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梅英吳海艷
睡眠是生存所必需的一種自動行為和生理功能,是恢復腦力和體力的重要手段,良好的睡眠為機體正常的生活、學習和工作提供保證。然而,許多人卻經(jīng)常受到失眠的侵擾,筆者在日常的心理咨詢工作中,經(jīng)常有學生談到睡眠不好,胡蘭對師范大學生的調(diào)查表明30.8%的學生報告有失眠現(xiàn)象[1],王慧萍的調(diào)查顯示67.2%的大一新生存在失眠[2],可見失眠的發(fā)生率是較高的。失眠是由有機體內(nèi)部引起的睡眠啟動(入睡)和維持困難(易醒)或者是精神未恢復的睡眠,這類睡眠障礙與伴隨的焦慮、壓抑等心理障礙有一定的交互影響[3]。失眠者易出現(xiàn)疲憊、注意力不集中、容易煩躁和憤怒等癥狀,使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受到干擾。國內(nèi)的多項研究表明,失眠者軀體化、強迫、人際關(guān)系敏感、抑郁、焦慮、恐怖等分數(shù)顯著高于非失眠者[1,4-5],國外對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的男性被試研究表明,主觀睡眠質(zhì)量和攻擊行為之間存在強相關(guān)[6],那么處于失眠狀態(tài)的大學生其攻擊傾向性如何?目前相關(guān)的研究較少見到。
大學新生處于從高中模式向大學生活過渡的一個時期,是心理問題多發(fā)期,本文試圖去探討大一新生的睡眠狀況及其與攻擊傾向性的關(guān)系,以為對睡眠問題的良好心理干預和和諧校園的建設(shè)提供理論上的依據(jù)。
1.1 對象以某北京大一學生為研究對象,課堂發(fā)放問卷350份,收回有效問卷339份。其中男211人,女121人,7人沒有填寫性別信息。年齡17~21歲,平均19歲。
1.2 方法
1.2.1 阿森斯失眠量表[7]本量表共有8個項目,每條從無到嚴重分為0~3 4級評分。總分小于4為無睡眠障礙;4~6為可疑失眠;6分以上為失眠。
1.2.2 攻擊行為問卷[8]采用Buss和Perry編制的攻擊問卷(修訂版),該問卷由黎玉和等人于2005年引進并修訂。修訂后的問卷共21個條目,含4個因子,分別為憤怒、敵意、軀體攻擊和言語攻擊。5級計分,1~5分別表示完全不符合、有點符合、中等符合、很符合和完全符合。得分越高表示攻擊傾向越強。
1.3 統(tǒng)計處理應(yīng)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包,采用一般性描述統(tǒng)計、相關(guān)分析、t檢驗、方差分析和多元逐步回歸方法。
2.1 大學生睡眠狀況本文中按照阿森斯量表的評分方法,睡眠正常114人(34.5%);男70人(33%),女生44人(36%);疑似失眠126人(38.1%),男生81人(38%),女生45人(37%);失眠93人(27.4%),男生60人(28%),女生33人(26%);男生的睡眠狀況與女生無明顯差異。
2.2 睡眠分數(shù)與攻擊行為傾向的相關(guān)睡眠分數(shù)與攻擊行為總分、憤怒、敵意、軀體攻擊均顯著正相關(guān);而與言語攻擊不相關(guān),見表1。
表1 睡眠分數(shù)與攻擊行為傾向的相關(guān)(r)
2.3 不同睡眠質(zhì)量大學新生攻擊行為傾向比較正常睡眠組、可疑失眠組和失眠組在攻擊行為傾向及其各因子之間的比較見表2,除言語攻擊因子外,3組在其它方面都存在顯著差異,進一步對不同睡眠情況的3組被試進行多重比較分析發(fā)現(xiàn),失眠組在憤怒、敵意、軀體攻擊和攻擊總分上顯著高于正常睡眠組(P<0.01),失眠組在敵意上顯著高于可疑失眠組(P<0.01),可疑失眠組在敵意和攻擊總分上顯著高于正常睡眠組(P<0.05)。
表2 不同睡眠質(zhì)量大學生攻擊行為傾向比較(±s)
表2 不同睡眠質(zhì)量大學生攻擊行為傾向比較(±s)
因素正常睡眠(n=53)可疑失眠(n=73)失眠組F憤怒9.17±4.0010.05±4.2710.76±4.643.645*敵意8.24±2.869.29±3.0210.73±3.8115.67**軀體12.51±5.3913.67±5.4214.66±5.624.045*言語6.17±2.216.45±2.176.11±2.040.838攻擊36.09±11.6139.45±10.3742.26±11.648.023**
