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江明,蔡 寧,陳晉玲
(廣西梧州市工人醫(yī)院,廣西 梧州543001)
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性白血病臨床觀察
陳江明,蔡 寧,陳晉玲
(廣西梧州市工人醫(yī)院,廣西 梧州543001)
目的:觀察復方黃黛片、維甲酸及化療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性白血病的長期療效。方法:28例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15例用復方黃黛片、ATRA聯(lián)合化療方案,對照組13例采用三氧化二砷、ATRA聯(lián)合化療方案。結(jié)果:治療組CR15例(100%)、3年生存率93.3%,對照組CR12例(92.3%)、3年生存率92.3%,兩組CR率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對照組CR時間分別為(25.33±1.76)d、(29.58±2.52)d。肝功能異常發(fā)生率治療組13.3%,對照組46.2%,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消化道不良反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性白血病療效較好。
白血??;早幼粒細胞;復方黃黛片;維甲酸;化療
2005年以來,我們用復方黃黛片聯(lián)合維甲酸及化療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性白血病效果良好,現(xiàn)報道如下。
共28例,均為2005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診治患者,經(jīng)外周血常規(guī)、骨髓形態(tài)學、免疫組織化學染色等檢查符合FAB標準AML-M3型。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13例,男6例,女7例;年齡小于60歲12例,大于等于60歲1例;白細胞小于10×109/L,血紅蛋白76(35~113)g/L,血小板小于20×109/L8例,大于等于20×109/L5例。治療組15例,男7例,女8例;年齡小于60歲14例,大于等于60歲1例;白細胞小于10×109/L,血紅蛋白73(33-119)g/L,血小板小于20×109/L9例,大于等于20×109/L6例。兩組臨床特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治療組:先用復方黃黛片及維甲酸誘導至完全緩解,血象白細胞大于15×109/L時,加用DA方案聯(lián)合化療。DNR30mg/(m2·d),d1-3,Ara-C100mg/(m2·d),d1-5或d1-7,HB<60g/L和(或)BPC<20×109/L時及時輸注濃縮紅細胞和(或)機采血小板,2例患者出現(xiàn)嚴重維甲酸綜合征立即給予對癥處理,并停用。復方黃黛片及化療繼續(xù)應用。
對照組:三氧化二砷10mg/d加入生理鹽水250mL靜脈滴注,每天1次,持續(xù)4~6h,至完全緩解。維甲酸及化療用法同治療組。
兩組均隨診3年以上。
CR后治療方法:交替應用DA、MA、EA等化療方案,每月1次,共化療4~6次。第1~14天給予維甲酸、復方黃黛片。同時給予對癥處理,包括防治DIC、抗感染及血液制品等??偗煶探Y(jié)束后第1個月開始服用維甲酸,第2個月服用復方黃黛片,第3個月停藥1個月,如此序貫4個療程,共1年。繼之交替服用維甲酸1個月、間隔1個月,服用復方黃黛片1個月、間隔1個月,如此序貫4個療程,共16個月。治療3年,堅持隨訪。
密切觀察發(fā)熱、出血情況,監(jiān)測血常規(guī)、血凝功能、肝腎功能、心電圖及骨髓形態(tài)學進行療效及不良反應。
采用SPSS17.0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治療組CR15例(100%),有1例化療CR后第10個月復發(fā)死亡,對照組CR12例(92.3%),1例于誘導開始后的第11天死于腦出血。兩組CR率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對照組獲CR的時間分別為(25.33±1.76)d、(29.58±2.52)d,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3年生存率為93.3%,對照組為92.3%,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肝功能異常發(fā)生率治療組13.3%(2/15),對照組46.2%(6/13),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消化道反應發(fā)生率20%(3/15),對照組消化道反應發(fā)生率15.4%(2/13),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三氧化二砷靜脈輸注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性白血病始于上世紀70年代,近年來口服劑型逐漸應用于臨床,相關(guān)口服砷劑的報道逐漸增多,陸道培等[1]報告復方柏子仁(主要成分為As4S4)口服治療APL,初治APL和復發(fā)APL患者血液學CR達到100%,其中初治患者的分子生物學緩解率為87.5%,研究結(jié)果表明口服砷劑可達到與靜脈輸注同樣的效果。
復方黃黛片為是由雄黃、青黛等多種藥物組成的復方片劑,除以上兩種藥物外,還包括丹參和太子參。藥理學研究證實,雄黃的主要成分為二硫化二砷,是治療APL的重要成分,同時還含有四硫化四砷和少量三氧化二砷,可促進白血病細胞系包括K562/AMD、NB4、HL-60等凋亡[2,3]。青黛、丹參、太子參等可協(xié)助雄黃發(fā)揮作用,丹參的主要有效成分丹參酮可增加機體免疫力,諸藥合用可提高治療效果。
錢林生等[4]用復方黃黛片對急性早幼粒細胞性白血病II期臨床試驗結(jié)果顯示,符合方案(PP)單用復方黃黛片CR率達96.7%,意向治療(ITT)CR率80.8%,療效與全反式維甲酸相當。ATRA通過調(diào)變RARa蛋白,誘導APL細胞分化成熟[5]。而As4S4的作用機制是誘導APL細胞凋亡,同時降解PML蛋白[6],兩種藥物聯(lián)合使用具有協(xié)同增效作用,而且無交叉耐藥現(xiàn)象。同時,可延長藥物的間歇期,降低砷劑在體內(nèi)的蓄積,還可避免因長期使用ATRA所致的耐藥。
三氧化二砷聯(lián)合維甲酸及化療治療方案,肝功能損害較明顯,上海瑞金醫(yī)院劉元昉等[7]報道肝損率達65.5%,青島大學附屬醫(yī)院張德芳[4]報道肝損率為53.8%。復方黃黛片消化道反應發(fā)生率較靜脈用三氧化二砷高,治療組肝損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提示治療組不良反應較輕,可能與口服砷劑直接接觸胃腸道刺激有關(guān)。
[1] Lu DP,Qiu JY,Jiang B,et al.Tetra-arsenic tetrasulfide for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in pilot report[J].Blood,2002,9(9):3136-3143.
[2] 楊小剛,李曉林,齊振華,等.三氧化二砷治療難治復發(fā)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39例臨床觀察[J].中華醫(yī)師雜志,2008,3(16):413-414.
[3] 齊珺,張梅,賀鵬程,等.構(gòu)建雄黃誘導維甲酸耐藥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NB4-R1細胞凋亡的蛋白質(zhì)雙向電泳圖譜[J].中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2011,31(3):391-396.
[4] 復方黃黛片Ⅱ期臨床試驗協(xié)作組,錢林生,趙耀中.復方黃黛片治療初診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Ⅱ期臨床試驗[J].中華血液學雜志,2006,27(12):801-804.
[5] O’Connell PA,Madureira PA,Berman JN,et al.Regulation of S100A10 by the PML-RARa oncoprotein[J].Blood,2011,117(15):4095-4105.
[6] Chou WC,Dang CV.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recent advances in therapy and molecular basis of response to arsenic therapic[J].Curr Opin Hematol,2005,12(1):1-6.
[7] 劉元昉,沈志祥,陳曉,等.全反式維甲酸聯(lián)合三氧化二砷治療初發(fā)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近期療效觀察[J].中華血液學雜志,2010,31(5):25-27.
R733.7
B
1004-2814(2014)06-0524-02
2014-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