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俠文化”在中華歷史上占據著特殊且重要的地位,而李白飽含劍俠精神的詩歌則是中華“俠文化”中不可多得的優(yōu)秀篇章。本文就李白詩歌與劍俠精神進行探析,在洞察李白劍俠詩歌的社會背景的基礎之上,進一步探討李白詩歌中的劍俠精神,并對李白劍俠詩歌中的意義與心理期待進行了解讀,以期為豐富李白詩歌與劍俠精神聯(lián)系的研究成果提供有價值參考,使當世者對李白及其詩歌有更為全面、深入的了解。
關鍵詞:李白;詩歌;劍俠精神
本成果受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綿陽師范學院李白文化研究中心課題《李白文化與體育文化關系之研究》(項目編號:LB14-26)資助。
在唐代這樣一個渴慕英雄、“俠文化”心理和浪漫主義精神盛行的時代,就有這樣一人,稱他作文俠,他胸懷俠義,極富浪漫主義精神,曾將劍俠精神寓于詩篇中,創(chuàng)作了諸多“詩酒劍”式吟詠俠行俠義的傳世名作;稱他作武俠,他曾年少輕狂,仗劍天涯,浪蕩不羈。在世人眼中,他既是天賦異稟、才華橫溢、不拘狂放的“詩仙”,亦是飄逸灑脫、豪氣干云、追求自由的“詩俠”,而他就是李白。
李白劍俠詩歌產生于詠俠詩發(fā)展至鼎盛時期的唐代,以其或富有靈性的描寫,或豪邁灑脫的俠氣,及意蘊深刻的內涵而得以流傳于后世,其中表現出來的劍俠精神,以及蘊含的意義與心理期待值得當世者深入探索和研究。
1 李白劍俠詩歌的社會背景
在中國文學的花園中,詩歌是繁花叢中一朵光彩閃耀的奇葩,而唐代則是詩歌發(fā)展的一個黃金時代。唐代詩歌各體兼?zhèn)?,形式不一,內容豐富,詠俠詩便是題材繁多的詩歌中非常重要的一種。李白劍俠詩歌的產生縱然與詩人個人的成長經歷、涉世經驗密不可分,但當時唐詩迅速發(fā)展、尚俠之風盛行的時代氛圍卻是為其發(fā)展提供了豐沃的土壤,對其產生和流傳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因而無論是李白的俠客理想,還是述說俠客理想、抒發(fā)俠義情懷、贊頌劍俠精神的詩歌,都和當時的社會背景有著萬縷千絲的緊密聯(lián)系。
一方面,唐代時期,上至統(tǒng)治階級,下到民間百姓,雖本身多有可能難及俠客風骨,但對于俠士行為及俠義精神卻都心懷一份敬慕與向往之情,渴慕成為重承諾、輕生死、講義氣的俠義之士。唐高祖李淵父子依靠以“俠少良家之子弟”為代表的隊伍起兵奪天下,唐太宗李世民起兵前廣交于豪杰之士,唐玄宗在任臨淄王時亦好與地方豪俊相結交……初盛唐時期的皇室及其子弟中,許多人都有過一段結交豪俠或尚義任俠的經歷,不過有一部分皇子王孫、貴族子弟爭先效仿俠客尚義任俠的行為浮于表面,只會肆行無忌、放縱無度,這樣以任俠標榜的放浪生活是明顯有悖于真正的俠行俠義;在民間既有打抱不平、伸張正義的職業(yè)俠士,又有劫富濟貧、懲惡揚善的綠林豪俠,也不乏有馳馬驅犬、豪飲肆行的豪門少年。由此,唐代俠風盛行可見一斑。長期以來,在大眾印象中的文人們都是手無縛雞之力的白面書生形象,然而在俠風盛行的唐代,時代風尚對他們造成的巨大影響使他們以任俠為尚,這一點無論是從當時創(chuàng)作的詩歌文章中,還是從后世編纂的人物傳記中均可尋得佐證,如陳子昂被稱“馳俠使氣”(《陳氏別傳》),王之渙是“少有俠氣,所從游皆五陵少年,擊劍悲歌,從禽縱酒”李白則是“性倜儻,喜縱橫術,擊劍為任俠”。
2 李白詩歌中的劍俠精神
俠,只這一字,飽含了多少榮光,述說著幾多夢想;俠,不僅代表著一類人,一種行為,更代表著一種救世救人的理想和使命;俠,是正義、智慧與力量的化身,古往今來,令人向往。
翻開李白的詩作,慢慢讀來,細細品味,“落花踏盡游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少年行》),“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俠客行》),登時一個仗劍游歷、瀟灑俊逸、慷慨豪縱的俠客形象仿佛躍然紙上,諸如這樣極富劍俠精神的詩歌在李白不可勝數的作品中可謂是最能表現“詩仙”太白俠客氣質與俠義精神的部分,詩人將追求自由的精神連同浪漫主義情懷訴諸詩語,向世人展現了一個令人神往的俠客夢。
