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武清區(qū)白古屯衛(wèi)生院(301700)李萬強
在動植物和人的身體中,普遍存在一種非常特殊的蛋白質,這些蛋白質可以有效的參與機體內部的生化反應,并且能夠促進人體內的生化反應,是一種天然的催化劑,這些酶具有非常高的活性和專一性,能夠促使有機化合物在人體內按照規(guī)定的順序進行轉換。
在各種動物器官中,各種酶類含量的差別非常大,但是所含的酶類總量并不少[1]。酶類物質分布于人的全身各處,包括各個器官和組織。目前,學者已經探明的從生物體內提出的可以確定的酶類有八百多種。其與血清的升高機制不同,根據某一種酶發(fā)生的活性變化趨勢,不能做出獨立的、準確的判斷[2]。在臨床檢查過程中,臨床醫(yī)師根據酶測定的結果,將其與其他物質檢查的結果實施綜合評價,以便從多個疾病角度出發(fā),辨證地分清主次實施應用,全面、準確地了解患者的疾病。
臨床應用中,血清酶和同工酶檢測應用最為頻繁。同時,根據患者的診斷需要也要測定其他體液,比如腦脊液、胸腔積液和尿液等中存在的酶。測定一組不同性質的酶,可以有效的比較各個酶活性的變化,根據酶減少或增高的譜型做出一個準確的診斷,此時檢測被稱為酶譜。臨床常用的酶譜包括肝酶譜、胰酶譜、肌酶譜、腫瘤酶譜和心肌酶譜等[3]。
2.1 診斷酶學檢測的意義 人體的血清等體液中含有不同濃度的酶,對其進行檢測,可以為臨床診斷提供極大的幫助。因此,在臨床診斷過程中,診斷酶學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一是組織特異酶僅出現在特定的組織中,其在特定的組織內部具有較高的活性,如果血清中發(fā)現存在組織酶增加的現象,表明某個特定組織受到損害。
二是酶形式酶活性的比率可以提供較為準確的臨床診斷信息[4]。在酶形式中,最為基礎的酶是AST和ALT,酶比率的判斷是較為有用的,因為90%的酶存在于人體內部的心肌、紅細胞、肝臟和骨骼肌等非常關鍵的組織中。
三是每一個組織的同工酶的補體取決于基因,可以分析同工酶,確定組織增加的由來,比如淀粉酶。
2.2 血清酶學檢驗生物化學特性 血液中酶活性的測定可以幫助臨床診斷肝臟的病變程度,判定病變的部位,同時,進食對于血清酶的活性不存在很大的影響,因此進食后出現酯血,將會干擾酶測定,尤其是進食高脂肪類食物,可以大大的促進堿性磷酸酶的活性;劇烈運動將會導致天冬氨酸轉氨酶和丙氨酸轉氨酶大大的升高,因此,實施酶活性檢測前,盡量空腹,避免較為劇烈的運動[5]。
2.2.1 丙氨酸轉氨酶通常又被稱之為谷丙轉氨酶,正常值范圍為0~40U/L,該酶存在于肝細胞胞漿中,但是在其他組織中也稍許的存在一部分,因此心血管、膽道、胰腎、腦血管等發(fā)生病變時,血清中的ALT也會發(fā)生輕度的升高;如果肝細胞損壞時,會導致肝細胞膜通透性大大增加,此時ALT大量入血,導致血清中的ALT急劇升高,因此,ALT是判斷肝臟是否發(fā)生病變的特征酶。
根據AST和ALT的檢測比例,了解到肝細胞受到的損壞程度,也可以診斷肝病類型,如果患者發(fā)生急性肝炎,則二者比值小于1;如果發(fā)生肝硬化時,比值大約為2;如果發(fā)生肝癌時,比值則大于3;同時,實施谷丙轉氨酶可以判斷預后時,也可以根據比值判斷預后效果,比如病毒性肝炎判斷預后時,AST與ALT比值處于0.31~0.63時,則表明預后較好;比值處于1.2~2.26時,表明預后較差,此時容易發(fā)生肝衰竭而死亡。
2.2.2 天冬氨酸轉氨酶通常又被稱之為谷草轉氨酶,其在血清中的正常值范圍為0~45U/L。AST存在于線粒體和胞漿中,其主要存在于心肌中,其次少量的存在于肝臟、腎臟、胰腺、骨骼肌和大腦中。如果患者發(fā)生急性心梗時,AST將會升高;肝細胞嚴重受損時,AST也會升高;患者感冒時,也會出現短暫升高,但是將會很快較低,但是其升高值遠大于ALT。
2.2.3 谷氨酰轉肽酶主要分布于人體組織的肝腎脾、腦、胰腺、心肌和小腸中,其在血清中的正常值范圍為0~60U/L。如果患者血清發(fā)生r-GT升高,則表示膽道發(fā)生病變,肝細胞發(fā)生破壞,患者發(fā)生心肌梗死、糖尿病或者胰腺炎時,r-GT也會升高。同時配合觀測ALP的指標,可以發(fā)現r-GT正常時ALP升高,則可以排除患者發(fā)生骨病。
2.3 酶類檢驗對臨床的作用 ALT作為一個表征肝損傷的較為關鍵的指標,其在臨床應用過程中主要表征肝臟疾病,比如患者發(fā)生藥物引起的肝損傷、急性病毒性肝炎,此時血清中的ALT水平將會急劇上升,ALT大于AST;急性肝炎恢復期時,ALT是最后一種將為正常范圍的酶,因此其也可以是判斷急性肝炎是否良好恢復的一個很好的指標。AST/ALT的值可以有力診斷急性、慢性肝炎,一般來講,當比值大于3時,患者發(fā)生肝癌,比值大于2時,患者發(fā)生肝硬化,比值小于1時,則為急性肝炎。
AST多存于心肌,以往經常被臨床醫(yī)師用于AMI診斷,如果患者發(fā)生AMI疾病時,AST在6~8h小時后將會升高;2~2.5d達到一個峰值;4~5d后AST恢復正常值,由于AST的升高速度比CK晚,恢復速度有快于LD,因此現代酶類檢驗已經證明其對于AMI診斷的意義不大。在患者發(fā)生急性肝炎時,AST會顯著升高,但是慢于ALT,而患者發(fā)生肝硬化時,AST升高程度將會超過ALT。
總而言之,酶類檢驗在臨床應用過程中,可以有效的區(qū)別不同類型的疾病,每一種酶類含量的增多或者降低,都是由于身體內部發(fā)生某種異常病變,直接導致酶類含量、活性的異變,作為診斷疾病的標志存在。
在動植物和人類等生物的機體存活過程中,酶類作為一種天然催化劑,其是一種較為特殊的蛋白質,普遍存在于生物成長過程中。酶類具有很大的專一性和非常高的活性,其可以促進有機化合物在體內根據一定程度的轉換。人體發(fā)生疾患時,會導致人體內相關組織的酶升高或者降低,作為臨床診斷各種疾病的依據,同時可以對患者的體征、病史進行綜合評價和分析,對保證臨床診斷的準確性具有積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