2.4 攻擊行為傾向與睡眠分數(shù)的逐步回歸分析為進一步了解攻擊行為傾向與睡眠質(zhì)量的關(guān)系,以睡眠分數(shù)為因變量,以攻擊行為傾向及其4個因子得分為自變量,進行逐步回歸分析,見表3。
表3 攻擊行為傾向?qū)λ叩梅值亩嘣鸩交貧w分析
3.1 大學新生失眠率較高大一新生的失眠檢出率為27.4%,這一結(jié)果與劉靜蓉等人使用睡眠狀況自評量表對大一學生的28%的調(diào)查結(jié)果[9]相當,但是本結(jié)果中還有38.1%的疑似失眠檢出率,由此估計大概會有65.5%的大一新生睡眠質(zhì)量不高,這一結(jié)果又高于劉靜蓉等人對大學生總體失眠檢出率44%的結(jié)果,因為本研究中沒有對其它年級進行調(diào)查,另外,本研究中沒有發(fā)現(xiàn)睡眠質(zhì)量的性別差異,有待進一步研究。
3.2 較低的睡眠質(zhì)量伴隨較高的攻擊行為傾向睡眠質(zhì)量越差個體會伴隨越高的攻擊行為傾向,這一點與田英等人對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兒童的研究結(jié)果類似,4~5歲患病兒童會伴有較多的攻擊行為[10]。本文中的攻擊傾向具體表現(xiàn)為憤怒、敵意和軀體攻擊,但沒有更多的言語攻擊傾向,這是值得探討的一個問題,失眠的人具有較多的心理不適感,但又似乎很難通過言語表達出來,筆者認為也許正是由于這一點讓個體積埋越來越多的不滿、怨恨,最后成為敵意,埋藏在心里,影響到睡眠。
3.3 敵意是失眠學生主要特點之一本研究發(fā)現(xiàn)攻擊行為中的敵意因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預測失眠,敵意的人通常會覺得別人的運氣比自己的好、不信任別人,自己受到了別人的不公平對待或遭到議論,或者容易嫉妒別人。這些特點提示我們可以從這些方面對失眠學生進行適當干預。
[1] 胡蘭.490名師范學院大學生失眠狀況調(diào)查[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3,24(2):127-128
[2] 王惠萍,張積家.大學生失眠現(xiàn)象的心理學研究[J].心理科學,1996,19(2):119-121
[3] 王建平,張寧.變態(tài)心理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293-300
[4] 曹炳健,曹輝,白吉可.石河子大學在校大學生睡眠質(zhì)量與心理健康狀況的調(diào)查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9,17(10):1225-1227
[5] 王連發(fā),夏冬芹.233例大學生失眠的心因性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7,15(9):775-777
[6] Semiz Uemit Basar,Alguel Ayhan,Basoglu Cengiz,et a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jective sleep quality and aggression in male subjects with 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J].Turk Psikiyatri Dergisi,2008,19(4):373-381
[7] 張作記.行為醫(yī)學量表手冊[M].北京:中華醫(yī)學電子音像出版社,2005:297-300
[8] 楊文姬.攻擊問卷(修訂版)的信度和效度研究[D].廣州:暨南大學,2007
[9] 劉靜蓉,陸運清,張全雷.大學生失眠狀況及自我應(yīng)對策略的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2,20(9):1406-1408
[10] 田英,李娜,孫炎,等.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對兒童體格生長和心理行為發(fā)育的影響[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8,22(23):1063-1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