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文
(寶雞職業(yè)技術學院·陜西 721013)
補陽還五湯治療中風由正氣虧虛,氣虛血滯,脈絡瘀阻所致。補陽還五湯不論治療腦血管意外缺血或出血,在祖國醫(yī)學來說,均屬于中風的范疇。及時應用活血祛瘀藥改善血液循環(huán),不僅可以治療出血性腦卒中,也可以治療缺血性腦卒中,根據(jù)這種觀點的認識,臨床多次應用本方發(fā)現(xiàn)它可廣泛應用于出血性和缺血性腦卒中,特別是中風后遺癥的治療。
補陽還五湯主要是以“益氣活血通絡”立論的代表方,以氣虛為本,血瘀為標。全方由黃芪、當歸尾、赤芍、川芎、桃仁、紅花、地龍等七味藥組成,原方重用生黃芪至四兩,補益元氣,意在氣旺則血行,瘀去絡通,而黃芪善于行走,周行全身故為君藥。臣藥以當歸尾、活血通絡而不傷血。佐以赤芍、川芎、桃仁、紅花助以活血祛瘀;地龍通經(jīng)活絡,力專善走,周行全身行藥力。七味藥物組成配伍共奏補氣、活血、祛瘀、通絡之功。
中風又稱“腦卒中”中醫(yī)認為是由于人體氣血逆亂而產(chǎn)生風、火、痰、瘀,致腦脈痹阻或血溢腦脈之外形成。腦卒中又分為出血性、缺血性兩大類,二者都有“瘀血”的共同點?!梆鲅笔侵尾〉脑?,又是疾病的病理產(chǎn)物。對于中風病因病機的認識,均經(jīng)歷片面到全面的過程。本病的發(fā)病根本為機體正氣虛衰,故出現(xiàn)氣虛癥象。因氣虛推動無力而出現(xiàn)血瘀,導致腦絡痹阻,經(jīng)脈失養(yǎng),病久難復,故中風后期、缺血性中風多出現(xiàn)氣虛腦脈痹阻的癥象。出血性中風,傳統(tǒng)中醫(yī)學理論認為“離經(jīng)之血便是瘀血”。由于瘀血在血管內外凝聚積聚,造成局部的血液循環(huán)障礙。故先去其血,也就是說要先將積血化去,進而改善瘀血所致諸癥。
(1)補陽還五湯具有擴展腦血管,增加腦部的血流量,可以改善腦部血液循環(huán),逐步改善腦缺血。
(2)對血液流變學的影響,改善血液流變性,降低血液粘滯性。中風患者血液處于"粘、濃、凝、聚"的傾向,運用本方后,能增加血小板內環(huán)磷酸腺甙的含量,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釋放反應,抑制和溶解血栓,以改善微循環(huán),促進側枝循環(huán)。
(3)本方具有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抗過敏和變態(tài)反應。
(4)現(xiàn)代實驗研究表明本方中君藥黃芪具緩慢、持久的降壓作用。
(1)治療中風后遺癥半身不遂氣虛血瘀
病案:王某,男,60歲,于2006年07月05日就診,就診前一周前突然出現(xiàn)頭暈、半身不遂、言語不利等癥狀,在本地醫(yī)院給以西藥治療一周后病情穩(wěn)定來就診?,F(xiàn)以半身不遂、言語不利、口眼歪斜、口角流涎和肢體無力中醫(yī)辨證分析為中風后遺癥氣虛血瘀。治療補陽還五湯加減。處方:黃芪60g,當歸尾9g,地龍10g,烏梢蛇12g,丹參12g,桃仁9g,紅花6g,川芎9g,全蝎6g。氣虛明顯者加黨參以益氣通絡;言語不利者加遠志、石菖蒲、每日1劑,早晚2次煎服,連服1月后,癥狀明顯好轉,病人要求繼續(xù)服藥改為研末沖服,共服用半年后觀察療效。本方重用黃芪,微用活血化瘀之歸尾、赤芍、川芎、桃仁、紅花能使之活血化瘀而不破血,且大劑量黃芪與活血藥配伍使用,能促進腦部血腫的溶化和吸收,加速神經(jīng)功能的恢復,從而對中風后遺癥的治療起到理想作用。
(2)補陽還五湯治療中風先兆氣虛血瘀
病案:王某,女,46歲,今天上午因為家庭瑣事和鄰居吵架后,下午突然陣發(fā)性出現(xiàn)一側上下肢麻木不仁,手足無力,檢查發(fā)現(xiàn)病人血壓150/90mmHg,面色蒼白,氣短乏力,頭暈自汗,心悸便溏,舌質暗淡,苔薄白,脈沉細。用補陽還五湯治療的基礎加上枳實10g、以導氣行滯。再用天麻、膽南星、白芥子、雞血藤、治療肢體麻木。手足無力加黨參、白術等。服用三劑后病人手足麻木減輕,血壓下降130/80mmHg,氣短乏力,頭暈自汗消失。給以本方連服三劑加以鞏固。平時注意情緒調節(jié)。