李白在原有詠俠詩的基礎上,通過將詩、酒、劍三者融合,發(fā)展出了劍俠之氣凜然縱橫的“詩酒劍”式詠俠詩。李白詩中常見酒、劍、花、月等意象,其中最能激發(fā)詩人生命之情的便是酒與劍。詩,是古人抒發(fā)內心情感的重要方式,李白所寫詠俠詩盡可見詩人本身對個性自由的奮勇追求,對豪情不羈的不懈堅持,這是生命力張揚至極致的具體表現;酒,古人皆飲酒,可為狂歡慶祝而飲,可為壯志難酬而飲,可為離鄉(xiāng)思親而飲,既有“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的大氣,又有“舉杯消愁愁更愁”的憤懣,李白嗜酒,在他的劍俠詩歌中,酒便是催化劍俠情緒的最佳良品,“擊筑飲美酒”(《少年行》),“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俠客行》);劍,俠客仗劍走天涯,劍氣亦是豪氣、霸氣和英氣,李白自述“十五好劍術”,作為真正研習過劍術的詩人,他愛舞劍,也用劍防身拒敵,劍是他自負與驕傲的資本,“將欲仗劍天外,掛弓扶?!保ā洞鷫凵酱鹈仙俑莆摹罚?,失意時他也會撫劍嘆息,“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行路難》)。詩,酒,劍,這三者均可獨立,但在李白的劍俠詩歌中被聯(lián)系起來,成就了一種獨特的、極富俠氣的意境,使人腦海中浮現出一幅俠士在月下飲酒、舞劍、作詩的景致,加之李白天性豪放不羈,富有浪漫主義情懷,這樣一來,他的劍俠詩歌就蘊含著浪漫主義精神下“豪氣沖云天”的那份俠氣凜然,那份無拘自在,那份不愿與世俗人同流合污的孤傲,還有他面對祖國大好河山那難以抑制的激情澎湃,愿與游俠劍客相伴的灑脫,與沙場將士共同進退的熱血,劍俠精神寓于詩歌,實則鐫刻于“詩仙”李白的男兒心上,劍骨、俠氣與詩情無不體現著他的理想、抱負和氣節(jié)。
3 李白劍俠詩歌中的意義與心理期待
從古至今,無論是哪種題材的詩,都是人們用來闡明觀點、抒發(fā)感情的手段,李白的劍俠詩歌表面上是在熱情歌頌游俠或與游俠相關的人或者事,但在了解了李白劍俠詩歌的社會背景及詩人個人的生平經歷和理想抱負后,我們就能更好地理解蘊含在這些劍俠詩歌中的深層意義與詩人的心理期待。李白雖放蕩不羈、飄逸灑脫,但自視極高的他同樣渴望建功立業(yè),他重視成功,重名輕利且不循常規(guī),在現實中有過得意也有過失意,他在現實中的碰壁卻也成就了他劍俠詩歌鮮明的個性。
4 結語
李白的劍俠詩歌個性十分鮮明,具有濃重的浪漫主義色彩,是詩人尚義任俠的外在表達。唐代詠俠詩的盛行充分表明了詩人積極入世的態(tài)度和建功立業(yè)的渴望,這種態(tài)度和渴望在極具游俠氣質與浪漫主義精神的李白身上變得更加理想化,詩人天性中的狂浪不羈與后天的嗜酒嗜劍結合起來,產生了別具一格的“詩酒劍”式的詠俠詩,他熱情歌頌除暴安良、千金一諾、看輕生死的俠義英雄,同時詩歌中體現的劍俠精神就是李白人生價值觀與為人處世行為準則的折射,這些創(chuàng)新且具靈性的劍俠詩歌不愧為中華文化中的瑰寶。
參考文獻
[1]段雙喜.從劍俠氣質看李白詩中的山水[J].合肥教育學院學報,2003,(20):54-57.
[2]張連舉.李白詠劍略論[J].韶關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8):20-22.
[3]嚴萍.論尚俠思想對李白詩歌的影響[J].中州學刊,2002,(6):59-61.
[4]康震.長安俠文化傳統(tǒng)與唐詩的任俠主體——“長安文化與唐代詩歌研究”之一[J].人文雜志,2004,(05).
作者簡介
詹放(1968-),女,漢族,四川綿陽,綿陽職業(yè)技術學院人文科學系,大學本科,講師,從事人文科學教育問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