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虹
經濟法課程在職業(yè)技術學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比重,由于這門課程在實際中的用途很廣,同時在使用過程中對周圍的人和事影響很大,所以,教師進行經濟法課程教學時,不僅要能使課程按照教學要求順利進行,還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提高課堂效率。筆者在教學職業(yè)技術學校的經濟法課程時總結了一些對學生學習有利的做法,下面談談我的一些經驗和體會。
一、以經濟法理論為依據,提高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
由于學生學習的時間有限,要讓他們對經濟法中的理論進行深入了解并具備自己獨具特色的見解很難做到。經濟法教材中有很多較難理解的理論,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和掌握,同時經濟法和學生的實際生活有一定的距離,他們不能對經濟法進行有效運用。為了提高學生運用經濟法理論的能力,教師要讓學生在腦海中形成一整套具有系統性的經濟體系結構,并使他們能有意識地充實自己對經濟立法的理解,認識到經濟法具備的深刻現實意義。
1.經濟法課程基礎理論部分應注重實用性。職業(yè)技術學校的學生由于其專業(yè)的特殊性,他們在畢業(yè)以后從事的工作不需要大量經濟法理論做支持,這就使得學生在學習經濟法理論時只需要對經濟法的概念和法律體系等相關的知識進行了解,不用深入探討經濟法理論的深層內涵。在對經濟法進行基本了解后,教師要指導學生對經濟法知識形成一個系統,能把現實生活和經濟法的意義相聯系。
2.經濟法的教學內容要和其他學科相結合。在經濟法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根據教學要求對課堂進行有序的計劃和安排,還要根據經濟法的實際運用意義和其他學科進行聯系。任何學科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和其他學科都有著或多或少的聯系,相同部分的內容就可以進行適當增減。例如,會計電算化專業(yè)的專業(yè)課中已經包含的內容,在經濟法課程中就可以刪去;金融保險專業(yè)學習金融法規(guī),其證券法、保險法以及會計法的內容在經濟法中也都可以刪去,避免學生重復學習有關內容,提高他們學習的效率。
二、正確的教學方法和理念能促進學生能力的提升
在職業(yè)技術學校重視實踐的教學方式下,很多畢業(yè)班的學生都能找到一份比較喜歡的工作,得到別人的認可。在教學中,學生不僅要重視實踐互動,還要用豐富的理論知識武裝和充實自己。所以,學生在經濟法課程的學習中要主動積極地參與課堂活動,而不能在靠教師灌輸,等待教師答疑的狀態(tài)下學習,這樣做只能使學生的思維懶惰,不利于學生能力的提高。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一定要把學生放在教學活動主體的地位上,只有學生主動地思考經濟法課程中的疑難問題,才能調動他們的思維去探索新知識。
在新課改實施以來,我在教學時采用了參與式教學法,這種方法要求教師和學生都參與到課堂環(huán)節(jié)中,這種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近距離地感受到教師知識的淵博,使學生在情感上對教師產生敬佩,從而促使他們能自動地樹立起學好經濟法課程的決心。其中最能調動學生情緒的參與方法是“3+3互動法”,前一個“3”代表學生要做三件事情,分別是發(fā)表自己對知識點的看法、其他學生對這些看法進行點評、最后進行討論,總結學習的主要內容。后一個“3”代表教師要做的三件事情,這些事情是把經濟法教材中的要點告訴學生、對學生在學習和討論過程中的錯誤進行指出和糾正、對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進行指導和點撥。在這種方法的運用中,學生不是沒有目標地進行學習,而是先由教師制定出學生的學習方案,讓他們在教師制定的計劃指導下對知識進行由淺入深的學習和探究。在這種方式中,讓學生主動說出對知識的理解,這種做法比教師直接告訴學生答案要有效得多,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在“3+3”教學方式中,由于要讓學生對知識進行主動學習和自主探究,教師在學生思路受阻時進行點撥,這就要求教師要具備靈活的思路能調動學生的學習氣氛,使他們對經濟法課程的學習逐步產生興趣。同時,在課堂討論中各種隨機事件都有可能發(fā)生,教師要提高自己應變的能力,使課堂教學中的突發(fā)事件都能獲得解決。在對學生進行興趣調動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具體案例進行分析和討論,拉近他們與經濟法課程的距離。
1.選取的案例要適當和合理。在經濟法課程中,案例能使學生對經濟法知識從抽象的理論知識反映到具體事件上,對知識的理解能更迅速。教師在選取案例時,要合理并且適當,過多的案例不僅不能讓學生掌握知識的要點,還會影響教學目標的實現。
2.案例的選取要以教學內容為依據。教師選取案例的目的是促進學生對經濟法課程的理解和學習,所以,教師在選取案例時要根據所學內容進行選取。通過學習的理論知識來促進學生對案例進行正確的分析,在對案例分析的過程中獲得對知識更深刻的認識和知識運用能力的提高。
3.選取的案例要和學生的生活貼近。教師在進行案例選取時要考慮到學生的認知水平和他們的生活背景,選取一些和學生比較貼近的案例,使他們通過感受身邊存在的案例來體會經濟法知識的實際意義。
三、對學生的考核要全面
在經濟法課程學習的互動環(huán)節(jié)中,還包括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在評價時,如何判斷學生能力的高低不是通過學生取得經濟法的成績來決定的,而是由學生對經濟法理論的掌握程度和對經濟法運用的能力作為評價學生的標準。對學生的評價不僅僅取決于考試,這是由于經濟法課程中包含著很多枯燥的理論,要讓學生對這些理論知識全部掌握,使他們死記硬背一些理論,這對于學生經濟法能力的提升是沒有幫助的。所以,在對學生進行經濟法的綜合評價時,可以采用開卷考試和平時表現,以及“對經濟法課程的感受”為主體的小作文來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利用這種方法既能檢查學生對經濟法理論的掌握程度,還能使學生從感性認識提升到理性認識,最終獲得系統的經濟法課程知識。
總之,在職業(yè)技術學校的經濟法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對經濟法的運用能力,為他們以后的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論保障。為了讓學生成為技術型人才我們要進行教學改革,使學生獲得大量的理論支持和技能,使他們不斷提升實際運用能力。
(責編 金 東)