方中的黃芪對血壓具有雙向調節(jié)作用,主要是降壓,方中紅花、地龍等在單味藥理試驗中均顯示明顯的降壓作用。由此說明,有高血壓的中風先兆患者,補陽還五湯是適合應用的。
(3)補陽還五湯治療缺血性中風
病案:劉某,女,46歲,2003年08月24日初診。主癥:患者素有高血壓病史,10天前突發(fā)左側肢體萎軟無力,口語不清。經(jīng)醫(yī)院CT檢查結合臨床表現(xiàn)確診為腦梗塞。用常規(guī)改善腦循環(huán)藥物及對癥治療一周癥狀有所好轉,出院后要求中醫(yī)診治?,F(xiàn)以肢軟無力、言語不清,伴有神疲乏力、心慌氣短、動則汗出、面色黃白、肌肉痿軟、舌質淡胖或瘀點瘀斑、舌苔白。方藥:加味補陽還五湯加減:赤芍、川芎、地龍、桃仁、丹參、牛膝各10克,黃芪120克,當歸尾15克,紅花6克,水蛭、蜈蚣、全蝎各3克。每日一劑,煎兩次取汁約800毫升,分早、晚兩次飯前服下,7天為一個療程。服用本方一月后病人癥狀明顯減輕。囑平時服藥后加強鍛煉配合針灸治療半年后隨訪病人基本治愈。方中重用黃芪來治療缺血性中風能獲得顯著療效,配伍其它幾味藥物能改善血液粘度,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環(huán),氣旺血行,瘀祛絡通,疾病得以解除。
(4)補陽還五湯治療急性出血性中風
病案:陳某,男56歲 2011年06月11就診,患者有高血壓病史15年。昨日因勞累過度,突然出現(xiàn)頭暈目眩,右半身偏癱,語言不利。查血壓160/100mmHg,頭顱CT檢查所見,基底節(jié)區(qū)腦出血,血腫量7ml確診為高血壓腦出血。由于出血量不多,患者要求保守治療。在西藥治療的基礎上兩天后病情穩(wěn)定以補陽還五湯加減治療在出現(xiàn)早期或仍有出血傾向的去黃芪,加生地20g,茜草根10g,地榆10g,等,服用三付后,癥狀明顯好轉,但后出現(xiàn)氣虛自汗,疲乏無力給以黃芪量增至50g,并加黨參15g,連服五付觀察病人逐漸好轉。
補陽還五湯活血通絡之效會增加再出血的危險性。故初用黃芪時可先用小量開始,效果不明顯時,再逐漸加量。且應注意在腦出血急性期過后給藥更為穩(wěn)妥。合理加減應用補陽還五湯,以補氣活血通絡之法治療高血壓腦出血后遺癥。如果屬于腦出血患者,則應該注意用藥時間,斷不可用藥過早,過早將引起再次出血的可能,應該在出血滲出停止后10天進行治療,以促進腦部瘀血的吸收和消散,降低其后遺癥程度。
補陽還五湯適應于腦卒中,但某些腦卒中的病例卻禁用補陽還五湯。
病案.:陳某某,男,58歲,患腦血管意外,經(jīng)西醫(yī)搶救后,遺留半身不遂,頭痛頭暈,耳鳴寐差,舌質暗紅,苔厚,脈弦,辯證為氣虛血瘀,投補陽還五湯數(shù)天,血壓升高,面紅,煩躁,頭痛,頭暈加重,惡心嘔吐。轉投羚羊鉤藤湯合溫膽湯加減治療多日,痰濁清除。再轉入補陽還五湯20余劑,病情痊愈。
上述病例告訴我們,對具體病人不進行辯證治療。濫用補陽還五湯。往往使病情加重,甚至帶來不可挽回的損失,方中川芎性辛溫動血,芳香雄烈,善行巔頂,西醫(yī)認為此藥有擴張血管,減低血壓的作用。可見對肝陽上亢的腦卒中患者慎用此方。
補陽還五湯是中風的常用方子,但不是所有后遺癥均適用補陽還五湯,.在氣虛或氣虛的基礎上引起陽虛才可以運用。若為實證或陰虛陽亢火旺引起的要慎用,切不可妄用。應用時必須在氣虛血淤基本病理的基礎上掌握三點1脈微弱而不洪大實,2面色淡白而非緋紅,3使用藥物劑量時黃芪當從30克開始,根據(jù)病情逐漸加量較為穩(wěn)妥.但即使是后遺癥,,屬陰虛陽亢,風陽上擾,痰濁蒙蔽的中風者,均不宜使用補陽還五湯。
[1]楊小清.論補陽還五湯治療中風病氣滯血瘀證的作用機理[J].中國中醫(yī)急癥,2005,(14).
[2]郭長河.補陽還五湯治療中風體會[J].河南中醫(yī),2006,4月(26).
[3]張梅奎,尹嶺.補陽還五湯治療缺血性中風研究進展[J].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2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