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子斌
(安陽職業(yè)技術學院建筑冶金工程系,河南安陽 455000)
地震是自然界產(chǎn)生的一種具有巨大破壞力的災害。對于建筑結構,人們一直研究其發(fā)生的變化規(guī)律,以求能更好地描述這種自然災害。近年來發(fā)展的隨機振動理論[1]在建筑結構抗震設計中得到了迅速發(fā)展,成為一種較為合理的計算方法。但是這種方法在國內(nèi)外的運用還遠遠不夠。本文將采用隨機振動的虛擬激勵法與傳統(tǒng)的時程分析法進行對比,分析其在抗震計算中的優(yōu)越性。
將框架結構看成多自由度層間剪切模型,運動方程為[2]
式中:
M、K、C—質(zhì)量矩陣、剛度矩陣、阻尼矩陣;
x(t)—位移列陣。
樓層由低向高編號,總層數(shù)為N,第J層質(zhì)量為mj,第J層剛度為kj。
結構阻尼采用Reyleigh阻尼,
本文采用日本學者Kanai-Tajimi提出平穩(wěn)過濾白噪聲模型。該模型考慮了地表土層特性對地震動頻譜特征的影響[3]。
其中S0是反映地震動強弱程度的譜參數(shù),對于不同場地條件 εj、ωg取值不同[4,5]。
工程應用中,若假定外部激勵是一個平穩(wěn)隨機過程,則一般給出它的自功率譜密度函數(shù)Syy(ω),從而可以計算出結構重要的位移、內(nèi)力等響應量的功率譜密度。文中利用虛擬激勵法[6]將式(2)的功率譜離散化,對每個離散點構造虛擬地面加速度激勵:x··g=
將(3)代入(1),得:
則結構響應功率譜為離散數(shù)值解為:
因此,各層間位移的響應自譜密度可利用上式得到。虛擬激勵法的實質(zhì)就是將平穩(wěn)隨機振動分析轉化為簡諧振動分析。由于對應零均值輸入的結構,其響應均值也為0,由維納-辛欽關系得:
某6層框架結構建筑,考慮地震烈度為8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2g),Ⅱ類場地,設計地震分組為第3組,質(zhì)量從低到高依次為 1~3 層 12.808×105kg,4~6 層 7.911×105kg,層間剛度為 10.28×105kN/m,9.81×105kN/m,9.47×105kN/m,7.52×105kN/m,7.41×105kN/m,7.2×105kN/m,層高均為 3.6m。地震動模型參數(shù)根據(jù)場地類型選取特征阻尼比εj=0.72,場地的特征周期wj=13.96rad/s峰值因子S0=11.106cm2/s3。
采用隨機振動法法,用MATLAB編程框架結構進行隨機響應分析,得到結構的樓層位移,層間位移和層間剪力的響應均方差(見圖1-3)。
由圖2可知:地震作用下結構最大層間位移樓層為第4層。
表1 三種布置方案結構各層層間位移均方差
表2 三種布置方案結構各層層間剪力均方差
由圖3可知:地震作用下結構最大層間剪力為第4層。
由以上分析對比可知,在地震作用下采用隨機振動法和時程分析法計算的頂層位移、各層層間位移和層間剪力相接近,能滿足工程需要。
由圖4和圖5可知,框架結構的位移功率譜密度峰值位于結構的第一階自振頻率附近;符合結構在第一振型下的響應最大。
圖1 結構各樓層位移響應均方差比較
圖2 結構各層層間位移均方差比較
圖3 結構各層層間剪力均方差比較
圖4 第四層框架結構位移功率譜密度
圖5 第一層框架結構位移功率譜密度
通過考慮地震的隨機性,采用層間剪切模型,運用隨機振動對裝有框架結構的進行響應分析。以一棟6層的剪切型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作為算例,對比隨機振動法和時程分析法,用MATLAB進行了算例分析。通過研究,可以得出結論:(1)考慮到地震具有隨機性,采用隨機地震動模型比確定的時程函數(shù)能更合理的描述地震隨機性是一種精確的分析方法。(2)隨機振動法的計算結果和時程分析法相接近,能滿足工程實踐的需要。(3)隨機振動法的計算效率和精度遠遠優(yōu)于時程分析法。
[1]歐進萍,牛荻濤,杜修力.設計用隨機地震動的模型及其參數(shù)確定[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1991(3):45-53.
[2]周云.粘滯阻尼結構減震設計[M].武漢: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6.
[3]薛素鐸,王雪生,曹資.基于新抗震規(guī)范的地震動隨機模型參數(shù)研究[J].土木工程學報,2003(5):5-10.
[4]Bracci,J M Kelly,Lobo,et al.Seismic Retrofit of Reinforced Concrete ructures Using Damping Devices[J].Base Isolation Passi-ve Energy Dissipation,and Active Control,1993(1):216-228.
[5]D A Toutch.Seismic Retrofit of Nonductile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s Using Visco-elastic Dampers[J].Base Isolation,Passive nergy Dissipation,and Active Control,1993(1):278-312.
[6]林家浩,張亞輝.隨機振動的虛擬激勵法[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