.476 0.015 1.61±0.17 1.78±0.21 4.709 0.000 0.538 2.835 0.591 0.006 55.56±4.28 61.78±5.67 6.552 0.000 54.78±4.25 65.79±5.92 11.306 0.000 0.968 3.661 0.335 0.0004 7.23±0.04 7.35±0.04 15.875 0.000 7.22±0.05 7.41±0.10 12.717 0.000 1.169 4.169 0.245 0.0001 49.6±3.2 72.8±5.4 27.659 0.000 50.3±3.5 79.2±6.7 28.610 0.000 1.105 5.566 0.272 0.000 81.4±9.5 55.7±4.8 18.069 0.000 80.6±8.5 47.8±6.2 23.330 0.000 0.470 7.540 0.640 0.000
表2 兩組患者療效對比(例,%)n=56
[1]宋修軍,張愛華.劉玉梅,等.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聯(lián)合納洛酮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衰的臨床研究[J].濱州醫(yī)學院學報,2011,34(6):473-476
[2]楊志光.無創(chuàng)正壓機械通氣聯(lián)合納洛酮治療COPD伴急性呼吸衰竭[J].廣州醫(yī)學院學報,2010,38(3):100-102
[3]李站領,李艷靜,徐東波,等.無創(chuàng)呼吸機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臨床分析[J].河北醫(yī)藥,2012,34(7):1048-1049
[4]楊守方.納絡酮聯(lián)合無創(chuàng)正壓機械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臨床研究[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2,20(7):1215-1216
[5]莫俊德,鐘國榮,李元塔,等.無創(chuàng)正壓機械通氣治療AECOPD合并呼吸衰竭40例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2,50(35):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