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智標 (廣東省汕尾逸揮基金醫(yī)院,廣東 汕尾 516600)
肺癌是臨床常見的呼吸系統惡性腫瘤,隨著影像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螺旋CT作為無創(chuàng)、快速及經濟實用的檢測方式,成為肺癌篩選的首選方法[1]。但是也存在著同病異影和異病同影等交叉現象存在,給肺癌的臨床診斷帶來較大難度。熟練的掌握肺內肺結節(jié)分葉征及其對孤立性肺結節(jié)征象,對于進行肺癌及肺部病灶進行準確的診斷,為臨床提供合理的治療依據。筆者對我院肺結節(jié)細分葉和其對于孤立性肺結節(jié)診斷情況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09年2月~2013年2月影像科診斷的疑似肺癌病灶患者100例臨床資料進行觀察,其中男56例,女性44例,年齡38~69歲,平均(50.2±7.8)歲,病灶直徑0.7~4.1 cm,平均直徑為(1.5±1.7)cm,采用雙排螺旋CT進行掃描檢查,同時結合病理結果證實。
1.2 儀器與方法
1.2.1 儀器:采用GE雙排螺旋CT掃描機。
1.2.2 方法:患者采取平靜呼吸的情況下進行憋氣,CT掃描機調整各項參數,120 kV,電流為250 mA,掃描層厚10 mm,掃描時間為45 s,病灶部位加用2~3 mm的薄層,矩陣為512× 512 mm。自肺尖到膈頂部進行常規(guī)平掃,注意觀察病灶邊緣的征象,縱隔、肺門的淋巴結情況等。根據患者臨床病灶特點,注射60%泛影葡胺100 ml,自肘前靜脈推注然后進行掃描。
1.3 觀察指標:觀察不同影像學征象的惡性和良性比例情況:主要是深分葉征、胸膜切跡征、血管集中征及毛刺征的良性和惡性比例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7.0建立針對影像學征象良惡性比例的數據庫,計數資料通過χ2檢驗進行分析比較,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不同影像學征象的惡性和良性比例情況:深分葉征、胸膜切跡征血管集中征及毛刺征惡性比例均明顯高于良性比例,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影像學征象的惡性和良性比例情況[例(%)]
孤立性肺結節(jié)是直徑<3 cm的肺內圓形或者類圓形的病灶,如果病灶直徑<2 cm則為小結節(jié)[2]。孤立性肺結節(jié)的脂肪和鈣化可以作為肺部病灶良惡性區(qū)別性征象之一。其中良性鈣化主要是彌漫性、中心性、層狀及軟骨樣鈣化,而惡性鈣化主要是針尖狀、斑點狀及偏心性鈣化[3]。孤立性肺結節(jié)根據密度可以分為磨玻璃結節(jié)、實性結節(jié)、部分實性結節(jié)。其中磨玻璃樣肺結節(jié)屬于非特異性征象,其可能是炎性病灶、肺炎、腺癌、腺瘤樣增生及細支氣管肺泡癌等。孤立性肺結節(jié)形態(tài)學上如果出現毛刺征可以作為惡性病灶的特異性征象,但是有近30%良性病變和結核瘤也可能出現因纖維化和滲出所造成的毛刺征。分葉征是肺部病灶的輪廓不是圓形或者橢圓形,病灶表面出現凹凸不平的多個弧形形狀,類似于形成多個結節(jié)融合在一起。分葉征的出現是由于腫瘤細胞分化程度差異和生長速度差異引起的,從腫瘤內向外生長血管和結締組織,從而產生凹凸不平或者切跡現象。肺部本身局部的結締組織間隔的阻擋。分葉征可以以分葉部分的弧度作為標準,當弦距和距長的比值>0.4可以定義為深分葉,當比值為0.3則為中分葉,<0.2為淺分葉。其中深分葉可以定義為肺癌。當弦距≤4 mm,可以作為細分葉。分葉征可以作為周圍型肺癌的特征性征象,對于周圍型肺癌診斷具有重要的意義。血管集中征是主要是肺部的血管由于病灶生長方向不同引起的牽拉和侵犯從而造成一定方向的聚攏,其典型的征象是肺內血管向著孤立性肺結節(jié)方向進行移動,肺內有數個血管到達腫瘤邊界上。筆者通過分析我院影像科診斷的疑似肺癌病灶患者100例臨床資料,觀察不同影像學征象的惡性和良性比例情況,結果表明,深分葉征、胸膜切跡征、血管集中征及毛刺征惡性比例均明顯高于良性比例。綜上所述,肺內結節(jié)的深分葉征、胸膜切跡征、血管集中征及毛刺征等影像學征象惡性比例較高,可以作為螺旋CT診斷肺部病灶良惡性的依據,為指導臨床治療提供參考。
[1] 胡玉娜,施裕新.惡性孤立性肺結節(jié)的CT征象及其診斷價值[J].中國臨床醫(yī)學,2011,18(4):567.
[2] 李惠民,于 紅.多層CT顯示肺結節(jié)分葉征及其對孤立性肺結節(jié)的診斷價值[J].診斷學理論與實踐,2010,9(2): 152.
[3] 欒成明.多層CT顯示肺結節(jié)分葉征及其對孤立性肺結節(jié)的診斷分析[J].吉林醫(yī)學,2012,33(32):6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