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芳
“探究—體驗”式學習是讓學生在充分發(fā)揮主體作用的同時利用自己的主動探究對知識進行體驗,主動感受知識中蘊含的情感、觀念,這種方式是一種能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和分析的學習方式,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使他們對知識的吸收和體驗更加深刻。
在新課標的實施下,課堂教學方式發(fā)生了變化,學生不再單純地依靠教師的灌輸進行學習,而是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對新知識進行探索,通過自主學習掌握知識,這種方式就是“體驗—探究”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激發(fā)學生對知識的積極探究和體驗,這就需要教師在讓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找到合適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激發(fā),讓他們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動性,在快樂中探索,在收獲中體驗。在新課標的要求下,我不斷對教學方式進行調整,讓學生在“探究—體驗”的過程中獲得提高,下面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利用情境讓學生進行探究和體驗
“探究—體驗”式學習的積極參與者是學生,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要根據(jù)學生的興趣來為他們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通過興趣的激發(fā)讓學生更積極主動地進行知識的探究。例如,在進行《背影》的教學時,我運用多媒體制作了各個年齡階段人的背影圖片,通過觀看這些圖片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并讓學生講一講自己印象最深的是誰的背影。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被激發(fā)之后,讓他們對課文中描寫的內容進行探究和體驗。學生在結合自己生活中的感受和已有知識對文章內容的體驗能更深刻,理解得更深入。通過對《背景》這堂課的學習,在課后作業(yè)布置時可以讓學生以《背影》為題目,寫一寫自己父母的背影,通過讓學生動手寫能激發(fā)他們的情感,讓他們在思考中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
二、活動拓展
在“探究—體驗”的學習方式中,學生是不斷進行活動的,這種活動包括思想上的探究和語言上的表達。在進行探究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進行探究。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通過積極思考提出自己對問題的體會和看法,通過對知識體驗的分享,讓學生能獲得不同的思考方法,同時,在探究過程中,教師要有目的地進行問題的引導,提出一些具有思考價值的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例如,在進行《我的母親》教學時,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能激發(fā)學生興趣的情境進行導入。利用多媒體課件制作一個母親在下雨天去給孩子送傘的小故事,通過這個故事來引發(fā)學生母愛的思考。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文中描寫的母親形象的偉大,并通過結合自己對母親的感情來理解文中作者對母親的情感。這不僅能讓學生和作者的情感發(fā)生共鳴,還能讓學生體會到母愛的偉大。在課后的作業(yè)布置中,教師可以對這堂課的內容進行引申,讓學生為自己的母親制作一張賀卡,并在這張賀卡上寫上最想對母親說的話。在這種教學方式下,學生的情感得到了升華,情感體驗獲得了提升。
在上八年級(上)第三單元《中國石拱橋》和《橋之美》兩篇文章時,學生由于沒有近距離接觸過石拱橋,對這種橋的特點不能掌握,更不能體會到這種橋的美在哪里。這時,教師如果只用語言進行描述,不能讓學生真正理解。在多媒體的輔助教學下,教師可以制作一個關于石拱橋的課件,讓學生親眼看到石拱橋。通過認真觀察,學生知道了石拱橋的特點,同時能發(fā)現(xiàn)石拱橋的美。在課后延伸方面,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互聯(lián)網找出來我國有幾座有名的石拱橋;可以讓學生把自己身邊的橋用相機拍下來;可以讓學生把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橋用作文的形式寫下來。通過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不斷獲得情感體驗。通過課后延伸,讓學生能把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提高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使他們更積極地學習。
三、問題引領
從探究的效率和方法總結中,有思考價值的問題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探究,同時使他們在探究過程中不偏離教學目標。所以,在學生進行探究學習時,教師要當好他們的引導者,提出一些能激發(fā)學生積極思考的問題,讓學生通過問題的指引完成對文章探究。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對學生進行知識灌輸過程中,對課文的講解是逐字逐句,把課文分解成幾個部分進行的,這種教學方法不僅只讓學生不感興趣,還讓他們對課文失去了整體的感知,學到的是一些句型和語法,對文章的理解沒有任何提高和促進?!疤骄俊w驗”式學習應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能力以及心理特點出發(fā),注重為學生設計體驗性活動和探究性問題,積極引領學生深入文本、體驗感悟。
四、讀寫內化
培養(yǎng)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一項不容忽視的基本功訓練,也是培養(yǎng)語感,深入探究,強化體驗的重要手段。朗讀是眼、口、耳、腦并用的綜合活動,學生在對文本進行深入探究的同時,通過朗讀訓練不僅能體驗到課文中遣詞造句的準確、形象、生動,標點符號的豐富內涵,而且會通過琢磨怎樣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自然而然地體驗、意會課文中的思想情感,完成外化—內化—外化的完整的心理變化過程。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在閱讀中教師應善于抓住教學的契機,在學生探究體驗的基礎上進行寫作,不僅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真正做到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也能將學生在探究中的體驗實現(xiàn)心理內化。
總之,在教學中教師讓學生進行“探究—體驗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時,要讓學生把對知識的探究和通過探究獲得的體驗是相輔相成成的。對知識的探究使學生能對課文內容獲得更深刻的體驗,通過探究獲得的體驗會使學生積極思維,能激發(fā)他們對知識進行更深入地探究,在不斷的探究和體驗中來獲得對語文知識的提升和感悟。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能力進行探究和體驗,脫離了現(xiàn)實生活的探究不能使學生對課文進行充分體驗。教師要在學生探究和體驗的過程中做好一個引導者和促進者,使學生能快速、高效地進行學習。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